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伏变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陈向羽.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700 上传时间:2017-10-24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千伏变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陈向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千伏变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陈向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千伏变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陈向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伏变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陈向羽.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未经本论文作者的书面授权,依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书面 版本、电子版本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对本论文的全部或 部分内容进行任何形式的复制、修改、发行、出租、改编等有 碍作者著作权的商业性使用(但纯学术性使用不在此限 )。否则 , 应承担侵权的法律责任。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己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 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2、 2013年 11月 23日 66千伏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 66kV Substation Project Feasibility Study and Preliminary Design 作者姓名:陈向羽 专业名称:电气工程 指导教师:凌振宝 学位类别:工程硕士 答辩日期: 2013年 11月 23日 中文摘要 本文通过对某乡镇自然情况和经济发展进行了分析,并对电力负荷増长进行了 预测,提出当前实际供电能力不能满足电力需求的问题。由于原变电站设备较陈旧 部分设备无法进行升级改造,因此新建一 座 66千伏变电站十分必要。 首先,按照当地电力系统实际情况和工程需要确定设计原则及设计范围,

3、从节 约耕地和便于电网规划角度,计划原址新建变电站。按照设计规范原站址面积基本 满足新建变电站电气布置要求。结合 66千伏线路路径,确定了利用原线路路径接入 66千伏系统方案。通过电气计算,确定有关电气参数和主接线形式。预测当地负荷 发展,选择主变压器容量和导线截面积。分析负荷构成,确定无功补偿容量和主变 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根据系统继电保护方式和调度自动化现状,确定继电保护配 置和调度通讯方案。 其次,结合 a地水文及 气象条件,确定变电站土建建设方案。 最终,按照总体建设方案,进行初步设计,提出建设结论。 同时,对节能、环保、抗灾措施进行分析,确保工程符合节能、环保、抗灾条 件。 关键词:

4、 变电站,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主接线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town on the natural condition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ere analyzed, and electricity load growth is predicted, raise the current can not meet the the actual demand for electricity problems. Since the original substation equipment than the old part of t

5、he equipment can not be upgraded, therefore, a new 66 kV substation is necessar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local power system and the engineering needs, determine the design principles and scope of design, from the conservation of farmland and facilitate network planning perspective,

6、plans new substation site. Accordance with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s of the original station site area basically meet the new electrical substation layout requirements, the path determined using the original line access to 66 kV system solutions. Through electrical calculations. Determine the electr

7、ical parameters and the main connection forms. Predict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loads, select the main transformer capacity and wire cross-sectional area. Analysis of load composition, determining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capacity and main transformer neutral grounding. Under way and dispatching

8、automation system protection status, determine relay configuration and scheduling communications solutions. Secondly, the combination of local hydrological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determine substation construction building programs. Final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plan, p

9、reliminary design, proposed the building of conclusions. Meanwhil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isaster analysis of measures to ensure compliance with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isaster conditions. Keywords: substation, feasibility study, preliminary design, main termina

10、l 目 录 第 1 章 绪 论 . 1 1.1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意义 . 1 1.2本文的主要内容 . 1 第 2章工程概述 . 2 2.1设计依据 . 2 2.2工程概况 . 2 2.3设计水平年 . 3 2.4主要设计原则 . 3 2.5设计范围 . 4 第 3草电力系统 一 次 . 5 3.1电网概况 . 5 3.2工程建设必要性 . 8 3.3接入系统方案 . 8 3.4电气计算 . 8 3.5无功补偿平衡 . 9 3.6线路型式及导线截面选择 . 10 3.7主变压器选择 . 11 3.8系统对有关电气参数要求 . 11 3.9电气主接线 . 11 3.10电力系统一次部分结论及建

11、议 . 12 第 4章电力系统二次 . 13 4.1系统继电保护 . 13 4.2安全稳定控制装置 . 13 4.3调度自动化 . 13 4.4电能计量系统 . 14 4.5调度数据网通信网络接入设备 . 15 4.6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 15 4.7系统通信 . 15 4.8电力系统二次部分结论及建议 . 15 第 5章变电站站址选择 . 16 5.1概述 . 16 5.2站址区域概况 . 16 5.3站址的拆迁赔偿情况 . 16 5.4站址出线条件 . 16 5.5站址水文气象条件 . 16 5.6水文地质及水源条件 . 17 5.7站址工程地质 . 18 5.8站址土石方 . 18 5.

