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新).ppt

上传人:春哥&#****71; 文档编号:12120846 上传时间:2022-04-23 格式:PPT 页数:586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6页
国际贸易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新).ppt(58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相关概国际贸易的相关概 念、分类和作用念、分类和作用 一、国际贸易的相关概念 (一)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泛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又可称为世界贸易(World Trade)。 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是特指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前者是从国际范围看的,而后者是从一国或地区范围看的。 (二)对外贸易值、贸易差额和对外贸易量 对外贸易值(Value of Foreign Trade)又称贸易额,是以货币

2、表示的贸易金额。 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进口贸易总额或进口总额; 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出口贸易总额或出口总额。 两者相加为进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出口总额,是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 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当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相等时,称为“贸易平衡”。当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时,出现贸易盈余,称“贸易顺差”或“出超”。当进口总值大于出口总值时,出现贸易赤字,称“贸易逆差”或“入超”。 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

3、)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各个时期的贸易值,即用进出口贸易值除以进出口价格指数,得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值,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就是贸易量。 (三)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Com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Composition of Foreign Trade)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四)国

4、际贸易与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Direc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亦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区域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Direction of Foreign Trade)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五)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Foreign Trade for Existence Degree

5、s)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又叫对外贸易系数。其公式为: Z =(X + M)/GDP100% 出口依存度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其公式为:Zx X /GDP100% 进口依存度也称市场开放度是指进口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其公式为: Zm M /GDP100% (六)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就是说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它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其计算的公式为: 出口价格指数 / 进口价格指数100 二、国际贸易的分类

6、(一)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 按商品形式与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 有形贸易(Visible Trade)是指国际贸易中的货物贸易,即通常意义上的商品购销活动。 无形贸易(Invisible Trade)是指国家(地区)间进行的以无形商品为交易对象的贸易活动。 (二)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及过境贸易 按货物移动方向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及过境贸易 出口贸易(Export Trade)指将本国生产和加工的商品销往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贸易活动。 进口贸易(Import Trade)指将外国或其他地区生产的商品输入本国进行销售的贸易活动。 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是指货物通过一国国境,

7、不经过加工改制的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 (三)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 按有无第三方参加可分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 直接贸易(Direct Trade)是指货物生产国将货物直接出口到消费国,没有第三方参与的贸易活动。 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贸易活动。其中,生产国是间接出口;消费国是间接进口;第三国是转口。 转口贸易(Entrecote Trade)是指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通过第三国所进行的贸易活动。 (四)总贸易与专门贸易 按统计边界不同可分为总贸易和专门贸易 总贸易(General Trade)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

8、的进出口贸易。 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 (五)现汇贸易与易货贸易 按结算方式可分为现汇贸易与易货贸易 现汇贸易(Cash Liquidation Trade)又称自由结汇贸易,是用国际货币进行商品或劳务价款结算的一种贸易方式。 易货贸易(Barter Trade)是一种古老的贸易方式。是指双方交换的商品经过计价以后,用等值的不同商品互相交换。 三、国际贸易的作用和特点 (一)国际贸易的作用 调节各国市场的供求关系 促进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 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优化国内产业结构 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国民福利水平 加强各国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发展 (二)国

9、际贸易的特点 各国的经济政策不同 语言、法律及风俗习惯不同 各国间货币、度量衡、海关制度等不同 国际贸易的商业风险大于国内贸易 第二节第二节 国际分工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ur)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一、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萌芽 形成 发展 深化 二、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主要因素 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人口、生产规模和市场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 跨国公司的发展是推动当代国际分工的

10、重要力量 上层建筑对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推进或延缓的作用 三、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 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市场结构 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 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 国际分工影响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和世界贸易依存度 第三节第三节 国际贸易理论简介国际贸易理论简介 一、重商主义理论 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建立起来的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学说和政治体系。它产生于15世纪,全盛于16世纪和17世纪上半叶,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由盛转衰。 (一)重商主义的学说 早期重商主义也称货币差额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威廉斯塔福(15541

