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医师必备6脾脏超声诊断.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1900243 上传时间:2022-04-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声医师必备6脾脏超声诊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超声医师必备6脾脏超声诊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超声医师必备6脾脏超声诊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声医师必备6脾脏超声诊断.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超声医师必备6脾脏超声诊断 脾脏超声诊断 六、脾脏超声诊断 195脾脏解剖和生理特点有哪些? 脾脏位于左上腹部,第911肋间腋前线至腋后线之间,上极在脊柱左侧24cm处。呈长椭圆形,分为膈面与脏面。膈面光滑隆起,紧贴膈肌与侧胸壁;脏面对内凹陷,其内下方与胃底相邻,其下方与左肾和结肠脾曲靠近。中部为脾门,有血管和神经出入,组成脾蒂。胰尾常抵达脾门旁边。脾动脉沿胰腺上缘迂曲行走至脾门旁边处分成47个分支进入脾脏,脾动脉直径约45mm,进入脾实质后分为前支及后支。脾静脉在脾动脉下后方,在脾门处由36个较大分支静脉汇合而成,沿胰腺上后方行走,呈轻度弯曲状,直径约58mm。 正常脾脏长约1012cm,宽

2、68cm,厚34cm,在肋缘下摸不到。 脾脏主要生理功能有: (1)储存血液,调整循环血量。安静状态下脾脏储存血液。猛烈运动或心情激烈时,脾脏收缩,将血液排入血循环,以增加血容量和浓度。 (2)生成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特殊是在部分急性传染病的 发病期,脾脏肿大,具有吞噬作用,能歼灭细菌并产生抗体,增加机体免疫力。 (3)破坏苍老红细胞,释放出胆红素,并将分解出的铁质储存于脾内,调整铁代谢。 (4)调整骨髓造血功能,维持血细胞的平衡。 196简述脾脏的超声探测方法、正常脾脏声像图、正常值及适应证。 探测方法:患者右侧卧位或仰卧位,左手举起放于头部,使肋间距离增宽,将探头置于左侧腋前线至腋后线间的

3、第711肋间逐一进行斜切,视察脾脏的结构及大小。此外,也可将探头置于左侧肋缘下向前正中线及脐部方向探查,以视察脾脏肿大的范围。 正常脾脏的肋间斜切声像图呈新月形,包膜薄而光滑, 脾脏超声诊断 外侧缘呈向外突的弧形,内侧缘中部向内凹陷,为脾门。脾门区可见脾静脉的管状无回声区。脾动脉较细常显示不清。正常脾实质呈匀称细小的点状回声,回声较低,一般稍低于正常肝组织的回声。 脾脏的测量及正常值: (1)长度:即脾上极最高点至脾下极最低点间的距离,正常值范围为812cm。 (2)厚度:即脾门至脾门对侧缘最大的切线距离,正常值范围不超过4cm。 (3)宽度:为垂直于长轴切面上的最大横径,正常值范围为57cm

4、。 脾脏超声检查的适应证: (1)脾脏大小判定,如脾肿大。脾萎缩。 (2)脾脏位置异样判定,如脾下垂、游走脾。 (3)脾脏先天性异样,如脾缺如、副脾、脾反位。 (4)脾脏炎症,如脾结核、脾脓肿。、 (5)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如多囊脾、脾囊肿、脾假性囊肿、脾寄生虫性囊肿。 (6)脾实性占位性病变,如血管瘤、转移癌、淋巴瘤、错构瘤。 (7)脾裂开诊断及区分,脾实质内中心性裂开、被膜下裂开及真性裂开等。 (8)脾梗死、脾静脉栓塞。 197脾脏实性占位有哪些及超声表现如何? 脾脏实性占位并不多见,有良性、恶性两种。前者如血管瘤、淋巴管瘤、纤维瘤、错构瘤等;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特别少见。河北医科高校第四医

5、院为肿瘤医院,他们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脾实性占位以转移癌及脾恶性淋巴瘤相对较多,少见的有恶性血管内皮瘤、网状细胞肉瘤、纤维肉瘤等。声像图表现如下: (1)脾错构瘤超声图像特征:呈实质性团状回声,边界清楚,其内回声与正常脾组织回声相近似或略增加和略欠匀称,当肿瘤内纤维结构较多时,回声增加,杂乱不均。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瘤内及周边血流色调丰富,脉冲多普勒可测到动、静脉频谱。脾错构瘤是脾脏实性占位中唯一血供丰富的良性肿瘤。 脾脏超声诊断 (2)脾血管瘤超声图像特征:呈实质性回声增加或减低区,边界清楚,边缘欠规整,边缘回声一般较瘤内稍高。内可见圆点状或血管状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周边少许血管绕