12、9进站道路和交通运输 . 18 5.10站址环境 . 18 5.11通信干扰 . 19 5.12施工条件 . 19 第 6章变电站工程初步设计 . 20 6.1系统概况 . 20 6.2变电站现在的总体概况 . 20 6.3电气主接线及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 22 6.4电气二次 . 26 6.5站区总体规划和总布置 . 28 6.6建筑规模及结构设想 . 28 6.7供排水系统 . 30 6.8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 . 30 6.9火灾探测报警与消防系统 . 30 第 7章送电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 . 31 7.1概况 . 31 7.2线路路径方案 . 31 7.3工程设想 . 31 第

13、 8章节能、环保、抗灾措施分析 . 37 8.1系统节能分析 . 37 8.2变电节能分析 . 37 8.3线路节能分析 . 38 8.4环保措施 . 39 8.5抗灾措施 . 40 第 9章结论 . 42 参考 A南犬 . 43 第 1章绪论 第 1 章绪论 1.1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意义 可行性研究是对工程进行技术及经济论证的综合科学,其基本任务是通过广泛 的调查研究,综合论证本工程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先进、实用和可靠,在经济上是否 合理,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为投资项目中的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对项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可行性研究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建

14、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 2) 可行性研究是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和编制设计任务书的依据; ( 3)可行性研究是项目 建设单位筹集资金的重要依据; ( 4)可行性研究是建设单位与各有关部门签订各种 协议和合同的依据;( 5)可行性研究是建设项目进行工程设计、施工、设备购置的 重要依据; ( 6)可行性研究是向当地政府、规划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申请有关建设 许可文件的依据; ( 7)可行性研究是国家各级计划综合部门对 固定资产投资实行调 控管理、编制发展计划、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投资的重要依据; ( 8)可行性研 究是项目考核和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1.2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以某乡镇电力需求为背景,对当

15、地新建 66千伏变电站进行可行性研究,针 对研究结果进行初步设计。 首先,按照当地电力系统实际情况和工程需要确定设计原则及设计范围,论述 新建66千伏变电站的必要性,研究接入系统方案。通过电气计算,确定有关电气参 数和主接线方案。针对电力系统保护及现有通讯方式,确定继电保护配置和调度通 讯方案。 其次,结合当地水文及气象条件,确 定变电站建设方案。 最终,按照总体建设方案,进行初步设计,提出建设结论。 同时,对节能、环保、抗灾措施进行分析,确保工程符合节能、环保、抗灾条 件。 1 第 2章工程概述 第 2章工程概述 2.1设计依据 (1) 执行电网公司 220kV及 110 (66) kV输变

16、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 (规定 ) (Q/GDW270-2009); (2) a地电力系统实际情况; (3) a地电力用户负荷情况; (4) a地经济远景规划; (5) 相关的规程、规范、文件。 2.2工程概况 自然情况:本乡镇面积 327.35km2, 内辖 18个村、 1个居民委, 65个自然屯, 居住汉、满、朝鲜、回等民族。总户数 5713户,总人口 22935人。其中农业户 5124 户,农业人口 19672人。耕地面积为 7131公顷。 本地山清水秀,物产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国道、省道、高速公路 贯穿全境,两条铁路在境内交汇。境内的山峰,凌空挺立;睡佛,鬼斧神工;高骊 古

17、城,青思绵延。 经济:全街共有企业 30个,其中私营企业 22个,主要有木制品行业、木材加 工业,粮米加工业等,个体工商户 283户。工业产值 20000万元 .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原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利用便利的公路优势和丰富 的资源,大力支持发展水泥加工业和机械铸造产业。供电区负荷増长迅速。 “ 十二五 ” 期间会不断有新矿业项目上马,这使得当地供电区负荷保持高速増长势头,年平均 增长率预测为5 8%。 原变电站 83年投运, 2003年更换了 2台主变,主变的型号为 S9-2000kVA和 S9-4000kVA, 主变高压侧设有熔断器和刀闸。 66kV进线 1回,进线只设刀闸, 10

