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割据形态的特征及其对统一进程的影响.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815 上传时间:2017-10-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代十国割据形态的特征及其对统一进程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代十国割据形态的特征及其对统一进程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代十国割据形态的特征及其对统一进程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代十国割据形态的特征及其对统一进程的影响.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 21卷第 3期 2 0 0 6年 9 月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Vol 21 No 3 JOURNALOFCHANGSHA UNJVERSIY OFSC1ENCE& TECHNOLOGY(SOClL SCIENCE)Sep. 2 0 0 6 五代十国割据形态的特征及其对统一进程的影响 戴显群,高学钦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 摘要 五代十国与三国、东晋十六国、南北朝相比较,在割据形态上具有显著的特征:一;五代中原王朝的正朔地位。 二,十国与中原王朝政治关系的差异性。三, “ 保境息民 ” 是南方割据政权内政外交政策的主旨。这些割据形态特征 对国家统

2、一进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中原王朝的正朔地位,决定了统一事业势必由中原王朝来完成,只是待以 时机而已。其次,十国对中原王朝政治关系的差异性以及南方割据政权 “ 保境息民 ” 政策,使得南方各个劄据势力之 间形成相互制衡的格局,避免南方率先统一而再次形成南北朝对峙局面,从而加速了统一的进程。 关键词 五代十国;割据形态;特征;统一 中图分类号 K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934X(2006) 03 - 0093 - 07 The Features of the Separatist Rule of the Ten K ingdcms of The Five Dynast

3、ies and its Influence upon the Progress of NatbnalUniffcation DAIX iiTt-qun GAO Xueqin (School f SocialH istory, Fujun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7 China) Abstract In com par ison w ith fli e T hree K ingdom s; tie Six K ingdoms ofDong 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liemDynasties the Ten K ingdo

4、m s of tie F iveDynasties presented tie Jbltw ing pixm inent features in its state of separatist rule First the position of tie m perial court of tie central plains during tie F iveDynasties being in tie right north Second the discrepancy in tie political relations betveen the Ten K ingdoms and tie

5、imperial court of tie central plains protecting tie land and bring peace to the people being he purpose of he internal power and external political relations of the soutiem separatist regime These hree features exerted great inflaenceupon tie progress of the unification of the nation The first featu

6、re offered the right opportuniiy and decided is irreplaceable role in he causeof unification hile the second aid tiind iea- tures helped lb form a balance between the southern separatist powers and avoided tiepossible emergence of a confrontation betv een the south and north had the northern powers

7、been united in advance Thus the progress of unification was accelemted K ey words Ten K ingdom s of he F ive Dynasties the state of separatist rule features unification 五代十国是唐后期藩镇割据进一步发展的结 果,在短短的五十多年时间里,中原五个王朝的更替 和南方十国政权的割据并存,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 分裂割据时期。然而,这一时期与我国历史上的三 国、东晋十六国、南北朝等几次分裂割据时期相比 较,具有显著的特征。同时,透过这五十

8、多年分裂动 荡的表象,可以看到统一因素的存在,而且在不断的 増长,最终走向统一。近几十年来,有关五代十国史 研究的论著不少,就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特征及其 与统一趋势辩证关系的研究,陶懋炳在五代史略 序中曾有过论述,他认为五代十国与前代相比, 在经济结构、社会基础、割据政权分布以及割据时间 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使五代在短时期的分裂后 又 迅速走向统一。这些观点无疑都是十分正确的,其 不足之处是没有从割据形态本身分析其特征。因 此,这个问题的研究尚有较大的创新空间。本文拟 从五代十国割据形态的特征以及对统一进程的影 响,谈几点自己的研究心得,以期推动学术界对此问 题研究的深化。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

9、和祖国统一 提供一点历史借鉴和理论依据。 收稿日期: 2006 - 06 - 22 作者简介:戴显群 ( 1949-), 男,福建福州人,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历史研宄。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第 21卷 一、五代十国割据形态的特征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先后出现过三国、东晋 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几次分裂割据时期。有 关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一般性特征,己经引起前辈 专家学者的关注,

10、而在封建割据形态方面,五代十国 与前代相比较,更具有显著的特征。 (一 ) 五代中原王朝的正朔地位 从公元 907年梁太祖即位,到公元 960年北宋 建立,短短的五十三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后梁 (907 923 年 ) 、后唐 ( 923 936 年 ) 、后晋 ( 936 946年)、后汉( 946 950年)和后周( 950 960年) 等五个朝代,他们都建国于以中原为中心的北方地 区。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中下游地 区是我国最早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华夏 族 一 汉族移民和文化扩张的出发点。从夏 商周到 隋唐,统一强大的王朝都建都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 长安、洛阳等地。因此,

