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驱动能否驱动中国经济增长——基于贸易福利视角的理论机制与实证论证-赵亮.pdf

上传人:1890****070 文档编号:117808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贸区驱动能否驱动中国经济增长——基于贸易福利视角的理论机制与实证论证-赵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贸区驱动能否驱动中国经济增长——基于贸易福利视角的理论机制与实证论证-赵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贸区驱动能否驱动中国经济增长——基于贸易福利视角的理论机制与实证论证-赵亮.pdf(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卷第期年月经济与管理研究:“自贸区驱动”能否驱动中国经济增长?基于贸易福利视角的理论机制与实证论证赵亮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我国经济增长的自贸区驱动研究:理论与实证”()作者简介:赵亮南昌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讲师,南昌市,。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人的评审意见。内容提要: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正谋求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基于对“创新驱动”的思考,本文对经济增长的“自贸区驱动”从贸易福利视角进行了理论机制和实证方面的论证。结果显示:“自贸区驱动”的理论基础是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以及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关税收入等经济效应的相互抵消;自贸区可通过产生

2、积极贸易效应和消除贸易障碍等贸易红利以及获得生产利得、消费利得和增加贸易商品多样性等福利效应驱动经济增长。模拟得出,正在研究的自贸区达成能够驱动中国外贸和福利增长,产生正向经济增长效应;不论横向还是纵向比较,“自贸区驱动”与贸易、福利增长均呈现正向联动变化。总之,“自贸区驱动”是能够驱动经济增长的“创新驱动”类型之一。关键词:自贸区驱动经济增长贸易效应福利效应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问题一直是经济学领域的核心话题,尤其是在经济增长“遇冷”之际,对驱动力问题的研究更显迫切。当前中国经济呈现新常态,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大和增长动力转换问题,具体表现是增长速度下降成中高

3、速增长、发展动力正转为创新驱动。基于此宏观背景,挖掘经济增长新型驱动力的工作将既能缓解经济增长乏力,又可丰富创新驱动类型。“自贸区驱动”既利于市场规模扩大,又能影响资源优化配置,即满足熊彼特创新理论中的市场创新和资源配置创新的要求,这表明其属于创新驱动的类型。但“自贸区驱动”影响经济增长的效果如何,需要理论机理和实证层面的论证。借助贸易效应和福利效应视角,本文将从理论基础、作用机制和实证模拟三方面考察自贸区驱动经济增长的情况,找出经济增长“自贸区驱动”的理论基础、机制依据和实证证据。一、理论基础米德(,)、罗布森(,)的自贸区理论都是阐述自贸区经济效应的主要理论。万方数据(,)经济与管理研究(

4、年第期)前者是直接基于维纳(,)关税同盟理论发展而来,主要贡献是指出自贸区会带来贸易偏转效应;后者是在米德等学者们对关税同盟理论补充和完善后提出的。本文主要借鉴后者进行分析。通过一国模型对罗布森自贸区理论进行阐述。假定存在、两国,国生产效率高于国,为国的需求曲线,为国的供给曲线,为两国总供给的曲线,为国产品的价格,为两国达成自贸区后的价格,为世界价格,而且。图国的商品供需情况根据图,假定国对进口的每单位商品征收水平的关税,由于,则国将以价格进口商品。征税后每单位进口商品的价格为,此时需求量大于供给量,供需之差即为进口数量,用表示,税收收入用四边形表示。和达成自贸区后,若该自贸区仍是净进口,由于

5、两国间关税取消,国从国进口的贸易成本降低,因为,故国将不会再从世界其他区域进口(产生贸易转移效应),而从国进口该商品(产生贸易创造效应),那么国的商品价格会降为。此时国的供给曲线为。在价格水平上,国需求量为,供给量为,供需之差即为从国的进口数量,记为。达成自贸区对国福利的最终影响要通过计算增加的消费者剩余与减少的生产者剩余、减少的关税收入来获知,由于增加的消费者剩余为,损失的生产者剩余为,减少的征税收入为。因此,国的社会福利变动量(),该结果的正负情况不能判断。建设自贸区是否会带给国积极的社会福利效应将取决于该结果的正负。综上可知,自贸区建设会产生贸易效应和福利效应等经济效应,但自贸区能否产生