11、612年)和法国的安徒尼德蒙克列钦(15751622年)。其代表作有斯塔福的对我国同胞某些控诉的评述和蒙克列钦的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概论等。 货币差额论者非常片面地解释和实施“外贸顺差”政策,极力主张通过国家严厉的行政手段来增加金银财富。严格控制外国工业品和奢侈品的流入,既使外国产品价格大大低于本国产品也不准进口。金银一旦流入国内就绝对不允许再流出,违者处以重罚。 晚期重商主义也称贸易差额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孟(15711641年)和法国的让柯尔培尔(16191683年)。代表著作是托马斯孟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这本书曾被称作“重商主义的圣经”。 贸易差额论者也认为应尽量

12、争取外贸顺差,以防止货币外流和增加金银财富。但他们与货币差额论者的一个明显区别是不反对把金银货币输出国外。认为在对外贸易中只要始终坚持多卖少买的原则,即付给外国的货币始终少于从外国收回的货币,那么金银就会以外贸顺差的形式流入国内,就能达到保持本国货币收入不断增长的目的。 (二)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 货币政策 对外贸易垄断政策 奖出限入政策 鼓励发展本国航运的政策 发展本国工业的政策 二、绝对利益理论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71790年)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倡导自由贸易的带头人。亚当斯密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

13、国富论) 绝对利益理论又称绝对成本说或绝对优势理论斯密认为,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他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有利的地位,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的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 三、比较利益理论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17721823),是英国产业革命高潮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经济理论中的精华,使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最高峰。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李嘉图的主要经济学代表作是

14、1817年完成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比较利益理论又称比较成本说 主要内容是: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而是比较成本。基本原则是两优取基本原则是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其重、两劣取其轻。根据这一原则,各国集中生产和出口比较成本低的产品,可以增加产品数量,节约劳动成本,形成互惠互利的国际分工和贸易,即使效率最低,成本最高的国家也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也能从对外贸易中获利。因此,最先进和最落后国家之间也存在着互惠互利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四、要素禀赋理论 伊菲赫克歇尔(Eil Filip Heckscher,1879-1952),瑞典著名经济学家,1919 年发表的外贸对收入分配

15、的影响 伯蒂尔俄林(Bertil Ohlin,1899-1979)瑞典著名经济学家,1977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1933 年出版其名著,即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的域际贸易和国际贸易论 要素禀赋理论又称要素比例学说或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一国应生产和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简而言之,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五、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V. W. Leontief)是生于俄国的当代著名美国计量经济学

16、家,投入产出经济学创始人,1973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代表作是投入产出经济学。 “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劳动效率说 人力资本说 贸易壁垒干扰说(关税结构说) 需求偏好差异说 要素密集度逆转论 自然资源稀缺论 六、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说 产业内贸易理论 偏好相似理论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第四节第四节 世界市场和世界市场和商品价格商品价格 一、世界市场 (一)世界市场的概念 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它包括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总和。 (二)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特点 世界市场上国际类型的多样化 国际贸易方式越来越多样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

17、化 世界市场上的垄断与竞争更为剧烈 区域贸易集团化趋势日益加强 “自由市场”缩小,“封闭市场”扩大 二、商品的国际价值与价格 (一)商品的国际价值 商品的国际价值量是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基础。在一国范围内,商品的价值量是由该国范围内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二)国际市场价格 国际市场上商品的价格,是指进入世界市场的各种商品的买卖价格。 影响商品国际价格的主要因素有:生产消费 、供求因素 、垄断因素 、通货膨胀因素 、汇率因素和各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 第一节第一节 对外贸易政策类型对外贸易政策类型及演变及演变 一、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 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口

