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与五代吴越国历史.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599 上传时间:2017-10-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教与五代吴越国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道教与五代吴越国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教与五代吴越国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教与五代吴越国历史.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道教研究 道教与五代吴越国历史 曾国富 提要 :五代时期,吴越国缔造者钱鏐在发迹过程中,得到道士的秉力支持。钱鏐执政后,推行崇 奉道教的政策,兴建宫观,笼络道士,常行斋蘸。其崇道的原因,是要借助道士神化自身,巩固其统 治;借道教向民众灌输封建伦理道德,祈求得到道教神灵对其军队的襄助及对吴越民众的福佑。道教对 吴越国军事、政治、文化都有重要的影响。 曾国富, 1962年生,湛江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 主题词 : 吴 越 国 道 教 钱 鏐 闾 丘 方 远 吴越国是五代时期割据于我国东南地区的一 个小国,也是一个宗教氛围浓厚的国家。在吴越 国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中,对吴越国统治者、将 士、百姓以至吴

2、越国历史有深远影响的,除了源 远流长、信众广泛的传统宗教之外,我国土生土 长的道教也有深刻的影响。本文依据相关史料, 仅就道教在吴越国的存在、发展状况及其对吴越 国历史的或显或隐的影响,略作考察与论述,以 期弥补向来不为学者所重视的五代时期道教发展 史研究之不足。 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的核心信仰是 “ 天人感 应 、 “ 君权神授 ” 。这一信仰深入中国普通民众 意识之中。中国古代历史上,历代统治者,包括 心存异志意欲割据 独立的地方军阀,都大肆宣 扬、鼓吹“ 神授 ” 、 “ 神助 ” ;民众不堪压迫剥削, 揭竿而起,领袖人物大多也要披上神的外衣,其 奥秘都在这里:旨在争取宗教意识浓厚的民众的

3、 支持。在五代这样一个社会动荡,政治风云变幻 莫测的时代,各地军阀也大都借助宗教以増强凝 聚力。钱鏐 一 吴越国的创建者 一 也不例外。 钱鏐借以制造 “ 天人感应 ” 、 “ 君权神授 ” 宗 教神话的法宝,首先是道教。道教是多神宗教, 本土宗教,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正适合有政 治雄心的钱鏐的需要。 钱鏐早年求学时期,曾得到道士洪湮的赏识 和激励。据载,钱鏐 “ 常游径山书 院,有道人洪 湮者,每迎于门,王(钱鏐 ) 颇恶之。一日,自 后山僻径而往,湮亦迎焉。王问其故。湮曰 : 君非常人,故预知耳 。 ” 道士这一席话不仅激 励了钱鏐奋发向上之志,更重要的是给钱鏐涂抹 了一层神圣的灵光。其

4、后,钱鏐又借助道士东方 生编出一个池龙生于钱家的宗教神话,谓 : “ 先 是邑中大旱县令命道士东方生起龙以祈雨,生 曰 : 茅山前池中有龙起,必大异。 令乃止。明 年复旱生乃遽指鏐所居曰 : 池龙已生此家。 时鏐实诞数日矣。 ” 以此证明钱鏐是一个 “ 非常 人 ” 。或许是钱鏐的发迹过程中,道教、道士 起 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钱鏐对道士特别眷 顾,其与当时著名道士闾丘方远密切的关系可证 明这一点。 据记载,闾丘方远,舒州(今安徽潜山县 ) 人,曾拜多位名道为师 : “ 师香林左元泽、庐山 陈元悟,传法箓于天台叶藏质,皆晓畅大义,甚 得真传 ” 。闾丘方远既精黄老之术,又雅好儒学, 曾诠注

5、太平经为十三篇,对道教思想的传播 有重要贡献。他多次婉拒唐朝廷的征召,遍游名 道士被 .中国民众看作是通神的中介,加之道教是山 。顔年间 2 咖始居余杭大涤 34 宗教学研究 2008年第 2期 洞。钱鏐势力崛起于吴越之间,闾丘方远谒见钱 鏐。起初,与钱鏐谈论老庄道家之学,道家的清 静无为之说不合钱鏐奋发进取之志趣,故话不投 机。闾丘方远退而认识到钱鏐乃是 “ 入世 ” 之英 雄,实不宜与谈老庄出世的玄虚之道。于是翌日 再入谒,与钱鏐谈论儒家的春秋大义,话语 投合,尽日而罢。钱鏐于是厚加礼遇,重建天柱 宫以居之。又奏请唐朝赐紫,并赐号 “ 玄同先 生 ” ,使之成为吴越一方道教领袖 。 钱鏐重

