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两晋诗歌资料.课件.ppt

上传人:醉**** 文档编号:12303024 上传时间:2022-04-24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两晋诗歌资料.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第二章两晋诗歌资料.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两晋诗歌资料.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两晋诗歌资料.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两晋诗歌两晋诗歌 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古筝曲。曲名取自王勃滕王阁序:“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用慢板,旋律悠扬,展示了优美的湖滨晚景。乐曲描绘了江南水乡晚霞辉映下渔人载歌而直至月光如水、万家灯火的动人画面。第二段,速度加快,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相互问候、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第三段快板,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尾声缓缓流出,出人意料,耐人寻味。滕王阁序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州,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白日丽飞甍,

2、参差皆可见。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第一节 西晋诗歌v一、西晋的时代特点 (一)短暂的统一 (二)门阀士族统治的确立公元265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后又灭蜀平吴,统一全国。在太康年间,国家出现了短暂的统一的局面。晋惠帝继位,贾太后专权,导致了八王之乱,晋朝受到沉重的打击,而北方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西晋灭亡,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西晋前后存续五十余年士族文人轻视事功,重视文化修养。朝廷大规模地兴儒学、修礼乐,导致崇文善雅的风气。士族文人凭借着优厚的生活条件,极力地追求物质和精神享乐。而最高统治者更为荒淫奢侈。在这种情况下,文风就趋向

3、于文人没有理想,没有特操,没有进取心,不务实际,崇尚空谈。依附权贵,灵魂卑污。如外戚贾谧就有文章二十四友。他们深处于政治斗争的旋涡,随时都有杀身之祸,故文学创作更加注重表现内心的体验,人生忧患、恐惧、短暂的体验。所以这时就出现了很多感时叹世的作品和归隐的作品,且思亲念友、悼亡这样的作品也很引人注目。这成为作者的苦闷心灵的寄托。第一节 西晋诗歌v一、西晋的时代特点v二、张华和西晋初诗歌 其诗以情诗五首、杂诗三首为代表,多写男女之情。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县南)人。晋时历任要职。语言华艳,稍入排偶,格调柔弱。“房栊自来风,户庭无行迹”(杂诗) “密云荫朝日,零雨洒微尘”(上巳篇)写景

4、的细巧,追求形式的华美 此外还有傅玄,诗歌内容主要写男女爱情及妇女的不幸,其诗少有新意,感情也很平弱。第一节 西晋诗歌v一、西晋的时代特点v二、张华和西晋初诗歌v三、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 (一)太康诗人: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太康,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280-289)武帝太康、惠帝元康时期是西晋文学兴盛时期当时除张华仍在世外,又有所谓“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之目。三张:张载、张协、张亢兄弟。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潘尼叔侄。一左:左思其中,陆机、潘岳并称“潘陆”,在当时评价最高,代表了西晋文学的主流。 第一节 西晋诗歌v一、西晋的时代特点v二、张华和西晋初诗歌v三、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 (一

5、)太康诗人: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二)陆机的诗歌 陆机简介陆机()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祖父陆逊、父陆抗,均为东吴名将,地位显赫。东吴被灭后,陆机与弟陆云以文才被召入洛阳。二人很受北方士大夫的器重,人称之为“二陆”。后来两人成为贾谧的文章二十四友。陆机曾做太子冼马、著作郎。他依附于赵王伦,伦篡权被杀,结果陆机受到牵连下狱。当时成都王司马颖很喜欢他,就营救他,被任为平原内史,故又有“陆平原”的称号。后来又做了成都王司马颖的河北大都督。八王之乱时为成都王司马颖率大军讨伐长沙王司马乂, 兵败,为司马颖所杀。有陆士衡集。陆机才冠当世,诗、文、辞赋都有成就,作品多、影响大,代表西晋一代文学

6、风气。 诗品谓陆机诗“其源出于陈思”。陆机是曹植之后又一个关键性的人物,他以“”(文赋)的准则,将诗歌进一步推向文人化、贵族化,引导了华丽雅致的诗风,流播久远。陆机诗歌特点一是拟古摹拟诗经、汉乐府和古诗,成为当时的风气。陆机的赠冯文罴迁斥丘令寺八章、与弟清河云诗十章,均为四言体的名篇,这些诗学习诗经,但文辞趋向华美。在乐府诗集的相和歌辞中,大多数曲调都有陆机的拟作。陆机的拟古诗十二首,基本上都是拟古诗十九首的,在内容上皆沿袭原题,格调上变朴素为文雅,显示出诗歌文人化的倾向。 古诗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