18、kV 出线 4回, 66kV侧电气主接线为单母线, 10kV侧为单母线分段,变电站现无电容 器补偿装置 ,站用变 1台。2011年最大负荷为 5.74 MW, 主变满负荷运行。 2 第 2章工程概述 2012年水泥厂、铸造厂上马,但原变电站无法为其供电,已影响当地的经济发 展。 原变电站除主变外, 66kV刀闸、熔断器、避雷器,均属老旧设备, 66kV构支 架采用普通水泥杆,大部分水泥杆有裂纹。现有变电站设备已无法满足负荷增长要 求,威胁运行安全。 为了解决当地的用电问题,需増加变电容量,由于原变电站设备老旧、原所址 场地满足新建变电站要求,因此决定原址新建。 拟建的新变电站本期安装 1台 1

19、0MVA主变压器,利旧 1台 4.0MVA主变。 新变电站本期拟接在原 66kV线路上,由 220kV变电站供电。本工程新建单回 LGJ-150/25导线的分歧线路 0.1km。 2.3设计水平年 本工程计划 2013年投产,设计水平年定为 2013年,远景水平年定为 2020年。 2.4主要设计原则 结合电力负荷实际情况及远期规划合理选择所址,根据地区电网现状及规划情 况确定系统接线和运行方式,保证供电可靠性。根据负荷性质、容量、工程特点和 地区供电条件,并结合变电站现有和远期负荷发展情况,确定本期工程施工范围。 执行配送式标准设计户外布置方案,按无人值班有人值守变电站设计; “ 三通一 标

20、 ” 、“ 两型一化 ” 变电站建设设计导则。 变电站布置方式为户外常规式。电气设备分期建设,建筑物按远景规模一次建 成。 本工程变电站部分的设计技术原则、主要设备选型及电气设备布置形式等执行 1 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 ( 2011年版 )的 “66 -C1-2” 方案,在此基础上做了相应的调 整。 本工程设计技术原则、杆塔型式等参照 2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 110 (66) kV 输电线路分册 “06 B4” 角钢塔,并进行了局部调整。 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如低噪音、全密封、自冷式有载调压变压 器,降噪技术等)。 本工程变电站部分的主要设备的技术参数采用 3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 (

21、2011 3 第 2章工程概述 年版 )的相关标准。 2.5设计范围 根据电网 “ 十二五 ” 规划,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确定联网方案,提出变电站 工程设想、线路工程设想。 (1) 新建 66kV变电站的联网方案。 (2) 66kV变电站主接线和主变压器容量的选择以及该变电站本体的方案设计。 4 第 3章电力系统一次 第 3章电力系统一次 3.1电网概况 1、系统概况 电网现状:当地电网内仅有 1座 220kV变电站,现有主变 183MVA。 目前市域电网尚未形成 66kV环网,而是由 220kV变电站以放射状 66kV双回线 或单回线各地供电。该市现有 66kV变电站 19座,变压器 33

22、台, 66kV变压器总容 量 264.75MVA。 66kV送电线路 9条, 66kV送电线路总亘长 263.368km, 其中市中 心区现有 66kV变电站 2座,变压器 4台, 66kV变压器总容量 103MVA。 2011年该市最大负荷 86MW, 全年供电量 313040MWh, 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为 3640小时,供电可靠率 ( RS3)达到 99.395 %,综合线损率为 6.04%,综合电压 合格率为 94.164 %。N-1通过率为 25 %。 拟建的 66kV变电站位于原变电站站址。 地区电网存在的问题: 1) 220kV变电站没有真正的 66kV电源联络线,当 220kV