6、修大涤山天柱观,时在唐光化三年 (900)七月。此举使一度衰落沉寂的道教得以振 兴。这在道教发展史上是 不应忽略的一节。 天柱山是道教一大著名胜地。这里 “ 风清气 和,土腴泉洁,神蛇不螫,猛兽能驯 ” 。道教在 天柱山的发展可谓源远流长。钱鏐在为重修天柱 观而作的天柱观记中有较详细的叙述:早在 西汉, “ 武帝酷好神仙,标显灵迹,乃于洞口, 建立宫坛,历代祈禳,悉在此处。东晋有郭文举 先生,得飞化之道,隐居此山,群虎来柔,史籍 所载, 桕大唐创业,以元元皇帝为祖宗,崇 尚玄风,恢张道本。天皇大帝握图御宇,授箓探 符,则有潘先生宏演真源,搜访神境。弘道元年 (按,唐高宗年号, 683年)奉敕创

7、置天柱观焉 中宗皇 帝玉叶继昌,玄关愈辟,特赐观庄 所,以结香灯。于是台殿似匪(非)人工,廊槛 皆疑化出,星坛月砌,具体而微。则有被褐幽 人,据梧高士,挹澄泉之味,息青萝之荫。叶天 师法善、朱法师君绪、吴天师筠、暨天师齐物、 司马天师承祯、夏侯天师子云,皆继踵云根,栖 神物表。骨腾金锁,名冠瑶编。出为帝王之师, 归作神仙之侣 ” ,可知众多道教名流曾驻留 天柱观,并对历史及道教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但是,中唐以后连绵的战争,对天柱观造成了严 重的破坏,也导致了道教的衰落,所谓 “ 自兵革 荐兴,基址多毁,况兹幽邃,岂暇修营 “ 致道 流困穷,二时而不办香烛,竟岁而全无醮阅 ” 。 因此,在钱鏐

8、主政吴越,吴越地区局势相对稳定 以后,便决定重修天柱观,使衰落的道教得以振 兴。钱鏐为此上奏唐朝廷,请求允准重修天柱道 张教迹,每年春秋四季,为国焚修 ” 。唐昭宗对 钱鏐的奏章 “ 披玩再三,嘉叹无己 ” ,下诏答允, 并赐闾丘方远法号 “ 妙有大师 ” 。钱鏐针对天柱 观原有建筑布局的不合理,对天柱观作了较大的 改造。天柱观记记载道 : “ 但以此观创置之 始,本对南方,后有朱法师相度地形,改为北 向。虽依山势,偏侧洞门,其洞首阴背阳,作道 宫而不可,致左右岗塊,与地势 以相违。背洞门 而不顺百灵,使清泉却侵白虎。致使观中寥落, 难住贤能,皆为尊殿背水激冲之所致也。 ” 钱鏐 于是特与创建

9、殿堂,兼移基址, “ 其大殿之内, 塑天尊真人,龙虎二君,侍卫无阙;其次别创上 清精思院,为朝真念道之方;建堂厨,乃陈鼎击 钟之所。门廊房砌,无不更新 ” 。钱鏐对大事修 整之后的天柱观寄以厚望 : “ 今也仙宫岳立,高 道云屯,六时而钟磬常鸣,八节之修斋罔阙。有 以保国家之景祚,福两府(按,指杭、越)之 烝黎。, 除此之外,钱鏐还在吴越境内兴建了不少道 教宫观,如,于金华建广润龙王庙,建上清宫于 绍兴泰望山,建灵德王庙于浙江;明万历金华 府志、清雍正浙江通志及清光绪金华县 志等历代方志,都有 “ 吴越钱武肃王(钱鏐 ) 重修 ” 金华赤松宫的记载。为了提高道士的社会 地位,扩大道教的影响,钱

10、鏐还奏请中央朝廷给 境内高道颁赐封号。如开平元年 ( 907)九月, 钱鏐上奏后梁王朝,称 :“ 道门威仪郑章,道士 夏隐言,梵修精志,妙达希夷,推诸流辈,实有 道士。郑章宜赐号贞一大师,仍名玄章;隐言赐 紫衣。 ” 可见钱鏐对道士的礼重。 钱鏐不仅广建道教宫观,礼遇道士,还对道 教深为信仰,确信道教能为其霸业、为其统治的 吴越社会带来实际利益,这从吴越史编年所 记钱鏐“ 于国内洞府名山河湖遍投龙简 ” 可见一 斑。据薛驹东斋纪事云:道家有金龙玉简 学,龙以铜制,玉简以阶石制,历代帝王大多投 龙为国斋蘸。钱鏐也不例外。如他在投告太糊 龙简文中,自称 “ 大道弟子、天下都元帅、尚 父、守中书令、

