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东南雄藩钱镠.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678 上传时间:2017-10-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略论东南雄藩钱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略论东南雄藩钱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略论东南雄藩钱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略论东南雄藩钱镠.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 16卷第 3期 2003年 8月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Journal of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Vol.16 No.3 Aug. 2003 略论东南雄藩钱镠 杨渭生 (浙江大学,浙江杭州 310028) 摘要: 文章从钱镠布衣崛起,称霸吴越;安民和众,事中朝;射潮治水,兴农商;崇儒信佛,重文化等方 面,对钱氏的历史功绩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述。 关 键 词 : 吴越国;钱镠;八都兵 中图分类号: K243; K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2250 (2003) 03 0040 05 收稿日期: 2003 03 12 作者简介: 杨渭生,浙江大学

2、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 五代十国时期,虽是 “ 安史之乱 ” 后藩镇割 据的延续和扩大,但同时也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 一的过渡阶段。从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考察 而言,这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它既是 中国社会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的重要转折,又是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文化重心南移之始。当时南方 九国中,吴越立国近百年,时间最长。如将吴越 国置于唐宋之际社会震荡、变革的大环境中加以 考察,尤以吴越开国之君钱镠为切入点加以研 究,对吴越国史乃至整个五代十国时代之研究, 无疑是很有必要和有益的。 布衣崛起称霸吴越 钱镠( 852 932),字具美,杭州临安临水 里(后改为衣锦乡勋贵里)人。出身在寒微农 家

3、,七岁修文(读书) 1,粗通文墨。尝事牧牛、 砍柴。长大后,好拳勇,喜任侠。他由 “ 喜武厌 文 ” ,进而喜读春秋,兼治武经诸书 2。十六 岁时,曾与人结伙贩卖私盐。十七岁练习武艺, 擅弩箭、剑戟,彪悍异常。时处唐末,政乱赋 繁,人不聊生,民变兵哗,常有发生。地方诸色 乡兵土团随之而起。唐懿宗咸通十三年( 872), 钱镠二十 一岁 “ 入军 ” ,“ 好读孙子兵法, 兼温春秋 ” 。钱镠 “ 入军 ” 并非一般所说应 募从军,而是聚集一些人 “ 从军 ” ,拉起自己的 武装队伍,即民间的乡兵武装。所以,李琪为钱 镠作生祠堂碑,称其 “ 散家财而养士,训父 子以为军 ” 3。可见钱镠自贩私盐

4、至 “ 入军 ” 这 五、六年时间是赚到一些钱,才有可能散家财, 招勇士。钱 镠自称 :( 唐末 ) “ 江南多事,溪洞 猖獗,训练义师,助州县平溪洞 ” 4。这里讲的 “ 溪洞 ” ,泛指当时农民被逼上山为 “ 盗 ” 或山 区少数民族结寨造反,即所谓 “ 山贼 ” ( 包括某 些不法之徒结帮为匪 ) 之类。但在唐末五代时 期,军阀割据,官逼民反,地方混乱,各种 “ 盗 贼 ” 武装与民间自卫武装实难明确区分。钱镠树 起 “ 助州县平溪洞 ” 的旗号,组织一支 “ 义 师 ” ,胜者为王,自然成为他发迹的起点。 唐僖宗乾符二年( 875),黄巢揭竿起义,如 烈火燃烧,迅速席卷大江南北。据吴越

5、备史 记载,这年夏四月,浙西裨将王郢作乱,唐廷敕 本道征兵讨伐。时石镜镇董昌乘机招兵买马,名 为讨郢,实为扩大自己的势力。钱镠率 “ 义师 ” 投奔董昌,充石镜义兵,始为 “ 偏将 ” ,骁勇绝 伦,为昌所重。乾符五年 ( 878)九月,钱镠率乡 兵平定所谓 “ 杭州山贼 ” 朱直、安吉 “ 流寇 ” 孙 端之乱,还参与对王仙芝 “ 余党 ” 曹师雄等人作 战。皮光业把平朱直、孙端之役的战功归之于钱 镠一人,说此 “ 初功 ” 使“ 二寇殄平,靖千里之 山川,救两郡之塗炭 ” 5,标为第一功。其实,这 是 “ 八县乡兵 ” ( 即 “ 八都兵 ” )共同的战绩, 不仅仅是董昌、钱镠二人所为,而

