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1681581 上传时间:2022-04-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谏太宗十思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谏太宗十思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谏太宗十思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谏太宗十思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以下是我共享的谏太宗十思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行,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思国之理 一作:思国之治)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2、?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尽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

3、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慧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谏太宗十思疏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肯定要使它的根坚固;想要泉水流得远,肯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肯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坚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行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慧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恒久保持政权的平和美妙。假如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犹如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密,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

4、样啊!(古代)全部的帝王,承受了上天给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实在许多,能够坚持究竟的也许很少。莫非是取得天下简单守住天下困难吗?当时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现在守天下就显得才能不足,什么缘由呢?因为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肯定能竭尽诚意来对待臣民。胜利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意,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即运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严怒气来恐吓(人们),人们最终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谢国君的仁德,表面上尊敬但在心里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

5、的只是百姓的力气;(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用腐烂的绳索驾驭奔驰的马车,这样可以忽视不理吗?统治天下的人,假如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虚心并加强自我约束,胆怯傲慢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宠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忧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忧(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接受臣下的看法,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兴奋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

6、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做到这十件应当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选择好的看法而听从它。那么有才智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英勇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气,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欢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为什么肯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光明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谏太宗十思疏赏析旧唐书曾赞扬魏征的奏疏可为万代王者法。对于魏征这篇

7、奏疏,唐太宗特别重视,说它是言穷切至,使得自己披览亡倦,每达宵分。他还曾运用载舟覆舟的比方来训戒太子。宋、明、清三代的一些君主,也常常拜读这篇奏疏,用以规戒自己。由此可见它在封建时代的重要意义。即使到了现代,文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也仍有值得借鉴的意义。这篇奏疏,在写作上很有其特色,它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文章依据唐太宗在取得巨大政绩之后,渐渐傲慢自满,生活日趋奢侈地状况,指出了他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既得志则尽情以傲物,不行以竭诚以待下,必定会使骨肉为行路,最终导致至亲疏远,君臣解体,离心离德,难于保守天下。奏疏不仅把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危害的道理讲得清清晰楚,而且还对症下药,提出

8、十思的措施,既明确详细,又好用而不空泛,针对性很强。奏疏从头至尾,多用骈偶,或相对为文,或排比论述,辞工文畅,音律和谐,铿锵成韵,读来如觉连珠滚动,文章一挥而就,论述步步为营,气概雄健有力,警示振聋发聩。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闻名谏议大夫魏征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侈,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魏征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先以比方开篇,通过成败得失的比较推论,归结到可畏惟人 ,指出了争取人心的重要性。在这篇文章中,魏征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

9、,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这个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特别精辟的论述,其主题是在于提示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需努力积聚德义,详细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十个建议。写得语重心长,剀切深厚。魏征敢于直谏,在贞观年间先后上疏二百余道,强调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对唐太宗开创的千古称颂的贞观之治起了重大作用。而全文主要阐明的是为人君必需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谏太宗十思疏的精神,主要是规劝唐太宗在贞观之治取得成就以后,仍要牢记隋亡的教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善始、克终,以积其德义,使国家达到到长治久安的局面。古文观止评价:通篇只重一思字,却要从道义上看出,世主何

10、尝不劳神苦思,但所思不在德义,则反不如不用思者之为德也。魏公十思之论,剀切深厚可与三代谟、诰并传。魏征这篇谏疏是规劝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文章第段即开宗明义,用树木、河流作比,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其次段分析取易守难的道理,并从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尽情以傲物入手,得出守成之君所宜深慎的结论,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劝服力。第三段提出十思的详细内容。所谓十思,归纳起来,即戒奢安民、思危反满、宽容慈爱、慎始善终、虚心纳言、拒邪黜奸、刑赏以法。以固本思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开篇并没有干脆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方打开话题。臣闻的口气不

11、卑不亢,令人警醒。先从正面说,用比方推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题: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方,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不容置疑。再从反面申述: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行,而况于明哲乎?这样就加重了强调意味。反问的一句,差不多带有挑衅口吻,正是忠言逆耳之处。接着,进一步明确指出,人君地位高,责任重大,假如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是不行能的,犹如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一样荒诞。这一段的结尾,照应前面,又充分利用了木与水的比方。其次段总结历史阅历,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

12、思危的道理。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始繁,克终者盖寡。开头几句,寥寥数语,就概括了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这虽说是人之常情,但要思国之安,就必需以理性去克服它。接下来,作者以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设问,引出更为详细的分析论证,指出殷忧与得志的不同心态:殷忧,则竭诚待人;得志,则尽情傲物。而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对人的看法不同,其结果反差剧烈,这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假如失去了民心,即使动用严刑也无济于事。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这里借鉴古人的论述,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发人深省。第三段提出居安思危的详细做法,即十思。十思的核心内容是正己

13、安人,但详细又有所侧重。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这两条是戒奢侈,如喜好器物美色,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等;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这两条是戒骄戒躁,劝皇帝要恪守职分,不骄不躁,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是劝皇帝不要放任自己的欲望,要持之有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是劝皇帝勤勉政事,处置谨慎,不要怠惰;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是说兼听则明,放低身材,多听取臣下的看法;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是说偏听则暗,自己有倾向直臣,罢黜小人;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是说赏罚要按国家尺度实行,不因喜怒而有所偏颇。十思就是十条劝戒,语语坦诚,字

14、字惊心。文章最终从正面论述做到十思的好处,描绘出垂拱而治的政治志向。从用人,纳谏,赏罚,多方来讲、其中提到的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即用人纳谏策略,事实上成为初唐的治国方略,创建了历史上出名的贞观之治。魏征提出的十思能给我们哪些写作的启示呢?一是陈述看法的针对性。这奏疏是给皇帝看的,是用来劝谏皇帝的,所以十疏所陈述的内容无一不针对帝王的易犯病,又无一不为垂拱而治的封建统治着想,使唐太宗乐于接受。二是思索问题的全面性。这十思的内容涉及到与帝王冶国兴邦有关的十个问题。从生活到政治,从人个欲望以品德修养,凡存在的主要问题作者全都考虑到。不但指出问题,而且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是四平八稳,挖空心事。三是支配条款的序列性。见可欲将有作念高危惧满溢乐盘游忧懈怠虑雍蔽惧谗邪恩所及,排列井井有条,多而不乱。四是语言表达的齐整性。十思十句,句式大致相同,构成排比,一挥而就,形成齐整,气概磅礴。明显,这篇古代佳作给我们带来许多有益的写作启发。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