11、北方的政治势力和文化基础 是强大的。劍桥中国隋唐史脸样说到: “ 在唐代 及其以前的时代里,关中地区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 中国政治权力和权威的无可争辩的所在地。 ” 唐中 后期以后,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南方地区经过长期的 开发,经济地位开始超越北方,乃至中唐以后中央政 府的财赋收入倚重江南八道。尽管如此,由于政治、 军事、文化的原因,以及历史惰性的作用,北方的政 治、军事中心的地位并没有改变。 到了五代时期,中原地区相继建立起五个封建 王朝,而南方地区并存七八个封建割据政权。承历 史发展之余脉,中原王朝历史悠久,是古代中国社会 正统之所在,政治势力非常强大。而且所据之地幅 员辽阔,人口众多,据條斤

12、五代史 职方考 )记载,五 代梁王朝建立之初,拥有七十八州之地 ;后唐同光年 间,拥有一百二十三州之地 ;后晋石敬塘献十六州于 契丹,而得后蜀之全州,又増置一州,乃有一百零九 州;后汉隐帝时期,有一百零六州之地 ;郭威代汉后, 又有増损,亦拥有一百一 十九州之地。而南方诸国 所据之地与五代王朝比较,相去甚远。后周时期,南 唐灭闽,南方及河东地区共有七个 割据政权,其中南 唐所据之地二十一州,后蜀四十六州,楚十州,吴越 十三州,南汉四十七州,北汉十州,南平三州。总之, 中原五代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实力均较 十国政权更为雄厚。因此,五代时期中原各王朝始 终都认为自己是正统的中央王朝,十国

13、是僭伪偏霸 政权,一直以正朔地位自居,以统一天下为己任。正 因为如此,五代王朝的统治者都理直气壮的称帝,而 十国政权一般只称王而不敢称帝。五代中原王朝的 “ 正朔 ” 地位是历史的积淀,是政治、军事、传统文化 和地理环境赋予的,是不可动摇的。 十国政权是唐后期藩镇割据向另一 种割据形 式 - 多政权并存格局发展的结果。在仓促建立政 权之际,根本无法追根溯源,去建立一整套完备的政 治文化礼乐制度,只能是简单而实用地模仿照搬唐 的政治礼乐制度。因此各国政权统治者对唐之流寓 士人及寄居故族基本上都是采取礼贤优客政策,前 后蜀政权对大量寄居的唐之故族是 “ 礼而用之 ” ,所 以礼乐建制俨然 ;吴与南

14、唐于五代之初大量吸收延 揽北方人士及故唐流寓,一时礼乐不衰,且有盛唐遗 风 ;而偏据一隅的闽国等,也是依靠中原军人移民和 流寓士人得以开国建制。尽管如此,南方割据政权 的政治文化礼乐体系还是无法与五代中原王朝相比 拟,南方诸国要称是承唐之后的正统中央王朝,还难 以令人接受。即便是吴与南唐这样经济实力和国力 比较强大、敢与中原王朝相抗衡的政权,其影响力和 号召力是远不如中原王朝。南唐曾以唐室后裔自 居,自恃地广财阜、兵力强盛,把争夺正统地位的活 动推向高潮,但等到后周推行改革措施,基本上结束 了唐末以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局面之 后,由北方中原王朝来统一全国之势就成为定局。 中原地区长

15、期积累下来的政治威望、军事力量、 经济实力和文化水平,对南方各割据政权是有很大 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的,除了吴、南唐外,不少政权都 承认中原王朝的正朔地位,并愿意称臣奉贡。如吴 越与楚国就长期尊奉中原王朝为正朔 ;有人曾劝王 审知称帝,他说: “ 我宁为开门节度使,也不做闭门 天子。 荆南政权虽有反复,一般还是采取 “ 上奉天 子 ” 的策略,获得庇护 ;越主刘岩曾改国号曰汉,后 梁 “ 以其将谋僭号故也 ” ,削夺广州节度使、南平王 的官爵,并诏天下兵马元帅钱缪讨伐之。 五代十国这一种割据形态与三国、东晋十六国、 南北朝分裂割据时期明显不同。三国时期,三国鼎 立,魏地处中原,认为自己是正统,要统

