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知识点笔记)(共6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2396655 上传时间:2022-04-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调节(知识点笔记)(共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免疫调节(知识点笔记)(共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调节(知识点笔记)(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调节(知识点笔记)(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免疫器官:淋巴结、胸腺、脾、骨髓吞噬细胞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 B细胞(起源于骨髓,也在骨髓中成熟。) T细胞(起源于骨髓,在胸腺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2、免疫细胞的起源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注: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吞噬细胞(无特异性)、T细胞、B细胞、 记忆细胞、抗体、效应T细胞;浆细胞不识别抗原】3、免疫系统的功能(1)防卫功能: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有三道防线,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溶解细菌的细胞壁)

2、和吞噬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特异性免疫(1)防御功能(2)监控功能:监控人体内异常细胞的产生(如癌细胞)。(3)清除功能:清除体内已经衰老的细胞、损伤细胞或癌变细胞一特异性免疫1.抗原 :凡是能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物质,都属于抗原。抗原的特点:(1)异物性: 非机体自身成分,以及自身衰老、死亡、癌变的组织细胞。(2)大分子性:抗原绝大多数是糖蛋白(或蛋白质),分子量一般大于10000。细菌、病毒等被免疫细胞识别为抗原,是因为它们表面有特殊的糖蛋白。癌细胞表面也有异常的糖蛋白,从而被效应T细胞识别。(3)特异性:一种抗原有特定的化学集团(抗原决定簇)2. 抗体(

3、1)概念:机体受抗原刺激产生的,并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一种抗体只能和一种特定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2)化学本质:免疫球蛋白(蛋白质),属于分泌蛋白。(3)抗体的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乳汁)中。抗原与抗体在内环境中发生特异性结合。(4)别称:抗毒素、凝集素、免疫球蛋白。(5)抗体的合成需要那些细胞器: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蛋白:消化酶、抗体、蛋白质类激素。3. 体液免疫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体液免疫过程阶段1:大多数抗原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

4、胞产生淋巴因子(图中);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图中)。阶段2: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阶段3:浆细胞分泌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者抑制病原体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多数情况下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二次免疫记忆细胞的二次应答的特点(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某些抗原诱发产生的记忆细胞可对该抗原记忆终生,从而使动物或人体对该抗原具有终生免疫能力,如天花、麻疹、伤寒等,患者痊愈后可终生具有抵抗力。(2

5、)二次免疫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3)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反应快,也比初次反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4)坐标曲线图示图示信息:二次免疫产生抗体既快又多4. 细胞免疫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结果:效应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1)胞内寄生菌的裂解,癌细胞的清除,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都是发生细胞免疫。5、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识别: (1)据“参战”对

6、象(2)据作用对象【拓展】: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属于淋巴因子,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上述物质由 T 细胞合成;在接受抗原刺激后合成;能够促进 B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免疫失调病一防卫功能过强(一)过敏反应1、过敏原2、实质:免疫功能过强3、特点:(1)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2)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3)有明显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4、实质:5、预防:尽量不要接触过敏原6、过敏原与抗原的区别和联系 两者的内涵不同: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并且能够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而过敏原则是指引起机体产

7、生过敏反应的物质。机体只要接触抗原就要发生免疫反应,而过敏反应只有当过敏原再次接触时才会发生。两者的性质不同1性质不同:抗原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过敏原也有异物性、特异性、但过敏原不一定是大分子,如青霉素。 2抗体分布不同:进入机体后两者都会使机体产生抗体,但抗体在体内的分布不同。 3免疫反应不同: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对每个人都一样,但过敏原与人的体质和遗传有关,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一种物质对这个人是过敏原,但对另一个人则不一定是过敏原。 (二)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实质免疫出错免疫缺失特点自身组织或器官表面的某物质与某一特定抗原相似免疫器官(如胸腺

8、)先天性缺失或T细胞被攻击而大量死亡【方法技巧】 快速界定三类免疫失调病(三)、艾滋病(AIDS)及其预防(1)病的名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AIDS)(2)病原体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其遗传物质是2条单链RNA(3)发病机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4)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5)预防措施主要是切断传播途径。免疫学的应用:a、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b、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 c、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剂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四)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免疫预防:患病前的预防,即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了人的免疫力。通过预防接种,人们能够积极地预防多种传染病,但不能预防所有传染病。免疫治疗:患病后的治疗,即在人体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胸腺素、淋巴因子等调整人的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