23、变电站全停时,在限 电的情况下, 220kV变电站 66kV母线电压只有 56kV; 2) 高压配电网 有部分线路不满足 “ N-1” 要求; 3) 部分 66kV线路支接变电站过多,一旦故障,影响面大,降低了供电可靠性。 4) 10kV线路为辐射式线路,未能实现联络。部分线路主干线长,供电半径大, 造成线损较大,末端电压较低。 5) 部分 10kV线路缺少分段,故障和检修作业时停电范围过大。 6) 负荷在各配电线路及变电站之间分布不均,致使部分配电线路重载、过载而 有的线路负荷较轻。 7) 由于负荷原因未能实现一个乡镇一个 66kV变电所,导致 10kV线路供电半 径偏大,平均供电半径在 2

24、0km以上,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 15km, 低压存在很多供 电半径超 500m的台区,电压合格率低,线损高。 8) 配电线路及配电变压器无功补偿不足,功率因数较低,距离安全性评价和同 5 第 3章电力系统一次 业对标的节能降损要求相差较远。需要增加线路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和配电变压器无 功自动补偿装置,加强节能降损工作。 9) 个别老旧保护还在电网上运行。 10kV及以下电网存在设备陈旧老化,安全 隐患较多等问题。 2、负荷预测 a地供电区电网负荷预测 目前 a地主要由 66kV变电站配出的 10kV线路供电,现有用电负荷约为 5.98MW。 现有负荷情况详见表 3.1。 表 3.1现有负荷情况一

25、览表 序号 66kV变电站 10kV供电线路名称 现有负荷 ( MW) 备注 1 原变电站 1.1 向阳线 1.36 供电距离 21.79km (30.661) 1.2 共荣线 1.2 供电距离 11.06km (26.363) 1.3 北大线 2.36 供电距离 23.49km (64.202) 1.4 煤矿线 0.73 供电距离 7.552km 1.5 2 合计 5.65 3 同时系数 0.7 4 66kV侧最大负荷 4.14 (1)近期负荷预测 2011年原变电站售电量为 1534万 kWh, 最大负荷为 5.74MW, 2011年由于 2 台主变满负荷运行,高峰负荷期间北大线所供电的末

26、端电压不能满足要求,严重影 响用户供电质量。 近期负荷增速明显,其中较大的项目见表 3.2。 表 3.2 2012年新增项目负荷表 单位 :MW 序号 名称 新增负荷 备注 1 三元铸造厂 1.34 夏季生产 2 金刚水泥厂 5 夏季生产 近年来负荷增长迅速,年均增长率为 8%。 “ 十二五 ” 期间负荷预测详见表 3.3。 6 第 3章电力系统一次 表 3.3拟建变电站及其周边地区变电站近期负荷预测情况表 单位 : MW 项目 本年度 实际 2012 年 预计 2013 年 预计 2014 年 预计 2015 年 预计 2016 年 预计 2017 年 预计 2018 年 预计 一、现有变电

27、站 原变电站 5.74 5.8 二、拟建变电站 新变电站 6 6.5 6.8 7.1 7.5 8 三、合计 5.74 5.8 6 6.5 6.8 7.1 7.5 8 四、同时率 五、综合最大 5.74 5.8 6 6.5 6.8 7.1 7.5 8 (2) 220kV变电站负荷预测 220kV变电站总容量为 183MVA, 2011年最大负荷为 50.5MW。 至 2020年负荷 预测详见表 3.4。 表 3.4相关 220kV变电站负荷预测表(正常运行方式下) 单位 : MWMVA 序号 变电站名称 主变 容量 变电站 属性 2011 年 实际 2012 年 预测 2013 年 预测 201

28、4 年 预测 2015 年 预测 2018 年 预测 备注 一 220kV变电站 183.00 220局属 50.49 74 78 85 90 100.0 1 发电厂 24.00 66电厂 -19.34 20.0 20.0 20.0 -20.0 -20.0 2 达兴变 40.00 66城网 20.51 21.0 22.0 24.0 26.0 30.0 3 泰永变 63.00 66城网 21.37 23.0 25.0 27.0 29.0 35.0 4 站新变 6.30 66城网 3.24 3.5 3.7 3.9 4.2 5.0 5 林业局变 11.30 66用户 6.50 6.5 6.5 6.5