6、积极的贸易效应和福利效应等经济增长效应尚不确定。因此,有必要进行实证论证。图自贸区、贸易红利与经济增长二、作用机制自贸区能够产生贸易效应和福利效应方面的静态效应,进而通过静态效应影响经济增长,下面具体分析。(一)自贸区、贸易红利与经济增长自贸区会依靠贸易红利进而驱动经济增长,贸易红利包括贸易效应和消除贸易障碍两方面(如图)。先阐述自贸区依靠扩大贸易总量进而驱动成员经济增长的情况。自贸区带来贸易总量扩大的途径包括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两方面,前者包含供给以及消费的贸易创造,表现在自贸区内各成员可通过向有生产优势(效率高、成本低)的自贸区伙伴进口并降低本国同类产品(效率低、成本高)的生产来满足本国消费

7、,这切合亚万方数据经济与管理研究(年第期)(,)当斯密按照绝对优势进行分工的观点。这样成员在各自具有生产优势的商品上都可扩大供给出口,获得更大的消费市场,同时自贸区内商品价格下降会刺激消费,进而扩大消费进口。因此,自贸区会促使贸易和消费提高而有利于经济增长。在贸易转移方面,传统关税同盟理论提出贸易转移降低同盟内进口成员的经济福利水平,但却忽略贸易转移带来的有利影响,即利于扩大同盟内部的整体贸易流量及贸易总额,进而利好于经济增长。再从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的角度分析。自贸区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而提高区内的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会直接降低货物贸易、投资贸易以及服务贸易等交易成本,提高货物和要素等流通速

8、度,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促进贸易交往和贸易增长,并最终有利于经济增长。(二)自贸区、福利效应与经济增长度量社会福利水平的经济学方法包括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变化、贸易商品种类多样性变动、无差异曲线移动和帕累托改进与否等。本文采用前两种方法进行分析。图国产品市场供需情况首先采用局部均衡方法分析自贸区通过影响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进而能驱动经济增长的情况(如图)。假设无运输成本,和分别表示和国产品的价格,表示产品的世界价格。在价格下,国产品存在供需缺口,故需进口。对于进口的每单位产品,国征收大小的关税,由于,征税后仍会有,故国会从国进口产品,这样国获得关税收入,大小可用四边形的面积表示。当两国建立

9、自贸区后,国免除国的进口关税,此时国以的价格向国出口产品,由于,国产品价格会降到。此时国的福利变动情况是获得消费者剩余和损失生产者剩余,以及损失了关税收入。由于,三角形和分别表示生产利得和消费利得,因此国消费者福利得以提高。消费者福利提高可以理解为购买相同数量的商品花费更少,按照收入法计算经济总量,这利于经济增长。自贸区也会通过贸易商品的多样性增加进而福利水平提高并利好于经济增长,下面运用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来具体说明。达成自贸区后成员间会相互开放市场,根据新贸易理论的观点,区内每种商品都面临着更多的消费者(由增加到),自由贸易将造成模型中曲线左移,使得单个消费者对任一商品的消费量将会下

10、降(由缩减为),在长期均衡状态下,将带来产品种类的增多(由增加到)。用式()和式()表示商品种类的变化:()()()万方数据(,)经济与管理研究(年第期)由式()和式()可知,这表明自贸区内的自由贸易带来了产品的多样性,按照萨伊定律的“供给创造需求”观点,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消费支出将会提高。因此消费者福利水平在得到提高的同时,消费支出增加也驱动了经济增长。三、实证研究以中国正在研究的自贸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模拟。目前中国正在研究的自贸区根据研究进度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已完成联合可行性研究阶段、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阶段以及力求开展可行性研究的阶段。从这三个阶段中分别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印度自贸区(

11、简称中印自贸区)、中国哥伦比亚自贸区(简称中哥自贸区)和亚太自贸区(,简称)进行研究。(一)研究对象介绍已完成联合可行性研究的中印自贸区中印自贸区可行性研究工作始于年,年进行了首轮工作组会议,年就如期完成了联合研究报告,可见研究工作进展迅速。但在可行性研究完成后至今,该自贸区谈判至今仍未有最新进展,尚未有启动正式谈判的明显动作,这表明该自贸区谈判已陷入停滞状态。造成停滞局面的原因既有双方存在领土争端等非经济因素干扰,又有印度对参与自由化持消极态度的因素,这既表现在曾因为印度政府的反对,使得年力推的贸易便利化协定谈判进展受挫,还表现在谈判中,也由于印度较低的自由化目标要求使得谈判分歧增大。但随着