6、镠之功又不可 没。此为钱镠军 事生涯的新起点。 广明元年 ( 880)七月,黄巢起义军的一个支 队进入临安 1。钱镠建议董昌不与黄巢部队正面交 锋,镠率二十骑伏袭黄巢义军,撤退时又声言屯 兵 “ 八百里 ” ( “ 八百里 ” 地名,在临安东峰八 百山)。黄巢义军一时搞不清楚,又急于渡江西 进而迅速退去。钱镠以奇制胜,幸收其 “ 功 ” 。 这一战役,大大提高了钱镠的军事声望。唐廷所 命在南方镇压黄巢起义的高级军事长官高骈还特 地在广陵(今扬州)召见董昌、钱镠,并对镠多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7、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第 3 期 杨渭生:略论东南雄藩钱镠鏐 41 所褒奖。从此钱镠便凭藉 “ 杭州八都兵 ” 这支土 著兵团, “ 枕甲提戈 ” ,在战争中逐步树立权 威。他培植亲信(如高彦、成及等),清除异己 (如除徐及,陷沈粲 ,杀刘孟安,伐高澧),扩 充实力,统一 “ 八都兵 ” ,作为称藩两浙、立国 吴越的一支基本军事力量。后来又从 “ 八都 ” 分 出兵力,另立五都,大大加强对 “ 八都兵 ” 的控 制,成为 “ 十三都 ” 的实际指挥者。 钱镠统一 “ 八都兵 ” ,是在第一次杭越战争 (882 886)中打下基础,树立起其威望的。这 次战争是杭

8、州刺史董昌与越州浙东观察使刘汉宏 争夺两浙霸权之战。在长达四年的第一次杭越战 争中,基本上是钱镠指挥的。战胜刘汉宏,对钱 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后,董昌 “ 徙镇越州 (今绍兴),自称知浙东军府事,以钱镠知杭州 事 ” 。在此之前,钱镠从属于董昌,战后钱镠占 有了自己独立的地盘一一杭州,迈开了立国吴越 的第一步。接着,钱镠又竭力顶住南下军阀孙儒 之乱对其霸权形成的冲击和影响。这个 “ 孙儒之 乱 ” ,主要是孙儒与杨行密交乱,同时也是钱镠 与孙、杨三方的混战。钱镠在混战中,与杨行密 既有联合又有冲突,在防捍孙儒战役里 “ 勋名日 著 ” 6。战争结束,就地盘上看,杨行密与钱镠正 好打个 “

9、平局 ” ,即杨以扬州为中心占有淮南; 钱以杭州为中心占有两浙,形成东南地区两大割 据势力的均衡态势。 唐僖宗光启二年 ( 886)第一次杭越战争平定 刘汉宏后,董昌迷住越州的财富,并有其图谋的 野心,离开杭州,自赴越州 “ 发展 ” 。这实际上 就埋下第二次杭越战争的种子,即董昌盘踞浙 东,钱镠崛起浙西,形成龙虎对峙的局面。唐昭 宗乾宁二年 ( 895)正月,董昌称帝,国号罗平, 建元顺天。正好给钱镠兴兵讨伐董昌以极好的机 会。当钱镠兵临越州城下时,董昌拿出二百万犒 军钱请他退兵,又把首谋者吴瑶等数人押送给钱 镠作为牺牲品。当时唐廷亦以 “ 董昌有贡输之 勤,今日所为,类得心疾,诏释其罪,纵

10、归田 里 ” 。杨行密出于利害关系,在钱镠出兵之后, 竞进攻苏州救董昌,又致信钱镠,谓董昌 “ 狂疾 自立,已畏兵谏,不当复伐之 ” 。钱镠则认为董 昌僭逆,不可赦,坚持以本道兵讨伐 7,从根本上 歼灭董昌。此即第二次杭越战争。钱镠在战争 中,迅速平定董昌叛逆,实即争霸两浙以胜利而 告成,吴越国的版图至此基本形成。此后,虽仍 有不少军阀的割据混战(主要与杨行密的较 量),如嘉兴、苏州、婺州、衢州、临安等战 役,但无伤大局,多半以镠胜为结局。 乾宁二年 ( 895)十月,钱镠升任镇海、镇东 两军节度使,自此跨有浙东、西。乾宁四年 (897)八月,唐昭宗特赐钱镠金书铁券。从此, 钱镠独树一帜,所向