18、贸易和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由以下三方面内容构成: 对外贸易总政策 进出口货物与服务贸易政策 国别和地区对外贸易政策 对外贸易总政策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本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所处的地位、本国经济发展战略和本国产品在世界上的竞争能力,以及本国的资源、市场和生产结构等情况,所制定的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进出口货物与服务贸易政策 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和国内产业结构、国内外市场状况等分别对进出口商品的生产、销售、采购、服务贸易等制定的政策。 国别和地区对外贸易政策 根据各国和地区与本国不同的政治、经济和外交而采取的区别对待的贸易政策。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 保护本

19、国市场和产业 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 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 积累资本或资金 维护本国对外的政治关系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与演变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这是指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即15世纪到17世纪,重商主义的学说和政策占主导地位,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西欧各国实行重商主义下的强制性的保护贸易政策,其目的是使金银流入和留在国内,在国内积累大量的货币财富。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 18世纪到19世纪,由于各国工业发展水平不同和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地位不同,因而是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并存的时期。以英国

20、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业国极力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而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的经济起步较晚的国家则主张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9世纪90年代至二次大战以前,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外贸易政策的扩张性和掠夺性,实行了超保护贸易政策,而在政治上走向独立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实行了保护贸易政策。 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此期间,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的国际贸易政策,先后出现了两种主要的倾向:二次战后至70年代中期以前,随着国际分工的加深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成为主要趋势;之后,出现了新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并出

21、现了管理贸易政策。 (一)保护贸易政策 国家对进出口商品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施加干预,利用各种措施限制商品、技术和服务进口,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生产,使之免受外国商品、技术和服务的竞争;对本国出口商品、技术与服务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扩大出口,这是国家政府对进出口商品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所采取的奖出限入的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 新贸易保护主义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欧洲正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对外贸易的范围空前扩大。西欧对亚洲、非洲

22、、美洲的殖民掠夺,使大量金银流入西欧,促进了商品货币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财富的重心由封建地主所有制的土地转向金银货币,人们认为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攫取金银货币。这种社会经济的剧烈变化反映到经济思想方面,就是重商主义。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 保护幼稚工业理论最早由美国当时的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所提出。 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发展了汉密尔顿的保护幼稚工业学说,使其成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被后人称为资产阶级保护贸易理论的鼻祖。其代表著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国民经济体系。 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认为,财富的生产力比通过比较利益所获得的财富更为重要,因此,国家应干预对外贸易

23、,通过关税措施保护本国工业,发展生产力。保护应该是有阶段的,有条件的。 李斯特将一国经济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原始未开化阶段 畜牧阶段 农业阶段 农工阶段 农工商阶段。 原始未开化阶段、畜牧阶段、农业阶段应实行自由贸易; 农工阶段工业还很幼稚,需要进行保护,但这种保护只有在幼稚工业处于国外强有力的竞争下才需要,在没有强有力的竞争者时,幼稚工业也不需要保护; 农工商阶段工业已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应实行自由贸易,以刺激本国工业进一步发展。保护幼稚工业应有时限,保护期以30 年为最高期限,过期则撤销保护以鼓励其自立与竞争。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 超保护贸易政策是一种侵略性的贸易保护政策,其特点

24、是 保护的对象扩大了 保护的目的变了 保护由防御转入进攻 保护的阶级利益变了 保护的措施多样化 新贸易保护主义 新贸易保护主义出现的主要原因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 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平衡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恶化 政治上的需要 贸易政策的相互影响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 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 贸易保护措施多样化 管理贸易日益合法化、系统化 各国保护贸易措施的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出口 (二)自由贸易政策 国家取消对进出口商品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口商品、技术和服务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技术和服务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贸易自

25、由化 世界贸易趋向自由化的主要原因 世界政治、经济环境的改善 美国的倡议 生产国际化的加强 (三)管理贸易政策 管理贸易政策又称“协调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内制定一系列的贸易政策、法规,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实现一国对外贸易的有秩序、健康的发展;对外通过谈判签订双边及多边贸易条约或协定,协调与其他贸易伙伴在经济贸易方面的权利与义务。 管理贸易政策的特点 管理贸易法律化、制度化 管理贸易手段采取单边、双边、多边协调管理齐头并举的方式 管理贸易措施以非关税为主 突出对服务贸易及知识产权的管理 政府对贸易的强有力干预 第二节第二节 关税措施关税措施 一、关税的概述 (一)关税的概念 关税(Custom

