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信息学课程信息.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1717815 上传时间:2022-04-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信息学课程信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生物信息学课程信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信息学课程信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信息学课程信息.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物信息学课程信息生物信息学课程信息 本文关键词:信息学,课程,生物,信息生物信息学课程信息 本文简介:生物信息学课程信息课程概况生物信息学是采纳计算机技术和信息论方法探讨生命科学中各种生物信息的表达、采集、储存、传递、检索、分析和解读的科学,是现代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和高度交叉形成的学科。与以往的传统生物学不同,它是当今生命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重大生物信息学课程信息 本文内容:生物信息学课程信息课程概况生物信息学是采纳计算机技术和信息论方法探讨生命科学中各种生物信息的表达、采集、储存、传递、检索、分析和解读的科学,是现代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计算

2、机科学、数学、统计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和高度交叉形成的学科。与以往的传统生物学不同,它是当今生命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重大前沿领域之一,同时也是21世纪自然科学的核心领域之一。其探讨重点主要体现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两方面,详细说就是从核酸和蛋白质序列动身,分析序列中表达的结构功能的生物信息。学习本课程是为了使学生熟识和驾驭大数据背景下生物信息的处理思路,以期适应迅猛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为人民基础医学事业服务。我校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授课对象包括:临床医学本科专业。课程定位生物信息学是临床专业的一门实践技能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临床医学专业的学问结构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前导课程主要是医学细胞

3、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后续课程有药物分析等,本课程注意培育学生运用强大的搜寻功能实现数据储存检索和分析的实力,并能科学有效地管理处理与分析海量的序列数据与试验数据并不断挖掘出各种可能的生物学关系,为后期的药物分析及医药奠定基础,开发思路。本课程教学中能合理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化和创新创业教化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在多年的生物信息学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以培育基础扎实、动手实力强、具有创新思维的专业医学技术人才为宗旨,以提高学生对相关网络资源的运用实力为目标,把自身科研经验转化为教学资源,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不断探究建立适应新型教学模式和多样化教学方式方法的环境,变更过去课堂上那种方法单一、

4、气氛沉闷的现象,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授课对象此门课程面对大三临床医学的本科学生。教学团队目前,生物信息学教学团队共有专业人员7名,6名理论课主讲老师均具有老师岗位资格。年龄结构:50(二)岁以上2人,40-49岁1人;30-39岁3人。学位结构:硕士学位5名。学缘结构:按最高学位计算,河北师范高校毕业1人,河北医科高校毕业2人,河北高校毕业1人,华南师范高校毕业1人,河北农业高校毕业1人。职称结构:教授1名,副高职3名(副教授2名、高级试验师1名),中职3名;副教授以上占老师总数的57%(见表1)。教学团队有明确的青年老师导师制以及老师发展规划,中青年老师培育与教学团队建设措施扎实,

5、效果好。表1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团队成员一览表序号姓名诞生年月职称最高学位毕业学校老师资格证号1魏会平1966,3教授学士河北师范高校9713JJA710003502朱登祥1966,1副教授硕士河北师范高校200213000710140833李继红1972,12副教授硕士河北医科高校202213000710009904宋小青1978,4讲师硕士河北高校202213000720009995苏立宁1983,12讲师硕士华南师范高校202213000720042136尹海峰1987,10讲师硕士河北农业高校20221300071000552考核方式(一)平常考核部分教学内容结束后,要求全部学生依据要求

6、完成作业,且全部作业均有老师批阅,平常成果记录在册,计入总成果。有比较科学的平常成果考核方法,且执行状况较好。(二)期末考核期末考试命题规范,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试卷、参考答案质量高,无错误,评分标准较合理、规范。能按评分标准阅卷。试卷分析仔细、规范。苏立宁)3篇2:生物:5.5生态系统及信息传递、稳定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生物:5.5生态系统及信息传递、稳定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本文关键词:必修,稳定性,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新人生物:5.5生态系统及信息传递、稳定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本文简介: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稳定性预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举例说诞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反抗力稳定

7、性和复原力稳定性。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4.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及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5.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视察其稳定性并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生物:5.5生态系统及信息传递、稳定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本文内容: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稳定性预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举例说诞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反抗力稳定性和复原力稳定性。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4.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及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5.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视察其稳定性并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

8、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学习重点:1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学习难点:反抗力稳定性和复原力稳定性的概念。学习过程: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概念:可以传播的、情报、指令、等都称作信息。2、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概念: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来源:可以是、也可以是(2)化学信息概念: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诸如植物的等代谢产物,动物的等来源:生物代谢活动(3)行为信息概念:动物体产生的可以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某种信息的来源:多为动物3、信息传递的作用(1)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调控生物体生命

9、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的繁衍。调整生物的,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对进行限制。小结:1、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综合分析类别概念传递形式实例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物理过程萤火虫的闪光、植物的五彩缤纷的花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信息素昆虫的性外激素、狗利用其小便记路行为信息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通过其特别行为特征传递的信息植物或动物的异样表现及行为昆虫的舞蹈2、信息传递的一般过程信源(信息传递)信道(信息传输)信宿(信息接收)3、信息传递在生物中的详细作用(1)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

10、行,如莴苣的种子必需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长。(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如昆虫的体表腺体所分泌的性外激素,能引诱同种异性个体前来交尾。(3)能调整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当雪兔数量削减时,这种养分缺乏状况就会干脆影响猞猁的生存。猞猁数量的削减,也就是雪兔天敌的削减,又促进雪兔数量的回升循环往复就形成了周期性的数量改变。4、信息传递与能量流淌、物质循环的关系项目区分联系来源途径特点范围能量流淌太阳能食物链或食物网单向流淌、逐级递减食物链各养分级生物间共同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并调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质循环生态系统反复出现、循环流淌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信息传递生