16、一全国。蜀 以自己刘姓,认为是汉室宗亲,要恢复汉家旧业;东 晋是中原王朝南迁,自己认为是正位,但北方十六国 http:/ 94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年第 3期 戴显群,等:五代十国割据形态的特征及其对统一进程的影响 并不尊奉其正统地位 ;南北朝时期,北朝说南朝是 “ 岛夷 ” ,南朝说北朝是 “ 索虏 ” ,他们都自居为中国, 要消灭对方,统一全国。所以说,中原王朝的正朔地 位是五代十国割据形态的一大特征。 (二)十国与中原王朝政治关系之差异

17、性 十国是指割据于南方地区的吴( 902 937年)、 前蜀( 903 925年) 、 楚( 907 951 年) 、 南汉( 907 971 年) 、 吴越( 907 978 年) 、 闽( 909 945 年) 、荆 南( 924 963年) 、 后蜀( 934 965年) 、 南唐( 937 975年) 、 以及河东地区的北汉( 951 979年)。十 国与五代并存,但各国存亡时间不一,十国也并非全 部同时存在,而是有早有迟,有先有后,后蜀政权是 前蜀政权的继续,吴政权与南唐政权又是禅代关系, 而北汉政权则是在后汉灭国后才形成割据。因此, 虽言十国,但实际上与中原王朝同时并存的一般只 有

18、七个。 如上所云,五代王朝的正朔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但由于十国本身政治、经济、军事状况和所处地理位 置的差异以及五代王朝的兴替治乱,所以十国与中 原王朝的政治关系显得十分复杂和微妙,各国之间 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吴越和楚国一直尊奉 中原五代 王朝的正朔;闽、南汉和荆南游离于中原王朝与南唐 之间;前后蜀虽一直都未奉表称臣于中原王朝,但也 不与中原王朝对抗,只求自保 ;只有吴、南唐和北汉 与中原王朝对立。如果把这十国政权与中原王朝的 不同政治关系作一划分,可以归类为以下四种: (1) 依附型 :吴越、马楚 (2) 摇摆型:闽、荆南、南汉 (3) 自保型 :前蜀、后蜀 (4) 对立型 :吴、南唐、北汉

19、 当然,上述归类只是代表一种基本趋向。研究 五代十国各政权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必须运用辩 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对五代十国间的 关系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梳理,要把十国政权与中 原王朝的政治关系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里,结 合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的时间、空间,分析其发生的 背景和原因、作用和影响,这样才能做出恰如其分的 解释与评价。以下就这四种类型的情势作一分析。 1 依附型 吴越国的创建者钱鏐,唐天复二年 ( 902)进封 越王,天祐元年 ( 904)改封吴王。后梁建立后,钱鏐 称臣,受封吴越王,后梁龙德三年二月( 923),钱鏐 受封吴越国王,正式建国,用皇帝仪卫,设丞相等职 官,王府称

20、朝廷。钱鏐死,子钱元瑾嗣位,遵遗命去 国仪,自列为后唐藩镇,从此改用中原王朝年号。后 晋天福二年 ( 937)受封为吴越国王,重设丞相等官 职。从此,新王嗣位,照例名义上自降为节度使列为 藩镇,随即受封为吴越国王。 吴越东临大海,南为弱小的闽国,西北面为十国 中最强大的吴、南唐,对吴越国来说,最大的威胁是 吴、南唐。为了对抗来自吴、南唐的军事压力,自吴 越创建者钱鏐开始,就将自身定位于偏安政权,确立 了尊崇中原的基本国策。虽经中原五代更替,甚至 连辽朝攻占开封之时,这一政策一直为历位吴越君 主所遵循,始终不变。同时,吴越还团结闽、楚等小 国,后晋开运三年 ( 946),闽国内乱,南唐侵闽,吴越

21、 出兵援闽,次年 ,大败唐军。吴越国在发展与周边国 家关系上是以中原王朝与他们之间关系的好恶为转 移,服从于其“ 尊崇中原、连横诸藩、对抗淮南 ” 的 战略大局。后周显德三年( 956),周世宗进攻南唐, 吴越奉命夹击南唐。五年,南唐向后周称臣议和,吴 越也退兵休战。吴越始终扮演着中原盟友的角色, 从未反叛,许多军事行动也是与中原王朝遥相呼应, 吴越与中原政权结盟,换来了两浙暂时的割据偏安 局面。 楚国的创建者是马殷。乾宁三年( 896),唐命 马殷为潭州剌史,不久升为节度使,判湖南军府事, 马殷开始割据湖南。后梁建国后,马殷臣附 ,开平元 年( 907)被封为楚王。开平四年,马殷受任为天策

