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强化练二 修辞专项练+基础组合练2.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12399930 上传时间:2022-04-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7.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强化练二 修辞专项练+基础组合练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础强化练二 修辞专项练+基础组合练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强化练二 修辞专项练+基础组合练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强化练二 修辞专项练+基础组合练2.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础强化练二修辞专项练基础组合练2修辞专项练1.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B.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C.鬓向此时应有雪,心从别处始成灰。D.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答案C解析A项用“银钏金钗”借代青年妇女,用“长刀短笠”借代壮年男子。B项“铁衣”指盔甲,这里指代士兵。“玉箸”指玉做的筷子,比喻思妇的泪水,指代思妇。D项“管弦”,“管”指管类乐器,如笛子、箫等;“弦”指弦类乐器,如古筝、琵琶等。此处指代音乐。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B.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C.朔风如

2、解意,容易莫摧残。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答案C解析A项“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中秋皎洁的圆月比喻成“金波”“飞镜”。B项“人间岁月如流水”,把“岁月”比喻成“流水”。D项“久在樊笼里”,诗人用“樊笼”比喻“过去的仕途生活”。3.下列诗句中,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B.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C.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D.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答案C解析C项“丝竹”借代音乐。A项“尘网”比喻束缚人的官场。B项“青云梯”比喻天姥山山路之高,如深入云端的梯子。D项没有使用修辞手法。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A.五岭逶迤

3、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B.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C.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D.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答案C解析C项使用的比喻手法。5.下列诗词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C.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D.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答案D解析“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出自杜甫曲江对酒,写暮春时节花落鸟飞之景,并没有使用借代手法。6.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A.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正朝着质量更好、效率更高、动力更强的发展方向阔步

4、挺进。B.“钢铁企业职工的精气神又回来了!”随着供求关系的改善,今年钢铁行业价格恢复上涨,吃了多年苦头的钢铁企业终于尝到了甜头。C.曾经,一个电饭煲居然成了“中国制造”的软肋。而今,通过创新补齐质量短板,国货当自强,正努力成为世界精品的代名词。D.从“扫一扫”支付到“刷刷脸”买单,从共享单车到共享汽车,让外国人羡慕的新业态在大城小镇风起云涌,延展着人们的想象空间。答案D解析“风起云涌”使用的是比喻手法。7.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苍蝇跟蚊子算是小饭店里的岁寒之友,现在刚深秋,还显不出它们“后凋”的劲儿。B.她手上生的五根香肠,灵敏得很,在头发里抓一下就捉到个虱子,然后掐死了

5、。C.他有一个大鼻子,但眉眼并未让鼻子挤去,鼻尖上生几个酒刺,像未熟的草莓。D.那记录的女生涨红了脸停笔不写,仿佛听了他最后的一句,自己就当众受到了侮辱。答案D解析D项“仿佛听了他最后的一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句中的“仿佛”表示猜测。A项“苍蝇跟蚊子算是小饭店里的岁寒之友”,这是使用比喻手法,将“苍蝇”“蚊子”比作“岁寒之友”。B项“她手上生的五根香肠”,这是使用比喻手法,将手指比作“香肠”。C项“鼻尖上生几个酒刺,像未熟的草莓”,这是使用比喻手法,将长酒刺的“鼻子”比作“未熟的草莓”。8.下列各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组是()越是浮躁的时代,越需要沉潜味道,变化气质。在生存压力下不改志趣

6、,于碌碌风尘中勿忘诗心。在公演完自我介绍环节,某明星突然表示要为粉丝再清唱一遍。结果这一清唱,唱出了一个大型的车祸现场!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垃圾分类前景可期。山谷轻轻推开炽热的晚云与水气,适时让蝉声鸟声浮升上来,次第溶化在迷幻的暮色中。山里的黄昏,竟不是想象中那样宁静。A. B. C. D.答案B解析本题所给四个句子中,句“在生存压力下不改志趣,于碌碌风尘中勿忘诗心”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车祸现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句“门前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句“推开炽热的晚云与水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故选B。9.下列加点的熟语所

7、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有心者如能在散文大家的作品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并由此登堂入室,必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B.由于这段时间老板出差去国外了,小李暂时掌管公司事务,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他还真把自己当回事了。C.五河村的村民们穷怕了,个个都在做着发财的梦,于是病急乱投医,见庙就烧香,干起了蔬菜大棚生意,最终由于乱施肥而亏得血本无归。D.每到春节,在外打工的姑娘小伙子们回到村里,最怕见到的就是那些七大姑八大姨,她们上门来就一件事,那就是帮着张罗对象,相亲,相亲,相亲。答案D解析D项运用的是借代,其他三项运用的均是比喻。10.下列各句中,修辞使用恰当且增强了语言表达