29、 6.5 6.5 6 95变 4.00 66用户 0.73 0.8 0.8 0.8 0.8 0.8 7 三九变电塔 2.00 66城网 0.18 0.2 0.2 0.2 0.2 0.2 8 煤矿变 20.00 66农网 10.50 12.0 13.0 14.0 15.0 18.0 9 石山变 4.00 66农网 0.65 0.8 0.9 1.0 1.1 1.3 10 黄松变 4.00 66农网 3.41 3.5 3.7 3.9 4.2 5.0 2014年扩建 11 水池变 4.00 66农网 3.52 3.3 2.7 3.0 3.2 4.0 兴永变新建转带负荷 12 团结变 3.15 66农网

30、 2.60 2.7 2.8 3.0 3.2 3.8 2014年增容 13 土 IJ 变 6.00 66农网 3.60 2.9 2.8 3.0 3.2 3.8 进前变新建转带负荷 14 法拉变 6.00 66农网 4.14 4.5 6 6.5 6.8 8.0 2013年原址新建 15 营上变 9.45 66农网 4.26 4.5 4.8 5.1 5.4 6.3 16 桥东变 10.00 66农网 2.90 3.2 3.5 3.7 4.0 4.5 17 兴永变 6.30 66农网 3.03 3.27 3.43 3.7 4.5 18 进前变 10.00 66农网 3.3 3.47 3.64 3.82

31、 4.5 19 背青变 10.00 66农网 3.83 3.95 5.19 6.55 7 第 3章电力系统一次 3.2工程建设必要性 1、 满足电力负荷増长的需要 当地共有企业 30个,其中私营企业 22个,主要有木制品行业、木材加工业, 粮米加工业等,个体工商户 283户。工业产值 20000万元 .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原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利用便利的公路优势和丰富 的资源,大力支持发展水泥加工业和机械铸造产业。供电区负荷増长迅速。 “ 十二五 ” 期间会不断有新矿业项目上马,这使得供电区负荷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年平均增长 率预测为 58%。 2012年金刚水泥厂、三元铸造厂上马,但原变电

32、站无法为其供电,已影响当地 的经济发展。 2、 改造老旧设备,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需要 目前原变电站除主变外, 66kV刀闸、熔断器、避雷器都是 83年投运,均属老 旧设备,66kV构支架采用普通水泥杆,大部分水泥杆有裂纹。现有变电站设备已无 法满足负荷增长要求,威胁运行安全。 综上所述,新建 66kV变电站是十分必要的。 现变电站占地面积约 3000m2, 原场地面积满足新建变电站要求,负荷能全部由 其他变电站带出。因此可以原址新建 66kV变电站。 原变电站 4.0MVA主变利旧, 2.0MVA主变可作为临时变压器机动使用,其它 设备报废。原变电站厂房拆除。 根据负荷发展,新建变电站应在 20

33、13年底前建成。 3.3接入系统方案 新建变电站站址位于原变电站站址, 66kV进线仍由原线路接引,原导线更换为 LGJ-150/25 导线。 3.4电气计算 1、 潮流计算 经潮流计算,在正常运行方式下, 66kV线路满足变电站接入的要求。 2、 短路电流计算 8 第 3章电力系统一次 短路电流计算年度为 2020年。根据推荐接入系统方案,新建变电站目前将接入 220kV变电站。计算结果如表 3.5所示。 表 3.5短路电流计算表 主变阻抗 一次变 二次变 名称 电压 短路电流 ( kA) 电压 短路电流 ( kA) 短路容量 (MVA) 9% 220kV 变电站 220kV 6.91 66

34、kV 5.12 585 66kV 9.12 10kV 7.9 143.69 3.5无功补偿平衡 1、 10kV无功补偿 依据 4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 Q/GDW212-2008规定: “4.4 对于 35 110kV变电站的无功补偿装置以补偿变压器无功损耗为主,适当兼顾负荷侧的 无功补偿。并满足主变最大负荷时,其高压侧功率因数不低于 0.95。在低谷负荷时 功率因数不应高于 0.95,不低于 0.92。 ” 根据 66kV变电站主变压器选择推荐方案,本期投运 1台 10MVA主变,利旧 1 台 4MVA主变。在无功补偿计算中,针对不同负载率情况下需要补充的无功容量进 行计算。前进变无功