22、上将军,开天策府,设左、右相等职官。后唐灭梁,楚 又臣附于后唐,天成二年( 927),马殷受封为楚国 王。长兴元年( 930),马殷死,子希声嗣位,以遗命 恢复藩镇地位,任武安、静江等军节度使,割据如故。 应顺元年( 934),马希范受封为楚王。后晋、后汉 时,楚亦臣附。后汉天福十二年 ( 947),马希广被封 为武安军节度使、楚王。 马楚西有天险与蜀为邻,南有南岭与南汉接壤, 北与荆南相交,东与吴、南唐为邻。唐末,吴、楚两国 为了争夺岳、鄂地区,进行频繁而 激烈的战争。同 时,楚国与南汉、南平的关系也比较紧张。开平二 年,楚进攻岭南,夺得梧州等五州之地。后汉乾祐元 年( 948),贺州、昭州

23、为南汉攻占。总之,楚国是处 在三面受敌的形势,史传所谓: “ 淮南为仇雠之国, 番禺怀吞啮之志,荆渚日图窥伺 ” , 外界形势迫使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ki.95t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第 21卷 楚国不得不与中原王朝结盟,奉中原正朔。与吴越 一样,楚国也始终不肯称帝,唯恐自绝于中原。马楚 臣附中原王朝,以求得其保护,使得周边割据政权不 敢窥视。同时,也为它奋发进取争得时机,以致换来 五十余年的发展机遇。但是,马殷死后,马氏

24、内部争 权夺位,战乱不停,军政不修,后周广顺元年 ( 951), 终于被南唐所灭。 2摇摆型 荆南的创建者是高季昌,唐天祐三年 ( 906)任 荆南军节度观察留后,遂据有荆南。后梁代唐,即任 高季昌为荆南节度使,此后高氏历代割据者均受任 为荆南节度使,故高氏政权史称荆南。后唐同光二 年 ( 924),受封南平王,荆南因而亦称南平。 后梁乾化二年 ( 912)十二月,朱友刚即位,荆 南就断绝贡奉,直至贞明三年( 917)。后唐灭梁,高 季昌避唐讳而改名季兴,并入朝以示臣服。同光三 年( 925),后唐攻前蜀,以高季兴为东南面行营都招 讨使,攻取夔、忠、万、归、峡五州。高季兴率水军溯 江西上,但为

25、蜀军所败,寸土未得。后唐灭蜀后,高 季兴毫无战功,却向后唐提出上属诸地归属荆南,因 而与后唐产生了矛盾,导致后唐出兵进攻荆南。天 成三年( 928),荆南迫于中原的 压力与楚军的进攻, 奉表改向吴国称臣,受封为秦王,与后唐断绝贡奉。 天成三年十二月,高季兴病死,高从诲嗣立,荆南又 改变策略。四年,荆南向后唐进赎罪银以求臣附。 后晋建立后,荆南臣附。后汉高祖刘知远起兵太原 时,高从诲奉表劝进,并请将郢州归属荆南。后汉天 福十二年( 947),高从诲再次提这一要求时遭拒绝, 高从诲便与后汉断绝关系,转而臣附于南唐、后蜀。 由于北方商路断绝,影响其经济繁荣,又于乾祐元 年 ( 948)六月遣使上表,

26、向后汉谢罪臣附,乞修职 贡。后周建立后,荆南臣附。 荆南据有湖北之一部,处于中原、南 唐、楚、前后 蜀之中,四面皆为强邻。地小势弱的荆南何以能在 这样的情势下长期生存下去?主观上是因为荆南统 治者不走称帝的道路,承认中原王朝的 “ 共主 ” 地 位,接受中原王朝的册封,死后也由中原王朝定谥, 保持向中原王朝贡赋,使自己免遭中原王朝的打击, 也使自己在与各国斗争时有个后盾。同时,在与中 原王朝发生利益矛盾时,荆南又迅速转向南方诸国 臣附,以求保护。客观上是因为荆南所处地理位置 无形中是一个缓冲区,各国都想利用它作为屏障,以 抵御别国的侵犯,不愿看到荆南被他国吞并。因此, 处在这种形势之下的荆南,