11、披靡, 青云直上。天复二年 (902)封为越王,天祐元年 ( 904)改封吴王。 后梁朱温(朱全忠)开平元年 ( 907)封为吴越 王,梁末龙德三年( 923,即后唐庄宗同光元年 ) 正式封为吴越国王,势力日増。资治通鉴卷 二七二,后唐纪一同光元年春二月丁卯条 载: “ 镠始建国,仪卫名称多如天子之制,谓所 居曰宫殿,府署曰朝廷,教令下统内曰制敕,将 吏皆称臣,惟不改元,表疏称吴越国而不言 军。 置百官,有丞相、侍郎、郎中、员外 郎、客省等使。 ” 其实,自开平二年 ( 908)起, 钱镠实己自立建国,开创五代十国之一的吴越割 据政权。自乾符二年 ( 875)钱镠与董昌联合,至 后唐长兴三年

12、( 932)镠逝为止,凡五十七年,钱 镠由副使迁至国王,身经数百战,在五代十国中 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代雄藩,在五代史上占有重 要的历史地位。 安民和众,事中朝 钱镠所创吴越国,极盛时拥有十三州、一 军,包括今浙江全境、苏南、闽北一带地方,东 濒大海,西邻歙州,南连漳、泉,北达常、润, 而 “ 东府 ” 、“ 西府 ” 控抱襟喉,为两浙分疆之 始。不过,应当说明:在钱镠时代,所指十三 州,即镇海节度使辖内润、常、苏、湖、睦、杭 六州,镇东辖内越、明、台、温、婺、衢、处七 州。又在故乡临安置安国衣锦军,故钱镠自称 大江以内十四州军 ” 。当时,润、常二州为扬 吴所占,吴越虽未实际控制,但在法律上钱

13、氏始 终认为润、常是吴越辖区,唐朝也称钱镠为 “ 润 州刺使 ” ,钱元瑾任中吴军节度使,仍兼 “ 苏、 常、润等州团练使 ” 。到吴越国末代忠懿王钱俶 时,十三州军是指吴越实际占有的州、军,包括 新置的秀州和镠后占有的福州。吴越国自钱镠为 镇海军节度使( 895 ), 至 镠 孙 钱 俶 纳 土 归宋 (978),凡三世五王,钱镠为一世,钱元瑾(文 穆王)为二世,元瑾之子钱弘佐(忠献王)、钱 弘惊 ( 忠逊王)、钱弘俶(忠懿王)为三世。 钱氏政权始终针对其主要劲敌吴和南唐作为 制定政治、军事战略的基本因素,并以立足吴越 (两浙),尊崇中原,联姻闽楚,对抗淮南为其 基本国策。这个策略的核心,即

14、安民和众,事中 朝。钱镠从一开始就 在政治上走了一着非常微妙 的好棋。第一步,护唐勤王。历经安史之乱,特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42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3年 8月 别是黄巢起义的猛力冲击,唐王朝处于风雨飘摇 之中。钱镠奋起于艰难之际,先以 “ 助州县平溪 洞 ” ,拉起自己的队伍,继而率兵伏袭, “ 智 退 ” 黄巢起义军。他以护唐勤王为号召,杀汉 宏,平董昌,不数年间, “ 除伪定乱,地方千 里 ” ,壮大自己,却名正言顺标 “

15、忠 ” 于唐皇, 以冀国泰民安 ” 。第二步,外勤贡奉,事中朝 (即尊奉当时历届中原王朝 一 中央政府)。上面 说,他“ 忠于 ” 唐皇,但当朱温灭唐建梁 ( 907) 时,钱镠审时度势,一反常态,拥梁称臣,接受 册封。当时的 “ 江南才子 ” 、镠身边的高级幕僚 罗隐劝镠举兵讨梁,说: “ 纵无成功,犹可退保 杭、越,自为东帝;奈何交臂事 贼,为终古之羞 乎! ” 对此建议,镠 “ 虽不能用,心甚义之 ” 8。 其实,钱镠自有其谋划。他接受后梁册封,勤修 贡奉,意在藉中原王朝以牵制吴和南唐。五代时 期,中原五个王朝像走马灯似地更替着,他却快 速反映跟了上去。同时,钱镠从开平二年 ( 908)