26、s Duties,Tariff) 是进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其进出口商所征收的税收。 关境(Customs Territory )又称税境或关税领域,是一个国家的关税法令完全实施的境域。 关境与国境的关系 关境等于国境 关境大于国境 关境小于国境 (二)关税的特点 关税属于间接税 关税的税收主体和客体 关税对进出口贸易的调节作用 关税是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手段 (三)关税的作用 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 保护和促进本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二、关税的主要种类 (一)按照征收的对象或商品流向分类 进口税(Import Duties)是指进口国家的海关在外国商品输入时

27、,对本国进口商所征收的关税。 进口税主要可分为最惠国税和普通税 出口税(Export Duties)是指出口国家的海关在本国产品输往国外时,对出口商所征收的关税。 过境税(Transit Duties)又称通过税,它是一国对通过其关境的外国货物所征收的关税。 (二)按照征税的目的分类 财政关税(Revenue Tariff)又称收入关税,是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 保护关税(Protective Tariff)是指以保护本国工业或农业发展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 (三)按照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分类 进口附加税(Import Surtaxes) 差价税(Variable

28、Levy) 特惠税(Preferential Duties) 普遍优惠制(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GSP) 进口附加税(Import Surtaxes)是指进口国家海关对进口商品除了征收一般进口税外,还出于某种特定的穆的而额外加征的关税。 进口附加税通常是一种临时性的特定措施,又称特别关税。其目的主要有:应付国际收支危机,维持进出口平衡;防止外国商品倾销;对国外某个国家实行歧视或报复等。 反补贴税(Counter vailing Duties)又称抵消税或补偿税,是对于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任何津贴或贴补的外国商品在进口时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反倾销税(

29、Anti-dumping Duties)是对于实行商品倾销的进口货物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其目的在于抵制商品倾销,保护本国产品的国内市场。 紧急关税(Emergency Tariff)是指当某种外国商品在短期内大量涌入进口国内市场,对进口国国内同类产品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害或产生重大损害威胁时,进口国家为保护国内生产和市场而对该商品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惩罚关税(Penalty Tariff)是指当出口国家某种商品的出口违反了与进口国之间的协议,或者未按进口国的规定办理进口手续时,由进口国海关对该进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具有惩罚或罚款性质的进口附加税。 报复关税(retaliatory duty/

30、Retaliatory tariff) 是一国为报复他国对本国商品、船舶、企业、投资或知识产权的不公正待遇而对从该国进口的商品所课征的进口附加税。 差价税(Variable Levy)又称差额税,当某种本国生产的产品的国内价格高于同类的进口商品的价格时,为了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能力,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按国内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差额征收关税。由于差价税是随着国内外价格差额的变动而变动的,因此是一种滑动关税(Sliding Duty )。 特惠税(Preferential Duties)。全称为特定优惠关税,是指某一国家或某一经济集团对某些国家的所有进口商品或一部分商品在关税方面给予的特别优惠

31、待遇。这种关税优惠待遇有的是互惠的,有的是非互惠的。 普遍优惠制(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GSP)简称普惠制,是指发达国家承诺对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一种关税优惠制度。这种税称为普惠税。 普惠制的原则 普遍的,是指发达国家应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优惠待遇。 非歧视的,是指应使所有发展中国家或地区都不受歧视、无例外地享受普惠制的待遇。 非互惠的,是指发达国家应单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关税优惠,而不要求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提供反向优惠。 普惠制的目的 扩大发展中国家工业

