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终南山诗词鉴赏.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1617492 上传时间:2022-04-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终南山诗词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2年终南山诗词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终南山诗词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终南山诗词鉴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终南山诗词鉴赏终南山诗词鉴赏终南山诗词鉴赏1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译文及注释译文巍巍的太乙山接近长安城,山连着山始终蜿蜒到海边。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中心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便利?注释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2、。天都:天帝所居,这里指帝都长安。青霭:山中的岚气。霭:云气。海隅:海边。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分野:古天文学名词。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壑:山谷。“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诗是说终南山连绵延长,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改变,各自不同。人处:有人烟处。赏析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刘勰所谓“以少总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 象”,都是这个意思。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很懂得此中奇妙,因而能用只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首联“太乙近天

3、都,连山接海隅”,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这个总轮廓,只能得之于遥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所以,这一联明显是写远景。“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终南虽高,去天甚遥,说它“近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连山接海隅”也是这样。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止河南陕县,远远未到海隅。说它“接海隅”,当然不合事实,说它“与他山连接不断,直到海隅”,又何尝符合事实?然而这是写远景,从长安遥望终南,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用“连山接海隅”写终南远景,虽夸张而愈见真实。次联写近景,“白云回望合”一句,“回望”既与下句“入看

4、”对偶,则其意为“回头望”,王维写的是入终南山而“回望”,望的是刚走过的路。诗人身在终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充满,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接着前进,白云却接着分向两边,可望而不行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云海。这种奇异的境界,凡有游山阅历的人都并不生疏,而王维却能够只用五个字就表现得如此真实。“青霭入看无”一句,与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们交织为用,相互补充。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霭,仿佛接着前进,就可以摸着那青霭了;然而走了进去,却不但摸不着,而且看不见;回过头去,那青霭又合拢来,蒙蒙漫漫,可望而不行即。这一联诗

5、,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蕴。即如终南山中千岩万壑,苍松古柏,怪石清泉,奇花异草,值得欣赏的景物还多,一切都覆盖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看不见,看不真实。唯其如此,才更令人神往,更急于进一步“入看”。另一方面,已经望见的美景仍旧使人留恋,不能不“回望”,“回望”而“白云”、“青霭”俱“合”,则刚才呈现于眉睫之前的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楚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明说,但他却在已经勾画出来的“象”里为我们留下了驰聘想象的广袤天地。第三联高度概括,尺幅万里。首联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和从西到东的远,这是从山北遥望所见的景象。至于终南从北到南的阔,则是

6、用“分野中峰变”一句来表现。游山而有“分野中峰变”的相识,则诗人立足“中峰”,纵目四望之状已依稀可见。终南山东西之绵远如彼,南北之宽阔如此,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而“阴晴众壑殊”,就是尽收眼底的全景。所谓“阴晴众壑殊”,当然不是指“东边日出西边雨”,而是以阳光的或浓或淡、或有或无来表现千岩万壑千形万态。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评价。有些人认为它与前三联不统一、不相称,从而持否定看法。王夫之辩解说:“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则山之辽廓荒远可知,与上六句初无异致,且得宾主分明,非独头意识悬相描摹也。”(姜斋诗话卷二)沈德潜也说:“或谓末二句与通体不配。今玩其语

7、意,见山远而人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唐诗别裁卷九)这些看法都不错,然而“玩其语意”,好像还可以领悟到更多的东西。第一,欲投人处宿”这个句子分明有个省略了的主语“我”,因而有此一句,便见得“我”在游山,句句有“我”,到处有“我”,以“我”观物,因景抒情。其次,“欲投人处宿”而要“隔水问樵夫”,则“我”还要留宿山中,明日再游,而山景之赏心悦目,诗人之避喧好静,也不难于言外得之。第三,诗人既到“中峰”,则“隔水问樵夫”的“水”事实上是深沟大涧;那么,他怎么会发觉那个“樵夫”呢?“樵夫”必砍樵,就必定有树林,有音响。诗人寻声辨向,从“隔水”的树林里欣然发觉樵夫的情景,不难想见。既有“樵夫”,则知不

