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愤懑不平.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1920900 上传时间:2022-04-2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愤懑不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22愤懑不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愤懑不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愤懑不平.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愤懑不平篇一:2022六市一联考语文答案 2022-2022学年度河南省六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 1.C(以偏概全。根据原文,不借助任何烹饪器,直接用火烧烤动植物以供食用的是“烧”和“烤”,不包括“石烙”“石烹”。) 2.D(强加因果。“煎和炒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别,炒菜的品种也不够多”不是先秦时期炒法“技艺不如现代的高”的原因。) 3.C(条件与结果关系不成立。先秦炊器的发展由不断提高的烹饪水平推动的说法错误。) 二、古代诗文阅读 4.D(整顿,或:使严肃) 5.B 6.C(“导致其死亡”错,是家奴逃跑;另外,致使尹公大怒的原因还有原涉没有拜见他。

2、) 7.(10分)(1)当时,茂陵守令尹公刚刚上任,原涉没有去拜访他,尹公听到这件事后很气愤。(关键词“是时”“视事”“谒”各1分,句意2分。) (2)申屠建心中觉得蒙受了耻辱因而对原涉怀恨在心。他假意说:“我要和原巨先共同镇抚三辅 一带,怎么会因死了一个小吏就改变主意呢!”(关键词“恨耻”“阳”“易”各1分,句意2分。) 8.(5分)这首词写出了词人罢官后落寞、无聊的闲居生活。(2分)词人本有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而如今只能在期思溪边不停地徘徊,借酒浇愁;时光流逝,青春不再,身边只有滞涩的一两声蝉鸣、寂静的树林、轻飞的冷蝶、半开的菊花,如此情境让词人倍感落寞、苦闷、无聊。(3分) 9.(6分)

3、词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被罢官后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愤懑情绪(或:牢骚不满情绪)。(2分)是运用典故和反语来表现的。(2分)作者用反话说以文章名世的司马相如傲世,是因其多病又没有才能,实则是借以委婉表达自己空有报国之能、却不被任用的无奈和愤懑不平。(2分) 10.(6分)(1)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3)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25分)(1)(5分)选E得3分,选B得2分,选C得1分,选A、D不得分。(A项说牛筋老汉“思想保守”不妥,说他“坚决反对村里年轻人外出打工”错误;C项“对

4、春草很有成见”说法不恰当;D项“说明她?没有了感情”、“美好轻松”说法错。) (2)(6分)明白事理,孝顺老人。她不想呆在村里,想去打工,但为了照顾生病的爹,还是留在村里。敢于大胆追求爱情、追求幸福。她对大虎一往情深,向往城市生活,宁愿到城里吃苦也要跟大虎在一起,敢于大胆地表白对大虎的爱,还要一个人去找大虎,谁也不告诉。有心计,有抗争意识。她嘴里说照牛筋老汉说的写,但却骗了老人,写了自己的心里话,这是耍心眼,也是对牛筋老汉阻碍自己与大虎交往的抗争;母亲给她张罗对象,但她并不就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6分)借此刻画牛筋老汉的形象,突出其性格特点; 借此反映出农村出现的不正常现象和

5、进城务工人员艰难的生活状况; 与后半部分内容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表现出当今农村两代人截然不同的价值观。(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8分)小说反映了当前农村两代人不同的价值观,表现了两代人激烈的思想碰撞。以牛筋老汉为代表的老一代农民固守土地,安于现状,对年轻人的选择难以理解;以大虎春草为代表的青年一代则思想开放,向往外面的世界,向往城市生活,“代沟”引人深思。 小说深刻地揭示了当今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些问题。一是农村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老弱病残,土地撂荒;二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生活条件艰苦,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值得思考。 小说讴歌了真挚感人的亲情和爱情。无论是牛