32、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 加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 (四)按照关税保护的程度和有效性分类 名义关税(Nominal Tariff)是指某种进口商品进入该国关境时,海关根据“海关税则”所征收的关税税率。 有效关税(Effective Tariff)是指对某种工业单位产品“增值”部分的从价税率,其税率代表着关税对本国同类产品的真正有效的保护程度。 三、关税的征收方法 (一)从量税 从量税(Specific Duties )凡是以货物的计量单位,如重量、数量,体积,长度等,作为征税标准而征收的关税。 从量税额的计算公式:从量税额商品数量每单位从量税 (二)从

33、价税 从价税(Advalorem Duties)凡以货物价格作为征说标准的关税,从价税的税率表现为货物价格的百分率。 从价税额的计算方法:从价税额商品总值从价税率 (三)混合税 混合税(Compound Duties)又称复合税,是指对某种商品既征收从量税,又征收从价税。 (四)选择税 选择税(Alternative Duties)是指对同一进口商品既规定从量税又规定从价税,征税时选择其税额高的一种征收。 第三节第三节 非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 一、非关税措施概述 非关税措施指除关税措施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措施,它和关税措施一起充当政府干预贸易的政策工具。 (一)非关税措施的特点 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34、和针对性。 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 更能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二)非关税措施的作用 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用以保护国内陷入结构性危机的生产部门及农业部门,或者保障国内垄断资本能获得高额利润; 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用作筹码,逼迫对方妥协让步,以争夺国际市场; 用作对其他国家实行贸易歧视的手段,甚至作为实现政治利益的手段。 二、非关税措施的主要种类 (一)进口配额 进口配额(Import Quotas System)又称进口限额,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如一季度、半年或一年以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的限制。在规定的期限内,配额以内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不准进口,或者征收较高的关税后才能进口。

35、 进口配额制主要有两种 绝对配额 关税配额 绝对配额(Absolute Quotas)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数额,达到这个数额后,便不准进口。又可分为以下三种 : 全球配额(Global Quotas, Unallocated Quotas)主管当局一般是按进口商的申请先后或按过去某一时期的进口实际额批给一定的额度,直至总配额发放完为止,超过配额则不准进口。 国别配额(Country Quotas)在总配额内按国别和地区分配给固定的配额,超过规定的配额便不准进口。又可分为自主配额和协议配额 。 进口商配额(Importer Quotas)是指一国把某些商品进口

36、的配额直接分配给本国进口商,由他们按所获额度组织进口,超额不得进入的一种进口配额制。 关税配额(Tariff Quotas)是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的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或征附加税或罚款。 关税配额与绝对配额的区别 关税配额在超过配额后仍可进口,但得征收较高的关税; 绝对配额在超过配额后则一概不得进口。 (二)“自动”出口配额制 “自动”出口配额制(Voluntary Export Quotas)又称“自动”限制出口,是指出口国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和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一般为35 年,某

37、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制,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 “自动”出口配额制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非协定的“自动”出口配额。指出口国迫于来自进口国方面的压力,自行单方面规定出口配额,限制商品出口。 协定的“自动”出口配额。指由进出口双方通过谈判签订“自限协定”或“有秩序销售协定”。在协定中规定的有效期内某些商品的出口配额,出口国应根据配额实行出口许可证或出口配额签证制,自行限制这些商品出口。 进口许可证制(Import License System)是指商品的进口,必须由进口商向国家有关机构提出中请,经过审批井发给进口许可证后,才可以进口,没有许可证,一律不准进口。 从进口许可证

38、与进口配额的关系上看,进口许可证可以分为 有定额的进口许可证是指国家有关机构预先规定有关商品的进口配额,然后在配额的限度内,根据进口商的申请,对于每一笔进口货物发给进口商有关商品一定数量的进口许可证。 无定额的进口许可证是指进口许可证不与进口配额相结合,国家有关政府机构预先不公布进口配额。 从进口商品的许可程度看,进口许可证可分为 公开一般许可证又称公开许可证或一般许可证。凡属于公开一般许可证的商品,进口商只要填写公开一般许可证后,即可获准进口。 特种进口许可证指进口商必须向政府有关当局进口申请,经政府有关当局逐笔审查批准后才能进口。 (四)外汇管制 外汇管制(Foreign Exchange