27、在外交 策略上难免左右 摇摆,对中原王朝几次反复,以求自身的生存。 闽国的创建者王潮、王审知兄弟。唐天祐元年 (904),王审知继兄任,受封为琅琊王。后梁建国, 王审知称臣,开平三年 ( 909),受封为闽王。后唐代 梁,王审知亦称臣。闽国,直辖五州,东南濒临大海, 北、西、南三面分别与吴 一 南唐、吴越、南汉为邻, 三国对闽虎视眈眈,都有吞并企图。从闽国与各国 发展关系来看,王审知的策略是正确的。他统治时 期,许多割据者劝其称帝,王审知回绝说: “ 我宁为 开门节度使,不作闭门天子也! ” 他是考虑一旦称 帝。 “ 有可能失去中 原政权这一招牌,给周围虎视 之国提供用兵的口实。 ” 所以,王

28、审知时代,闽国与 中原王朝始终保持密切关系。 王审知死后,其子王延翰于后唐天成元年 (926)十月,自称闽国王。长兴四年 ( 933)正月,闽 王延钧称帝,更名辚,改福州为长乐府作都城,国号 闽,建元龙启,绝朝贡,不通中原。南唐建立后,迫于 南唐的压力,闽国又派人向道奉表称藩于后晋,并恢 复朝贡。闽王王犠时,闽使到大梁,要求用敌国礼相 见,遭到拒绝,闽国与中原王朝关系又破裂,使闽国 的处境日益困难。闽永隆五年( 943),王延政也称 帝于建州,国号大殷 ,建元天德,闽国从此陷入内乱。 此时南唐乘闽国内乱之际,出兵攻闽,闽亡。 南汉的创始者刘隐,唐天复元年 ( 901),为广州 权节度留后,据有

29、广州及岭南东道。后梁建立,刘隐 臣附,开平元年 ( 907)受封大彭王,三年改封南平 王,四年进封南海王。随着后梁力量的衰退和刘氏 在岭南地位的巩固,刘氏与中原王朝关系逐渐疏远。 后梁贞明三年( 917),刘岩称帝,国号大越,建元乾 亨,次年改国号汉,史称南汉。后唐灭梁,兵威雄盛, 刘岩惊惧,立即 “ 遣宫苑使何词入贡,且觇中国强 弱 ” ,上书称 “ 大汉国主致书大唐皇帝 ” 。及闻后唐 朝政紊乱,庄宗根本没有力量统一全国,刘岩大喜过 望, “ 自是不复通中国 ” 。此后,中原内乱不断,刘岩 割据自雄,关门做天子,夜郎自大,甚至呼庄宗为 “ 洛州剌史 ” 。 南汉,东有闽国,北有荆楚,来自外

30、来威胁最小, 同时地处南疆,远离中原,所以得以偏安一隅。 3自保型 %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年第 3期 戴显群,等:五代十国割据形态的特征及其对统一进程的影响 唐,同年九月王建称帝,建都成都,国号大蜀,史称前 蜀,据有两川、山南西道四十六州之地。后梁王朝承 认前蜀的对等地位,朱温远称王建为兄。后唐灭梁 后,庄宗遣使向前蜀告捷,王衍致礼复命,称 “ 大蜀 国主致书大唐皇帝 ” , 书中言词傲慢,庄宗甚为不 满。同光二年 ( 924)七月,王衍遣

31、户部侍郎欧阳彬 来朝贡,称 “ 大蜀皇帝上书大唐皇帝 ” , 庄宗大怒。 同光三年,后唐终于灭掉了前蜀。前蜀亡后,枢密使 郭崇韬推荐庄宗妹夫孟知祥镇蜀。孟知祥在四川势 力逐渐坐大,明宗死后,遂于后唐应顺元年 ( 934)称 帝,史称后蜀。孟氏建国后,对后唐的策封既不予接 受,应顺元年,后唐加蜀王孟知祥 “ 检校太师。制 下,知祥辞不受命 ” 。 保持与后唐的对等地位,凤翔 进蜀孟知祥来书,称 “ 大蜀皇帝献书于大唐皇帝 ” 。 孟昶即位后,唐末帝在位,后唐应付内乱不及,故双 方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其后的后晋与刘汉,势力较 弱,且中原多故,无暇西顾,后蜀 政权得以保境自固。 前后蜀政权既无力对抗中