7、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馀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拟西北有高楼陆机 高楼一何峻,迢迢峻而安。绮窗出尘冥,飞陛蹑云端。佳人抚琴瑟,纤手清且闲。芳气随风结,哀响馥若兰。玉容谁能顾,倾城在一弹。伫立望日昃,踯躅再三叹。不怨伫立久,但愿歌者欢。思驾归鸿羽,比翼双飞翰。 这两首诗内容相同,每两句所描绘的具体情景相似,结构也一致。可是风格有朴素与华丽之别。陆机诗歌特点一是拟古二是追求形式的技巧的进步,并表现出繁缛的诗风。“繁缛”,本指繁密而华茂,后用以比喻文采过人。分而言之,繁,指描写繁复、详尽,不避繁琐。缛,指色彩华丽。陆机诗歌特点一是拟古二是追求形式的技巧的进步

8、,并表现出繁缛的诗风。繁缛的诗风表现在:即选择词汇注重色彩和声调,又多用书面语及古书中的成句,而加以精心雕琢,使诗歌带上更明显的贵族文化的特征建安诗中偶句通常只占很小的比例,而陆机诗中往往占一半以上,像苦寒行、招隐诗等已接近通篇对仗。这四点在西晋其他诗人的作品中也多少有所表现,并且对南朝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多押入声韵;无韵句句尾字多是平声;从而构成每两句之间非常明显的声调变化。陆机诗歌特点一是拟古二是追求形式的技巧的进步,并表现出繁缛的诗风。他的最有名的作品是招隐诗 。诗中细致地描写了山中景物,表达了一种希望归隐山林的追求。对后来的隐逸诗、山水诗有一定影响。 明发心不夷, 振衣聊踯躅。踯躅欲

9、安之,幽人在浚谷。 朝采南涧藻,夕息西山足。 轻条象云构,密叶成翠幄。 激楚伫兰林,回芳薄秀木。 山溜何泠泠,飞泉漱鸣玉。 哀音附灵波,颓响赴曾曲。 至乐非有假,安事浇淳朴。 富贵久难图,税驾从所欲。 陆机诗歌特点一是拟古二是追求形式的技巧的进步,并表现出繁缛的诗风。繁缛文风的文化解读:西晋是一个传统价值观进一步崩溃,士人精神生活陷于彷徨无依的时代,人们的自我意识依然很鲜明,却又清楚地看到自我的渺小与无奈。因而,把自然之美、女性之美以及表现这些对象的语言之美提升为单独的价值,显然有美化人生和精神解脱的意义。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今河南中牟县东)人。他少有才名,热切于仕进,媚事权贵(二十四友

10、之首),人品颇遭到非议。最终被赵王司马伦杀害。潘岳诗形式华美,人们说他的诗是用纸做的假花,好看,没有生意。也有写得好的,如,怀念死去的妻子,感情深沉。有时节的变化,物是人非,死者和生者相隔泉壤,百感交集,非常动人。后来的悼亡诗都是从此开端的。变咏史为咏怀第一节 西晋诗歌v一、西晋的时代特点v二、张华和西晋初诗歌v三、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v四、左思的咏史诗 左思简介左思的咏史诗左思(约约)字太冲,临淄(今属山东)人。出身于寒素家庭。妹左芬以文才被召入武帝内宫,左思随之移家洛阳,在朝做一个小官。他也依附权贵,曾为权臣贾谧门下“二十四友”之一。入京之初,他自然也有求取仕进的企图,却为门阀制度所阻遏,