16、 起,即逐步建立吴越政权的体制。这样做,免动 干戈,使百姓有个安身的和平环境,更重要的是 不至于引火烧身,可保住其实力和地盘,不断 “ 发展 ” 自己,可谓一箭双雕的妙策。五代政权 尽管更迭频繁,似翻烧饼,但无论谁上台都想加 强中央统一,反映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为大势所 趋,人心所向。钱镠所立 “ 家训 ” ,及至临终遗 嘱,念念不忘要 “ 子孙善事中国,勿以易姓废事 大之礼 ” 9。直到吴越国末年,钱俶尊奉赵宋,都 是 贯 彻 这 个 既 定 国 策 。 正 是 “ 识 时 势 者 为 俊 杰 ” ,明智而高人一筹。第三步,察民情,顺民 心,笼络人心。中国自古以来 有一条重要的政治 经验:得民

17、心者得天下。钱镠出自民间下层,社 会经验丰富,懂得人心向背的重要。据资治通 鉴记载,董昌将称帝,集将佐议论。节度副使 黄碣反对,被杀并投其首于厕中,杀害其家八十 口;会稽令吴镣不赞成,被族诛之;山阴令张逊 劝昌不要称帝,亦被杀;人心丧尽!又,董昌内 部派系纷争,注定其失败。董昌被围在城中,仍 贪吝日甚,搜括民间钱帛,克扣战士口粮。 “ 及 城破,库有杂货五百间,仓有粮三百斛 ” 。钱镠 进城,则 “ 散金帛以赏将士,开仓以振贫乏 ” 10。两相比较,方显钱镠的高明之处。第四步, 联姻闽 、楚,睦邻安民。五代各地藩镇穷兵黩 武,相互火并,社会动荡,百姓不安。钱镠从所 处国情出发,又认为 “ 民乃

18、社稷之本 ” ,于是外 事中朝,内修政治( “ 敦恭俭,正刑赏 ” ),休 兵息民,安民和众。杨吴和南唐是吴越的主要威 胁,他既与对抗,又与联合周旋,还与闽、楚和 亲睦邻,牵制淮南,故不致招灾惹祸,使吴越国 保持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吴越建国伊始,钱镠便推行上述战略国策, 给吴越带来了和平建设的机遇。据记载,吴越都 城杭州始建于隋开皇十一年( 591)。隋唐时,杭 州己是东南重要城市,但还不是一流城市。钱镠 立足杭州,曾三次扩建杭城。第一次,在唐昭宗 大顺元年 ( 890)闰九月,筑新城,环包家山,至 秦望山,周围五十多里。第二次,在景福二年 (893)七月,以 “ 十三都 ” 兵及征集二十余

19、万民 工,筑新罗城,从秦望山东亘江干,到钱塘湖 (今西湖)、霍山(今少年宫后)、范浦(今艮 山门外 ) 凡七十里。建有十座城门。城形 “ 南北 展而东西缩 ” ,形如腰鼓,故称“ 腰鼓城 ” ,利 于防守御侮。第三次,在后梁开平四年 ( 910), 扩 建 罗 城 三 十 里 , 范 围 更 大 。 后唐 同 光 二 年 (924),钱镠又开慈云岭,建西关城。杭州扩建 后,人口剧増,农商繁荣,为居民 饮用淡水需 要,钱氏在城内广开池井,如在涌金门内引湖水 入城的涌金池,吴山北麓大井巷的五眼吴山大井 (其水 “ 为钱塘第一 ” ),南屏山西法因寺的钱 王井,凤凰山梵天寺的灵鳗井。据记载,钱氏先

