特大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基于我国14个特大城市的实证研究-邓智团.pdf

上传人:1890****070 文档编号:124156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20.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大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基于我国14个特大城市的实证研究-邓智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特大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基于我国14个特大城市的实证研究-邓智团.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大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基于我国14个特大城市的实证研究-邓智团.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6锑12期 Scien。锄d Te型盏勰m。nt Re。arch 2016 N012doi:103969jissn10007695201612010特大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基于我国14个特大城市的实证研究邓智团,屠启宇(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上海200020)摘要:构建特大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的类型一阶段二维模型,并对我国14个特大城市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城市发展阶段与创新阶段并不必然具有同步性;我国特大城市创新能力不高的根本短板是创新产出水平低,而增加企业研发和政府科技投入是推动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的基本途径。关键词:特大城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中图分类号:F293

2、;F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612005204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egacitiesInnovation Ability Evaluation ModelDENG ZhituanTU Qiyu(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hanghai 200020,China)Abstract:This paper proposes the innovation ability evaluation model of megacities creatively and makes an

3、 empiricalinvestigation ON the 14 megacities of ChinaThe study finds out that urban development stage does not necessarily keepup with their innovation phase synchronously;the shortage of Chinese megacities innovation ability is the result of lower innovation outpuLKey words:megacities;innovation ab

4、ility;evaluation model城市创新问题的探索与实践是城市发展前沿问题。对于城市创新能力的研究受到国际理论界的重视到现在仅20余年,其兴起的原因始于一些城市在新条件下出现的衰退和危机的背景下对城市发展方向进行的思考。在2005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被上升到国家推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实施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战略。自2005年以来,随着国家对创新重视程度的不端提升,我国城市创新能力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仍有不少问题存在。当然,国际上目前对创新城市的研究和评价已形成了较多的成果,如硅谷创新社区指数(Creati

5、ve Communities Index)和欧盟委员会欧盟创新记分牌和世界经济与合作组织(OECD科学技术和工业创新记分牌为代表的一些国外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以中国创新城市评价课题提出的“中国创新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为代表的大量国内城市能力评价体系,对我国创新城市建设也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作用,但这些评价一个共同缺陷是对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价采用的一个标杆,未形成“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按类型和阶段进行系统分析和差异化的方法及评价体系。2014年3月16日国务院出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将市辖区常住总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定义为特大城市,并实施了严格控制特大城市的城市发展政策。事实上,

6、虽然关于城市规模与效率关系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陆铭、陈钊),但关于特大城市的创新能力问题并没有引起学术界太多的关注。有鉴于此,本文在目前国内外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的方法基础上,提出依据城市分类和发展阶段对我国现有特大城市的城市创新能力进行对比研究,为深入认识特大城市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参考。l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类型一阶段”二维模型的构建11 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价维度(1)类型维度。考虑到城市发展基础是一个城收稿日期:20150915。修回日期:20151l一13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创新型城市评价研究”(2014GXS2D01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7、功能疏解背景下的特大城市建设与管理”(14AZD026);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团队项目“全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与创新青年人才项目“特大城市发展研究”(2014QNR002)万方数据邓智团等:特大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基于我国14个特大城市的实证研究 53市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城市分类,可以分为服务型创新城市和工业型创新城市。服务经济型创新城市,主要为城市经济相对发达、已经初步具有后工业化发达特征、城市等级较高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其特征是服务业占GDP比重大于等于50。工业经济型创新城市,主要为高科技产业相对发达、城市等级较低及城市发展面临转型压力

8、的城市(如大连、青岛、苏州、无锡等),其特征是服务业占GDP比重小于50。(2)阶段维度。主要是对于城市创新能力推进的状况,基于创新硬件条件、创新意识、创新文化氛围、创新主体和政府创新推动,特别是创新生态的发育状况,可以将城市创新的发展状态划分为不同发展阶段。这样的评价可以对各城市所处的创新阶段再具体评价创新表现。在此情况下,即使创新资源并不突出的中小城市、大城市卫星城也可以在创新上脱颖而出。因此,为了简化评价,城市创新能力可以划分为启动、起飞到成熟三个阶段最终形成自我更新的完整创新系统。根据城市创新能力的分类,同时结合城市创新类型的判定,形成城市创新能力阶段和类型判定模型(表1)。表1 二维

