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消费信贷.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1856984 上传时间:2022-04-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消费信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汽车消费信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消费信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消费信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汽车消费信贷 汽车消费信贷 汽车消费信贷即对申请购买轿车的借款人发放的人民币担保贷款;是银行与汽车销售商向购车者一次性支付车款所需的资金供应担保贷款,并联合保险、公证机构为购车者供应保险和公证。 中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信贷市场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只有显著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可划分为:起始阶段、发展阶段、竞争阶段和有序竞争阶段。 1、起始阶段(1995年-1998年9月) 中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起步较晚,也就是在1995年,当美国福特汽车财务公司派专人来到中国进行汽车信贷市场探讨的时候,中国才刚刚开展了汽车消赞信贷理论上的探讨和业务上的初步实践。这一阶段,恰逢国内汽车消费处于一个相对

2、低迷的时期,为了刺激汽车消费需求的有效增长,一些汽车生产厂商联合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在肯定范围利规模之内,尝试性地开展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但由于缺少相应阅历和有效的风险限制手段,渐渐暴露和产生出一些问题,以致于中国人民银行曾于1996年9月,下令停办汽车信贷业务。 这一阶段始终持续到1998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出台汽车消费贷款管理方法为止其主要特点为: 汽车生产厂商是这一时期汽车信贷市场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受传统消费观念影响,汽车信贷尚未为国人所广泛接受和认可。汽车信贷的主体国有商业银行,对汽车信贷业务的意义、作用以及风险水平尚缺乏基本的相识和推断。 2、发展阶段(1998年10月-2002年末)

3、 央行继1998年9月出台汽车消费贷款管理方法之后,1999年4月又出台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看法,至此,汽车信贷业务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改善信贷结构,优化信贷资产质量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国内私人汽车消费逐步升温,北京、广州、成都、杭州等城市,私人购车比例已超过50。面对日益增长的汽车消费信贷市场需求,保险公司出于扩大自身市场份额的考虑,适时推出了汽车消费贷款信用(保证)保险。银行、保险公司、汽车经销商三方合作的模式,成为推动汽车消费信贷高速发展的主流作法。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为: 汽车消费信贷占整个汽车消费总量的比例大幅提高,由1999年的1左右,快速升至2002年的15; 汽车消费信

4、贷主体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扩展到股份制商业银行; 保险公司在整个汽车信贷市场的作用和影响达到巅峰,甚至一些地区汽车信贷能否开展,取决于保险公司是否参加。 3、竞争阶段(2002年末至2003年) 从2002年末起先, 中国汽车信贷市场起先进入竞争阶段,其最明显的表现为: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已经由汽车经销商之间的竞争、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上升为银行之间的竞争,各商业银行起先重新划分市场份额,银行的经营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由过去片面强调资金的肯定平安,转变为追求基于总体规模效益之下的相对资金平安。一些在汽车消费信贷市场起步较晚的银行,迫于竞争压力,不得已实行“直客模式”另辟蹊径。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

5、 银行“直客模式”与“间客模式”并存。 银行不断降低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延长贷款年限,放宽贷款条件、范围。竞争导致整个行业平均利润水平下降,风险限制环节趋于弱化,潜在风险不断积聚。 汽车消费信贷占整个汽车消费总量的比例接着攀升,由2002年的15提高至2003年上半年的20左右。 保险公司在整个汽车信贷市场的作用日趋淡化,专业汽车信贷服务企业起先出现,中国汽车消费信贷起先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4、有序竞争阶段(2003年、2004年及以后) 目前,长期以来积聚的信贷风险在一些地区已表现出集中爆发的态势,纵观整个中国汽车信贷市场,正在逐步由竞争阶段向有序竞争阶段发展,衡量标准为: 汽车信贷市场

6、实现分工分业,专业经营,专业汽车信贷服务企业己成为整个市场发展的主导者利各方面资源的整合者及风险限制的主要力气。银行成为上游资金供应者,汽车经销商利汽车生产厂商成为汽车产品及服务的供应者。 产业趋于成熟,平均年增长率稳定为5-8 产品设计更具有市场适应,风险率限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汽车金融业的发展状况确定了潜在的汽车消费欲望转化为现实的消费需求的可能性。但由于信用体系的不完善,致使中国汽车金融市场存在巨大的市场风险,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汽车金融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要加快发展和扩大汽车消费信贷,支持有条件的汽车供应商建立面对全行业的汽车金融公司,引导汽车金融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建立合作机制,使汽