6、筋老汉对儿子大虎的关心和牵挂、希望儿子回家过安稳日子的愿望,还是春草对大虎炽热的爱都是那么真挚动人。 (答出和点各得3分,答出第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25分)(1)(5分)选C得3分,选A得2分,选E得1分,选B、D不得分。(B项中“于是之把报纸一层一层地裹在自己的腿上”的说法有误,根据原文,“步子发僵,步态趔趄”是他表演出来的;D项中“有人认为茶馆里的王利发只是一个大龙套”的说法有误,原文说的是如果这个角色表演不好就会成为“大龙套”。E项中“介绍了于是之话剧表演生涯中所塑造的几个经典角色”的说法不妥,雷雨中的周萍是他表演失败的角色。) (2)(6分)扮相和表演

7、逼真,能把观众带入戏中;他渴望演老马这个角色,为演好这个角色没少下功夫;他懂老马,演的老马有生活基础。(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6分)演骆驼祥子,老马的步态如何趔趄也有生活依据;演程疯子,人物的表情、眼神和手势,都经过他仔细地研究和观察;演王利发,连角色不经常被人注意的沏茶送水的动作也认真去做。(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8分)他选择角色有自己的标准,他饰演成功的角色都是自己熟悉的人物。他关注人生,有为底层人物代言的责任感。为成功塑造人物形象,他善于从多方面虚心学习,勤于钻研,其表演能准确把握人物的形与神。他对表演精益求精,追求通过细节的真实达到整个人物的真实。 (每点2分,

8、意思对即可。) 五、语言文字运用 13.B 14.D(A项成分残缺,句末应加“多方面优惠服务”;B项“表达?壮举”搭配不当;C项句式杂糅。) 15.B 16.(6分)这种说法现在看来不太准确 这些基因提高了独立的能力大部分病毒感染完全没有危害(或:进化完美的病毒对生命体没有危害)(每句2分,基本意思与答案一致即可给分。) 17.(5分)参考示例:与本市户籍劳动适龄人口不同,该市外来劳动适龄人口多在20-44岁之间,从20-24岁年龄段开始,其数量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据答案实际评分) 六、作文 18.(60分)参考2022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立意角度参考:惶急从事,很可能适得其反; 做事不可

9、一味求快(做事急不得); 越是胜利在望越要小心谨慎; 要善于听出他人的言外之意(边缘角度)。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原涉字巨先。武帝时,祖父以豪杰的身份从阳翟迁徙到茂陵。原涉的父亲在汉哀帝时担任南阳太守。当时天下非常富裕,担任大的郡县的太守死在官位上,送丧的礼物都有一千万以上,妻子儿女全部接受,借此来置办产业。当时又很少有人守丧三年。等到原涉的父亲死后,原涉推辞并归还了南阳郡送的丧礼,并在父亲的坟墓旁造房子守了三年丧,因此在京城有很大的名声。大司徒史丹推举他能治理混乱的地方,让他担任谷口县令,当时他才二十多岁。谷口县的百姓听到原涉的名声,他没有发什么号令,谷口就安定了。专门拿赈济施舍穷人和解救别

10、人的急难作为自己的要务。有人设宴请原涉,原涉刚到里弄的门,客人中有一个人说原涉所认识的一个朋友因为母亲病重而呆在家里。原涉立即前往探候,敲开门,看到家里人都在哭,(原来病人已死去),原涉于是进去慰问,询问丧事的准备情况。这个人家里一无所有,原涉说:“只管打扫和沐浴更衣,等着我。”回到设宴的主人那里,对宾客叹息说:“母亲死了不能埋葬,我怎么有心面对这酒席?希望撤去酒席。”宾客都争着问应该怎样做才行,原涉于是侧着身子坐着,削竹片子作为记事牌,详细地记下所需的衣服寿被棺材,甚至小到死者口中所含的物件,一一吩咐宾客准备。这些宾客分头购买,到太阳偏西时全部准备齐了。原涉亲自检查完毕,对宴请的主人说:“希