32、原,但也不依附中原, 虽有使者往来,但从来向中原王朝奉表称臣,而是凭 借西川特殊的地理位置保境自固。 4对立型 吴国的创立者是杨行密,唐天复元年 ( 901),昭 宗拜杨行密为东面行营都统、中书令,进爵吴王,讨 伐朱温,江淮与中原对抗局面由此拉开帷幕。后梁 建立后,吴王仍用天祐年号,与梁抗衡了二十多年。 后唐建立后,双方曾互派使者,但吴不称藩,表示与 后唐的关系是平等的邻国关系。吴顺义七年 (927),吴主杨溥称帝。天祚三年( 937),吴帝杨溥 被迫禅让于齐王徐知浩,吴 亡。 徐知浩,本姓李,受吴禅让,建国号唐,史称后 唐。不久徐知浩复姓李,改名异,李异即南唐烈祖。 南唐 “ 东暨衢、婺,南

33、及五岭,西至湖湘,北拒长淮, 凡三十余州,广袤数千里 ” , 是南方诸国最强盛的 一个割据政权。吴、南唐的存在,一度阻止了中原王 朝的南下,保障了南方不受北方战乱的侵扰。南唐 建立后,正值中原后晋、后汉相对较弱,根本无力威 胁南唐。相反南唐凭借自己的强大,宣称是大唐的 后裔,是正统地位,还一直以统一中国为己任。但南 唐虽有统一的愿望,却没有统一的行动。后周显德 五年( 958),南唐败降于后周,割让江北地区,去帝 号改称国主。 汉高祖刘知远之弟刘崇(后改名刘旻)。广顺元年 (951),后周代汉,北京留宋、河东节度使刘崇于太 原称帝,自命为后汉继承人,仍沿用汉为国号,史称 北汉。因刘崇之子刘赞在

34、兵变中被杀,北汉遂与后 周成世仇。北汉刚建立,即于当年二月进攻后周的 晋州、隰州,相继败归。十月,又联合辽军再攻晋州, 后周派王峻率大军救援,大败汉辽联军于晋州北霍 邑。后周显德元年 ( 954)正月,太祖病死,世宗新即 位,北汉再次联合辽军大举攻周,高平之战,北汉军 大败。后周军 队乘胜进围太原,但因久雨成灾,周军 疫病流行而退兵。北汉立国后,以雄厚的财物结纳 契丹,以求支持,企图恢复后汉的统治,却破坏了中 原的统一。从历史发展和民族统一的角度看,这个 政权的存在没有任何进步意义。 (三 ) “ 保境息民 ” 是南方割据政权内政外交政 策的主旨 中原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占据绝对优 势

35、,由于中原王朝的内政长期不稳定,外部又受到北 方契丹人的威胁和侵扰,无暇南顾。所以南方割据 政权又凭借特殊的地理条件以及相互制衡的政治格 局,得以暂时的偏安,这些割据政权的统治者在内政 外交上都采取 “ 保境息 民 ” 政策。各国之间基本上 保持相对的和平稳定,境内均能劝课农桑,轻徭薄 赋,兴修水利,招徕商贾,遂使南方各国的社会经济 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两宋的经济繁荣和经济重 心的南移奠定的基础。 吴王杨行密在其割据区域取得稳定之后,基本 上都能与周边的政权讲和通好,保境息民。他曾与 钱鏐为争夺江南,大动干戈。但在稳定之后,双方互 送战俘,并相互联姻,保持了几十年的和平相处。吴 与据有湖南的

36、楚王马殷也曾有过战争,后来双方还 是互通有无,保持和平。江淮原为富庶之地,经过唐 末的战乱,变得满目疮痍。杨行密经营江淮后,能 “ 招抚流散,轻徭薄敛,未及数年,公私富庶,几复承 平之旧 ” 。江淮又恢复昔日繁荣景象。 南唐是南方诸国是最强盛的一个割据政权,也 一贯采取 “ 保境息民 ” 政策。烈祖李异曾与臣下议 政,宋齐丘、冯延己等人建议拓疆,兼并吴越、闽、楚。 但李异认为,攻打南方这三个小国是 “ 徒得尺寸地 而享天下之恶名 ” ,不如结为盟诅,以为蔽障。在境 内 “ 则宽刑平政,男不失秉耒,女无废机织,如此数 年,国必殷足,兵旅训练,积日而试,则其气必信。有 与中原王朝对抗最激烈的是北汉

37、,其建立者后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ki.97t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第 21卷 如天启其意,而中原忽有变故,朕将投袂而起,以为 天下倡 ” 。 这种策略无疑是十分正确的。烈祖不兴 兵革,轻徭薄赋,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南唐境内, “ 内 外寝兵,耕织岁滋,文物彬焕,渐有中朝之风 ” 。 吴越地狭兵寡,实力较弱,对外只能臣属中原王 朝,以保全自身。在境内,吴越的统治者钱鏐及其子 孙多能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招徕商贾,使 两