20、后凿井最多的是在新扩展的城北一带。在今杭州 下城区百井坊一带,有钱王所凿九十九眼井,称 “ 钱王百井 ” ,或称 “ 祥符寺井 ” 。今杭州延安 北路保存着一眼古井,即为钱王百井仅存者之 一。钱氏不仅开凿一百多个水井,还兴建一些生 产和生活设施,整治各城门的街道、通衢、桥 梁、市场和房舍等等。从此,杭州跃为东南繁 华、美丽的一大都会,至 宋为东南 “ 第一州 ” 。 射潮治水,兴农商 钱镠时,钱江水患时有发生。有时 “ 海飓大 作,怒涛掀簸,堤岸冲啮迨尽。自泰望山东南十 八堡,数千万亩田地,悉成江面,民不堪命 ” 。 后梁开平四年 ( 910)八月,钱镠下令筑捍海塘。 但海潮巨大,很难动工。据

21、说,他造箭三千支, 命强弩手五百人以射潮,人用六支,每潮一至, 射一支。射及五支,潮乃退,东趋西陵,遂定基 石 11。这神话式的传说,实显示钱镠下定决心要 根除潮患。他亲自巡视潮情地势,决定在候潮 门、通江门外筑捍海塘。先是用“ 版筑法 ” ,筑 土塘不成,后改用先进的 “ 石囤 木粧法 ” ,编竹 笼,盛压巨石,植以大木,积叠为堤,塘外又打 大木粧十余行,以折水势。据筑塘疏载,堤 长三十三万八千五百九十三丈(折成现在度量单 位,约一千公里左右。按:钱氏石塘实际没有这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

22、ll rights reserved, http:/ 第 3期 杨渭生:略论东南雄藩钱镠鏐 43 么长,疏文誇大),以御江涛,外加土塘,内筑 石堤。又造龙山、浙江两闸,以遏江潮入河,遏 制海潮倒灌,变沿江卤地为良田。同时,又设水 寨军,屯兵浒浦一带,常驻管理。石塘建造的成 功,是我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大创举。 现有史料表明,钱镠射潮决非筑塘一事,而 是在吴越全境发动大兴水利。在杭州,疏浚西 湖,并设 “ 撩湖军 ” 千人,专门负责西湖的开浚 清理,引湖水入城中古运河。在杭嘉湖,疏浚治 理太湖,设都水营田使主管水事,在太湖旁专置 约千人 “ 撩清卒 ” ,平时为田事,沿湖筑堤,又 在这一带圩田区域

23、内整治圩田,以利旱涝保收。 在绍兴,在鑑湖周围三百五十里筑塘,溉田七千 余顷。在鄭县东钱湖周围八十里筑塘,溉田五十 万亩。在余杭,修复惠民堰、千秋堰、乌龙笕。 在萧山,开浚西兴塘。在嘉兴、桐乡、吴兴等 地,多开支流、小泾,每七里为一纵浦;十里为 一横浦, 旱则运水种田,涝则引水出田 ” ,集 防洪灌溉于一体。他十分重视农业,募民垦荒, 増产不加赋。设立 “ 营田军 ” 七八千人,即组织 部分军队专修水利设施,屯田自给。“ 营田军 ” 与上述 “ 撩清卒 ” 是两个组织机构,职能互有交 叉,互相配合。同时,又整治 钱江航道,凿平江 中罗刹石等礁滩,以利航行,导引江水入海,不 使溢泛成灾。这些措施

24、,大有利于吴越国农业生 产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农业是基础,农业上去 了,手工业也很快发达起来。因奖励蚕桑,吴越 的丝织业在十国割据政权中是发展最快的。瓷器 业、商业也迅速繁荣。还积极开拓海外贸易,与 日本、新罗、百济、高丽等国遣使往来,经贸交 易,远至同西南亚的波斯(伊朗 ) 等国做石油生 意。这样,钱塘富庶盛于东南。 崇儒信佛,重文化 钱镠虽是行伍出身,但出于巩固政权的政治 需要,很懂得文治的重要。他广开才路,网罗人 才,“ 礼贤下 士 ” ,兼听纳谏,颇能笼络有才学 的人。又置择能院,专管选士之事。据记载,钱 镠一生小心谨慎,自少在军中,未尝安睡过。疲 倦了,就圆木小枕,或枕大铃,睡熟了辄欹

