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必背简答题.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12380350 上传时间:2022-04-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必背简答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必背简答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必背简答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必背简答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简答题(课本)1、 简述小学教育的特点。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小学教育具有义务性;小学教育具有全面性;2、 简述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长期性系统性3、 教书课程计划的含义和内容。课程计划: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等。4、 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

2、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平价与考试制度;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5、 简述教育的三要素及其关系。教育的三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6、 简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高频)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7、 简述小学生心理辅导常用的方法。强化法 代币奖励法 行为

3、塑造法 示范法 暂时隔离法 自我控制法 惩罚法8、 简述班队活动的基本原则。班队活动原则就是指为了保证班队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在设计、组织和开展活动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反映班队活动指导过程的客观规律。包括以下基本原则:教育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 计划性原则 生活化原则9、 简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学习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

4、为特征的基本学习领域之一。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超越单一的教师空间,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10、 简述教学反思的方法。行动研究法教学反思中的行动研究指的是教师与教育理论工作者或其他成员共同研究本校本班级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解决日常教育教学

5、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研究。 行动研究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进。行动研究的程序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个环节。其中,计划于反思最为重要,计划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它要求研究者从现状调研、问题诊断入手,弄清楚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创造怎样的条件、采取哪些方式才能有所改进。自我提问法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提高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诊断法教师可以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背后的种种教学理念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和小组“头脑风暴”法,手机各种教学“病例”,然后归类分析

6、,找出典型“病例”,并对其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比较法教师应该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通过观摩公开课、听专家讲学等多种形式关注最新的教学动态,在观察、对比、反思、修正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教学更合理。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方法上的差异,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从而提升自己。阅读新知法阅读新知法是指教师采取各种手段搜集索要解决问题的信息,通过阅读相关的信息获取新的想法和观念,帮助教师获取新的信息和观点,为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新的见解和可能的新方案。(真题)1、 依据遗忘规律如何合理组织复习?及时复习,经常复习;合理分配时间

7、;做到分散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复习方法要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掌握复习的量,坚持适度超额。2、 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3、 简述小学教师撰写操行评语的注意事项。要实事求是,抓住主要问题,有针对性,能反映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表现和发展趋向;要充分肯定学生进步,适当指出他们主要缺点,指明努力方向,不可罗列现象,主次不分;文字要简明、具体、贴切,使人一看就明白,能够接受,切记空洞、抽象、一体化,严防用词不当,伤害学生感情,造成家长误解。4、 简述皮亚杰理论中712岁

8、的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712岁小学生属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的思维特点:思维中形成了守恒观念;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思维具有可逆性。5、 简述家校联系的基本方式。家访:由学校的教师和干部到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一般是与家长沟通情况,交流感情,密切关系,商讨共同教育儿童、青少年的方式方法。班级家长会:主要目的是使家长与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直接面对面地集中沟通,交流意见或建议,增进互信理解与支持,共同为学生进一步发展协调配合。家长学校:指家长在专业教师的引领指导下,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及教育

9、子女的方法。家长沙龙:以家长为主体,以学生学习成长为中心,以教师及专家学者为咨询指导,旨在提高家长教育素养,提升教育理念,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实现以家庭教育为突破口,最终形成教育合力的一种形式。家长委员会:由关心学校、关系教育事业,具有教育子女经验的家长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参与学校和班级的教育与管理,协助做好学生教育工作。6、 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全面性,放宽视野,检索内容客观全面;准确性,检索过程要认真细致勤于积累,检索方法要多样化,建立个人资料库;善于思考,用创造性思维综合分析文献内容。7、 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的

10、接班人”;要求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8、 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高频)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性趣转化;兴趣广度逐步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9、 简述形成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发挥班主任的表率作用;发挥舆论阵地的宣传作用;发挥身边榜样的作用;发挥任课教师和家长的作用10、 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1、 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高频)了解和培养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开展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撰写班主

11、任工作计划与总结。12、 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高频)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四个: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等,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13、 简述教育报告的一般结构。教育报告的一般结构包括:报告的题目、引言、正文、结论以及参考资料和附录。题目:指报告的标题或课题名称;引言:往往简明扼要地说明目的、背景、价值和意义;正文:是报告的主体部分,一般要求客观、真实地对

12、研究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结论:是对问题给出答案;参考资料和附录:是对报告中所引用的资料注明出处来源。14、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法的理解。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合作学习: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探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15

13、、 简述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有意义学习的心态;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16、 简述小学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课外、校外活动; 劳动;少先队活动; 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班主任工作17、 简述确立小学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模拟卷)1、 简述如何利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运用组块化学习策

14、略,合理组织材料。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2、 简述如何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中正确引导;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3、 简述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主要问题: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解决策略:以满足