38、渐得到七八十年的安定繁荣,社会经济得到充分 的发展。 闽国一面背海,三面受敌,境内地狭土瘠,实力 单薄。王潮、王审知兄弟尽得闽岭五州之地后,审时 度势,奉行保境息民、轻徭薄赋政策。对外向中原王 朝奉表称臣,与四邻友好相处,对内轻徭薄赋,与民 休息。王潮治闽时, “ 遣僚佐巡州县,劝农桑,定租 税,交好邻道,保境息民,闽人安之 ” 。 王审知继任 后,“ 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三 十年间,一境晏然 ” 。 当时福建境内是 “ 汙莱尽辟, 鸡犬相闻,时和年丰,家给人足 ” 。 南汉地处岭南,与闽、南唐、楚相邻。南汉统治 者多荒淫暴虐,但基本上能奉行 “ 保境息民 ” 策略。 由于

39、远离中原,得以偏安一隅,关门作天子。南汉对 闽从无兵戎相见,曾与马楚争夺桂、贺、连、韶诸州, 马楚获胜后,双方就罢兵媾和,结为姻亲。后南唐灭 楚,南汉乘机夺回桂、贺、连、韶诸州,并大败南唐军 于义章,攻占郴州,巩固了北境的统治。在境内,刘 氏推行文官政治,少有兵戈之乱,因此,数十年间岭 南基本保持安定。 前、后蜀在南方诸割据政权中实力较强,但不穷 兵 黩武,唯以保境息民为事。两蜀曾几次北上争夺 关中,其目的只是求为屏障而己。两蜀境内很少发 生战争,政局较为稳定,百姓得到休养生息。 马楚东与吴相邻,南与广汉接壤,北与荆南相 交,西有天险与蜀为邻,处在三面受敌的境地。但马 楚统治者尽力奉行保境息民

40、策略,向中原王朝称臣, 借此牵制吴,消弥了吴对楚的威胁。楚与荆南、南汉 也有过战争,但权衡利弊后就罢兵讲和,相安无事 了。在境内,奖励农桑。发展生产,提倡贸易,获得 五十余年的发展机遇。 荆南据有湖北之一部,地小势弱,又居诸强包围 之中,为四战之地。但荆南尚能与南方 诸国共存数 十年时间,除了客观上作为诸强的 “ 缓冲 ” 和 “ 屏障 ” 之地外,主要还在于积极奉行保境息民策略。对外 采取灵活多变的外交策略,尽量减少用兵,对内发展 生产,保持安定。 二、五代十国割据形态特征对统一进程的影响 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又是 由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转向统一的过渡时期。从表 面上看,五代十

41、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和黑 暗的历史时期,实际上,这一时期一直都存在着统一 的因素,而且统一因素在不断的増长,统一因素包括 政治、经济、军事、民族以及文化思想诸方面,特别是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起到一种强烈的凝聚力作 用。正因为存在着诸多的统一因素,遂使五代十国 不同于十六国,南北朝而在短时期内从分裂走向统 一。正如熊德基先生所说: “ 这个时期正是历史辩 证运动的一个转折点,表明中国封建社会正走向一 个新的阶段。 本文对这些统一因素不作全面论 述,仅就割据形态的特征对统一所产生的客观影响 谈几点看法。 首先,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王朝在政治、军事、经 济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中原各王朝始终都认

42、为自 己是正统的中央王朝,十国是僭伪偏霸政权,一直以 正朔地位自居,以统一天下为己任。中原王朝 的正 朔地位,决定了统一事业势必由中原王朝来完成,只 是待以时机而己。这也是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半个世 纪后而迅速走向统一的政治因素之一。 后粱王朝建国后,处在三面受敌的形势,北有晋 王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以及幽洲刘仁恭、刘守光父 子两大割据势力 ;南有淮南杨行密割据势力;西有歧 王李茂贞割据势力。李茂贞还曾以 “ 兴复唐室 ” 相 号召,致书李克用、剑南王建、淮南杨渥联合讨伐朱 粱,并推李克用为盟主。总之,后粱政局始终处在战 争状态,特别是与山西晋王进行了长期的拉锯战,使 百姓疲于征役,社会矛盾非常尖