11、望能接受您的赏赐。”(他们)已经一起喝完了酒吃完了饭,只有原涉一人没有吃饱,就载着棺材等物件,率领宾客前去办丧事的人家。替丧主把尸体装棺入殓,劝慰家人,把丧事全部办完了。原涉周济别人,急人之困,对待别人就是这样。原涉派仆人到街上买肉,仆人仗着原涉的气势和屠户争吵,用刀砍伤了屠户,然后逃跑。当时茂陵的守令是刚上任的尹公,原涉没有去拜访过他,尹公听到这件事后很气愤。 知道原涉是有名望的豪强,想当众惩罚原涉来整顿风俗,派了两个官吏紧紧地看守着原涉。到了中午,仆人还没有出来,看守原涉的官吏便想杀了原涉再离开。原涉非常困窘不知该怎样做。恰好原涉约好一起扫墓的朋友的几十辆车到了,都是豪强,一起去劝说尹公,

12、尹公不听。这些豪强就说:“原巨先的仆人犯法没有逮着,让原涉打赤膊自己捆着,到衙门前谢罪,这对你的威望也很够了。”尹公答应了,原涉进去谢罪完毕,又穿好衣服走了。更始帝(或:更始年间)的西屏将军申屠建请求原涉与他相见,对原涉大为器重。曾经捣毁原涉坟墓房舍的那个原茂陵守令尹公,现在做了申屠建的主簿。原涉本已不再怨恨尹公。当他从申屠建的官府出来时,尹公故意迎上去拦住拜见原涉,对原涉说:“改朝换代啦,不应当再怀着怨恨了!”原涉说:“尹君,你为何专把我当成鱼肉任意宰割啊!”原涉因此而被激怒,便派宾客去刺杀了主簿尹公。 原涉打算逃走,申屠建觉得蒙受了耻辱因而对原涉怀恨在心。他假意说:“我要和原巨先共同镇抚三

13、辅一带,怎么会因死了一个小吏就改变主意呢!”宾客把此话传告给原涉,并让他去自首投狱,向申屠建谢罪。申屠建同意这样办。于是,宾客们便乘着几十辆车一同送原涉去监狱。申屠建派兵途中拦截,在车上将原涉拘捕,护送的车辆一时分头疾驰逃散,于是当即就将原涉问斩,头颅被悬挂到了长安市上。篇二:宁夏银川一中2022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宁夏银川一中2022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易借助于具体的形象符号,启发人们把握事物的抽象意义,崇尚一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思维方式。周易系辞传:“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

14、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卦象是周易的骨骼,舍象则无易。借助卦象,并通过象的规范化的流动、联结、转换,具象地、直观地反映所思考的客观对象的运动、联系,并借助六十四卦系统模型,推断天地人物之间的变化,这种思想方式渗透到了中医和中国古代科技之中。 道家庄子主张“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魏晋玄学家王弼提出“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周易明象)的命题,表明了中国思维穿透语言,领略语言背后之象,进而穿透形象而领略其背后之意蕴的特点。 中国儒释道三家都主张直觉地把握宇宙人生之根据和全体。儒家的道德直觉、道家的艺术直觉、佛家的宗教直觉,都把主客体当下冥合的高峰体验推到极致

15、。中国哲学认为,对于宇宙本体,不能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认知方法,而只能靠直觉、顿悟加以把握。 道家认为,心灵的虚寂状态最容易引发直觉思维。因此,人们要尽可能地摆脱欲望、烦恼的困扰,保持心境的平和、宁静,而要使直觉思维真实呈现,则离不开默思冥想的“玄览”。老子主张“涤除玄览”。“涤除”即否定、排开杂念,“玄览”即深入静观。这是在高度精神修养的前提下才具备的一种思维状态。庄子主张“心斋”、“坐忘”。“心斋”即保持心境的虚静纯一,以便直接与道契合。“坐忘”即心灵空寂到极点,忘却了自然、社会,甚至忘却了自己的肉身和智慧,物我两忘,浑然冥同大化之境。 儒家孔子的“默而知之”,孟子的“不虑而知”、“