8、太遥远的地方必定有“人处”,因而问何处可以投宿,“樵夫”口答手指、诗人侧首遥望的情景,也不难想见。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雄伟壮大。首联写远景,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颔联写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化,移步变形,极富含蕴。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绘声绘色,意境清爽、宛如一幅山水画。总起来看,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和优点是擅长“以不全求全”,从而收到了“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效果。创作背景开元二十九年(741)至天宝三年(744)之间,王维曾隐居于长安

9、旁边的终南山,这首诗也许是诗人隐居终南期间的作品。终南山诗词鉴赏2古诗原文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译文翻译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似乎随着行人而归。回望来时走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遇斛斯山人相携到他家,孩童出来连忙打开柴门。走进竹林穿过幽静小路,青萝枝叶拂着行人衣裳。欢言笑谈得到放松休息,畅饮美酒宾主频频举杯。放声高歌风入松的曲调,歌罢银河星星已经很稀。我喝醉酒主子特别兴奋,快乐忘了世俗奸诈心机。注释说明终南山:即秦岭?,在今西安市南,唐

10、时士子多隐居于此山。过:探望。斛(h)斯山人:复姓斛斯的一位隐士。碧山:指终南山。下:下山。却顾:回头望。所来径:下山的小路。苍苍:一说是指灰白色,但这里不宜作此解,而应说明苍为青翠、苍茫,苍苍叠用是强调群山在暮色中的那种苍茫貌。翠微:青翠的山坡,此处指终南山。相携:下山时路遇斛斯山人,携手同去其家。及:到。田家:田野山村人家,此指斛斯山人家。荆扉:荆条编扎的柴门。青萝:攀缠在树枝上下垂的藤蔓。行衣:行人的衣服。挥:举杯。松风:古乐府琴曲名,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河星稀:银河中的星光稀微,意谓夜已深了。河星:一作“星河”。陶然:快乐的样子。忘机:遗忘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蝇

11、利。机:世俗的心机。创作背景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李白作此诗时,正在长安供奉翰林。李白一生中曾两入长安,第一次是在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李白三十岁时;其次次是在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时。此诗写于李白二入长安时期。诗文赏析中国的田园诗以晋末陶潜为开山祖,他的诗,对后代影响很大。李白这首田园诗,似也有陶诗那种描写琐事人情,平淡爽直的风格。全诗以赋体叙述题写成。诗以“暮”开首,为“宿”开拓。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沉醉忘机。这些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溢。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然陶诗显得平淡安静,既不首意染色,口气也

12、极和缓。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等等。而李诗却着意渲染。细吟“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就会觉得色调显明,神情飞扬。可见陶李两者风格迥异。从诗的内容看,诗人是在月夜到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首句“暮从碧山下”,“暮”字挑起了其次句的“山月”和第四句的“苍苍”,“下”字挑起了其次句的“随人归”和第三句的“却顾”,“碧”字又逗出第四句的“翠微”。平平经常五个字,却无一字虚设。“山月随人归”,把月写得如此脉脉有情。月尚如此,人则可知。第三句“却顾所来径”,写出诗人对终南山的余情。这里虽未正面写山林暮景,却是情中有景。正是旖旎山色

13、,使诗人痴迷不已。第四句又是正面描写。“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林幽深处。“苍苍”两字起加倍渲染的作用。“横”有覆盖意。此句描绘出暮色苍苍中的山林美景。这四句,用笔简炼而神色俱佳。诗人闲逛山径,也许遇到了斛斯山人,于是“相携及田家”,“相携”,显出情意的亲密。“童稚开荆扉”,连孩子们也开柴门来迎客了。进门后,“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写出了田家庭园的安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得所憩”不仅是赞美山人的庭园居室,也为遇知己而兴奋。因而欢言笑谈,美酒共挥。一个“挥”字写出了李白畅怀豪饮的神情。酒醉情浓,放声长歌,直唱到天河群星疏落,籁寂更深。“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句