11、吴越国王钱鏐 ” ,并云 : “ 自统制 观 .并 “ 请上清道士闾丘方远与道众三十余人主山河,主临吴越,民安俗阜道泰时康,市场平 成 道教与五代吴越国历史 35 和,仰自苍天降佑,大道垂恩。今则特诣洞府名 山,遍投龙简,恭陈蘸谢,上答玄恩。江苏通 志。金石七载有翁广平跋语,说在清顺治元年 (1644)夏,吴中大旱,太湖龟坼,居民于湖底 得钱肃王龙简,共一百七十九字,楷法颇似麻 姑仙坛 iS, 略有剥蚀处。四旁有一龙环之。简 为银质,重二十两,长五寸四分,宽三寸 七分 。 唐末五代时期,由于战乱,社会动荡,道教 的发展,从总体上说,是处于衰落时期。孙夷中 三洞修道仪序说 : “ 五季之衰,道教

12、微弱,星 弁霓襟,逃难解散,经籍亡逸,宫宇摧颓 ” 。 钱鏐在兵荒马乱之中于吴越一方对道教表示尊 崇,为道教的延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钱鏐在唐末戎马倥偬,军费支出不菲的背景 下,仍然舍得花费巨资修缮道观,招徕道士,冀 望振兴道教,原因何在?依笔者浅见: 一是笼络道士,神化自身,巩固其统治。宗 教仿似一把双刃剑,它能配合君王,维护封建统 治,也能被别有政治野心的人物或不堪压迫剥削 的民众所利用,危及封建统治。钱鏐耳闻目睹的 道士蛊惑教唆高骈、董昌割据独立就是其中之 例。道教虽然属于 “ 出世 ” 的宗教,疏离政治, 追求山林隐遁,得道成仙;但任何宗教要获得存 在和发展,都 不可避免的要依靠、争取

13、当政者的 保护和支持,道教也不例外。这是当时一些道士 利用道教支持、蛊惑地方军阀的一个重要原因。 高骈,唐末淮南节度使,坐守扬州,企图保存实 力,害 _一方。五代诗话五卷引渔隐丛话 云 : “ (高)骈末年惑于神仙之说,吕用之、张守 一、诸葛殷等,皆言能役使鬼神,变化黄白。骈 酷信之,委以政事。用之等援引朋党,恣为不 法,尝云后土夫人灵佑,遣使就某借兵马并李筌 所注太白阴经。骈遽下两县,率百姓具苇席 千领,画作甲马之状,遣用之于庙廷烧之;又以 五彩笺写太白阴经十道,置于神座之侧 ;又 于神帐中,塑一绿衣少年谓之韦郎。 ” 。 董昌成为吴越地区新崛起的军事势力之后 , 一些 道士便也迫不及待地吹

14、墟董昌 , 煽动他割据称 帝。据载, “ 有道士朱思远诡言天符夜降,碧楮 朱文,不可识,大约言天命在董氏也。于是俗吏 致龟鱼符瑞者,日不下百数 ” 。结果, “ 素愚 ” 的董昌信以为真贸然背叛唐朝,建罗平国,称 帝,最终被钱鏐奉唐朝之命击败。钱鏐自然会从 这些事例中获得认识:对于道徒不能等闲视之 , 更不能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对立面 , 而应该竭力加 以笼络控制。另外,道教受宗法性传统宗教及汉 代神学化儒学的影响 , 也宣扬天人感应的神学思 想,认为天是有意志的,是冥冥中的最高主宰, 人间的一切,包括君臣的地位与权力,人生的祸 福寿夭等 , 都是由天决定的;天的意志是不可违 背的,顺之者昌,悖之

15、者亡。如道教经典之一 太平经云 : “ 夫天但可顺不可逆也,因其可利 而利之,令人兴矣;逆之者令人衰,失天心意亡 矣。 因此,五代时期,不少有志乘乱割据、僭 号的新兴军阀,都利用道士制造种种神话,以证 明自己是 “ 非常人 ” , 是上天派遣而来的 , 自己 的地位和权力都是天赋予的 , 神圣不可侵犯 , 以 迷惑和欺骗将士民众。钱鏐当然也不例外。 二是借道 教 “ 神道设教 ” , 向民从灌输封建 伦理道德。道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以儒家倡 扬的封建伦理道德作为本教的信条 , 并将其作为 修道的重要内容,反复强调忠、孝、仁、信。如 太平经就提出 “ 敬上爱下 ” 、 “ 孝为上第一 ” 、