11、官止于秘书郎。后来终于醒悟,贾谧被诛,他就退居著述,隐居,故后来能够免于被杀。咏史的题材创自班固,建安以后作者更多。写法大抵是实咏史事,略抒感慨。左思之作,则是借古讽今,抒发个人的怀抱,是咏史诗的创变,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这是他对中国诗歌史的独特贡献,所以前人评云:“创成一体,垂式千秋。”(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一)第一节 西晋诗歌v一、西晋的时代特点v二、张华和西晋初诗歌v三、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v四、左思的咏史诗 左思简介左思的咏史诗变咏史为咏怀 左思咏史诗的内容主要是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左思出身寒门,不被重用,壮志难酬,写了咏史诗八首以抒怀。其中有的表达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及

12、对豪右的蔑视;有的肯定寒士自身的价值;有的慨叹寒士生活的困顿。寒士不平及抗争第一节 西晋诗歌v一、西晋的时代特点v二、张华和西晋初诗歌v三、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v四、左思的咏史诗 左思简介左思的咏史诗变咏史为咏怀 寒士不平及抗争。如第二首: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yn)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涧底之松,纵然高大挺拔,可生于卑下之所,竟被山顶的小苗遮盖。社会也是如此,寒士无所凭依,纵然“英俊”,也只能沉沦下僚。作者对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提出了抗议。 全诗采用比兴和对比手法,借古讽今,情感激愤深沉,风

13、格悲壮慷慨,突出地体现“左思风力”。金指汉金日磾,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张指汉张汤,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七叶:七代。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冯公指汉冯唐,他曾指责汉文帝不会用人,年老了还做中郎署长的小官。第一节 西晋诗歌v一、西晋的时代特点v二、张华和西晋初诗歌v三、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v四、左思的咏史诗 左思简介左思的咏史诗变咏史为咏怀 寒士不平及抗争作者对社会的认识是清醒的,但不是消沉的。当作者意识到不能获得社会的合理对待时,应当。咏史其六: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贵者虽

14、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诗中赞扬了荆轲、高渐离等卑贱者慷慨高歌、睥睨四海的精神,表达了对豪门权贵的蔑视。此外还有表现“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以及视功名富贵如浮云的态度的歌颂。 作者始终自居于很高的精神地位展开他的政治批判。有这种自傲的精神,才足以与社会的压迫相抗,从而使诗中的感情表现得激荡有力(这也是咏史诗所以形成雄迈的艺术风格的原因之所在)这在第五首尤为明显: 第一节 西晋诗歌v一、西晋的时代特点v二、张华和西晋初诗歌v三、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v四、左思的咏史诗 左思简介左思的咏史诗变咏史为咏怀 寒士不平及抗争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峨峨高门内,

15、蔼蔼皆王侯。自非攀龙客,何为欻(x .忽然 )来游? 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 这首诗先写宫延和王侯第宅之豪华,景象阔大。接下来用“自非攀龙客,何为欻来游” 将前面的渲染一笔抹倒,对功名富贵表示了极度的鄙弃。傲视权贵,俯笑王侯,意境高远。结末又以千仞高岗、万里长流衬托和象征自己的情怀,始终贯注了豪迈的气概。 第一节 西晋诗歌v一、西晋的时代特点v二、张华和西晋初诗歌v三、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v四、左思的咏史诗 左思简介左思的咏史诗变咏史为咏怀左思风力这是前人对左思诗歌风格的评价。钟嵘诗品说左思的诗“出于公干”,公干即建安诗人刘桢。在论及陶渊明时则说“又协左思风力,”“风

16、力”与“风骨”义近,感情充沛,语言刚健质朴。钟嵘标举“左思风力”,含有左思再现了建安风骨的意思 。寒士不平及抗争第一节 西晋诗歌v一、西晋的时代特点v二、张华和西晋初诗歌v三、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v四、左思的咏史诗 左思简介左思的咏史诗变咏史为咏怀左思风力寒士不平及抗争左思除咏史诗外,还有娇女诗描摹他的两个女儿的娇憨天真之态,写得细致而生动,孩子的好吃贪玩爱打扮,一一呈现于诗人饱含喜爱的笔下,饶有情趣。专写儿童的诗过去未曾有过,娇女诗的出现,说明魏晋诗歌脱离教化观念而深入日常生活的现象。 第一节 西晋诗歌v一、西晋的时代特点v二、张华和西晋初诗歌v三、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v四、左思的咏史诗v五