25、而 醒,名曰 “ 警枕 ” 。又置粉盘于卧内,有所记则 书盘中,比老不倦。他规定夜间值勤者 “ 外有报 事,当振铃声,以为警省 ” 。 凡有闻报,即时 而遣 ” 。还怕守卫者当班时睡着, “ 常(置)弹 丸 ( 铜 弹 ) 于墙楼之外,使其 不 寐 ,以 应 其 事 ” 。时人称镠为 “ 南方不睡龙 ” 。据说,钱镠 曾微行外出,夜叩北城门,吏不肯启关,说: 虽大王来亦不可启 ” 。乃自他门入。明日召北 门吏,厚赐之。他的宠姬郑氏父犯法当死,左右 为之请,镠说: “ 岂可以一妇人乱我法 ” ,遂出 其女而斩之 12。他出于公勤,能识人,能用人, 人乐于为其效力。故吴越国人才济济,武将如杜 陵、

26、阮结、顧全武等,文臣如罗隐、皮光业、林 鼎、沈崧等,都是各有专长的人才。钱镠没有多 少文化,却比较重视文化,重儒兴学,尊重知 识,尊重人才。自己喜欢读书、写字,练就一手 好字,还会写诗吟咏。据说他回临安 ( 衣锦还 乡)时撰有还乡歌,其雄辞壮气,实仿效汉 高祖的大风歌。钱镠对子孙的读书、教育, 极为关注,要求严格。这对钱 氏家族子孙影响深 远。上行下效。吴越国颇有重视文化教育的社会 氛围,堪谓 “ 天堂 ” 人间,书声不断。 钱镠早年崇信道教、方术,发迹后转为兼奉 佛、道,晚年则虔诚拜佛。吴越自钱镠至钱俶诸 王,均以奉佛利生,安定社会为倡。辖境之内, 寺院林立,梵音不绝。据潜说友咸淳临安志 统

27、计,吴越都会杭州有寺院一百五十多所,素有 “ 东南佛国 ” 之称。据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 统计,杭州内外,唐以前己有三百六十寺,至钱 氏立国,宋朝南渡,増为四百八十寺。钱塘门外 的昭庆寺(今少年宫)、南屏山的永明寺(净慈 寺)、玉岑山的慧因禅院 (即惠因寺,北宋中期 俗称 “ 高丽寺 ” ,遗址在今杭州花家山宾馆西北 隅)、梵村的云栖寺、九溪的理安寺、六和塔的 开化寺、赤山埠的六通寺、天竺山的上天竺寺、 北高峰的韬光庵、南高峰的法相寺、吴山的宝成 寺、凤凰山麓的梵天寺、青芝坞的灵峰寺等,都 是吴越时代所建。原建于东晋咸和元年 ( 326)的 灵隐寺,在吴越时,据说有九楼、十八阁、七十 二殿、房屋

28、一千二百余间,寺僧多至三千余人。 至今灵隐大殿前东西两石经幢,八角九层,有佛 像浮雕,均为吴越遗物。寺塔如月轮山的六和 塔、宝石山的保俶塔,、南屏山的雷峰塔、闸口 的白 塔、梵天寺的南塔等,都是吴越所造。此 外,钱镠还在家乡临安重建海会寺和经幢;在石 门(今桐乡)造有宝林寺(又名证圣院 ); 在余 杭,増修扩建径山寺。据宋释志磐佛祖统纪 所载,吴越国王信佛护法,曾派僧人往高丽、曰 本援求天台教籍。高丽遣使送四明子麟法师西 还,钱镠的继承人钱元瑾还建东寿昌寺 ( 遗址在 今宁波市)以安其众。这与此后天台教籍回归中 国,促使天台宗复振中兴,关系极大,有先导之 功。吴越先后所建寺、塔倍于九国,雕印佛

29、经为 十国之首。最近雷峰塔遗址的考古发掘所得许多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44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3年 8月 珍贵文物,再次证明吴越佛教文化兴盛之一斑。 钱镠在辖境内兴寺奉佛,还优礼僧人,与许 多高僧大德关系密切。诸如:径山寺法济(镠为 洪湮禅师奏署的师号),宝林寺的道宏法师,龙 泉寺的僧文,台州禅僧师彦,以及可周、景霄、 楚南、鸿楚、永安、皓端、虚受、从礼、惠明等 名僧,都和钱镠有交往。僧昭,通术数,钱镠尊 其为国师。僧幼璋佛法高超