16、“ 安贫乐贱 ” 、 “ 周穷救急 ” 、 “ 恶杀好生 ” 等道德 要求 ; 老子想尔注亦提倡 “ 竞行忠孝 ” 、 “ 守 中和之道 ” 、 “ 百行当修,万善当著 ” 等;葛洪 抱朴子 对俗篇也强调 : “ 欲求仙者 , 要当以 忠孝和仁信为本 ” ,把行善积德纳入修仙之道中。 可见 , 在维护封建道德方面 , 道教与儒学是并行 不悖,异曲同工的。而钱鏐身 处战乱动荡的五代 社会,深感封建伦理道德的缺失。因此,他一方 面大力推崇儒学 1另一方面又大力扶持道教 , 旨在利用二教(许多学者认为儒学也是一种宗 教)配合其封建统治 , 就像给吴越国这辆车子装 上两个 “ 精神之轮 ” , 可以引

17、导其 “ 政治之车 ” http :/ 把成赚賺臟在道教神灵的护佑上。当平稳地向前驶进 36 宗教学研究 2008年第 2期 三是祈求得到道教神灵对其军队的襄助以及 对吴越民众的福佑。如众所知,道教是多神教, 有一个庞杂的神仙系统。这些神或仙,很多都来 源于民间。举凡民间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受民间 崇拜的圣贤和历史英雄,都被道教封为神或仙。 人们都相信这些神或仙能奖善罚恶,保佑自己 ; 一些将领竟在对敌作战之时,在战场上请道士作 起法来,企图借助 “ 阴兵 ” 破敌。因此,五代时 期不少割据一方的称王者或节度使,都深信并鼓 吹自己的发迹是神灵护佑的结果,都对各路神祗 采取保护政策,藉此凝聚和激励

18、人心,稳定一方 统治。钱鏐亦然,亦相信道教神祗能给自己的军 队和势力范围内的民众以福佑庇 护。每遇艰难挫 折之时,钱鏐常请道士斋醮作法以祈禳。如,天 复元年 ( 901)十月,淮南李神福将兵寇吴越衣 锦城(钱鏐家乡)。钱鏐命爱将顾全武率师御之, 不料中敌埋伏,顾全武兵败被俘。失去顾全武, 钱鏐犹如丧失一臂,损失惨重,忧心如焚。在彷 徨无奈之际,钱鏐即请道士闾丘方远斋醮作法, 求神灵保佑顾全武及其军队。史载 : “ 时,王 (钱鏐 ) 以衣锦城被寇,命玄同先生闾丘方远, 建下元金箓醮于龙瑞宫。其夕大雪,惟醮坛之上 星斗灿然,殿宇无所沾洒。又有鉴湖宿钓者,闻 车马之声甚众。复有一黑虎,蹲于宫门外,

19、醮罢 乃去。 ”1从史料所述来看,斋醮似乎真的感动了 上天;再结合史实来看,次年四月,顾全武果然 被淮南送返丨这不是证明了道教斋醮祈禳的 “ 灵 验 ?因此,钱鏐一直将自己 “ 定乱平祆,勤王 佐命,五十年抚绥军庶,数千里开泰土疆,四朝 叠受册封,九帝拱扶宗社,改家为国,兴霸江 南,一方偃息兵戈,四境粗安耕织 ” 之功,归为 “ 上荷元穹眷佑,次翳神理护持 ” ,即上天和众神 的庇护佐佑。钱鏐曾传令 :“ 统内凡有往帝前王, 忠臣义士,遗祠列像,古迹灵坛,悉皆褒崇重峻 于深严,祀典常精于丰洁,冀承灵既,同保军 民 ” 3。前述钱鏐所作天柱观记中, 也明确 说明重修天柱观,复兴道教的目的在于“