11、物或无机环境多种途径信宿发生生理或行为的改变(单向或双向)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环境之间例1、下列现象中,信息传递不属于物理信息的是()A.谈虎色变B.杯弓蛇影C.红杏出墙D.抓耳挠腮例2、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整生物种间关系的是()A.莴苣在相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供应信息D.雄鸟求偶时进行困难的“求偶”炫耀二、生态系统的稳定型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实力。2、缘由:是生态系统具有,基础是生态系统存在。3、种类:(1)反抗力稳定性a概念:反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功能保持原状的实力。b与生物关系:生态系

12、统的越多,越困难,其自动调整实力就越强,反抗力稳定性就越高。(2)复原力稳定性a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的实力。b与反抗力稳定性的关系:一般呈负相关。4、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限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要适度。(2)实施相应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小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的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发展到肯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时,表现出来的保持或复原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实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结构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不是不变的,而是在肯定范围内波动,但不会改变太大

13、。(2)功能的相对稳定:生物群落能量的输入与输出量保持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3)生态系统的稳定是系统内部自我调整的结果,这种自我调整主要是依靠群落内部种间关系及种内斗争来实现的。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1)负反馈调整作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实力的基础,能使生态系统达到相对平衡。实例:草原上食草动物和植物的数量改变结果: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改变的那种成分改变,从而达到和保持稳态平衡。(2)自我调整实力的大小生态系统成分食物网自我调整实力越多越困难大越少越简洁小留意:生态系统的自动调整实力是有肯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破坏。例3、生态系统自

14、我调整实力越大,则()生态系统成分越困难生态系统成分越简洁养分结构越困难养分结构越简洁生态平衡简单破坏生态平衡不易破坏A.B.C.D.三、生态缸的设计要求及结果分析1、小生态缸的设计要求及分析设计要求相关分析生态缸必需是封闭的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需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在肯定时期内保持稳定生态缸的材料必需透亮为光合作用供应光能;保持生态缸内温度;便于视察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要留出肯定的空间便于操作;缸内储备肯定量的空气生态缸的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

15、植物死亡选择生命力强的生物,动物不宜太多,个体不宜太大削减对O2的消耗,防止生产量消耗量2、生态缸稳定性视察与分析视察稳定性,可通过视察动植物的生活状况、水质改变、基质改变等推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由于生态缸中的生态系统极为简洁,自我调整实力极差,所以反抗力稳定性极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极易被破坏。因此,生态缸内的生物只能保持肯定时间的活性。例4、为视察不同水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设计并制作了小生态瓶。其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的特别性表现在()A.因封闭而不开放B.不输入太阳能C.缺少分解者D.不进行物质循环学习检测:1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行为信息的是()A雄孔雀在雌孔雀面前的频频开屏B工蜂中侦察

16、蜂所跳的“圆圈舞”C某些鸟类的求偶炫耀D看家狗在外出时的频频撒尿2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平衡B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和数量保持不变C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长时间保持不变D生态系统中所具有的保持或复原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实力3在一阴湿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A种群B群落C食物网D生态系统4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保持生态平衡,主要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A物质和能量B食物链和食物网C自动调整平稳实力D分解者5生物圈中占统治地位的成员是()A绿色植物B各种动物C人类D微生物6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

17、,后来成了荒山秃岭,主要缘由是()A北方寒流长期侵袭B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C长期旱灾,赤地千里D地壳变动频繁7一只黑脊鸥的亲鸟对小鸟发出报警呜叫时,小鸟作出隐藏反应。从信息分类角度分析,亲鸟的报警呜叫属于()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对信号刺激的反应8某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由于污染物的排放遭到破坏,停止排放污染物后,由于自身的作用,逐步复原原状,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A反抗力稳定性B复原力稳定性C抗污染实力D抗干扰实力9假如留心视察就会发觉身边的猫、狗等动物的生活离不开息的传递,其中既有物理信息又有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下列信息属于物理信息的是()A生态系统中生物代谢产生的生长素

18、、抗生素B.蜜蜂发觉蜜源时就会通过“舞蹈动作”“告知”同伴去采蜜C花朵艳丽的色调D松鼠数量的消长依从于云杉种子的丰歉状况10某地区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总能量分别是W1和W2,当下列哪种状况发生时,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A.W110W2BW15W2CW1报纸、电报、电话、广播微波、光缆、卫星、计算机网络“3、信息的处理”信息处理是指将信息缩小、放大、分类、编辑、分析、计算,加工成某种要求的数据形式,如绘制图形、打印报表等。电子计算机是信息处理机。“三、信息社会”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当今信息同物质、能源一样重要,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之一,是社会

19、发展水平的重要标记。甚至人们把今日的社会称为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是以信息生产为中心,促进政治和经济快速发展起来的社会。”信息社会将会给每个人带来机遇和挑战。“四、信息高速马路信息高速马路是一个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以光导纤维(也叫光缆)为干线,集电脑、电视、电话为一体,以各种图、文、声、像等信息为货物,覆盖面广(遍布全球)的高速传输的信息网。”利用电脑展示什么是信息高速马路全课总结1、什么是信息?2、信息技术包括哪些重要的技术?3、为什么有人称现代社会为信息社会呢?4、什么是信息高速马路?教后记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5页 共25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