6、行或穿行其中,脉冲多普勒检测瘤内无搏动性动脉频谱。 (3)脾恶性淋巴瘤超声图像特征:脾脏增大,形态失常。肿瘤呈单发或多发的类圆形低回声区,边界清楚,边缘整齐。病灶1cm时可呈充满性点状低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瘤内及周边血流色调丰富,呈搏动性动脉血供,脉冲多普勒显示脾门区动、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量明显增大。 (4)脾转移癌超声图像特征:在图像上显示多种多样,就回声水平分类可分为回声增加型、回声低弱型、无回声型。增加型者,表现病灶边界欠规整,内部回声增加,杂乱不均;低回声型者,病灶内的回声比正常脾组织回声低,内部回声不匀称;无回声型者病灶边界清楚,内呈无回声暗区。病灶周边多有低回声晕环。彩色多普

7、勒超声显示实质性团块内部及周边血流色调丰富,脉冲多普勒可检测到动、静脉血流频谱。 (5)脾血管肉瘤超声图像特征:此病又称脾恶性血管内皮瘤。是少见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其超声图像特征为:脾脏肿大,内可见单发或多发中等强回声不均质肿块,内间杂小无回声区;肿块体积较大,边界欠清楚,外形不规整。彩色多普勒超声于团块内部及周边可见血流色调丰富,脉冲多普勒可检测到动、静脉血流频谱,动脉峰值血流速度可高达128cm/s(见图31)。 198脾脏常见囊性病变有哪些及超声表现如何? 脾脏囊性病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脾囊肿:超声图像特征:脾脏大小正常或肿大,外形正常,轮廓线清楚,如囊肿位于脾脏浅表部位时可看到

8、脾脏局限性隆起;牌实质内见到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有光滑的囊壁,后方可见回声增加效应;病变大多数为单发,偶有多发。 (2)多囊脾:为先天性病变,囊肿内壁衬有分泌细胞;声像图特征:脾脏多显著增大,形态失常;脾实质内大小不等多个液性暗区,轮廓清楚整齐;本病变为多囊性疾 脾脏超声诊断 病,常同时伴有肝、肾的多囊病变。 (3)脾包虫性囊肿:超声图像特征:脾脏增大,病变部位呈现包膜明显增厚的无回声区;在囊肿内可见多个小圆形附着在内壁上的子囊回声;脾实质受囊肿压迫多呈扁平状。有畜牧区生活史,卡松尼(Casoni)试验阳性可助诊断。 (4)脾脓肿:常为全身感染性疾病时细菌经血行至脾脏,或脾囊肿继发感染所致。

9、超声图像特征:脾脏肿大,脓肿呈圆形或椭圆形,壁较厚,内缘不整齐;脓腔内呈液性暗区,其内可见散在的细小点状回声,或呈混合性回声。 199脾脏充满性肿大缘由及程度如何推断? 脾脏充满性肿大缘由许多,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种: (1)感染性脾肿大,如伤寒、副伤寒、流行性出血热、各种缘由引起的高热持续不退、肝炎等。 (2)充血性脾肿大,如肝硬化、慢性充血性右心衰竭、门脾静脉栓子形成等,致脾淤血、纤维化而肿大。 (3)血液病及其它缘由致脾肿大,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 超声图像特征: (1)正常脾脏在左侧肋缘下不能探及,如肋缘下探到脾脏回声应考虑脾肿大。 (2)成年人脾脏厚度4cm,

10、脾脏长径12cm者超声提示脾肿大。 (3)脾肿大时,脾门、脾实质、脾脏四周血管增多,脾门四周增粗的血管环状弯曲,脾静脉内径可达l2cm,脾门区及脾实质内可见增宽的搏动性脾动脉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团探测方向不同而呈红或蓝色,收缩期色调光明艳丽,舒张期较暗淡。脉冲多普勒呈收缩期单峰,舒张期有持续血流信号的动脉型频谱,其流速、流量等血流参数均高于正常脾脏。脾静脉彩色多普勒血流团探测方向不同而呈红或蓝色,色调艳丽丰富,脉冲多普勒检查,可见持续性宽带状血流频谱,血流速度、血流量明显大于正常脾脏。 脾脏肿大的程度推断: (1)轻度肿大:形态一般正常,各径线测值稍有增加。 (2)中度肿大:失去正常形态,各径

11、线值明显增加,增大比例可不一样。 脾脏超声诊断 (3)重度肿大:失去正常形态,脾门切迹消逝,各径值显著增加,脾下缘超过脐,四周器官被推挤移位(见图32)。 200脾结核超声图像特征有哪些?应与哪些疾病鉴别? 脾结核较少见,是结核病的局部表现之一,结核病并非都伴有脾结核。结核属特别性炎症改变,它变性、渗出、增生,形成肉芽肿。声像图表现因结核病期不同而表现不一样。当急性全身性粟粒结核时,在脾内可形成多数肉眼可见的粟粒结核结节。声像图显示牌内匀称密布米粒大小低回声团块,边界较清楚。在慢性血行播散性结核时脾脏轻度肿大。声像图表现大小不 一、分布不匀称实性团块,可呈现强回声、低回声或蜂窝状,边界较清楚,