17、、西晋末东晋初的诗歌 (一)刘琨的诗歌 两晋之际又是一次大动乱的时期。少数民族南下,西晋王室仓皇南度。广大文人也经历了动荡,生活和创作都发生了变化。比较典型的作家有刘琨和郭璞。第一节 西晋诗歌v一、西晋的时代特点v二、张华和西晋初诗歌v三、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v四、左思的咏史诗v五、西晋末东晋初的诗歌 (一)刘琨的诗歌 刘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出身士族,早年也是一个浮华的公子,是贾谧“二十四友”之一。至永康元年,发生八王之乱,刘琨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为国事而发愤,与祖逖一起闻鸡起舞。怀帝、愍帝时,他任刺史、大将军等职,在北方辗转抗敌,屡败而无悔。最终被同他结盟的幽州刺史段匹磾杀

18、害。刘琨的爱国豪情和他的坎坷的战斗经历,就在他的诗中表现出来。既慷慨激昂,又沉痛无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主要诗歌有扶风歌、答卢谌、重赠卢谌,表现了一个爱国志士的热情与悲痛。:第一节 西晋诗歌v一、西晋的时代特点v二、张华和西晋初诗歌v三、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v四、左思的咏史诗v五、西晋末东晋初的诗歌 (一)刘琨的诗歌 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系马长松下,发鞍高岳头。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浮云为我结,归鸟为我旋。去家日已远,安知存与亡?慷慨穷林中,抱膝独摧藏。麋鹿游我前,猿猴戏我侧。资粮既乏尽,薇

19、蕨安可食。揽辔命徒侣,吟啸绝岩中。君子道微矣,夫子故有穷。惟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弃置勿复陈,重陈令心伤。第一节 西晋诗歌v一、西晋的时代特点v二、张华和西晋初诗歌v三、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v四、左思的咏史诗v五、西晋末东晋初的诗歌 (一)刘琨的诗歌 此诗作于刘琨出任并州刺史时。行程中路途艰险,四处是敌,刘琨以少击众,冒险而进,备尝艰辛。他对前途并无把握,对于朝廷的态度,也没有多少信心,只是置生死于度外而已。因此,诗中充满了忠愤忧患之情。对刘琨的诗,诗品评为“善为之词,自有之气”,文心雕龙说是“壮而多风”,都是指诗中激荡而深沉的感情而言。这种激情

20、恰是西晋一般诗人所缺少的。第一节 西晋诗歌v一、西晋的时代特点v二、张华和西晋初诗歌v三、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v四、左思的咏史诗v五、西晋末东晋初的诗歌 (一)刘琨的诗歌 (二)郭璞的游仙诗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博学多识,曾给穆天子传、楚辞等都作过注。 另擅长写赋,如江赋。西晋末北方乱起,郭璞南下避祸。东晋元帝时任著作郎。后因劝阻王敦谋反,被杀。 游仙诗是历史上传统的游仙题材,但他有很多创新。不仅写求仙长生,描写仙境;还大力描写山林的生活,将老庄思想与道教神仙之说相混合,歌咏高蹈遗世的精神,寄寓着惧祸避乱的情绪,同时抒发个人的感慨,怀才不遇,写内心的悲愤。所以诗品称它:“辞

21、多慷慨,乖远玄宗,乃是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第一节 西晋诗歌v一、西晋的时代特点v二、张华和西晋初诗歌v三、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v四、左思的咏史诗v五、西晋末东晋初的诗歌 (一)刘琨的诗歌 (二)郭璞的游仙诗 游仙诗的第一、二首,集中写其隐逸之情,如其一: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进则保龙见,退以触藩羝。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此诗写仕宦之求不如高蹈隐逸,山林之乐胜于求仙。隐居高蹈,可以保持品德完好和自身的自由;退回尘世,则会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郭璞借游仙写其坎壈之怀,继承了诗、骚的比兴寄托传统。