15、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4、 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结构合理;语言艺术;气氛热烈;板书有序;态度从容5、 简述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小学生情绪情感的丰富性不断扩展。与学习活动和学校生活相关的事物内容构成了小学生情绪的主要内容。此外,儿童在班集体的地位以及与同伴之间、老师之间的关系、老师对学生的平价等,都会引起小学生负面的情绪体验。小学生的社会性情绪也在不断发展。小学生的各种高级情感的不断发展也在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世界。情绪情感的稳定性逐渐发展。随着儿童进入小学,在集体生活和独立学习生活的影响下,儿童控制情绪的能

16、力逐渐提高。虽然与成年人相比,小学生的情绪仍然具有很大的冲动性,还不善于掩饰、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他们的情绪已开始逐渐内化,小学高年级学生已逐渐能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表现以及随之可能产生的后果,情绪的稳定性和平衡性日益增强,冲动性和易变性逐渐消失。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加。小学生的情绪与学前儿童相比,不但在内容上丰富多彩了,而且其情绪体验也更加深刻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归因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情绪体验逐步深刻,愤怒的情绪开始逐渐减少,并更加现实化。6、 简述我国小学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区见解影响个人,又

17、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区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7、 简述杜威的教育观点。杜威是活动中心课程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教育观点如下: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学”、“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准备”;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这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与核心;学校即社会;五

18、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8、 简述讲授法运用的基本要求。讲授法是学校教育中教师最常采用的教学方法,运用的基本要求如下: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系统、全面;既要使学生获得可靠知识,又要在思想上有提高。注意启发。在讲授中善于诘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讲究语言艺术。力图言语清晰、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楚、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要适度,语调抑扬顿挫;以姿势助说话,提高语言的感染力。要组织学生听讲。9、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先天遗传因素的影

19、响;早期经验的影响;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影响;个人勤奋的影响。10、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高频)说服教育法: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绩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情感陶冶法:这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感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指导实践法: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其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

20、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品德修养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11、 简述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最早由班杜拉提出。影响因素: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信息;情绪和生理状态。其中,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12、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优点: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的质量; 有利于大面积的培养人才;有利于系统地传授知识; 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缺点: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的

21、现象; 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13、 简述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的要求。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是新课程下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的要求如下: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学生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校管理的宗旨。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14、 简述教学的基本原则。我国小学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如下教学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量力性原则15、

22、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操作定向:也称操作的认知阶段,即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和程序的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操作模仿:学习者通过观察,实际再现特定的示范活动或行为模式。操作整合:是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起来,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操作熟练: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16、 简述循序渐进原则及其实施要求。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是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

23、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17、 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作为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之一,具有重要作用,主要是指:遗传素质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心里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具有一定的影响。18、 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微格教学进行专门训练;反思教学经验。19、 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的工作?后进生具有不适度的自尊心、学习动机不强、意志力薄弱等心理特征。针对以

24、上心理特征,教育应注意如下两方面: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后进生特别需要温暖和关爱,因为他们经常遭到同学的白眼,家长的嫌弃。人格上得不到尊重,就会与教师、同学、家长处于对抗状态。教师只有爱他们,才能转化他们。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机,启发自觉学习;利用原有学习动机的转移,产生学习的需要;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提高分辨是非能力,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班主任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后进生,利用其优点作为推动他们前进的动力和转化的良好开端。20、 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直观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

25、配合;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21、 简述培养心智技能的几点措施。由于心智技能使按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培养方面必须分阶段进行,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为提高分阶段训练的成效,必须充分依据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采取有效措施。为此,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22、 简述个体身心健康的一般规律及教育启示。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要循序渐进;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药分阶段教学,不搞一刀切;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26、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要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要扬长辟短;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要因材施教。23、 简述小学班主任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中, 班主任扮演者多重角色,担负着多种责任,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小学班主任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班主任是各任课教师的协调者;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24、 简述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准确的师范与讲解;必要而适当的练习;充分而有效地反馈;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25、 简述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尊重学生与

27、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品德。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26、 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析结构。教育目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要求,它规定者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

28、教育的培养要求;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27、 简述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高频)了解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个别教育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28、 简述小学生兴趣发展的特点。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儿童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推动力。其发展特点如下:儿童最初对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儿童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感兴趣。

29、这种对学科兴趣的分化时间一般从三年级开始,既有客观(如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原因,又有主观(如觉得有用,能动脑子等)的原因。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发展着。游戏因素在儿童的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渐降低。在阅读兴趣方面,一般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童话故事发展到文艺作品和通俗科学读物。对社会生活的兴趣逐步在扩大和加深。29、 简述如何培养良好的班集体。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30、 简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印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教师资格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