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镠创建吴越国年礼赞.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703 上传时间:2017-10-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78.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钱镠创建吴越国年礼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钱镠创建吴越国年礼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钱镠创建吴越国年礼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钱镠创建吴越国年礼赞.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钱镠创建吴越国 1100年礼赞 编者按 1100年前也就是公元卯 7年,钱镠在杭创建吴越 国,这对于杭州城市历史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从严格意 义上说,杭州城市的大发展就是从公元 907年开始启动的。这年 4月大唐亡国,历史的车轮开始进入 “ 五代十国 ” 时期;当年 5月,钱镠正式称吴越王,建吴越国,定都杭州,辖现今浙江 全省、江苏东南部、福建东北部。钱镠和他的子孙 “ 三代五 王 ” ,经过 71年的苦心经营,终于把这个原先僻处浙西边缘的 三等小州,建成两浙中心城市, “ 东南第一州 ” ,并为开拓江 南鱼米之乡和富饶长江三角洲奠定了基础。为了纪念钱镠创建吴 越国 1100年,特刊发

2、本文。 唐代末年,杭州临安的一名普 通农家子弟钱镠白手创业,于唐天 佑四年(公元 907年), 利用大唐 亡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之机,在 两浙地区创建了吴越国。钱镠以杭 州为国都,着手营建 “ 地上天宫 ” 钱镠推行 “ 以人为本、保境安民、 休养生息、繁荣经济、造福地方 ” 的治国方针和治家法度。吴越国期 间开始 “ 整治五水 ” ,倡导 “ 中世 54 7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本栏目由中信银行杭州分行协办栏目编辑 :张凌鸿 纪城市革命

3、 ” ,到 “ 和平统一 ” , 为杭州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一、缔造 “ 地上天宫 ” 的主 导者 钱镠是杭州最伟大的历史人物 之一。他在杭州从政 60年,当了 31年国王。他所创建的吴越国是五 代十国时期国运最长久、社会最稳 定、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人 民最安宁的国家。他把浙西边缘的 三等小州 杭州,建成两浙中心 城市, “ 东南第一大州 ” ,并为开 拓江南鱼米之乡和长江三角洲奠定 了基石。他驯服了奔腾不羁的钱江 潮,使这条仅次于黄河作祟的多灾 多难江河转而为两浙水利航海服 务。吴越整合 “ 五水 ” ,畅通市 河,广开 “ 百井 ” ,修桥堰千座,

4、 拓城七十里;打通 “ 三千里外一条 水 ” , 开拓海运,发展贸易;常 设“ 都水营使 ” 和 “ 撩湖兵 ” , 保证维护水环境的制度化、经常 化;建造精美的西湖双塔和江滨双 塔,营造东南佛国,以寺院园林、 王家园林点缀湖山,实现城市园林 化,得使人们在此可享受安乐祥和 的娴雅生活。如此如诗如画的城市 境况,当时实为举世无双。为此, 五代中后期有位博学之士(历任 晋、汉、周大臣)陶谷,收集五 代十国的民间谚语著成清异 录,书中收入有杭州民谚 “ 地上 天宫 ” 条目。作者对此谚语作了阐 释,竭力赞美杭州风光绮妮、生活 富庶,赞词称“ 轻清秀丽,东南 为甲;富兼华夷,余杭 ( 杭州别 名余杭

5、郡)又为甲。百事繁庶,地 上天宫也。 ” 所谓 “ 地上天宫 ” , 到宋、金时称 “ 天上天堂,地上 苏杭 ” 南宋初演变为 “ 上有天 堂,下有苏杭 ” 元初马可 波 罗表达为 “ 世上最美丽华贵的天 城 ” ;至明清才概述为 “ 人间天 堂 ” 。赞颂的实质同样指杭州美丽 富庶不啻天上人间一一最美好的城 市。这是由古代杭州人中最伟大的 创业者钱镠为首创建的。 二、以民为本 保境安民 ” 的 执政者 钱镠爱兵恤民、保境安民、以 民为本,在保障百姓安居乐业基础 上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他所处 的时代一一唐末、五代(后梁、后 唐、后晋、后汉、后周),是中 国历史上最黑暗、人民生活最痛苦 的时期