14、中青松与青天,仍到处绾带上文的一片青翠。至于河星既稀,月色自淡,这就不在话下了。最终,从美酒共挥,转到“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写出酒后的风味,陶陶然把人世的机巧之心,一扫而空,显得淡泊而恬远。这首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是受陶潜诗的影响,然而两者诗风又有不同之处。陶潜的写景,虽未曾无情,却显得平淡安静,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之类,既不染色,而口气又那么温缓舒徐。而李白就着意渲染,“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不仅色调显明,而且神情飞扬,口气中也带有清俊之

15、味。在李白的一些饮酒诗中,豪情狂气喷薄涌泄,溢于纸上,而此诗似已大为掩抑收敛了。“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可是一比起陶诗,意味还是有差别的。陶潜的“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一觞虽自进,杯尽壶自倾”之类,称心而出,信口而道,淡淡然无可无不行的那种意味,就使人觉得李白挥酒长歌仍有一股英气,与陶潜异趣。因而,从李白此诗既可以看到陶诗的影响,又可以看到两位诗人风格的不同。终南山诗词鉴赏3游终南山孟郊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16、沈德潜评此诗盘空出险语,又说它与出峡诗上天下天水,出地入地舟,同一奇险,也是就这一特点而言的。观赏这首诗,必需紧扣诗题游终南山,切莫遗忘那个游字。就实际状况而言,终南尽管高大,但远远没有塞满天地。南山塞天地,的确是硬语盘空,险语惊人。这是作者写他游终南山的感受。身在深山,仰视,则山与天连;环顾,则视线为千岩万壑所遮,根本看不到山外的空间。用南山塞天地概括这种独特的感受,虽险而不怪,虽夸而非诞,简直可以说是妥当得不能再妥当了。日和月,当然不是石上生的,更不是同时从 石上生 的。日月石上生一句,的确硬得稀奇,险得惊人。然而这也是作者写他游终南山的感受。日月并提,不是说日月并生;而是说作者来到终南,

17、既见日升,又见月出,已经度过了几个昼夜。终南之大,作者游兴之浓,也于此委婉传出。身在终南深处,朝望日,夕望月,都从南山高处初露半轮,然后冉冉升起,这不就象从石上生出来一样吗?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杜甫的四更山吐月,都与此异曲同工。孤立地看,日月石上生好像夸过其理(文心雕龙夸饰),但和作者游终南山的详细情景、详细感受联系起来,就觉得它虽险而不怪,虽夸而非诞。当然,险、硬的风格,使它不行能有四更山吐月、海上生明月那样的情韵。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两句的风格仍旧属 奇险一路。在同一地方,夜与景(日光)互不相容;作者硬把它们支配在一起,怎能不给人以奇的感觉?但细玩诗意,高峰夜留景,不过

18、是说在其他地方已经被夜幕覆盖之后,终南的高峰还留有落日的余辉。极言其高,又没有违反真实。从诗经 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以来,人们习惯于用插遥天、出云表之类的说法来表现山峰之高耸。孟郊却避熟就生,抓取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加以夸张,就在言峻则崧高极天之外另辟蹊径,显得很新奇。在同一地方,昼与未明(夜)无法同时存在,作者硬是把二者捏在一起,自然给人以险的感觉。但玩其本意, 深谷昼未明,不过是说在其他地方已经洒满阳光的时候,终南的深谷里依旧一片幽暗。极言其深,很富有真实感。险的风格,还从上下两句的夸张对比中表现出来。同一终南山,其高峰高到夜留景,其深谷深到昼未明。一高一深,悬殊若此,好像夸过其理。然而