39、 Control)是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限制来平衡国际收支、维持本国货币的汇价的一种制度。 数量性外汇管制是指国家外汇管理机构对外汇买卖的数量直接进行限制和分配,其目的在于集中外汇收入,控制外汇支出,实行外汇分配,以达到限制进口商品品种数量和国别的目的。 成本性外汇管制是指国家外汇管理机构对外汇买卖实行复汇率制,利用外汇买卖成本的差异,间接地影响不同商品的进出口。 混合性外汇管制是指同时采用数量性和成本性的外汇管制,对外汇实行更为严格的控制,以影响控制商品的进出口。 (五)进出口的国家垄断 进出口的国家垄断(State Monopoly)是指国家对某些商品的进出口规定由国家

40、直接经营,或者把某些商品的经营权给予某个垄断组织。 各国进出口的国家垄断主要集中在四类商品 第一类是烟和酒 第二类是农产品 第三类是武器 第四类是石油 (六)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 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Discriminatory Government Procurement Policy)是指国家通过制定法令,规定政府机构在采购时必须优先购买本国产品,从而导致对国外产品歧视的做法。 七)国内税 国内税(Internal Taxes)是指一国政府对本国境内生产、销售、使用或消费的商品所征收的各种捐税,如消费税、增值税、临时附加税等。 (八)最低限价和禁止进口 最低限价(Minimum Price)

41、是指进口国对某些进口商品规定最低价格,如果低于这一价格,就征收附加税或禁止进口(Prohibitive Import)。 (九)进口押金制度 进口押金制度(Advanced Deposit)又称进口存款制度,它要求进口商在进口商品时,必须预先按进口金额的一定比率和规定的时间,在指定的银行无息存放一笔现金。 (十)海关估价 有些国家专断地提高进口商品的海关估价(Customs Valuation),来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负担,以此阻碍商品的进口。 (十一)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是以国家或地区的技术法规、协议、标准和认证体系(

42、合格评定程序)等形式出现,涉及的内容广泛,含盖科学技术、卫生、检疫、安全、环保、产品质量和认证等诸多技术性指标体系,运用于国际贸易当中,呈现出灵活多变、名目繁多的规定。由于这类壁垒大量的以技术面目出现,因此常常会披上合法外衣,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最为隐蔽、最难对付的非关税壁垒。 严格、繁杂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及合格评定程序 ; 严格的包装、标签规则 ; 严格的商品检验和检疫规定 。 (十二)绿色壁垒 绿色壁垒(Green Barriers , GBs)也称为环境壁垒,是指一国以保护有限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制定苛刻的环境保护标准,来限制国外产品的进口。 目前国际上使用的绿色贸易壁垒主

43、要有以下形式 绿色关税制度 绿色市场准入制度 “绿色反补贴”、“绿色反倾销”以及环境贸易制裁 强制性绿色标志(签)、强制要求ISO 14000认证等 繁琐的进口检验程序和检验制度 要求回收利用、政府采购、押金制度等强制性措施 第四节第四节 鼓励出口与鼓励出口与出口管理措施出口管理措施 一、鼓励出口的措施 (一)出口信贷 出口信贷是出口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通过提供利息补贴和信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 出口信贷的特点是 附有采购限制,只能用于购买贷款国的产品,而且都与具体的出口项目相联系; 贷款利率低于国际资本市场利

44、率,利息差额由贷款国政府补贴; 属于中长期信贷,期限一般为5-8.5年,最长不超过10年; 由国家或其授权机构承担85-100% 的出口项目的政治风险及商业风险。出口信贷可分为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 卖方信贷(Suppliers Credit) 这是出口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厂商即卖方提供的贷款。其贷款多用于成套设备、船舶等大型商品的出口上。 买方信贷(Buyers Credit) 这是出口国银行直接向进口国银行或进口厂商即买方提供的贷款。 (二)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 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Export Credit Guarantee System)是国家为了扩大出口,对于本国出口厂商或银行向外国进口厂