6、之一。在十国中,除了吴越 坚持 “ 保境安民 ” 外,其余九国 均处动乱中,君主淫暴者多,苛刑 酷法,民不聊生。各国间因争地盘 而爆发的不义之战层出不穷。 钱镠亲历唐朝逐步走向衰亡、 到哀帝时灭亡的悲剧,也目睹时势 动荡、群盗如毛、军阀残民、百 姓遭殃的乱局,决心从军保卫乡 土。他勤于职守屡立军功,而由偏 将升至杭州刺史兼防御使。然后依 靠他亲自培训的 “ 杭州八都乡兵 ” 为基干,开拓两浙。他治理浙江的 理念清晰,用他自己的话说 : “ 民 为社稷之本 ” , “ 民为贵,社稷次 之,免动于戈即所以爱民也 ” 。他 坚决克制称帝的野心,同时劝诫友 人切勿 “ 闭门作天子,使九族百姓 受荼毒

7、” 教导子孙 “ 善事中原, 恭顺新朝 ” ,以免兴兵动武百姓遭 殃。他断然拒绝方士献策所说 “ 填 塞西湖建为王府可聚王气 ” ,明确 回答说 “ 杭州不能没有西湖,我宁 可少一点王气 ” 。他自述生平 : “ 余理政钱塘,五十年如一日,孜 孜兀兀,视万民三军并是一家之 体。 ” 他要求家人 “ 化家为国,爱 兵恤民,莫爱财而无厌征收,毋图 安乐逸豫,毋恃势作威,毋得罪群 臣百姓。 ”他要求军队 “ 莫欺孤 幼,莫损平民,莫贪人钱财 ” 。以 上均见武肃王格言,是他立身 行言的座右铭。 他确乎秉承上述理念,付诸社 会实践,扎扎实实地贯彻 “ 保境安 民 ”的国策;引导子孙持续推行和 平外交,

8、维护杭州为中心的和平环 境,确保两浙在乱世中成为一方安 宁的乐土。所以宋时苏东坡撰表 忠观碑推崇钱氏保境安民之功: “ 是以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 时戏游,歌鼓之声相闻,至今不 废。 ”事实证明稳定安宁是和谐发 展的前提,吴越钱氏深通此中奥 秘。 三、中世纪城市化的倡导者 唐末经五代至北宋时,中国大 地上的城市大多遭受破坏,只有两浙 的十多个城市稳定发展,其中杭州发 展最快,而且起着领跑的作用。 自从公元前 222年钱唐置县建城 起算,经公元 591年建造杭州州城,到 钱镠于公元 907年定杭州为国都时 止,计共经历了 1129年,杭州城内人 口还不过两万余户。而奇迹 在吴越钱 氏治理杭州的

9、数十年间发生了,吴越 国“ 纳土归宋 ” 之年 ( 宋太宗太平兴 国三年,公元 978年)杭州的户口数 比立国初年增长三倍以上。若扣除属 县农户,州城当中有十万户左右,约 五十万人口。词人柳永在十年后所写 名篇望海潮歌颂钱塘的繁华也说 “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 家。 ”如此城市规模与发展速度,在当 时的西方城市是无与匹偶的。 在杭城迅猛启动城市化的同时, 也带动了周边城镇的发展。例如杭 55 7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Hangzh

10、 ou Tongxun 杭州通讯 州邻近的嘉兴县,在吴越时期由于 县城发展较快而扩建为秀州。附近 还涌现一些水乡小镇。 钱镠开明之处,在于顺应了两 方面的有利形势而有所作为:一是 由于北方动乱驱使大批灾区流民南 来投奔,他们无家可归,听凭安 置。吴越加以甄别,凡有一技之长 的留在城市作坊从事手工劳动;有 经营能力的,听任经商,行商、坐 贾、帮工都可以;对那些赤手空拳 徒有劳力的则分给土地,贷给种 子,使栽种果蔬花卉,或植桑养 蚕。于是城市人口得以有序增添。 另一方面的有利形势是唐末中央集 权的政府行政控制力衰退,对于南 方城市的管理、官市的经营、人口 的流动、户籍的限制、商贸的束缚 等无形中逐