20、保国家 之景祚,福两府之蒸黎 ” 。 钱鏐以后,吴越国后继者仍然执行扶持道教 地道教神庙加以重建或请求中原朝廷的册封。 如,清泰二年 ( 935)七月,重建开元宫;十 一 月,从吴越国文穆王钱元瑾之请,后唐敕杭州护 国庙改封崇德王,城隍神改封顺义保宁王,铜官 庙改封福善通灵王,湖州城隍神封阜俗安城王, 越州城隍神封兴德保闉(城门外曲城 ) 王 。 第 三位吴越国王一 忠献王钱弘佐即位后,于天福 六年 ( 941)九月,“ 命田园有隶道宫佛寺比入赋 税者,悉免之 ” 。最后一位吴越国王钱 俶虽偏 重佛教,但对道教并未偏废。他曾延请高道张契 真 “ 主三箓斋事 ” ,总管吴越国道教事务 ;暨 齐物

21、是一位道学高深的名道,钱俶曾 “ 欲为赐度 弟子,齐物对曰 : 乐静己久,不愿有也 。 ” 予 以婉拒 ;台州道士朱霄外 “ 素有道术为忠懿 王(钱俶 ) 所知,遂命葺台州之白云菴为栖霞 宫,以霄外主之 ”8 等等。 道教在吴越国的发展,其影响和意义是多方 面的。 首先,在军事方面,统治者利用将士的宗教 意识、情感制造种种 “ 神助 ” 假象,以此激励 士气,克敌制胜。钱鏐在领兵作战过程中,曾多 次制造 “ 神助 ” 故事,以激励士气;并在修建各 路神庙活动中,常亲自执笔,书写碑记,将其军 事成就归功于神助。这些碑记,实际上是吴越国 统治者对将士、民众的宣传工具。其后的吴越国 统治者也没有轻易

22、放弃这一 “ 法宝 ” 。例如青龙、 白虎皆为道教信奉的神灵,简称龙、虎,与朱 雀、玄武合称四方之神。道教宫观常将龙、虎作 为守卫山门的神将,又称 “ 监兵神君 ” 。但龙、 虎不可能以实形存在,不可能人皆可目睹,于 是,龙、虎又常以虚幻的 “ 气 ” 的形式出现,通 神者才可看见。吴越国军事统治者常用龙、虎神 灵助佑以激励士气。如,乾化三年 ( 913)四月, 淮南将李涛率兵二万寇犯吴越,钱鏐遣其子钱元 瑾率师抵御。吴越备史卷三载 : “ 是行也,王 (钱元瑾)营中有气如龙虎之状,贼中望之曰 : 此霸者之气也 。 ” 这则神话大约是钱元瑾利用 的政策第二位吴越国王钱元瑾即位后即对各术士或敌方

23、叛兵關包制的,旨在说明吴越军队 道教与五代吴越国历史 37 得到了龙、虎二 “ 监兵神君 ” 所率天兵的助祐。 结果吴越军将士作战勇猛。淮南军战败,损兵八 千,李涛成擒。贞明五年 ( 919)三月,钱元瑾 奉命率水师攻淮南。为激励士气,钱元瑾将大小 战舰 500艘“ 皆刻龙形 ” ,自东洲(今江苏启东 县北吕镇一带 )发舰趋淮甸。此战战果辉煌 : “ 斩其将百胜军使彭彦章,获士卒七千余人,贼 船四百余艘,余皆焚之,其斩馘之甚自江及岸数 十里皆殷焉 ” 。据载, “ 是行也,舟次狼山江之石 碑湾,有石幢,大署其文曰 : 向后有木龙五百 至此 。 ” 石幢上的文字,显然是钱元瑾事前派 人刻写的。其

24、军见之,必然以为这是神的启示, 深信 “ 木龙五百 ” 正是指吴越水师,吴越水师是 天兵天将附体必定所向无敌。这对于激励吴越 水师士气,瓦解敌军士气 无疑具有积极意义。这 或许是吴越水师大胜,淮南军惨败的其中原因之 一。吴越略史卷三还记载:开运三年 ( 946) 十月,淮南军乘闽国内乱入寇闽国福州。福州节 度使李弘义向邻国吴越国求援。吴越国担心 “ 唇 亡齿寒 ”而决定出师应援。 “ 是行也,宿卫衣锦 军武肃王庙庭者闻甲马号令之声,凡数夕而止。 及接战,闽、淮人视王师(吴越军)周遍郊野, 人皆丈余,盖灵助也。这则神话大约也是吴越 车事统帅技意宿卫衣锦车武肃王庙庭者制造的。 武肃王钱鏐生前大力扶