12、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印度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双重节点和枢纽国家,是中国通往西亚、欧洲和非洲的重要桥梁,因此中国势必会主动加大推动谈判力度,尽快推动中印自贸区谈判取得进展。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的中哥自贸区中哥自贸区的联合可行性研究始于年,目前仍处于研究论证阶段。相较于中印自贸区可行性研究完成的速度,中哥自贸区可行性研究进度偏慢。但双方地理位置相隔远,无政治、外交和领土争端,而且中国与哥伦比亚的自贸区谈判接触,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继智利、秘鲁和哥斯达黎加之后与拉美经济体进行的第四个自贸区谈判研究。尽管至今仍未结束可行性研究工作,但中哥双方达成自贸区的态度积极,并且在年李

13、克强总理访问哥伦比亚期间,中哥双方又重申了继续推进自贸区可行性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因此该自贸区谈判前景预计比较乐观。力求开展可行性研究的建成是亚太经合组织()长期建设的远景目标。是非约束性质的论坛性国际合作组织,而是具有制度性和约束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它比在合作程度上更进一步。成立的设想在年提出的“茂物目标”(即力求发达经济体和欠发达经济体成员分期实现货物贸易和投资贸易自由化)中已显露端倪,而正式提出是在年工商咨询理事会提交的名为亚太自由贸易区方案的初步评估:为准备的一份文件的报告中,但当时成员间关于建立的分歧也较大,因此并未列入当年的峰会讨论议程。直到在年和年的峰会上各成员关于建设的意见开

14、始逐渐接近,特别是在年的北京峰会上,建设进程正式启动。但由于美国担心其主导的谈判会因受关注而受到削弱和冲击,故阻挠进行进一步建设。因此至今未能启动可行性研究,也尚未有何时达成的明确目标期限,但总体上,正在万方数据经济与管理研究(年第期)(,)朝着积极的建设方向不断迈进。(二)模型简介是由普渡大学()推出的一种多区域多部门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简称模型),主要功能是用来预测分析经济贸易一体化的效果及影响,是一种对经济贸易政策影响与效果进行事前评估的经济模型,而且模型是目前事前估计经济效应的最主要的方法。在模型实际模拟操作过程中,模型主要通过软件将数据库中包含的众多经济体和行业部门依据研究需要分

15、别进行规整分类,并在设定合理的模拟情景基础上,运用软件进行经济贸易政策的影响及效果模拟。(三)模拟设计利用()对版本数据库包括的个经济体和个产业部门进行分组。经济体分组个经济体归整为中国、哥伦比亚、印度、和全球其他经济体共五大经济体。产业部门分组分组详情如表所示。表产业部门分组详情分组名称包括部门初级农产品水稻、麦子、谷类粮食、蔬菜水果及坚果、油类作物、糖类作物、木材、鱼类、其他初级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植物纤维、可食用动植物油、乳制品、谷类制品、糖、食品、饮料类及烟草类制品畜牧品家畜牛羊马、动物制品、原料奶、羊毛及丝、牛羊马肉、肉制品能源矿产煤、油、天然气、铁金属、其他金属、其他矿物质轻工业产品

16、革制品、木制品、纸制品、纺织品重工业产品石油及煤制品、化学及塑胶制品、矿产制品、金属制品、机动车及配件、运输设备、电力设备、机械设备、其他制造业产品建筑业建筑行业生活能源电、煤气及天然气等、水服务业贸易、运输业、海运、航运、通讯、金融业、保险业、商业、娱乐业、公共管理国防医疗教育、住房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削减设定由于中印自贸区、中哥自贸区和都尚未进入正式谈判阶段,因此在进口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包括技术性贸易壁垒,即)和出口补贴()的削减幅度上无谈判内容可参考。因此本文参考近三年中国已经达成自贸区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情况,在不影响研究结论大方向的前提下对这三大自贸区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削减幅度的设定尽

17、量简化,故假定这三大自贸区达成后进口关税壁垒平均削减幅度均为,非关税壁垒(包括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出口补贴)平均削减幅度均为。此处假定囊括的全部个成员,即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西兰、中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加拿大、智利、中国香港、墨西哥、秘鲁、美国、中国台湾、俄罗斯、文莱、菲律宾、泰国、新加坡、越南、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但版数据库未给出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文莱的单独数据,因此此处的未包含这两国的数据,另外中国单列。因此分组时的只包括个成员的数据。年以来,中国分别与冰岛、瑞士、韩国和澳大利亚达成自贸区,并且与东盟达成了升级版。万方数据(,)经济与管理研究(年第期)模拟情景假定情景一:中哥自贸区达成,中