22、以游仙写失意之悲,与左思借咏史抒牢骚不平,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节 东晋诗歌v一、东晋的时代特点 西晋覆灭后,公元三一七年,镇守建业的琅琊王司马睿称帝,这以后的晋王朝,史称东晋。东晋偏安江南。政权由王谢等控制着。此时,士大夫仍然醉心于空谈,摒弃时务。关心的是家族利益,而不关国家安危。导致文学创作远离实际,很少表现现实生活内容,民生疾苦、爱国感情、恢复故土等内容,几乎看不到。此时战乱不已,篡夺不休,心已麻木,无动于衷,产生了心气平和的文章。陶渊明也是这方面的代表。 第二节 东晋诗歌v一、东晋的时代特点v二、玄言诗 玄言诗:东晋时代用抽象的语言,阐述老庄哲理,宣扬道家思想的,枯燥无味的诗。的作品,世

23、称“玄言诗”。永嘉时,玄学清谈十分盛行,南渡后,势力有增无减。士人为了在心理上逃避惨痛的现实,普遍将热情贯注于哲学领域,对文学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但其诗歌创作脱离了文学的基本属性形象性和抒情性,从而变得枯燥无味。第二节 东晋诗歌v一、东晋的时代特点v二、玄言诗 玄言诗:东晋时代用抽象的语言,阐述老庄哲理,宣扬道家思想的,枯燥无味的诗。的作品,世称“玄言诗”。玄言诗歌的代表:孙绰和许询。孙绰的答许询: 仰观大造,俯览时物。机过患生,吉凶相拂。智以利昏,识由情屈。野有寒枯,朝有炎郁。失则震惊,得必充诎。 这种诗已经完全失去文学趣味,几乎不成其为诗了。 第二节 东晋诗歌v一、东晋的时代特点v二、玄言诗

24、 玄言诗:东晋时代用抽象的语言,阐述老庄哲理,宣扬道家思想的,枯燥无味的诗。的作品,世称“玄言诗”。玄言诗歌的代表:孙绰和许询。玄言诗与山水诗:在东晋玄言诗中酝酿着一种新的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山水诗的萌芽。玄学本是超世的哲学,人生的根本意义不在于世俗的荣辱毁誉、得失成败,而在于精神的超越升华,对世界对生命的彻底把握。而宇宙的本体是玄虚的“道”,四时运转、万物兴衰是“道”的外现。因此,由上述观念,必然引导出人对自然的体悟、追求,以及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观念。当诗人寄意于具体的对象、加以铺展的描绘时,玄言诗就与山水诗的出现不远了。如孙绰的秋日: 萧瑟仲秋月,飂戾风云高。山居感时变,远客兴长谣。疏林积凉

25、风,虚岫结凝霄。湛露洒庭林,密叶辞荣条。 抚菌悲先落,攀松羡后凋。垂纶在林野,交情远市朝。 澹然古怀心,濠上岂伊遥。 像这首诗,一旦发展到以景物为主,或主要通过景物来表现哲理,山水诗便出现了。所以说,从玄言诗到田园山水诗是一个内在的演化过程。第二节 东晋诗歌v一、东晋的时代特点v二、玄言诗v三、陶渊明的诗歌 (一)陶渊明简介 晋书隐逸陶潜: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初名将,握强兵镇守长江中游,都督八州军事,封长沙郡公,声威煊赫一时。因为战功死后追赠大司马。祖父陶茂官至武昌太守。父亲很早就去世

26、了,亦曾出仕,但没做过什么大官。陶氏为东晋元勋之后,地位虽不如南下名族高贵,也是浔阳的大族。只是陶渊明这一支,因他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便日渐败落。 第二节 东晋诗歌v一、东晋的时代特点v二、玄言诗v三、陶渊明的诗歌 (一)陶渊明简介 1、生平 他一生分为三个时期。二十九岁之前,在家里读书闲居。 晋书隐逸陶潜: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第二节 东晋诗歌v一、东晋的时代特点v二、玄言诗v三、陶渊明的诗歌 (一)陶渊明简介 1、生平第二个时期从二十九岁

27、到四十一岁。晋书隐逸陶潜: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二十九岁),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三十六岁) ,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 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四十一岁) 。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为官不过八十多天。从此脱离官场)。第二节 东晋诗歌v一、东晋的时代特点v二、玄言诗v三、陶渊明的诗歌 (一)陶渊明简介 1、生平 第三个时期,从四十一