16、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荀子的“虚壹而静”、“大清明”,张载的“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朱熹的“豁然贯通焉”,“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陆九渊的“吾心”与“宇宙”的冥契,王阳明的“致良知”,都是扬弃知觉思虑,直接用身心体验宇宙终极的实在,达到对道德本体之契合的一种境界或方法。 佛家更是强调一种精神性的自得和内心的体验,彻见心性之本源。禅宗的参究方法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心而行,无念为宗,触类是道,即是而真。不执着外物,种种言行纯任心性之自然。禅宗的顿悟成佛,排除语言文字、逻辑思维工具,主体直接契入客体,与客体融合为一。这种思维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是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的,有赖于

17、每个人自己体悟,别人只能暗示、启发,而不能替代。 超越逻辑,祛除言诠,止息思维,扫除概念,排斥分析、推理诸理性思维活动,精神内敛,默然返照,当下消解了主客、能所、内外、物我的界限,浑然与天道合一。这是一种思维状态,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下得到了对于生活和生命,对于自然世界和精神世界之最深邃的本质的一种整体的、综合的洞悉。但这种状态实际上是在多次反复的理性思维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理性思维的铺垫,这种灵感或悟性就不可能出现。 (摘编自中国文化概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易的思维方式是由具体到抽象,崇尚观物取象,立象取意。 B从

18、中医和中国古代科技之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借助卦象抽象地直观地反映客观对象的运动、联系并推断天地人物之间变化的思想方式。 C“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的命题,同样表明了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中国思维特点。 D道家认为,“玄览”、心斋”、“坐忘”都可以引发直觉思维,因而要尽可能摆脱欲望、烦恼的困扰,保持心境的平和、宁静。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哲学认为,对于宇宙本体,不能依靠理性思维,只能靠直觉、顿悟加以把握。 B老庄都主张在高度精神修养的前提下,涤荡心灵,深入静观,达到物我两忘的思维状态。 C儒家主张抛弃知觉思虑,直接用身心体验宇宙终极的实在,达到对道德本体

19、之契合的一种境界或方法。 D禅宗顿悟成佛的过程,是直心而行,关注内心的体验,不可意会,只可言传,无法替代的过程。 3下列诗句与文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解读最不相近的一项是( ) A.“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彭泽,字济物。幼学于外祖段坚,有志节。会试二场毕,闻母病,径归,母病亦已。登弘治三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历刑部郎中。势豪杀人,泽置之辟。

20、中贵为祈免,执不听。出为徽州知府。正德初,起知真定。阉人数挠禁,泽治一棺于厅事,以死怵之,其人不敢逞。刘惠、赵鐩等乱河南,命泽与咸宁伯仇钺提督军务讨之。陈便宜十一事,厚赏峻罚,以激劝将吏。始至,大陈军容,引见诸将校,责以畏缩当死。诸将校股栗伏罪,良久乃释。遂下令鼓行薄贼,大小数十战,连破之。吐鲁番据哈密,执忠顺王速檀拜牙郎,以其印去,投谩书甘肃,要索金币。总制邓璋、甘肃巡抚赵鉴以闻,请遣大臣经略。大学士杨廷和等共荐泽。泽久在兵间,厌之。帝优诏慰勉,乃行。泽材武知兵,然性疏阔负气。经略哈密事颇不当,钱宁、王琼等交齮龁之,遂因此得罪。世宗入继遂即家起兵部尚书太子太保部事积坏久泽覈功罪杜干请兵政一新