18、印自贸区和未达成。情景二:中印自贸区达成,中哥自贸区和未达成。情景三:中哥自贸区和中印自贸区都达成,未达成。情景四:中哥自贸区、中印自贸区和都达成。情景五:中哥自贸区、中印自贸区和都达成,各成员间的进口关税壁垒平均削减幅度为,非关税壁垒平均削减幅度为。情景六:中哥自贸区、中印自贸区和都达成,各成员间的进口关税壁垒平均削减幅度为,非关税壁垒平均削减幅度为。从情景一到情景四主要考察自贸区达成数量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情况。其中从情景一和情景二又在考察达成自贸区的伙伴的经济规模不同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影响情况,都是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是从情景四到情景六,考察随着已达成自贸区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对

19、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情况。(四)实证结果对外贸易增长效应先对自贸区驱动各成员尤其是驱动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的情况进行横向比较,即对从情景一到情景四下各指标的模拟数值进行比较。根据表,总体上看,各自贸区达成后都会对成员的外贸增长产生正向驱动作用,显示出联动性特征,而且自贸区规模越大,对成员的正向驱动也就越大。同时对非成员(即全球其他经济体)的外贸增长将产生外部不经济,而且自贸区规模越大,对非成员的外部不经济也就越大。重点分析自贸区达成对中国外贸增长的驱动情况,整体上三大自贸区达成后均会驱动中国外贸增长。具体来讲,与经济总量越大的经济体达成自贸区对中国贸易增长的驱动作用越大,情景一和情景二下的实证结果验

20、证了此点。在情景一时,中哥自贸区达成后对中国进口总量增长率、出口总量增长率、贸易顺差和贸易条件的驱动影响分别为提高、百万美元和,而在情景二下,中印自贸区达成后,相同指标的提高幅度将分别为、百万美元和。此外,自贸区达成数量越多,对中国外贸增长的驱动作用也越大。尤其是在情景四下,三个自贸区都达成后对中国外贸增长的驱动作用达到峰值,将推动中国进口总量提高,出口总量提高,贸易顺差增加百万美元,贸易条件改善。表对外贸易增长效应的模拟结果横向观察进口总量变动率情景一情景二情景三情景四出口总量变动率情景一情景二情景三情景四贸易余额变动量百万美元情景一情景二情景三情景四贸易条件变动率情景一情景二情景三情景四中

21、国哥伦比亚印度全球其他经济体万方数据经济与管理研究(年第期)(,)再对自贸区驱动各成员尤其是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情况进行纵向比较,即比较从情景四到情景六下各指标的数值。根据表,随着中国达成自贸区的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自贸区对各成员外贸增长的驱动作用在增大,同时对非成员的外部不经济影响也在增强。主要分析各自贸区达成对中国外贸的驱动影响。由表可知,关于中国的各指标数值都呈不断增大趋势,从情景四到情景六,中国进口总量的提高幅度从到,出口总量从到,进出口贸易总量提高得到有力驱动;贸易余额从百万美元到百万美元,贸易顺差不断扩大;贸易条件改善幅度从到,表明单位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于单位进口商品价格是提

22、高的,出口的盈利能力不断提高。以上分析表明在既有自贸区基础上继续提高其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将持续增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这为中国开展自贸区的升级版谈判、第二阶段谈判提供了经济依据。表对外贸易增长效应的模拟结果纵向观察进口总量变动率情景四情景五情景六出口总量变动率情景四情景五情景六贸易余额变动量百万美元情景四情景五情景六贸易条件变动率情景四情景五情景六中国哥伦比亚印度全球其他经济体社会福利提高效应根据情景一到情景四下社会福利变动的各模拟数值,先横向比较各自贸区达成对各成员尤其对中国社会福利的驱动情况,再根据情景四到情景六下社会福利变动的数值进行纵向比较。表社会福利提高效应的模拟结果横向和纵向

23、观察社会福利变动量百万美元情景一情景二情景三情景四情景五情景六中国哥伦比亚印度全球其他经济体先进行横向比较。根据表,从情景一到情景四,无论是何种情景,自贸区达成都将提高各成员的社会福利水平,这也体现出联动性特征,而且对中国福利增长的驱动力远大于对同一自贸区的其他成员的驱动力。同时,随着达成的自贸区数量和成员数量的增加,自贸区对中国社会福利的驱动力也越大。具体分析,从情景一到情景四,中国社会福利水平的增幅分别为百万美元、百万美元、百万美元和百万美元。各自贸区成员也从达成的自贸区受益,社会福利水平有不同程度地提高。此外,对非成员的福利水平的消极影响仍随着中国自贸区达成数量的增加而持续增强。再进行纵