28、岁辞去县令,回到家乡,过着田园生活。但回家后第三年,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境况愈来愈恶化。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求禄。 晋书隐逸陶潜: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兒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第二节 东晋诗歌v一、东晋的时代特点v二、玄言诗v三、陶渊明的诗歌 (一)陶渊明简介 1、生平 2、主要思想:崇尚自然 陶渊明的思想比较复杂。他熟谙儒家学说,但不拘守儒家经典的章句,显得通脱而不拘泥。他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魏晋玄学对他也有影响,但并不沉溺于老庄和玄谈;陶渊明非佛教徒,但诗中也偶尔也有类似佛教的词语。他所思考

29、的都是有关宇宙、历史、人生的重大问题,如什么才是真实的?人生的价值何在?怎样的生活才完美?如何对待死亡?在他所探讨的问题中,等等。他所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自然” 。第二节 东晋诗歌v一、东晋的时代特点v二、玄言诗v三、陶渊明的诗歌 (一)陶渊明简介 1、生平 2、主要思想:崇尚自然 “自然”一词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老庄所谓“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它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世间万物皆按其本来的面貌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无须任何外在的条件和力量。宇宙是如此,社会和个人也是如此。理想的社会,即“自然”的社会,是人人自耕自食,

30、真诚相处,无竞逐无欺诈,甚至无君无臣。这种社会其实是糅合儒家虚构的淳朴无争的上古之世与道家宣扬的小国寡民的社会模式。如劝农诗说:“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时运诗说:“黄唐莫逮,慨独在余。”饮酒诗说:“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同样的思想,又借助虚构,在桃花源记中加以形象的表现。第二节 东晋诗歌v一、东晋的时代特点v二、玄言诗v三、陶渊明的诗歌 (一)陶渊明简介 1、生平 2、主要思想:崇尚自然 而实际情况又如何呢?从历史看,社会是一个不断堕落的过程。由于人们的过度的物质欲望,引起无穷的竞争,产生了种种虚伪、矫饰、残忍的行为,使社会陷入黑暗。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和社会的危机,

31、认为它是对“自然”的违反,因此要使世间没有这些腐朽和危机,只能是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抱朴而含真,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第二节 东晋诗歌v一、东晋的时代特点v二、玄言诗v三、陶渊明的诗歌 (一)陶渊明简介 (二)陶渊明诗歌的内容 1、咏怀诗和咏史诗 陶渊明的文学创作,在诗歌、散文、辞赋诸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但对后代影响最大的是诗歌 咏怀诗和咏史诗内容有相近之处,咏史也是咏怀,不过是借史实为媒介而已。他的咏怀诗有些是以组诗的形式写成的,如饮酒、拟古、杂诗。他的咏史诗所咏的对象偏重于古代的人物,如“三良”、“二疏”、荆轲,以及咏贫士所写的古代贫士。这

32、些咏怀、咏史之作,围绕着出仕与归隐这个中心,表现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品格。杂诗其二,表现陶渊明深而且广的忧愤: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这首诗写一个不眠的秋夜,用环境的清冷衬托出自己心情的孤独,又以时光的流逝引出有志未骋的悲凄,是陶渊明咏怀诗中的代表作。第二节 东晋诗歌v一、东晋的时代特点v二、玄言诗v三、陶渊明的诗歌 (一)陶渊明简介 (二)陶渊明诗歌的内容 1、咏怀诗和咏史诗 2、行役诗 陶渊明的行役诗都是他宦游期间的作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

33、题就是悲叹行役的辛苦,表达对仕宦的厌倦,反复诉说对田园的思念和归隐的决心。那种失去自由的无奈之感,成为这类诗的基调。如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第二节 东晋诗歌v一、东晋的时代特点v二、玄言诗v三、陶渊明的诗歌 (一)陶渊明简介 (二)陶渊明诗歌的内容 3、赠答诗 陶渊明的赠答诗颇能见其对友人的敦厚之情。他以其家常的内容、真挚的感情、隽永的意味,为自己塑造了一位仁厚长者的形象。如停云:“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静寄东轩,春醪(lo。酒)独抚。” 与殷