21、 又请敕九边守臣,策防御方略,毋画境自保。镇、巡居中调度,毋相牵制。诸边各以农隙筑墙浚濠,修墩台,饬屯堡,为经久计。内地盗甫息,敕守臣练卒伍,立保甲,惩匿盗不举者。且抚西南诸苗蛮,申海禁,汰京军老弱。帝咸嘉纳。在部多所执持,会御史史道以讦杨廷和下狱,泽复劾道。帝因谕言官,惟大奸及机密事专疏奏,余只具公疏,毋挟私中伤善类。诏下,给事御史交章劾泽阻言路,坏祖宗法。帝乃从吏部言,停前谕。泽不自安,累疏乞休。言者复交劾之,乃加少保,赐敕乘传归。泽复夺官为民,家居郁郁以卒。 (节选自明史彭泽传有删改)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宗入继遂即家/起兵部尚书/太子太保/部事积

22、坏久泽/覈功罪杜/干请兵政一新/ B世宗入继/遂即家起兵部尚书/太子太保/部事积坏久/泽覈功罪/杜干请/兵政一新/ C世宗入继遂即家/起兵部尚书/太子太保/部事积坏久/泽覈功罪杜/干请兵政一新/ D世宗入继/遂即家起兵部尚书/太子太保/部事积坏久泽/覈功罪杜干请/兵政一新/ 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试: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秋天(八月),所以又叫“秋闱”。 B御史: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C经略:明清

23、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 D保甲:旧时统治者通过户籍编制统治人民,若干户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并设有甲长和保长,对人民实行层层管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彭泽为人孝顺,行事耿直。参加会试时刚考完前两场,他听说母亲生病就径直回家探望;豪强杀人,彭泽置之不理,即使朝中权贵求情也不为所动。 B彭泽治军有方,带兵严明。刘惠等人作乱时,彭泽奉命征讨,厚赏严罚激励将士,一到任就检阅部队,申明军纪,主动出击,大小战役接连取胜。 C彭泽尽职尽责,建言献策。他力除积弊,核查功过,使兵政焕然一新;还积极提出官员各司其职

24、密切配合、边邑利用农闲筹备战事等合理化建议。 D彭泽性格疏阔,意气用事。他厌倦征战,拒绝经略哈密,直到皇帝下诏好言劝勉才答应,后因办事不力遭陷害而被朝廷放归。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阉人数挠禁,泽治一棺于厅事,以死怵之,其人不敢逞。(5分) (2)在部多所执持,会御史史道以讦杨廷和下狱,泽复劾道。(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11分)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8词的下片

25、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词虽然写的是送别,却无哀伤之感,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把诗人舍己为人、至死无悔的高尚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句子是:“ ,”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 “ , 。” (3)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是:“_,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26、,不得选做另一道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刻舟求剑 王蒙 有一位贵客在江轮的甲板上舞剑,一个亮相,手一松,把剑落入了江水之中。 “停船,停船!”他气急败坏地大叫:“快停下船来为我捞剑!我这把剑价值连城!”看看众人漠然的神态,他解释说:“我这把剑出诸干将、莫邪,后来通西域时经过丝绸之路外流到了国外,波斯大帝曾佩戴它出征,奥斯曼帝国宰相曾悬挂它于客厅,英国乔治王子用重金买下,法王路易第八派了五个刺客去抢夺它?如此这般,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出口转内销才落到我的手里。看,这是文物局证明,

27、这是税务局收据,这是工商局的批文?还不快捞!” 船长来了,问道:“您老这柄宝剑上了保险了么?” 客答:“宝剑不是左轮手枪,不存在走火的危险。再说它的价值在于积聚文化心理、集体无意识、工艺美术观赏、保存参观展览,从不曾有过实战的考虑。中东之战中,不论是多国部队还是伊拉克都舍不得用这样贵重的宝剑开打。它们用的飞毛腿爱国者2都是博物馆拒绝收购乃至拒绝接受捐赠的东西;你在 大英博物馆或者大都会博物馆见过导弹与轰炸机哪怕是盒子枪捷克造吗?古老的宝剑上保险开关这劳什子做甚?” 船长急得跺脚:“谁说那个开关啦!我说的是insurance,我说的是C.P.I.C,我说的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你在那里保了险了没有