30、,钱镠亲自请问佛 法,迎至西府,馆于功臣堂,赐号志德大师。至 于钱镠的后继者,特别是钱俶为佛教文化所作的 贡献就更多了。吴越辖境内,名僧辈出,诸如灵 照 ( 高丽人)、德韶、义寂、义通 ( 高丽人)、 延寿、赞宁等,均为一代名僧 13。吴越统治期 间,寺观建筑、石窟艺术、文学书画、工程技术 等多方面文化成就,为其他割据政权所不及,且 富有苏杭的特色,影响深远。 纵观钱镠一生,起自农家,洞悉民间疾苦, 发迹之后,以安定社会、巩固政权为立足点,创 立规模,发展生产,重视文化,注重教育,有多 方面的建树。从主观上说,尽管他的根本目的是 为维护其割据政权的长治久安,但在客观上却有 利于社会历史的发展,

31、也有利于人民百姓。吴越 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江南经济的繁荣,起了 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为其后两宋经济文化的 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可说为 “ 上有天堂,下 有苏杭 ” 的开拓与奠基作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 献。钱镠在兴建杭州城时,意味深长地说: “ 千 百年后,知我者以此城,罪我者亦以 此城。苛得 之于人而损之于己者,吾无愧欤! ”14他尊中朝 的既定国策,实有利于当时中国的和平统一。苏 东坡在表忠观碑文中赞扬 “ 钱氏功德 ” ,认 为镠孙钱俶纳土归宋,和平统一,其功过于 “ 窦 融以河西归汉 ” ,是公允的。明代开国功臣刘基 说,钱镠之崛起, “ 社稷因以巩固,黎庶赖以安 全 ” 15,不

32、无道理。钱镠作为一代雄藩一一吴越 英主,他的历史功绩应予肯定,理当还其本来的 历史面目。 参考文献 1 钱文选 .钱氏家乘 .卷 6.家训 武肃王八训(一)、武 肃王遗训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6.139-140. 2 钱文选 .钱氏家乘 .卷 5.武肃王年表 .上海:上海书店出 版社, 1996.114-115. 3 李琪 .吴越王钱公生祠堂碑 .董诰 .全唐文 .卷 847.北 京:中华书局, 1983.8902-8906. 4 钱文选 .钱氏家乘 .卷 5.武肃王八训 .上海:上海书店出 版社, 1996.139. 5 皮光业 .吴越国武肃王祠(庙)碑铭 .见董诰 .全唐文 .

33、卷 898.北京:中华书局, 1983.9372. 6 薛居正 .旧五代史 .卷 133.钱镠传 .北京:中华书局点 校本 .1767. 7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卷 260.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十 八) .8464-8465.8467.8476. 8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卷 266.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十 八) .8676. 9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卷 277.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十 九 ) .9066. 10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卷 260.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十 八), 8463、 8488-8489. 11 吴任臣 .十国春秋 .卷 78.吴越世家二 .北京:中华书 局点

34、校本(三) .1085 1086. 12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卷 270.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 (十九) .8847. 13 吴任臣 .十国春秋 .卷 89.吴越十三 列传 .北京:中 华书局点校本(三) .1281 1295. 14 罗隐 .杭州罗城记 .罗隐集校注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 社,1995.597. 15 刘基 .武肃王传 .钱氏家乘 .卷 7.传记 .上海:上海书店 出版社, 1996.144-145. On Qian Liu, Powerful Vassal in Southeast China of Wu-Yue Period YANG Wei-sheng (The Hu

35、mane colleg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 Hangzhou 310028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states the personal story and gives objective comments on historical achievements of Qian Liu, who started from a humble man while became powerful vassal in Wu-Yue state. He pacified and united the local people , regulated the rivers , prospered agriculture and business , respected Confucianism and believed in Buddhism , thought highly of culture. Key words:Wu-Yue state; Qian Liu; Ba-du soldiers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