9、视角下的创新城市的类型与阶段判定依据12城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数计算的方法创新城市评价采用统计综合评价方法,即在创新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综合评价方法将不同量纲的指标加以综合而形成无量纲化的二级评价值,将这些评价值按照创新投入、创新资源、创新产出等三个模块加以合成为三个一级评价值(一级指数),然后再将这三个一级指数合成为总指数。步骤如下:标准化处理。为方便对于数据进行统一比较,对数据进行无量纲标准化处理。本文采取较为常用的极值(rainmax)标准化方法。处理过程:对于正向指标的处理公式:蜘:j望100,(1姚m,1力)。燃一I雠Tlln。对于逆向指标的处理方法:max一x“Y爿=坚兰

10、生二-100,(1im,l,行)。 maXx*一mln置i1蔓逛m 1i卅其中,为标准化数据,工i为原始数据,m为城市数,本文为14,j为指标数,本文为18。标准化后的变量值范围在0100之间,数据基本呈正态分布,最大值为100,最小值为o。指标权重赋值。通过专家打分法,取得各个指标的权重。指标得分计算。通过计算得到各个指标的得分情况,通过加总得到各个分类的得分,以及总得分,并对得分进行排序,得到各个分类指标以及总得分的排名数据。得分计算公示为:Zi=0c,XYZi为第i个城市的分项得分或综合升级能力得分,ai为第歹个指标的权重,yi沩标准化后的第i个城市第j指标的标准化数据。13城市创新能力

11、核心评价指标的确定本文借鉴了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2013)的“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科学评价”和中国创新城市评价课题(2013)推出的中国创新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析比较将一些重要指标纳入到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基本维度是创新投人、创新环境、创新产出三个;二级指标包括科技投入、人才资源、创新载体、经济社会环境、成果产出和经济社会发展6个,三级指标18个。因此,在此基础上可以形成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裹2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一级 二级 三级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科技投人 全市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创新 企业R&D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AI七重()投入 专

12、业技术人员占就业人员比重()人才资源 大专以上学历人口占6岁以上人口比重()创新载体创新环境 经济社会环境成果产出创新产出经济社会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占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人均GDP(万元人)全员劳动生产宰(万元人)企业R&D研究人员占企业就业人员比重()高技术产业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百万人)百万人口技术市场成交额(亿元,百万人)百万人驰名商标拥有量(个百万人)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的比重()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万影人)综合能耗产出率(万元吨标准煤)注:指标说明与数据来

13、源参考2013年中国刨新城市评价报告),在设置过程中感谢2013年中唇创新城市评价报告)瀑题组负责人朱平芳研究员提供的教据支撑和指导,但最后责任由作者承担;综合能耗产出宰为逆向指标,其余指标为正向指标。2“类型一阶段”二维模型的应用:14个特大城市创新能力的实证评价通过城市类型一创新阶段模型对当前我国重要的14个特大城市进行判定,得到城市创新能力阶段一类型的相关结果。如下:万方数据54 邓智团等:特大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基于我国14个特大城市的实证研究表3城市创新能力的阶段一类型判定城市服务业比重(2012年鳓能力得分筹型塑数据来源:服务业比重的数据来源于(2013年中国城市统计年

14、鉴,创新能力得分依据作者创新能力评价模型计算。表4服务经济型城市二级指标的得分情况阶段 城市 综合得分 创新投入 创新环境 创新产出北京 8256 4137 3124 995成熟阶段 深圳 7574 3854 3147 572上海 6449 3104 2617 728杭州 54Ol 2451 2243 707起飞阶段 南京 46 57 2166 1802 69广州 40 54 19 1 1603 5 41启动阶段 哈尔滨 3332 1407 1363 562数据来源:依据创新能力评价模型计算。表5工业经济型城市二级指标的得分情况阶段划分 城市 综合得分 创新投入 创新环境 创新产出杭州 54O