28、?” 贵客咕哝道:“放什么洋屁?我自己的宝剑凭什么要给保险公司交钱?我喝五粮液都没掏过钱!国务院不让宴会上喝白酒?我偏要喝!你到底停不停船?” “停船是不可能的。现在船行峡谷,停船是危险的。这里是禁停区。停船违反交通法。停船大家都不高兴。我们的船上还有外宾,还有记者,还有来写文章糟蹋我们的笔杆子哩!” “你什么态度?你对我什么态度?你怎么敢这样对我说话?”贵客发了怒。他进一步甩出一张牌:“你们航运公司经理不就是张二胖吗?你们财务处长不就是小余吗?我告诉他们一句话就炒你的鱿鱼,我还是归侨台属一贯道徒呢!” 船长没有办法,只好思谋对策。便在落剑处的船帮刻上一柄剑的模样,又刻上几行字:“此处有宝剑,

29、捞上赏重金,捞不上也给钱,全凭一片心!”他问贵客:“我们这样做,该行了吧?” 后来又经过了一个讲价钱的过程。决定:捞上,奖金一万元,剑主出百分之六十,船主出百分之四十。捞不上,每人次奖十五元,船主出百分之六十,剑主出百分之四十。不管谁出钱,都由轮船上的财务科开发票,可以报销。 许多自作聪明的旅客把船长嘲笑了个够,说他是傻蛋,说他是死脑筋:“刻画刻字有什么用?船行每小时二十五公里,走出这么远了,下去捞个鸟!” 等到大家笑完了,船长说:“你们才是呆鸟哩!现在给各旅客出个智力测验题:为什么你们是呆鸟?猜对了的今晚喝啤酒按七五折收费!” 船到站了,一批又一批的潜泳能手在刻舟处跳下求剑。剑没求着,却捞上

30、了各种硬币、易拉罐、罐头瓶子、首饰、金银戒指、手镯、防水手表、怀表,以及各种沙石、水生动植物等。 行船了,打捞停止。又一站,又打捞一次?。船到终点站,便在终点站打捞。休息保养十二小时以后,船往回开,便又在行进中的每一站打捞。 历时一年,剑虽然尚未捞上来(总有一天会捞上来的),但是捞上来的物品也算得上是洋洋大观。先是办了展览,后又分别举行了拍卖、寄卖、代售、甩卖活动。得失相较,虽然航运公司与贵客所在单位贴了些钱,但不论打捞者、船工还是旅客都捞到了一些好处。尤其是,培养了一批潜水能手,有的走向全国,有的走向世界领了奖牌,他们一致认为该船是潜泳的摇篮,船长是潜泳之母。他们的事迹,翻译成了六国文字,登

31、载在各大报上。据悉,最近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已派干练编辑人员前来采写他们开创的纪录,并准备将他们的故事拍成影片,在“正大综艺”、“世界真奇妙”节目中播放,云云。 (摘自小小说精选)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贵客在江轮的甲板上舞剑,一个亮相,手一松,把剑落入了江水之中”这个特定镜头,有作者对其剑术缺陷的讽刺,也有对宝剑落水的遗憾。 B小说总体上采用“故事新编”的写法,与古代寓言刻舟求剑相比,既有坠剑、刻舟、求剑等相同的情节,也有讽刺不知变通、自作聪明的相同主旨。 C出口转内销、保险、飞毛腿、爱国者、公款吃喝、吉尼斯、正大综艺等等,是我们这个时代生活

32、的写照,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众生万相。 D作者通过“贵客”和“船长”之口,用简洁的文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广阔的生活画面,展现了当今社会生活,反映了社会心态。 E“贵客”和“船长”没有姓名,也没有相貌特征的描述,作者把重点聚焦于他们夸张式的语言、荒诞的行为上,突出了各自的性格特点。 (2)结合小说内容,概括“贵客”的性格并作简要分析。(6分) (3)船长在“船帮刻上一柄剑的模样,又刻上几行字?”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6分) (4)结合具体描写,探究小说的思想意蕴。(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驻足河南灵宝的黄河岸边,我想起了一个在黄河边长大