25、持道教,死后自然成了能 调遣道教天兵天将的吴越国的保护神。神话虚构 钱鏐 神灵召来天兵天将协助吴越军破敌,大大鼓 舞了士气,故能克敌制胜。 其次,在政治方面,道教对吴越国统治集团 成员的浸染,有利于吏治的清明及缓解宗室的权 力之争。吴越国推行扶持道教的政策,使道教在 吴越国获得显著发展。吴越国统治者,包括国 王、后妃、宗室、官员,都或多或少地与道士有 接触,都或显或隐地受道教思想的影响,反映在 政治活动中,就是他们淡化了权力的欲望,减少 了权力之争,对促进吏治清明有一定的积极 意义。 吴越国顺德太夫人吴氏是一位受道教影响较 深的女性。据载,她 “ 性慈惠而节检,颇尚黄老 王(忠懿王钱 俶 )

26、决断政事,有及重刑者,夫人 常频獲,以仁恕为言。诸吴将有迀授,皆峻阻 之。及其入对,多加训励,有过失必面责之。故 诸吴终夫人之世不甚骄恣。 ” 2仁恕既是儒家学 说,又是道教教义。钱俶行仁德之政,其中有吴 氏的影响。另外,与封建时代那些千方百计利用 自己的裙带关系为亲属谋地位争权力的后妃不 同,吴氏却 “ 峻阻 ”( 极力阻止)其亲属的 “ 迁 授 ,并严加 “ 训励 ” ,有过必责。吴越国无外戚 之患,亦有受道教思想影响而淡薄功名权力的吴 氏一份功劳。 吴越国钱氏宗室中,酷好道教而淡漠权位者 也不乏其人。如,钱弘傳,钱元瑾 第五子,生 时,因钱元瑾年近四十而冢嗣未建,因而对弘傳 “ 特所钟爱

27、 ” ,累奏授两浙副大使、杲州团练使。 后被立为世子,有继位之资。但王位对钱弘傳缺 乏吸引力。他 “ 将農,乃题所居屏障曰 : 四月 二十九日大会群仙 ,凡题数处。及期,果農, 年方十六岁。后文穆王钱元瑾以世子府为瑶台 院 。 英年早逝,于常人看来是痛苦可惜的,而 在钱弘傳看来,死亡即是成仙,此后可与群仙聚 会,其乐无穷。可见其受道教思想影响不浅,权 位意识淡薄。又据吴郡图经续记卷下冢 墓记载:钱文奉 “ 涉猎经史,好宾客,饮兼数 人,常乘白骡, 披鹤氅,泛舟池中,远近闻宾客 笑语声,则就饮为乐。另据吴郡志卷 11 牧守:钱文奉 “ 涉猎经史,精音律、图祎、医 药、鞠弈之艺,皆冠绝一时 有鉴裁

28、,礼下贤 能,士负才艺者多依之。作南园、东庄,为吴中 之胜。多聚法书、名画、宝玩、雅器,号称好 事 。钱文奉常在东庄、南园, “ 极园池之赏 晚年经度不己,每燕集其间,任客所适 ” 2钱 文奉不恋利禄,只钟情典籍学术完全寄情山水 之中, “ 乘白骡,披鹤氅 ” ,不是神仙,胜似神 仙。 这些宗室寄情仙道,看似消极无为,劳 民伤财,谓之庸官似未尝不可;但如果我们放眼 同时期其他割据政权,如马楚、王闽、南汉,国 内宗室觊觎王位,互相猜忌,同室操戈,惨无人 道,不仅血溅宫廷,而且国内动乱,兵变相断而 学居常被 (披 ) 道士服余皆布练而己每闻起,邻国乘虚而入以雛国灭,则吴越国宗 38 宗教学研究 2

29、008年第 2期 室这种疏远权力,无争无竞,惟热衷山水、仙 道,便显出其积极的意义来了。道教还为政治失 败者提供了一个寄托精神的 “ 港湾 ” 。如,吴越 国第四位国王 一 忠逊王钱弘惊是一位 “ 废王 ” , 在位仅半年天福十二年 ( 947)十二月,吴越 国内牙统军使胡进思等发动叛乱,将其废黜,另 立忠懿王钱俶。胡进思多次想加害废王,均被钱 俶阻止。废王生存,无疑对在位之王的地位、权 力构成了威胁。如何解决存兄弟和安王位这二者 的矛盾?钱俶的处置是 :“ 命东府以官物充(废 ) 王取给;西寝之后,即卧龙山,为王置园亭于 上,栽植花木周遍高下,遇良辰美景,王被道 士服,拥伎乐,旦暮登赏 ”2