43、锐,严重影响了政治 安定,自无统一的主客观条件。 后唐灭梁后,北方取得暂时的统一。庄宗素有 统一之志,当时荆南高季兴入朝觐见,庄宗曾问他, 想用兵吴、蜀,哪一个为先?不久,进军剑南、并歧, 灭前蜀,尽得汉中及两川之地,此时后唐的版图为五 代鼎盛时期,后唐平蜀,南方割据诸国大为震惊,高 季兴得此消息后,吓得连手上的筷子都快掉下 ;马殷 听到消息后,立刻上表,愿归老衡山之麓,上印绶以 保余年。然而,庄宗没有利用平蜀所造成的有利形 http:/ 98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

44、served. 2006年第 3期 戴显群,等:五代十国割据形态的特征及其对统一进程的影响 势进一步统一全国,却因倒行逆施遭到杀身灭族之 祸。后唐明宗时,曾出现短暂的 “ 小康 ” 之局,但对 方镇奉行姑息政策。此后,国势日衰,更无法完成统 一大业。 依靠契丹支持夺得政权的后晋、后汉王朝,外部 受到北方契丹人的牵制和侵扰,无暇南顾,内部政治 败坏,方镇骄横,根本无力统一全国。 南方割据政权中最有条件统一全国的只有南 唐。南唐不仅地域广大,经济发达,而且封建文物制 度也是十国中最完备的。南唐建立后,实行 “ 保境 息民 ”政策,社会经济有较大的发展,国势日强。当 时的形势,只有南唐可与中原王朝相

45、抗衡。南唐烈 祖李异是有自己一套统一全国的战略构想,但过于 谨慎,认为条件尚未成熟,不主张贸然出兵,对统一 信心不足。中主李璟改变了其父的成策,用兵闽、 楚,结果陷入泥淖而难以自拔,坐失了千载难逢的统 一时机。此后 ,南唐国势一落千丈,当后周强大起来 后,南唐便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只得废除帝号,改 用后周正朔。 历史的发展,使统一的重任最终落到中原王朝 后周柴荣和北宋赵匡胤的肩上。 后周太祖郭威在位时间短,只能做到政局初安, 来不及进行统一活动。周世宗柴荣继位后,以大无 畏的革新精神,进行整顿与改革,革除不少五代时期 的积弊陋习,初步澄清了中原地区近两百年的混乱 局面,经济实力也有所恢复増强,

46、打破了分裂割据相 安的局面,为统一全国开辟了道路。于是周世宗先 后进行三次统一战争,即收复西北秦、凤、成、阶四 州;攻取南唐江北 十四州和北伐北汉、契丹。后周统 一大业虽因柴荣北伐途中报病而中止,但这三次的 统一战争,为北宋统一全国,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 局面奠定了基础。 其次,十国对中原王朝政治关系之差异性以及 南方割据政权 “ 保境息民 ” 政策,也为全国统一创造 了有利的条件。 如上所云,十国与中原王朝政治关系的差异性, 主要是由于各国本身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差异 和所处地理环境的不同以及五代王朝的兴替治乱而 采取的相对灵活的外交策略。同时,也是中原王朝 为阻止南方各政权的联合而采取

47、的外交手段。中原 王朝与吴越、楚结盟,不仅可以分化 瓦解南方割据政 权可能形成的联合,而且形成了对南唐这一南方最 具实力对手三面包围的态势,有力地牵制了南唐,使 南唐统一中原的战略构想难以实现。正是这种复杂 和微妙的政治关系,使得南方各个割据势力之间形 成相互制衡的格局,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南方割据 政权普遍采取 “ 保境息民 ” 政策,正是这种平衡格局 在政策上的体现,而 “ 保境息民 ” 政策反过来更稳定 了平衡格局。正因为这种相互制衡的关系,使得南 方各个割据政权基本上都能与五代十国历史相终 始。南唐是率先打破平衡格局的南方政权,它用兵 闽和楚,但很快陷入泥淖不能自拔, 同时也暴露了它 拓土的野心。其时,中原王朝的后周开始强大,南唐 也成了后周统一南方的第一个目标。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的政治、军事力量远不及北 方,但整个南方总体经济实力大大超过北方,一旦南 方出现统一局面,势必形成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对 峙局面,这样,统一的进程将大大的延缓。南方割据 政权之间相互制衡的格局无疑避免了南方率先统一 而再次形成南北朝对峙局面,这样对北宋王朝实行 “ 先南后北 ” 的统一战略时,得以轻而易举各个击破 南方政权,从而加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