34、晋安别“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第二节 东晋诗歌v一、东晋的时代特点v二、玄言诗v三、陶渊明的诗歌 (一)陶渊明简介 (二)陶渊明诗歌的内容 3、赠答诗 答庞参军是其赠答诗中最深沉的一首: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物新人惟旧,弱毫多所宣。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年。 诗里有欢聚的回顾,有离别的伤感,也有殷勤的叮咛,语重而情深。第二节 东晋诗歌v一、东晋的时代特点v二、玄言诗v三、陶渊明的诗歌 (一)陶渊明简

35、介 (二)陶渊明诗歌的内容 3、赠答诗 4、田园诗他的田园诗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在作者笔下,或春游、或酌酒、或采菊,等等,无不化为美妙的诗歌。如时运:“山涤馀霭,宇暧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写山村的早晨,晨雾渐渐消失,南风吹拂,新苗飞动,犹如长上了翅膀。移居其一:“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写邻居和自己一起谈史论文的情形,那种真率的交往令人羡慕。第二节 东晋诗歌v一、东晋的时代特点v二、玄言诗v三、陶渊明的诗歌 (一)陶渊明简介 (二)陶渊明诗歌的内容 3、赠答诗 4、田园诗再如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

36、,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守拙与适俗,园田与尘网,两相对比之下,诗人归田后感到无比愉悦。南野、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鸡鸣、狗吠,眼之所见耳之所闻无不惬意,这一切经过陶渊明点化也都诗意盎然了。“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远一近,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以动写静,简直达到了化境。 第二节 东晋诗歌v一、东晋的时代特点v二、玄言诗v三、陶渊明的诗歌 (一)陶渊明简介 (二)陶渊明诗歌的内容 3、赠答诗 4、田园

37、诗士大夫亲身参加农耕,并用诗写出农耕体验的,陶渊明是第一位。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是一个从仕归隐田园从事躬耕者的切实感受,带月荷锄、夕露沾衣,实景实情生动逼真。而在农耕生活的描写背后,隐然含有农耕与为官两种生活的对比,以及对理想人生的追求。第二节 东晋诗歌v一、东晋的时代特点v二、玄言诗v三、陶渊明的诗歌 (一)陶渊明简介 (二)陶渊明诗歌的内容 3、赠答诗 4、田园诗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写出人生的理念: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

38、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陶渊明认为,衣食是人生之道的开端,不劳动什么都谈不到。诗里写到劳动的艰辛,写到一天劳动之后回家休息时得到的快慰,都很真切。“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写出农民普遍的感受。“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写出一个从仕途归隐躬耕的士人的特殊感受。第二节 东晋诗歌v一、东晋的时代特点v二、玄言诗v三、陶渊明的诗歌 (一)陶渊明简介 (二)陶渊明诗歌的内容 3、赠答诗 4、田园诗如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夏

39、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归园田居其四:“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途。”通过这些诗可以隐约地看到,在战乱和灾害之中农村的面貌。第二节 东晋诗歌v一、东晋的时代特点v二、玄言诗v三、陶渊明的诗歌 (一)陶渊明简介 (二)陶渊明诗歌的内容 (三)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1、平淡自然 (冲淡平和)苏轼与苏辙书评陶诗:“。” 陶诗的一大特点也是他的一种开创,就是将日常生活诗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久而弥淳的诗味。在他以前,屈原、曹操、曹植、阮籍、陆机等等都着重于关乎国家政治的题材,陶渊明着重写普普通通的生活

40、,用家常话写家常事,写得诗意盎然。第二节 东晋诗歌v一、东晋的时代特点v二、玄言诗v三、陶渊明的诗歌 (一)陶渊明简介 (二)陶渊明诗歌的内容 (三)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1、平淡自然 (冲淡平和)陶诗多用内省式的话语,坦诚地记录了他内心细微的波澜,没有夺人的气势,没有雄辩的力量,也没有轩昂的气象,却如春雨一样慢慢地渗透到读者的心中。陶诗不追求强烈的刺激,没有浓重的色彩,没有曲折的结构,纯是自然流露,一片神行。第二节 东晋诗歌v一、东晋的时代特点v二、玄言诗v三、陶渊明的诗歌 (一)陶渊明简介 (二)陶渊明诗歌的内容 (三)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1、平淡自然 (冲淡平和)陶诗的平淡自然,从根本