8、效果的一项是()A.周围群峰壁列,在山脚下仰望,蓝天夹在群峰之间,好像一朵梅花悬在头上。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山路上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轻快。C.东方渐明,天空万道霞光,美丽壮观,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D.茶楼老板摇着头对老主顾说:“茶钱先付,说出来都烫嘴。”答案D解析A项使用了比喻修辞,本体是“夹在群峰之间的蓝天”,喻体是“梅花”,“蓝天”与“梅花”无相似点,梅花是白色的,比喻不恰当。B项形式上是比喻,但在崎岖山路上急步猛冲的感觉与踩在棉花上的感觉是绝无相似之处的,这是不合情理的,有比喻之形而无比喻之实,踩在棉花上一般比喻无力、沉重、疲惫的状态,绝无轻快之感。C项“万道霞光”

9、所强调的特点是“放射性”,“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表现不出这个特点,这两者之间不能构成比喻关系。D项“茶钱先付,说出来都烫嘴”,因是老主顾,故觉得提到“茶钱先付”有些不好意思,“烫嘴”使用正确。基础组合练2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时至今日,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思维模式已经与传统经典创作时代_,如何让看似_的传统亲近生活、融入日常?将经典与当下潮流巧妙结合,无疑是很好的探索方向。而今音乐与诗词重逢,流行与古典碰撞,人们因此对诗词歌赋有了更丰富、更深入的体验,从而带来传统文化的_升温。A.格格不入鞭长莫及连续B.大相径庭 遥不可及 持续C.大相径

10、庭 鞭长莫及 持续D.格格不入 遥不可及 连续答案B解析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强调的是不相同。格格不入:有抵触,不投合。强调的是不相容。语境强调的是大不相同,应选用“大相径庭”。遥不可及:非常遥远,难以得到。强调的是遥远。鞭长莫及:原来是说虽然鞭子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强调的是无能为力。语境强调的是传统距离现在很远,距离人们的生活也很远,应选用“遥不可及”。持续:延续不断。连续:一个接一个。语境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升温延续不断,选用“持续”更合适。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B.酒徒飘

11、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苏舜钦沧浪亭怀贯之)C.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刘克庄落梅)D.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答案D解析D项运用的是比拟手法。3.某校同学对“特色小镇”调查发现:江苏有众多的特色小镇,如苏州的苏秀小镇、常州的智能传感小镇、无锡的太湖影视小镇、南通的吕四仙小镇、连云港的东海水晶小镇、淮安的盱眙龙虾小镇、扬州的头桥医械小镇、镇江的丹阳眼镜风尚小镇、泰州的黄桥琴韵小镇、宿迁的电商筑梦小镇等。下列各句中,对特色小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都拥有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B.全省各地上基本都有分布C.都可以附加发展旅游产业D.都是对传统产业和文化的继承答案

12、D解析从题干中小镇的命名来看,“苏秀”“智能传感”“太湖影视”“吕四仙”“水晶”“盱眙龙虾”“医械”“眼镜风尚”“黄桥琴韵” “电商”等都是各个小镇的特色产业,即A项所说“都拥有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从这些小镇的分布区域来看,“苏州”“常州”“无锡”等等,这些小镇在全省分布较广,即如B项所说“全省各地上基本都有分布”。从这些小镇的发展前途来看,这些地方都可以附加发展旅游产业,如C项所说。D项“都是对传统产业和文化的继承”错,如“智能传感”“太湖影视”“龙虾”“医械”“眼镜风尚”“电商”等就不是。故选D。4.下列诗句中,与漫画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A.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西B.社雨晴时燕

13、子飞,园林何许觅芳菲C.垂髫村女依依说,燕子今朝又作窠D.禽鸟也知勤作室,衔泥带得落花归答案D解析诗句出自吕霜绝句:“一年社日都忘了,忽见庭前燕子飞。禽鸟也知勤作室,衔泥带得落花归。”就是说燕子衔来泥巴筑巢,泥巴上还有落花的意思。其他三句,以画面判断皆与诗句不相符合。二、古代文化常识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漕运,水道运输,唐宋以来,指东南各地经水路运粮食往京师或指定的公仓。B.先帝,指当朝皇帝之前已经去世的历代皇帝,有时也指前朝皇帝。C.鸿胪寺,古代官署名,主官为鸿胪寺卿,掌管朝会、宾客、礼仪等。D.闰月,农历中逢闰年加的一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称为“闰某月”。答案B

14、解析先帝,远古帝王,尊称已故的君主;不能指前朝没有过世的皇帝。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乡试中选者始得参与。B.上元,节日名。正月是农历的元月,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C.门下省,官署名。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后与尚书省、中书省合称“三省”。D.从子,侄儿。古时统指血缘隔得更远的子侄辈,后来人们将亲兄弟之子称为“从子”。答案A解析贡试中选者才能参加殿试考试。三、名句名篇默写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野马也,尘埃也,_。(庄子逍遥游)(2)_,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3)今天下三分,_,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4)布衾多年冷似铁,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苏轼赤壁赋)(6)_,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_。”(论语子罕)(8)_,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答案(1)生物之以息相吹也(2)日月忽其不淹兮(3)益州疲弊(4)娇儿恶卧踏里裂(5)歌窈窕之章(6)可堪回首(7)过则勿惮改(8)千磨万击还坚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