11、渐有所放宽。官市的衰 替,市场的松绑,使钱镠与他的政 府官员意识到这是大势所趋,便因 势利导,干脆全面取消坊市制度。 取消坊市制以后,商贸得以破门而 出,摆上街头,所有大街小巷都可 开店 、摆摊、设作坊。市场活跃 了,就业机会增多。这里人们可以 自由谋生,便更加吸引外来人口的 迁入,市场化客观上推进了城市 化。加以城市扩建,水运畅通,万 商云集,海外大贾不远万里而来, 便形成了 “ 珠宝之富甲于天下 ” 的 空前繁荣景象。百事繁庶的大城 市,为南宋迁都来杭创造了良好的 条件。这是钱镠为首的 “ 三世五 王 ” 共同经营古代城市化的成果。 四、整治 “ 五水 ” 的规划者 杭州小城之迅速崛起,主

12、要得 益于吴越整治 “ 五水 ” 取得整体效 果。用钱镠的话说, “ 杭城精气之 美、人文之盛,均由于此。 ” 治塘控江。杭州段的钱江大塘 56 始建于三国,大多采用简单的泥土堆 积版筑,年久易塌,更经不起激流巨浪 的冲击。钱镠召集杭州有经验的水利 工程人员一起研究如何改进大塘的质 量,由“ 重濠累堑 ” 构筑成的十里长塘, 真正发挥了 “ 控江 ” 的作用,终吴越之 世未再决堤。 凿礁通海。淳祐临安志 山 川记载: “ 大石崔嵬,横截江 涛,商船海舶经此多为倾覆。因呼 为罗刹。 ”罗刹石礁这片密布江中 的暗礁,挡住杭州港的出海处,航 行严重受阻,遏止了吴越的海上贸 易。钱镠督率石工下江平礁,

13、筹建 海港。罗刹石彻底消除,才保证了 杭州港出海航道的畅通,有力地推 进了吴越国向中原王朝的进贡和海 外贸易的发展。钱镠在沿海不少城 市设立 “ 博易务 ” ,派出专使在境 外接应联络,及时处理商务纠纷, 保证同各国间官方通商互市以及与 民间广泛通商,商务蒸蒸日上。航 海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吴越国造船 业的繁荣。反过来造船业的发达, 又加强了远航的能力。海上贸易的 交流圈不断扩大,南至天竺、林 邑、婆利,北至契丹、高丽,东 至日本,西至大食、波斯。输出 瓷器、丝绸、茶叶及其他特产,带 回琳琅满目的洋货。 浚淤撩湖。西湖自中唐白居易 浚湖以后,唐末世乱无人 顾问。至 吴越建都时,已荒废 90余年,

14、西 湖蔚草蔓合,淤塞十分严重,蓄水 减少,湖面缩小。于是有人建议干 脆把西湖填平,建为王城。英明的 钱王断然拒绝了与湖争地、与民争 利的意见,对西湖进行了多次整 治,其治湖的规模超过了以前,并 且持之以恒。 治河护田。唐末至北宋统一前 的几十年间,由于藩镇割据,各国 分裂,运河不能畅通。一方面南北 运输功能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一方 面疏于统一管理造成河道淤塞,甚 至局部断流。吴越专门设置都水营 使,主管两浙水事;下设撩浅军, 是一支庞大的水利建设工程兵部 队,总人数在万人以上。他们有计 划地把隋代遗留下来的江南运河杭 州段加宽加深,便利航运;沿河开 掘塘泾,形成河道纵横分布,脉络 贯通,城区呈现

15、江南水乡特征,郊 田得到灌溉,促使浙西地区逐步成 为 “ 鱼米之乡 ” 、 “ 丝绸之府 ” 。 调节湿地。钱镠治水的重要经 验之一是重视低湿地的水流调节。 东晋以前西溪湿地并不为人注意, 只有伴随着五代杭州城市的大发 展,又得到农民出身的吴越王作为 知音,西溪湿地才开始受到官方关 护。一是余杭修堤筑堰制水,防涝 防旱。二是濒湖设撩浅军,筑堤 闸,浚河渠,防洪抗旱。对照方 志所记 “ 钱王沿塘置泾,由泾以通 港,使塘以引水,泾以均水,塍 以御水,脉络贯通,纵横分布,旱 涝有备 ” ,至今去西溪实地参观, 犹觉历历在目。 五、吴越文化的再造者 春秋的 “ 吴文化 ” 、 “ 越文 化 ” ,与五

16、代吴越国时期的 “ 吴越 文化 ” 是不同的概念。两浙中世纪 以后中兴的吴越文化,主要是五代 吴越国再造的产物。吴越国既成为 中世纪城市化的领跑者,自然会诞 生前所未有的 “ 城市文化 ” 吴越 钱氏营造了 “ 东南佛国 ” ,“ 佛教 文化 ” 大为昌盛;吴越书市和雕版 印刷启动较早,成为全中国印刷中 心, “ 印刷文化 ” 、 “ 出版文化 ” 建为基地;茶圣陆羽在余杭著成 7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茶经后,径山茶、灵隐茶显 露头角,引