19、这不过是借一高一深表现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于以见终南山高深广远,无所不包。事实上奇而入理、奇而实确。长风驱松柏,驱字下得险。然而山高则风长,长风过处,千柏万松,枝枝叶叶,都向一边倾斜,这只有那个驱字才能表现得形神毕肖。声既无形又无色,谁能望见它在拂?声拂万壑清,拂字下得险。然而那声来自长风驱松柏,长风过处,千柏万松,枝枝叶叶都在漂流,也都在发声。说声拂万壑清,就把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统一起来了,使读者于望见万顷松涛之际,又听见万壑清风。前面八句诗以写景为主,给人的感受是:终南自成天地, 清幽宜人。插在其中的两句,以抒情为主。山中人自正里的中是正的同义语。山中而不偏,山中人正而不邪;因山及人,抒发

20、了赞颂之情。 路险心亦平中的险是平的反义词。山中人既然正而不邪,那么,山路再险,心还是平的。以路险作反衬,突出地歌颂了山中人的心地平坦。硬语盘空,险语惊人,也还有言外之意耐人寻味。诗人赞美终南的万壑清风,就意味着厌恶长安的十丈红尘;赞美山中的人正心平,就意味着厌恶山外的人邪心险。以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收束全诗,这种言外之意就表现得特别明显了。终南山诗词鉴赏4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暮从碧山下, 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 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 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 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 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 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 陶然共忘机。我国的田园诗以晋末陶潜为开山

21、祖,他的诗,对后代影响很大。李白这首田园诗,似也有陶诗那种描写琐事人情,平淡爽直的风格。李白作此诗时,正在长安供奉翰林。从诗的内容看,诗人是在月夜到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首句“暮从碧山下”,“暮”字挑起了其次句的“山月”和第四句的“苍苍”,“下”字挑起了其次句的“随人归”和第三句的“却顾”,“碧”字又逗出第四句的“翠微”。平平经常五个字,却无一字虚设。“山月随人归”,把月写得如此脉脉有情。月尚如此,人而不如月乎?第三句“却顾所来径”,写出诗人对终南山的余情。这里虽未正面写山林暮景,却是情中有景。不正是旖旎山色,使诗人痴迷不已吗?第四句又是正面描写。“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林幽深

22、处。“苍苍”两字起加倍渲染的作用。“横”有覆盖意。此句描绘出暮色苍苍中的山林美景。这四句,用笔简炼而神色俱佳。诗人闲逛山径,也许遇到了斛斯山人,于是“相携及田家”,“相携”,显出情意的亲密。“童稚开荆扉”,连孩子们也开柴门来迎客了。进门后,“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写出了田家庭园的安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得所憩”不仅是赞美山人的庭园居室,明显也为遇知己而兴奋。因而欢言笑谈,美酒共挥。一个“挥”字写出了李白畅怀豪饮的神情。酒醉情浓,放声长歌,直唱到天河群星疏落,籁寂更深。“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句中青松与青天,仍到处绾带上文的一片青翠。至于河星既稀,月色自淡

23、,这就不在话下了。最终,从美酒共挥,转到“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写出酒后的风味,陶陶然把人世的机巧之心,一扫而空,显得淡泊而恬远。这首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明显是受陶潜诗的影响,然而两者诗风又有不同之处。陶潜的写景,虽未曾无情,却显得平淡安静,如“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之类,既不染色,而口气又那么温缓舒徐。而李白就着意渲染,“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不仅色调显明,而且神情飞扬,口气中也带有清俊之味。在李白的一些饮酒诗中,豪情狂气喷薄涌泄,溢于纸上,而

24、此诗似已大为掩抑收敛了。“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可是一比起陶诗,意味还是有差别的。陶潜的“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一觞虽自进,杯尽壶自倾”之类,称心而出,信口而道,淡淡然无可无不行的那种意味,就使人觉得李白挥酒长歌仍有一股英气,与陶潜异趣。因而,从李白此诗既可以看到陶诗的影响,又可以看到两位诗人风格的不同。第16页 共16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