15、l 245l 2243 707起飞阶段 天津 “23 2051 17 38 634西安 4027 2047 13 04 677武汉 3899 17Ol 1522 675沈阳 3834 184 1486 509启动阶段 青岛 2942 1401 1117 424成都 2822 1334 1013 474重庆 2301 88 961 461数据来源:依据创新能力评价模型计算。可以发现:(1)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多种提升路径,包括经济结构多元化和创新能力单纯提升等路径。但总体而言,是城市发展阶段越高,其创新能力相对地也较高一些,北京、深圳和上海三个城市的创新综合评价得分都超过了60分,与之相对应的是

16、,三个城市都已经达到了成熟的创新发展阶段,因此,城市的创新水平与城市的综合发展阶段具有较高的一致性。(2)城市发展阶段与创新阶段并不必然具有同步性,仅单纯强调服务业,不能推动城市创新能力提升。虽然总体而言,城市的创新阶段与城市发展阶段具有较高的协同性,但处于服务业发展阶段的杭州、南京、广州和西安的创新能力并不是太高,特别是处于服务业发展阶段的哈尔滨,其创新能力还处于启动阶段。同样处在工业经济阶段的城市,其创新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杭州、天津的创新能力分别为5401、4423都相对较高,已经达到了起飞阶段,但其服务业发展水平均低于50,城市都处在工业经济阶段。 (3)加大R&D经费支出与GDP

17、比例()和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是推动城市创新水平在评价上上升较快的途径。从创新投入来看,总体而言,除北京、深圳、上海三个城市的得分相对较高,在60分以上之外,除重庆低于10分之外,其他城市创新投入得分都相对较为均衡,保持在10分到25分之间,反映出城市在创新投入上基本上较为一致,也反映城市在创新投入上基本上相类似的努力(见表4)。具体而言,从创新投入的6个主要指标来看,也存在不同的表现,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差异小,基本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的指标,如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专业技术人员占就业人员比重()、大专以上学历人El占6岁以上人口比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18、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得分基本都保持在14分之间;一类是差异大,相互间推动城市创新水平差异的根本因素,如R&D经费支出与GDP比例()和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这两个指标直接导致了城市间创新投人本质差异的出现。就所有城市而言,深圳在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指标的得分最高,远超处于最末位的重庆。这两个指标成为拉开城市创新投入得分差异的根本指标。(4)创新环境水平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了城市间创新水平的等级差异,而高技术产业就业人员是城市环境评价得分极化的根本。从创新环境评价的得分情况来看,14个城市问的得分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差异,是导致城市创新能力得分差距

19、较大的根本。以深圳、北京为代表的两个城市,其创新环境是最优的,得分在30分以上,远超处于第二集团的上海、杭州等城市,这三个城市的得分均在20分以上,但低于30分,仅上海的得分能达到26分。在这几个城市以下的其他城市,其创新环境的得分则相对较低,城市间的差异较为均衡,基本上呈现等差序列的形式。具体而言,创新环境指标的得分相对创新投入的得分来看,内部差异非常大。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所有城市该指标变化不大,该指标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主要是所有城市该指标本身的数值都很小,发展水平都较低,因此可以说是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二类是,城市与城市间极化的指标,以高技术产业就业人员占全

20、社会就业人员比重()指标为代表,该指标在所有城市中以深圳和苏州两个城市为万方数据邓智团等:特大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基于我国14个特大城市的实证研究 55最,都超过了6分,这也直接推动了这两个城市创新水平评价上所体现出的良好效果。第三类是,城市间差异不大,但总体变化较大的指标,与城市创新总体水平并无直接联系的指标,主要有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占比重()、人均GDP(万形人)、劳动生产率(万形人)、企业R&D研究人员占企业就业人员比重()等四个指标,其得分保持在24之间。(5)当前我国特大城市创新产出的得分要远低于创新投入和创新环境的培育,但是创新能力提升的最大短板,是推动城市创新水平提升