33、的诗人:塞风。也许,在今天的灵宝,甚至在今日的诗坛,知道塞风这个名字的人并不多。可我要说:塞风,不应该被忘却!这不仅是因为他对人生有独到的感悟,更是因为他粗犷、雄放的诗作,恰似黄钟大吕,成为一只打磨我们民族精神的“砂轮”。 塞风一生爱诗。他的一生,是诗的一生。他本人就是一首诗,一首铁骨铮铮的诗。这使我想起诗人还是一个16岁少年的时候,曾写过的一首18字的短诗,题为弓: 面对西北角/早已义愤填膺/我拉圆/大地的弓。 这真是一首绝唱!这首诗写于1937年7月,正值卢沟桥事变发生,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爆发的时刻。一个生长在黄河之滨,啜饮黄河乳汁长大的孩子,以烈火燃烧般的语言,倾吐了一个民族对侵略者的满腔

34、怒火。这醒目惊心的“拉圆大地的弓”,活灵活现地展示了诗人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刚烈豪迈、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它是诗人自己,但又不仅仅是诗人自己,而是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整体意志的化身。凝聚在那张弓上火一般的诗情,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意志和心声。有评论家认为:这是诗人的发轫之作。也有评论家认为:这是诗人的奠基之作。无论是发轫也好,奠基也罢,诗作弓形成的艺术风格,诗人一生未变。这支弓射出去的箭,画出去的弧,就是诗人塞风灿烂的一生。 纵观塞风的人生经历和他的诗作,我们或许可以把他的一生划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诗与革命阶段。这个阶段从1937到1957年,诗人一边投身革命,一边创作。他从19岁就离家出走,

35、奔赴延安参加革命。之后,又辗转于成都、重庆、开封、南京等地,1946年回到胶东解放区,直到全国解放。这段时间,他的诗与革命为伴,写下了忆重庆回眸等大量诗作,成为那个时代的写照。第二个阶段是诗与苦难阶段,即从1957年到1979年。诗人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打成“胡风集团”的骨干分子,1958年又戴上了“右派”的帽子,诗人不幸,似从一片光明中坠入万丈深渊。当时,诗人被发配到黄泛区劳改农场去劳动改造。但他并没有沉沦,一直坚守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正像他的诗句所写的:“即使被风暴/撕成一片片/我也不肯背离自己的名字/帆!”面对苦难,塞风在诗中唱道:“伤痕对我而言/正是一幅美丽的图案。”这段时间,他写下了

36、大量的诗作,其中最有名的是沉郁、悲壮的两句:“黄河,长江/我两行浑浊的眼泪。”著名诗人贺敬之在致塞风同志的一封信中说:“黄河,长江不仅是你的两行眼泪,更是你的两道奔腾不息的诗行,是你生命的两条血浪汹涌的大动脉。”这首只有两行的诗,不少人誉为诗与苦难的经典之作。直到后来,诗人常常戏谑地说,“我一生只写了两行诗。”第三个阶段是诗与生命阶段。即从诗人平反到他去世。这期间,冤案得到昭雪后,诗人的激情像黄河之水喷涌而出,一发不可收。诗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便是写黄河的诗。诗人笔下的黄河,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他呈现给我们的不是象征中华文化的古老的黄河,而是面貌全新、有着丰富现实寓意和精神内涵的黄河。我们说,