30、在良辰美景的赏 心悦目及神仙相伴的梦幻中了却余生,权位己置 之度外。 吴越国一些著名的士大夫,原来就与道士有 着密切关系,或本身曾为道士。如皮光业、林 升、罗隐等,原与韩必、吴崧、 何肃、吴琪、吴 琐等道士同隐长城大座山,号 “ 八友 ” ,后或隐 或仕,各奔前程 2其中,皮光业就是一位深受 道教思想影响,清廉耿介,隐在朝市的受民爱戴 的官员。皮光业曾拜名道闾丘方远为师学习子 书,与之关系密切,深受道教义理薰染,被当时 吴越民众视为活神仙。据载,后梁之主朱氏选钱 鏐子钱传珍为驸马都尉,钱鏐命皮光业护送传珍 至京师。 “ 及回,至靖海,光业舅滕文规为山阴 令,日暝遽见黄衣吏报曰 : 皮补阙今日已

31、及靖 海。 文规诘之,遂失所在。 ” 钱元瑾继位,命皮 光业知东府(越州,今浙江会稽 )事,此事亦被 时人附会成 神话 : “ 初,光业旅游会稽,有神降 于里巷。光业往视之。神遂不语。及去,众诘之 (按,指神 ),曰:皮秀才来,神何不语?(神 ) 答曰 : 皮秀才此土地主,我小神,不当见之。 至是果验。 ” 5仿佛皮光业知东府事是上天之神早 就决定了的。可见在当时吴越人眼里,皮光业不 是凡俗之人,而是神仙下凡。历史上,不是深得 学识渊博者。他们或成为君主、官僚、士大夫仰 慕求学的对象,如上述皮光业曾拜闾丘方远为 师;道士钱朗少以五经登科,仕唐累官至光禄 卿,唐末归隐庐山, “ 武肃王(钱鏐 )

32、 延至西府 (杭州 ),以师礼事之 ”6 或专心 收藏、整理道 教典籍,著书立说,宏扬道教教义,如名道闾丘 方远,当时人、南唐沈汾撰续仙传谓:闾丘 方远 “ 诠太平经为三十篇(续文献通考 谓十三篇 ),备尽枢要,其声名愈播于江淮间 ” 2 当代学者亦高度评价云 : “ 闾丘方远将早期道教 经典太平经节录为简明读本取名太平经 钞。此举不仅适应当时人们在战乱中向往太平 的需要,有利于太平经思想的传播,更为重 要的是,通过此书可以看出己经散佚的太平 经之余貌 ” 8除此之外,闾丘方远还有其他 道教著述,宋史著录其太上经秘旨一卷, 道藏收录其 太上洞玄灵宝大纲钞一卷。 杭州人暨齐物,曾师玉清观朱君绪,

33、受法箓神符 秘方,后入大涤山依岩洞为室, “ 又构垂象楼, 贮道书几千卷,朝夕讨论,贯穿精微,听者莫不 忘倦 ” 2,对道藏的保存及道教教义的传播,都 有很大贡献。此外,崇奉道教的吴越国统治者为 复兴道教,还注重道教典籍的搜集。据 “ 浙江在 线 ” 网资料:唐末五代,中原纷扰,道经又多散 失或焚毁。吴越王钱俶偏安东南一隅,有暇兼顾 文化事业,即资助道士朱霄外编成金银字道 藏二百函,藏于天台桐柏宫,钱俶重建道 藏有北宋大中祥符三年 ( 010)夏疎所撰重 建 道藏经记记其事。他说 : “ 五代相竟,中原 多事。吴越忠懿王得为道士朱霄外新之,遂筑室 于上清阁西北,藏金录字经二百函,勤其事也。 ”

34、 金元中亦说 : “ 如天台桐柏崇道观,乃五代之末 吴越王钱氏所建。藏中诸经,拘集道童及僧寺行 者,众共抄录,以实其中。碧纸银书,悉成卷 轴。 ” 此时的天台山玉霄宫还存在有上清派道士 叶藏质募造的道经一藏,号玉霄藏,合并桐 柏宫的金银字道经 200函,约千余卷,为当时全 国两大道藏之一。日本学者窪德忠著道教史 亦谓 : “ 也许吴越国的政治情况比较稳定,在约 民心又清廉自守的封建官吏不会 被民众传为 神仙。 再次,从文化方面说,促进了文化 ( 尤其是 道教文化 ) 的发云集吴越国的道士中不乏七十年间人民安居乐业因此进行了搜集道经的 道教与五代吴越国历史 39 工作,这为北宋真宗时编辑道藏打下