41、上说,是由其“自然”哲学决定的。在他看来,人为的繁复的礼仪破坏了社会的自然性,矫饰的行为破坏了人性的自然性,那么,诗歌在外现形式上的过度追求,也必然破坏感情的自然性。所以,他绝少使用秾艳的色彩,夸张的语调,深奥的语汇、生僻的典故。 第二节 东晋诗歌v一、东晋的时代特点v二、玄言诗v三、陶渊明的诗歌 (一)陶渊明简介 (二)陶渊明诗歌的内容 (三)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1、平淡自然 2、淳厚有味 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其笔下的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写出与景物融而为一的、对人

42、生了悟明彻的心境。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前四句讲了“心”与“地”也就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只要 “心远”,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会受尘俗喧嚣的干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偶一举首,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了。那日夕的山气、归还的飞鸟,在自己心里构成一片美妙的风景,其中蕴藏着人生的真谛。这种心与境的瞬间感应,以及通向无限的愉悦,是不可落于言筌的。第二节 东晋诗歌v一、东晋的时代特点v二、玄言诗v三、陶渊明的诗歌 (一)陶渊明简介 (二)陶渊明诗歌的内容 (三)陶

43、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1、平淡自然 2、淳厚有味 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其笔下的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写出与景物融而为一的、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这里“欲辨已忘言”不是忘了怎么说,而是利用庄子的话,表明自己在田园中,体会到宇宙的哲理,进入到得意忘言的境界。所谓忘言也就是得意,是一种境界。这首诗就写出了一种境界:幽然自得,物我两忘。这里就包含着哲理,耐人寻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是一种无我之境,诗人已融化到身边的自然景物中。最终进入物我合一的境

44、界,意境非常高远,超凡脱俗。第二节 东晋诗歌v一、东晋的时代特点v二、玄言诗v三、陶渊明的诗歌 (一)陶渊明简介 (二)陶渊明诗歌的内容 (三)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1、平淡自然 2、淳厚有味 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其笔下的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写出与景物融而为一的、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其它如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不嫌他门庭荒芜重返旧巢的春燕,在中夏贮满了清阴的堂前林,床上的清琴,壶中的浊酒,以及在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

45、、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具象的又是理念的。 陶诗中的“理”不是抽象的哲学说教,而是在生活中亲自体验到的,其中包涵着生活的情趣。陶诗表现了他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认识,是探求其奥秘和意义的结晶,而这一切又是用格言一样既有情趣又有理趣的语言表现的,取得了效果。如: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杂诗其一)“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杂诗其二)“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其一)“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饮酒其十四)“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归园田居其四)“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46、”(饮酒其八)这些诗句言浅意深,富有启示性。 第二节 东晋诗歌v一、东晋的时代特点v二、玄言诗v三、陶渊明的诗歌 (一)陶渊明简介 (二)陶渊明诗歌的内容 (三)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1、平淡自然 2、淳厚有味 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荆扉,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一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陶诗虽无华丽的辞藻,且多用白描,但能够在平淡之中见绮丽。如拟古其三: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从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春归燕来,旧巢不弃,贫士不嫌

47、。我心依旧,尔心当不移。这首诗好像一个美丽的童话,浅显平淡却有奇趣。第二节 东晋诗歌v一、东晋的时代特点v二、玄言诗v三、陶渊明的诗歌 (一)陶渊明简介 (二)陶渊明诗歌的内容 (三)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1、平淡自然 2、淳厚有味 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荆扉,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一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例如:“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归园田居其五)一条山涧、一只鸡、一根荆薪,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一经诗人点化便有了生活情趣,显示出他对邻人的亲切,以及农村

48、淳朴的风俗。“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平淡的十个字便写出了雪的轻柔之美。开创了新的审美领域和新的艺术境界。在陶渊明笔下,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第一次被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由此为后人开辟了一片情味独特的天地。他把农业劳动视为自然的生活方式,歌颂在劳动生活中包含着美的意趣,这同样是深刻的发现。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思考题v1、掌握两晋时期的主要作家、代表作品;v2、什么是太康诗风?v3、什么是玄言诗?v4、如何理解“左思风力”?v5、陶渊明诗歌的内容及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