35、补偿计算结果详见表 3.6。 表 3.6 66kV变电站无功补偿计算表 主变负载率 66kV 侧 66kV 侧 功率因数 66kV侧功率因数达到 0.92 (0.95)需补偿的容量 (Mvar) 有功 (MW) 无功 (Mvar) 20% 1.70 0.92 0.879 0.13 (0.37) 30% 2.55 1.36 0.883 0.18 (0.52) 单台 40% 3.40 1.81 0.882 0.24 (0.70) 主变 50% 4.25 2.29 0.881 0.90 60% 5.10 2.78 0.878 1.11 70% 5.95 3.29 0.875 1.34 由表 3.6可

36、以看出,变电站主变负载率为 20% 40% (小负荷)时,要满足规程 要求,需要补偿无功容量不低于 .13Mvar不高于 0.7Mvar。 主变负载率为 70% (最 大负荷 ) 时,要满足规程要求,需补偿的无功容量不低于 1.34Mvar。 执行输变电 第 3章电力系统一次 工程通用设计 ( 2011年版 )推荐的 10kV电容器选择标准,本变电站的补偿容量选 择为 2000kvar (可在线调节)。即主变容量的 20%,满足相关规程 1530%的要求, 同时可以根据负荷变化调整。 4MVA主变不单独设无功补偿。 2、 66kV中 性点接地方式 根据推荐的接入系统方案,本变电站属于 220k

37、V变电站系统。 2013年该系统 66kV线路总长度为 312.32km, 电容电流为 74.8A, 考虑变电站集中效应 74.8xl.l2=83.8A。 目前系统共有消弧线圈 4台,其中电厂 1900kVA、 达兴变 1900kVA、 站新变 1900kVA、 煤矿变 1900kVA, 总容量 7600kVA。 系统共需补偿容量: S1.35x83.8x66/1.732=4311kVA 系统消弧线圈容量充足且有备用,故本站不设 66kV消弧线圈。 3、 10kV中性点接地方式 经计算 10kV系统电容电流为 4.21A, 小于 10A, 故 10kV系统无须装设消弧线 圈。 3.6线路型式及

38、导线截面选择 新建变电站为原址新建, 66kV仍以架空线路接至原 66kV线路上。 根据负荷预测,按 66kV变电站最终规模考虑,最大电力负荷按 12MW考虑, 最大供电负荷综合利用小时数按小于 3000小时之间考虑,采用经济电流密度法选择 导线截面,经济电流密度取 J=l.65。 S = P 4?JuecoS(p 式中: S 导线截面 ( mm2); P 送电容量 ( kW); 认一线路额定电压 ( kV); J一 经济电流密度 ( A/mm2)。 计算导线截面积为 64.2mm2。 根据规划并考虑到变电站远期规模,建议选择 LGJ-150导线。 根据计算,本工程采用单回路架设,导线截面采用

39、 150mm2。 10 第 3章电力系统一次 3.7主变压器选择 根据负荷预测,到 2018年,当地的用电负荷可达 8MW。 考虑将来负荷发展,将来的主变压器最终规模确定为 2台 10MVA, 本期 1台, 利旧 1台4MVA主变。这样既可以满足当地在 2018年之前的用电需要,也为远期预 留了适当的余量,同时也能够保证供电可靠性。将来负荷増长可将 4MVA主变更换 为 10MVA。 3.8系统对有关电气参数要求 根据潮流、短路电流、调压计算结果,对相关设备要求如下: 主变参数: 额定容量 : lOOOOkVA 额定电压: 668 xl.25%/10.5kV 接线组别 : YNdll 阻抗电压:Uk%=9% 短路电流水平: 根据短路电流计算结果, 2020年 66kV母线三相短路容量短路电流分别为 585MVA和 5.12kA, 10kV母线三相短路容量短路电流分别为 143.69MVA和 7.9kA。 建议本工程 66kV侧开关按 31.5kA考虑, 10kV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