35、了部分 基础。据说吴越的第五代忠懿王将搜集的道经藏 于天台山的桐柏观。虽说是搜集的道经,不过其 中有些经典可能也使用历来的经典名称,而实际 上却换了新的内容。 ” 些吴越国君主、官员、 诗人还常从道教学说、思想中取材,抒写对社 会,对人生的感怀,促进了吴越国文学艺术(尤 其是诗歌)的发展。如天福三年 ( 939)七月, 婺州金华县招隐乡民李满,于溪中得香炉一枚。 吴越国王钱元瑾颇为重视,亲为题写得铜香炉 并序以记其事。序文使用了天尊、道气、玄 功、太上仙客等道教专用术语。其诗云 : “ 莫记 年华隐水中,忽于此日睹灵踪。三天瑞气标金 相,五色龙光俨圣容。节庙初秋兴典教,时当千 载庆蓬蓬。仙冠羽

36、服声清曲,共引金台入九 童 。 名臣罗隐讥讽高骈迷信道士、神仙而导 致灭亡而作后土庙,其中诗句有云 : “ 九天元 (玄)女犹无圣,后土夫人岂有灵 f “ 韦郎年少 知何在?端坐思量太白经 ” 。 “ 后土 ” 俗称 土地神; “ 九天元(玄)女俗称九天娘娘,均 为道教神名; “ 无圣 ” ,不灵。罗隐另有送灶 诗云 : “ 一盏清茶一缕烟,灶君皇帝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 ” 3讽刺当时 文人怀才不遇的社会现实。 总而言之,重视宗教,道、佛并重,是五代 时期割据东南一隅的吴越国自始至终贯彻执行的 一项宗教政策。仅就道教而言,由于吴越国缔造 之君钱鏐对道教的高度重视,延请礼敬

37、名道,不 惜支付巨资修整战乱破坏的道教宫观,使道士云 集令一度衰落的道教得以振兴。道 教对吴越国 的历史有重要的影响。在五代十国这样一个战 乱、破坏的时代,吴越国却以社会稳定、政治清 明、经济发展、文化昌盛而令人关注,其成因何 在?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探讨,见仁见智 ; 但笔者认为,道教作为一种土生土长并有深厚群 众根基的宗教,在其中是起了积极作用的。 (责任编辑:無邑) 上,北京,中华书局, 1983年,第 1045页。 下同。 十国春秋卷 89,闾丘方远传,第 1294页。 吴越备史)卷 1。 十国春秋卷 77武肃王世家上注引钱鏐 天柱观记第 1065、 1066页。 赵亮 .张凤林等著

38、苏州道教史略,华文出版 社,1996年第 56页。下同。 苏州道教史略,第 57页。 道 ,第 32册,第 166页。 十国春秋卷 77 武肃王世家上,第 1055 页。 王明编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 1960年版, 第 170页。 参见曾国富儒学对五代吴越国历史的影响, 孔子研究 2007年第 5期。 1范坰 .林禹吴越书卷 1,太祖纪第六。宏 文艺范(台北 ), 2000年。 3十国春秋卷 78 武肃王世家下,第 1104 页。 十国春秋卷 79,文穆王世家,第 1122页。 十春秋卷 80忠献王世家,第 1134页; 吴越备史卷 3。 1十国春秋卷 89,张契真传,第 1295页。 7十

39、国春秋卷 89,暨齐物传,第 1295页。 1十国春秋卷 89,朱霄外传,第 1295页。 1吴越备史)卷 3。 2吴越备史)卷 4 1吴越备史)卷 3。 2范成大吴郡志卷 14园亭,丛书集成初 编本。 3十国春秋卷 80,忠逊王世家,第 1144页。 2十国春秋卷 89 韩必 .吴崧传,第 1294 页。 5吴越备史)卷 3。 6十国春秋卷 89,钱朗传,第 1293页。 2道 ,第 5册,第 93页。 8卿希泰 .唐大潮著道教史,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年第 156页。 9十国春秋卷 89,暨齐物传,第 1295页。 3 (日)窪德忠著 .萧坤华译道教史,上海译 文出版社, 1987年版第 183页。 1苏州道教史略,第 57页。 2陈顺烈等选注五代诗选。吴越,上海古籍出 版社, 1988年,第 257页, 3王士祯原编五代诗话 5卷罗隐,人民文 学出版社, 1989年,第 230页, 丨宋丨钱俨吴越备史卷 1,武肃王上文渊 阁四库全书本。下同。 丨 ,01吴任臣十国 a春秋 c卷 77 a 武肃 1王 )世豕 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