7、车消费信贷市场规模化、专业化程度显著提高,风险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假如说2003年与2004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分别是“井喷”和“低迷”的一年,那么2005年对于中国汽车市场而言,可以说是平稳发展的一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在 这一年创下历史新高,总量达到570万辆,其中,轿车产量295.84万辆,年增长26.9%。 尽管去年我国汽车产销增幅较大,但是汽车消费主要还是靠现款支付的,仍有巨大的购车需求由于得不到信贷支持而不能满意。在这种状况下,汽车金融业的发展状况确定了潜在的汽车消费欲望转化为现实的消费需求的可能性,并最终影响到我国汽车产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银行对消费者汽车信贷支持的现状 2005

8、年,对于不少打算买车的消费者而言,贷款购车越来越难了,这并不是因为银行贷款压力小,而是由于假如投放不当则可能会导致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多。两三年前盛极一时的“零首付”提车,导致的是接踵而来的车贷大面积呆账、坏账。但是,在丰厚利润的诱惑下,商业银行并没有由于巨大的信用风险而彻底放弃这项业务,他们的努力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对于大多数商业银行而言,他们也知道杯弓蛇影并不足取,从而在实行手段限制违约风险的前提下,他们复原了汽车信贷业务。目前各家银行都提高了贷款审核力度,从而有效加强对贷款人的信用监察力度。相比以前,现在从银行干脆贷款购车的手续要繁琐的多。 其次,有些商业银行既想在汽车金融市场中占

9、有一席之地,又想有效限制风险,降低不良贷款比率。他们选择了与国外汽车金融巨头合作或者干脆入股筹建汽车金融公司的做法,同时还有一些商业银行选择了与某个汽车生产商合作,。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目前的主要问题 汽车金融服务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尚短,且由于我国的特别国情,没有一套较为完备的国外阅历供我们参考,因此在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信用体系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在我国,信用体系还不完善,许多人由于其短期行为而违约,致使汽车金融市场存在巨大的市场风险,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汽车金融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在存在问题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各方面为改善这些问题作出的努力。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

10、2005年11月表示,我国现有的央行征信系统已经收录3500万人的信息,涉及贷款金额2.14万亿元,目前2.14万亿元这个数据和我国相关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基本相当,意味着我国个人征信系统的覆盖面已经相当完全,将来这样个人信息系统涵盖的人群有望达到3亿人口,同时,农信社、外资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也将逐步加入这一系统。 2为二手车供应配套金融服务的问题 我国二手车市场的不断发展,让我们看到我国汽车产业和汽车市场的多元化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但是,由于巨大的市场风险的存在,导致至少目前来看银行并没有把二手车市场的发展视作商机,因此在二手车市场快速发展的背后并没有看到商业银行的身影。在国外,二手车业务是汽车售

11、后服务价值链上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重要的利润点,因此如何有效的限制市场风险,在风险与利润的权衡中找到最优点,将成为摆在银行面前的首要问题。 由商务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二手车流通管理方法,已于2005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政策允许汽车经销商干脆进行二手车交易,这为二手车融资供应了更多的可能性,从而为消费者购买二手车供应更多的途径。但是,由于没有相应的配套体系,如何选择一条适合我国现阶段二手车市场发展的运作模式仍是政府、商业银行、汽车制造商以及汽车金融公司等要考虑的问题。 3对汽车金融公司的监管问题 银监会在出台汽车金融公司管理方法时,出于稳健性的考虑,对汽车金融公

12、司的资金来源和经营范围作出了较大限制,而这在相当程度上束缚了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也对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设置了障碍。目前我国汽车金融公司融资渠道狭窄,投资手段单一,只能进行汽车消费信贷以及转让和出售汽车贷款应收款业务。因此,如何适时的放开对汽车金融公司的约束也是监管当局当前所必需面对的问题。 汽车消费贷款前景乐观: 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的汽车信贷经验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进而由盛至衰的苦痛历程。汽车消费信贷始终不能持续发展下去,制约国内汽车信贷业务顺当开展的主要缘由又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大多数消费者都是钱攒够了一次性付款购车,而真正情愿实行贷款购车的还是少数,特殊是当前贷款利

13、率高且处于上升通道,加之手续繁杂更是限制了消费者贷款购车的热忱。亚市总经理苏晖明确向记者表示,他认为北京的消费者对汽车信贷没有多大主动性。 其次,当前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价格的透亮度低。记者的调查表明,虽然五环信元声称其具有超低的首付比例、较长的贷款年限及实惠利率等优势,但其供应给消费者的价格并不是市场上的最实惠价格,最终算来,消费者得不到什么实惠,甚至还要付出更多。 汽车消费信贷 汽车消费信贷 汽车消费信贷 汽车消费信贷论文 汽车消费信贷论文 汽车消费信贷常识 汽车消费信贷存在问题 消费信贷 汽车消费信贷风险防范 汽车消费信贷论文必备资料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