37、塞风从黄河身上找到了展示时代风貌、展现民族精神以及展现诗人自身精神世界的生命载体。塞风曾经说过:“在太阳强烈的光照下,这条跳动着火焰的诗河,我为彻底被它熔化而骄傲,而幸福!”这朴素的话语,恰到好处地揭示了塞风诗歌的精神实质。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的诗已经和生命融合在一起。“自谓酿了一生的酒/总算达到了清纯/诚心诚意斟给你/换得一个更美丽的自信”。这是用生命酿成酒浆的写照。 塞风是黄河乳汁喂养的参透了人生奥秘的诗人。他虽已驾鹤西去,却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诗作。山东省作协主席张炜曾对他的诗作做过这样的评价:“他是精神的执火者,是一个纯粹的人,是一个不败者。长期以来,极少有人在思想上、在道德激情方面,曾

38、像他那样赐我以巨大的力量。我从他的诗章中,始终感受着火一样的热烈。一个人能像他那样不倦地歌唱,为正义和爱不停地奔走呼告,就是一个奇迹,是人类不曾屈服和至尊至贵的有力证明。”他不应被人忘却,他在中国诗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诗意象沉实,感情炽热,直指人心,催人泪下,像从苦难中提炼出的金子,闪烁着永恒的光芒。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本文与其说是一篇人物传记,不如说是一篇推介词,作者为读者推介了塞风这位诗人及其诗作,读来使人心灵深受震憾。 B作者巧妙地从创作诗歌与人生际遇相结合的角度将塞风的人生划分为三个阶段,划分合理,各阶段笔墨分配也比较合

39、理。 篇三:2022年古诗理解性默写19首 (一)蒹葭 1蒹葭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二)观沧海(九下) 1. 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 观沧海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3. 观沧海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三)饮酒 1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

40、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3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哲理: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4诗人永保清高,正直的情操的原因的解释是: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饮酒中表明作者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的句子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6饮酒心情闲适、心志高远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7 饮酒物我合一的境界/诗中最为出名的诗句写景绝妙的诗句反映诗人的生活志向,表现他闲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8 饮酒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

41、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9 饮酒主旨句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四)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诗句: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表达朋 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 (五)次北固山下 1 2、请你谈谈本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颈联:高兴、喜悦(或积极、乐观、向上);尾联:作者淡淡的乡思愁绪 3、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4、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 示例一:诗

42、人想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乡愁)。 示例二: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表达了浓浓的乡愁(思乡之情) (六)使至塞上 1使至塞上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使至塞上诗中的颈联,作者把自己孤寂的情绪与大漠奇特壮丽的景象融合在一起,意 境雄浑,视野开阔的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写出了雄奇、奇特 美丽的塞外风光的句子) (七)行路难(九下3) 1、行路难中写饯别的饭食价值不菲而作者心中烦闷难以下咽的句子是: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

43、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2、行路难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的句子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5、行路难中表明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的句子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行路难表达作者自信乐观精神和坚定的信心和勇气的名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行路难诗中借用典故希望得到重用的诗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8、行路难诗中强烈的对比衬托诗人内心悲苦的诗句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9、行路难诗中比喻诗人仕途受阻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10、行路难诗中以

4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诗正面写行路难来比喻 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失意与无奈。 11、行路难可反映李白诗浪漫主义特点及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积极进取的句子,或道 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句子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也是最能表现诗人李白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也是唱出了充满信心与 展望的最强音。 12、行路难写洒宴时诗人内心苦闷抑郁、感情激荡变化的情绪的句子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八)望岳 1、杜甫望岳一诗中描写泰山神奇秀美、雄伟高峻的句子是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杜甫望岳一诗中表现其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

45、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两句诗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望岳中不仅写出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3、望岳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4、望岳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5、望岳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6、既是攀登泰山极顶望岳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九)钱塘湖春行 1、钱塘湖春行中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钱塘湖春行描写所见

46、早春景象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钱塘湖春行描写西湖早春花草美景的句子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 比喻自然和社会发展中,没落的事物终被新事物所代替的诗句富含人生哲理,给人以鼓 舞的诗句/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至今还常常被人引用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的诗句是(化用典故):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思想感情:表达作者被贬谪、被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句 子,或喻新事物不断涌现,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酬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