21、的突破口。就我国的城市创新水平而言,虽然在创新投入和创新环境的培育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加快了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但由于城市创新启动的时间相对较晚,其创新产出的水平离发达国家的标准水平差距十分明显。而且在创新产出的评价中,所关注的14个城市中,也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北京的得分最高,意味着在这个14个城市中,仅北京的创新产出相对较好。而其他城市的创新产出得分都较低,基本处于相当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深圳虽然是总得分第二位的城市,其创新产出的得分在所有14个城市,仅排第8位。可以看出,加快推动城市创新产出水平的提升,是下一步各个城市加快创新水平提升的关键所在。3结论与启示基于城市创新能力评价“

22、类型一阶段”二维模型,本文对我国的14个特大城市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一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多种提升路径,包括经济结构多元化和创新能力单纯提升的路径等。但总体而言,是城市发展阶段越高,其创新能力相对地也较高一些。二是城市发展阶段与创新阶段并不必然具有同步性。同处服务经济阶段或工业经济阶段的城市,其创新水平也会有较大的差异,不是仅单纯强调服务业,就能推动城市创新能力提升。三是,加大R&D经费支出与GDP比例()和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是推动城市创新水平在评价上上升较快的途径。四是,创新环境水平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了城市间创新水平的等级差异,而高技术产业就业人员是城市环境评价

23、得分极化的根本j从创新环境评价的得分情况来看,14个城市间的得分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差异,是导致城市创新能力得分差距较大的根本。五是,当前我国特大城市创新产出的得分要远低于创新投人和创新环境的培育,但是创新能力提升的最大短板,是推动城市创新水平提升的突破口。因此,本文的研究也有显著的实践指导意义。一是,创新能力与城市综合功能塑造有着较高的联动性。大城市的确需要重视城市综合能级的提升,在发展战略上应对产业发展有清晰的定位和长远的谋划,在发展制造业的同时需要发展服务业,而在发展服务业的同时也需要对制造业有更为远期的考虑,不能大而全的想把所有产业链环节都集中在一个城市发展,在分工效率和投入产出都是不

24、经济不科学的政策干预。需要在在路径上,采取政府引导下更加市场化的手段,高度重视和发挥本土企业的能动性,推动本土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提升企业价值链地位,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二是,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多元,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至关重要。实证比较发现,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创新水平提升存在多种路径,虽然上海等城市则在政府投入层面表现出色,但从北京、深圳的经验来看,政府投入的高度重视和企业层面的全面发力,是推动城市创新水平提升的关键路径。三是,创新产出低是当前特大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的最大短板,应加大力量强化对创新产出的提升,包括科技金融支持、技术转化和科技创新的中介服务等。推动社会中介机构完善服

25、务创新,要加快发展包括咨询、评估、情报信息、知识产权事务、会计师事务、律师事务、猎头公司等专业性服务机构。同时,建立利益兼顾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产学研合作的相关机制。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陆铭,陈钊在集聚中走向平衡: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第三条道路”J世界经济,2008(8):576l3中国创新城市评价报告课题组2013中国创新城市评价报告R北京:中国创新城市评价报告联合课题组,20134Joint Venture Silicon ValleySilicon Valley Community FoundationS

26、ilicon Valley IndexRSilicon Valley:Silicon Valley CommunityFoundation,20135European CommissionInnovation Union ScoreboardR。Brussels:European Commission,20136European Commission,DirectorateGeneral for Internal Market,Industry,Entrepreneurship and SMEsEuropean Regional InnovationScoreboard:The Revealed Regional Summary Innovation Index(RRSII)RBrussels:European Commission,2012作者简介:邓智团(1979一),男,四川达县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特大城市发展研究;屠启宇(1970一),男,上海入,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城市战略与发展。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