17、出后续的龙井名茶,吴 越时期普遍推广杭城饮茶的习惯, 茶成了人们 “ 开门七件事 ” 的生活 必需品,使“ 茶文化 ” 由寺院、 名士传播于民间;吴越寺院园林、 王家园林的蔚然兴起,民间相应催 生了种花、养花、插花的习俗,以 及修饰庭院的风气, “ 园林文化 ” 俏然兴起;吴越王室爱瓷,杭越烧 瓷工艺开始讲究,民间相习成风, 茶具、餐具、用具多流行好瓷,至 今出土文物中还可发现五代 吴越瓷 器精品,能令人想像那时发达的 “ 青瓷文化 ” 。吴越对杭州 “ 五 水 ” 的整治,推动了两浙各地的水 利建设,尤其组合苏、杭、湖、 秀、越各州形成大批鱼米之乡, “ 水乡文化 ” 赋有特色;越州、湖 州

18、、杭州、苏州的丝绸织品,早 已从唐末、五代至宋时位居全国贡 品中之最佳者,其中吴绫名气极 大,常远销海外邻国和西北边陲, 杭州产的柿蒂花尤为精美,可见 “ 丝绸文化 ” 已把苏杭塑造成 “ 丝绸 之府 ” 。钱镠亲自主修钱氏宗谱,影 响极为广泛,不少世家大族群相效 尤,繁荣了江南的 “ 谱牒文化 ” 。可 见吴越在经济大发展的同时,派生 出文化的大发展。把早先以越州为 中心的越文化和以姑苏为中心的吴 文化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块,转变为 以 “ 西府 ” 杭 州为中心的吴 越文化,不但 继承前人、融 合吴与越为一 体,而且推陈 出新,再造出 崭新的中世纪 中一枝独秀的 吴越新文化。它 影响及于宋元

19、四五百年,其间 接影响更经久 不息,至今犹享 其遗泽。 六、 “ 和 平归总 ” 的先 行者 吴越的重 要国策之一, 是贡奉中朝, 支持 “ 归 总 ” ,即拥护 统一的中央政 府。 钱镠入仕以后,一贯忠于唐 朝,反对分裂。他对唐朝廷坚守臣 节,即使唐亡后,多次改朝换代, 吴越仍始终视中原朝廷为正统,以 维护中国的统一。吴越国地盘较 小,而在所有藩镇中贡输量历来都 是最多的,总是定时上贡持之以 恒。史籍记载吴越入朝“ 职贡不 乏,梯航时至 ” , “ 第陈贡输,常 逾亿万 ” 。根据钱镠的郑重遗嘱, 吴越以后的四个国君,始终遵循着 这一国策,朝奉中原的朝廷,一直 到北宋立国即臣服于宋。 吴越国

20、王 “ 重民轻土 ” 实现和 平统一,使两浙人民再次避过兵火 之灾,因此被北宋视为功勋之臣, 与其他败亡之君相比,吴越君臣受 到极高的礼遇和荣誉。计钱氏共延 续六世都与皇室、后族有婚姻联 系,反映 “ 纳土归宋 ” 之后钱氏 世代富贵与赵宋王朝相终始。至于 两浙百姓由于 “ 纳土归宋 ”不劳干 戈,同样是直接受惠者。正如史家 朱国祯评论此史实说 : “ 完国归 朝,不杀一人,其功德大矣! ” 苏 东坡为钱氏撰写表忠观碑记 说 : “ 吴越地方千里,带甲十万, 铸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于天 下 ” , “ 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 革,四时嬉游,歌鼓之声相闻,至 于今不废,其有德于斯民甚厚。 ” 可见钱氏纳土归宋这一义举在历史 上受到高度评价。而两浙当地百姓 感受尤为深切,所谓 “ 吴越之民, 追思钱氏,百世如新 ” 。钱氏能为 顾全百万生灵做到这一点,在历 史 上作出表率,时至今日依然具有维 护中华一统的典范作用。 (作者单位:邹小芄系浙江大 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邹身城系杭州 市 CIS学会会长、教授 ) 57 7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