45、商或银行提供的信贷,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出面担保。当外国债务人拒绝付款时,这个国家机构即按照承保的数额给予补偿。 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的主要内容包括 担保的项目与金额 担保对象 担保期限与费用 (三)出口补贴 出口补贴(Export Subsidies)又称出口津贴,是指一国政府为了降低本国的出口商品价格,加强其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在出口某种商品时给予出口厂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出口补贴又包括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两种方式。 直接补贴是指出口商品时,政府直接给予本国出口商品以现金补贴。补贴主要是为了降低本国出口商品的成本和价格,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增强本国出口商的积极性,扶持本国产业。

46、世界贸易组织禁止对工业品出口进行直接补贴,因此这种形式主要存在于农产品贸易中。 间接补贴是指政府对某些出口商品给予财政上的优惠。主要有 政府给予出口物资优惠运输待遇的政策; 政府给予进口的用于生产出口产品的商品或服务项目优于生产同类国内消费品的条件; 政府减免或退还生产出口产品的税收,或社会保险费的征收; 在计算征收标准时,政府允许企业在交纳税务时扣除出口产品部分或扣除与出口有关的费用; 在生产或销售方面,政府免除或退还对出口产品所征收的间接税; 政府减免、退还或缓征与出口有关的累计间接税; 政府提供出口贷款、出口保险,以防止出口产品成本提高或外汇汇率变动等; 政府向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提供低息

47、贷款,利息低于向其他企业提供贷款的水平。 (四)商品倾销 商品倾销(Dumping)是指出口商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甚至低于商品生产成本的价格,在国外市场抛售商品,打击竞争者以占领市场。 偶然性倾销。这种倾销通常是因为销售旺季已过,或因公司改营其他业务,在国内市场不能售出的货物,以倾销方式在国外市场抛售。 间歇性倾销或掠夺性倾销。这种倾销的方法是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商品,在夺取和垄断市场后再提高价格。 长期性倾销。这种倾销是长期地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其目的在于通过规模经济效益来降低生产成本。 (五)外汇倾销 外汇倾销(Exchange Dumpi

48、ng)是指出口企业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降低本国商品的对外销售价格,扩大商品出口 。 外汇倾销必须具备的条件 货币对外贬值的程度大于国内物价上涨的程度 ; 出口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比较大 ; 其他国家不同时进行同等程度的货币贬值措施。 (六)促进出口的组织措施 设立专门组织促进出口 建立商业情报网 组织贸易中心和贸易展览会 组织贸易代表团和接待来宾 组织出口商品的评奖活动 经济特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关境以外划出一定的区域,在这区域内适用免除关税等特殊的优惠政策,以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 二、出口管制措施 出口管制是指国家通过法令和行政措施对本国出口贸易所实行的管理与控制。许多国家,特

49、别是发达国家,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的目的,往往对某些商品、尤其是战略物资与技术产品实行管制、限制或禁止出口。 各国或地区设置的经济特区名目繁多,规模不一,主要有: 自由港、自由贸易区 出口加工区 保税区 自由边境区 过境区 (一)出口管制的目的 政治与军事的目的 经济的目的 (二)出口管制的商品 战略物资及其有关的先进技术资料; 国内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及国内市场供应不足的某些必需品; “自动”限制出口的商品; 在国际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重要商品和出口额大的商品; 为了实行经济制裁而对某国或地区限制甚至禁止出口的商品 ; 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 ; 动植物 。 (三)出口管制的形式 单

50、边出口管制 多边出口管制 第一节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述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 广义经济一体化即世界经济一体化,指世界各国经济之间彼此相互开放,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有机体。 狭义经济一体化即区域经济一体化,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协商并缔结经济条约或协议,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和措施,消除商品、要素、金融等市场的人为分割和限制,以国际分工为基础来提高经济效率和获得更大经济效果,把各国或各地区的经济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的过程。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 优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