12、有钙化时见强光斑及声影。有的呈散在增加点状或斑状回声,后方伴声影,似满天星状。干酪样坏死型结核时,脾脏肿大明显,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混合性团块,为强弱不等的实性区与无回声区相间,边界不规则。 脾结核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脾脓肿:常单发,边界清楚,壁较厚。囊内液性暗区可见密集点状或絮状回声。脾结核以多发为主,边界多不规则,内部回声杂乱。如坏死、增生、钙化斑等不同病程的声像图表现同时存在,为结核病特点。 (2)脾梗塞:其所致凝固性坏死也可在脾内形成强回声区,但范围较大,呈楔形,尖端指向脾门,易于鉴别。 (3)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常伴有全身淋巴结肿大及肝转移,结合病史简单诊断。 201脾损伤分哪

13、几种类型?其超声图像特征如何? 脾损伤分为中心裂开、被膜下裂开及真性裂开。 (1)中心型裂开为脾实质内部裂开、出血:声像图表现为外形轮廓规整、清楚,实质区见局限性无回声区,可伴散在细小点状回声,无明显包膜,外形不规整,病变区测量脾径线可增宽。 (2)被膜下裂开:于脾表面与被膜间可探及无回声区,内可见散在点状回声飘浮。 (3)真性裂开:可见脾外形失常,脾被膜及实质由某 脾脏超声诊断 处中断,中断处脾实质内、被膜下及脾四周组织、盆腹腔可见无回声区,形态不规则。晚期血液凝固、机化时可见片状不规则低或稍强回声。 202脾梗死的病理变更及超声图像特征有哪些? 脾梗死为各种缘由引起脾动脉或其分支栓塞所致的

14、脾组织局部缺血坏死。当较大血管堵塞而引起梗死时,病灶多呈楔形,基底位于边缘部。梗死早期病理表现为出血,以后梗死边缘充血水肿,内部组织液化坏死,继之肉芽组织形成并向坏死灶内延长,最终纤维化,形成瘢痕。如梗死灶中有细菌,则快速化脓,形成脾脓肿。 声像图特点为: (1)牌实质内楔形或不规则形均质低回声区,周边因组织充血水肿而形成回声更低的晕环。可单发或多发。 (2)楔形尖端指向脾门。 (3)随病程延长,病变区回声增加,不匀称。组织缺血坏死时中心可出现液性暗区;陈旧性病变有纤维化、钙化时可出现强回声区及声影。因纤维和瘢痕形成,病变体积趋于缩小。 203何为脾静脉梗塞综合征?声像图表现有何特点? 脾静脉

15、梗塞综合征指脾静脉损伤、感染、血栓形成或脾静脉四周病变导致脾静脉堵塞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区域性门脉高压症,如脾肿大,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反复消化道出血,左上腹难受等。但无慢性肝病的临床表现,很少出现腹水。临床反复消化道出血而找不到病因者,有可能为此综合征。超声检查可发觉脾静脉堵塞的部位及缘由,因而具有重要价值。 声像图表现为: (1)脾脏肿大,边缘圆钝。 (2)脾静脉腔实变堵塞或外压性闭塞。 (3)堵塞远端脾静脉内径增宽。 (4)肝脏回声和门静脉内径正常。 204脾脏有哪些先天性异样?超声如何诊断? 脾脏先天性异样有: 脾脏超声诊断 (1)副脾:指正常脾外的单个或多个球形脾

16、。其组织结构及功能与正常脾相同。副脾的数目和位置不定,常位于脾门区,体积一般较小。声像图表现为:脾门区或胰尾旁边类圆形实质性团块,边界清楚,包膜光滑完整。直径一般12cm。团块内部回声与脾一样,呈匀称一样细点状回声。多数副脾有血管分支与脾门血管相通。副脾应与多脾综合征、脾门肿大淋巴结、肾上腺肿瘤及左侧腹膜后肿瘤相鉴别。脾门淋巴结肿大多由恶性肿瘤转移所致,有原发病的临床表现,且常为多发性,声像图表现为串珠样或分叶状实性低回声团块。单个肿大淋巴结酷似副脾,但无与脾门相通的血管。肾上腺肿瘤及腹膜后肿瘤有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动态视察增大快速,且无与脾门相通的血管,简单鉴别。 (2)多脾综合征:罕见。常合

17、并先天性心脏病。声像图表现为两个或多个脾脏回声,可融合在一起。 (3)无脾综合征:罕见。是一组以先天性脾脏缺如为特征的伴有困难心血管畸形及胸膜位置和结构异样的病症。男性多发。 声像图表现为:脾区及其他部位扫查均无脾脏回声。 超声医师必备6脾脏超声诊断 超声诊断医师职责 超声诊断医师实习报告 超声诊断笔记 产前超声诊断 超声诊断报告 超声诊断专业试题 超声诊断重点总结 3产前超声诊断 超声诊断分析原则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