24、向比较。根据表,从情景四到情景五,在保持中国达成的自贸区数量不变前提下,继续加大万方数据(,)经济与管理研究(年第期)对各自贸区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削减幅度,亦即提高各自贸区的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中国和各自贸区成员的社会福利水平都表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其中中国的社会福利提高幅度将从百万美元提高到百万美元,再一直提高到百万美元,其他自贸区成员的社会福利水平也将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四、研究总结及建议基于贸易福利的视角,通过理论构建、机制梳理和实证论证研究,能够得出“自贸区驱动”可以在提高成员贸易和福利的基础上驱动经济增长的结论。具体来看,理论构建结果表明,自贸区达成后产生的贸易效应和福利效应能够

25、影响经济增长,但由于涉及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以及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关税收入等一系列经济效应,在这些效应相互之间正负抵消之后,最终是否能够对自贸区成员产生积极的经济效应尚无法确定,需要通过实证研究进行具体的验证。在理论模型基础上对作用机制的推导认为,自贸区会通过产生贸易红利进而驱动经济增长。贸易红利主要包括贸易效应(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和消除贸易障碍(取消或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提高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水平)两方面,但不论是贸易效应还是消除贸易障碍,均会通过促进贸易增长进而刺激经济增长。自贸区亦可以通过提高社会福利水平进而驱动经济增长,通过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变化、贸易商品

26、种类多样性变动两种衡量福利水平变动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局部均衡分析方法下自贸区能够通过获得生产利得和消费利得进而驱动经济增长;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分析方法下自贸区也能通过增加贸易商品的多样性从而提高福利水平并最终有利于经济增长。实证结果发现,无论是中印自贸区、中哥自贸区还是单独或一起达成,都能通过对外贸易增长效应和社会福利提高效应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各成员产生积极的经济增长影响。具体来看,不论在何种情景下,对外贸易增长效应都将带给中国和自贸区伙伴在进口总量、出口总量、贸易顺差和贸易条件方面的提高或改善;社会福利提高效应都将带给中国和自贸区伙伴社会福利总量的提高,均表现出正向联动性特征,同时对非自贸区

27、成员的贸易和福利产生外部不经济,表现出负向联动特征。横向比较发现,自贸区达成数量越多、覆盖伙伴数量越多的自贸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就会越大,两者正相关;在相同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削减幅度的情况下,与经贸大国达成的自贸区将会带给中国经济增长更大的驱动力,与经贸小国或者非中国主要贸易伙伴达成自贸区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的驱动力则相对较弱。纵向比较发现,在自贸区已达成基础上继续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即进行已有自贸区的升级版谈判或者第二阶段谈判等深化合作的举措,“自贸区驱动”将发挥更大的驱动力。总之,本文可以得出“自贸区驱动”是能够驱动经济增长的有效“创新驱动”类型之一的结论。为了更好地发挥经济增长“自贸区

28、驱动”的效能,需要结合目前中国自贸区发展的现实情况和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要求来谋划大棋局。既要谋子,即加快自贸区谈判步伐、增加自贸区谈判数量和提高自贸区谈判质量;更要谋势,即为中国自贸区驱动进行顶层设计,不能自下而上或仅凭市场自发驱动。在宏观上做好自贸区建设的整体规划,在微观上认真对待、开启和研究每一个自贸区谈判。参考文献:丘东晓自由贸易协定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经济研究,():万方数据经济与管理研究(年第期)(,)洪银兴论中高速增长新常态及其支撑常态经济学动态,():,彼得罗布森国际一体化经济学戴炳然,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赵亮,陈淑梅自贸区驱动经济增长:思想演

29、进及作用机制探究贵州社会科学,():裴长洪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扩大开放的绩效评价经济研究,():罗来军,罗雨泽,刘畅自由贸易区促进贸易了吗?来自国家层面的经验考察世界经济研究,():海闻,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邹国勇,吴琳玲、背景下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挑战与应对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肖德,杨弘,唐威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管理世界,():杨军,黄洁,洪俊杰,董婉璐贸易便利化对中国经济影响分析国际贸易问题,():陈媛媛,李坤望,王海宁自由贸易区下进、出口贸易效应的影响因素基于引力模型的跨国数据分析世界经济研究,():丁琳,余姬进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分析测算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李众敏中国区域贸易自由化战略研究世界经济,():岳文,陈飞翔积极加速我国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步伐经济学家,():?(,):“”,;,;,:;();责任编辑:魏小奋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