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发展史ppt课件.ppt

上传人:醉**** 文档编号:11528544 上传时间:2022-04-20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诗歌发展史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国诗歌发展史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诗歌发展史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诗歌发展史ppt课件.ppt(2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诗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诗经灵活运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初步形成民歌创作的艺术传统,为后世文学创作奠定了发展的基础。楚辞:继诗经以后出现的一种诗体。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它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屈原,运用楚辞形式创作了九歌和九章,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瑰丽的长篇抒情诗。 诗经和楚辞,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共同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源头,垂范于后世。两汉文学中价值最高的是乐府诗。乐府本是建于西汉武帝时的官方采诗机构,其所采集的

2、民歌即称为乐府诗。著名的篇章十五从军征、陌上桑、羽林郎,最为著名的还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它是汉乐府叙事诗的最高峰。汉乐府民歌多采用口语化的朴素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故人物形象生动,感情真挚。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善用比、兴手法是古诗十九首最大的艺术特色,正因此而被后人誉为“五言之冠冕”。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为后世称作“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其中以曹植和王粲的诗歌成就最为杰出,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核心, “建安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籍、应旸、刘桢)组成的邺下文人集团,形成了众星拱月的局面。 曹植:赠白马王彪 王粲七哀诗 陶

3、渊明继承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他单纯自然的田园诗体,为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谢灵运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他的山水诗特点是,能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其中,但有些诗字句过于雕琢,描写冗长,用典、排偶不够自然。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发展时期,这表现在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来。 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南齐永明年间,“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谐,这样,“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这种新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这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是谢眺,谢眺以山水诗著名,诗风清新流丽。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初

4、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和稍后的陈子昂,上承汉魏风骨,力扫齐梁宫体诗颓风,使唐诗开始走向社会、贴近现实,发为清新健康的歌唱。他们在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大胆探索,为唐诗的空前发展铺平了道路。初唐盛唐 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多写闲情逸致,但格调高雅,意境优美,人称“诗中有画”,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其作品多描绘瑰丽雄奇的边塞风光和艰难苦涩的军旅生活,或悲壮或奇峭,有显著特色。 李白和杜甫,被称为中国诗史上雄视古今的“双子星座”。李白的诗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表现个人理想和社会现实的矛盾,感情炽烈奔放,风格豪放飘逸。杜甫诗集中反映了唐王朝

5、由盛而衰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号称“诗史”,感情内在深沉,风格抑郁顿挫。李白与杜甫,以其极高的艺术成就泽惠百代。盛唐中唐 白居易、元稹为首,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们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纲领,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现象加以集中概括,对时弊进行讽谕批评,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韩孟诗派:韩愈、孟郊、等人他们崇尚险怪,以理入诗。孟郊与贾岛都以“苦吟”而著名,追求奇险,苦思锤炼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有“郊寒岛瘦”之称。 此外各具艺术个性的诗人尚有柳宗元、刘禹锡、李贺等。刘禹锡是一位有意创作民歌的诗人,他的许多竹枝词描写真实,很受人们喜爱。柳宗元的诗多抒发个人的悲愤和抑郁,他的山水诗情

6、致婉转,描绘简洁,处处显示出他清峻高洁的个性,如江雪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而在中晚唐之交凸现的李贺,以其诡异的诗风独树一帜,并启迪了晚唐诗歌。 晚唐 杜牧、李商隐的成就最高 杜牧长于七绝,内容多伤春惜别和咏史怀古,风格俗爽自然,江南春、山行、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是他的代表作。 李商隐的七律沉博艳丽,以爱情诗见长,其“无题”诗工于比兴,意蕴深远;他的七律学杜甫,用典精巧,对偶工整,如马嵬就很有代表性; 晚唐后期,出现了一批继承中唐新乐府精神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人物是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他们的诗锋芒毕露,直指时弊。 唐诗主情韵,宋诗主理致。最能体现宋诗特色的是苏轼和黄庭坚的诗。 苏轼说理抒情,自由

7、奔放,发展了宋诗好议论、散文化的倾向,代表了北宋诗歌革新运动的最高成就。 黄庭坚诗风奇特拗崛,在当时影响广于苏轼,他与陈师道一起开创了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有“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之说,其诗崇尚杜甫,瘦硬生新,成为江西诗派的宗主。南宋诗人的杰出代表是陆游、杨万里和范成大,他们都出于江西诗派,终能自成一家。 陆游是宋代最突出的爱国诗人,留下诗作近万首,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符。 南宋后期出现了“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作品现实感不强,诗格比较浮弱。文天祥是南宋最后一个大诗人,高扬着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过零丁洋是他的代表作。至宋末,文天祥、汪元量等人的诗篇,气势磅礴,为这时期

8、的诗坛增添了最后一抹光彩。 明代诗歌是在拟古与反拟古的反反复复中前行的。明初刘基、宋濂、高启的作品具有较强的社会现实内容。但接着以朝廷辅弼大臣为首的“台阁体”诗派兴起,歌功颂德空廓浮泛的诗文,统治文坛几十年。 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以及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以复古相号召,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但其末流陷于模拟,了无生气。 清代诗词流派众多,但大多数作家均未摆脱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套子,难有超出前人之处。明末清初的遗民诗人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不满民族压迫和专制统治,所作诗歌往往悲壮沉郁,感触悠深。钱谦益、吴伟业也是清初颇有特色的诗人。王士祯提倡“神韵”说,成为

9、当时诗坛领袖。 清末龚自珍以其先进的思想,打破了清中叶以来诗坛的沉寂,领近代文学史风气之先。他的诗常着眼于社会、历史和政治的观点来揭露现实,使诗成为现实社会的批判工具。后来的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等新诗派更是将诗歌直接用做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载体。 中国现代文学发韧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最早发生变化的是诗歌创作。 胡适的尝试集是“五四”运动时期第一批白话诗集 郭沫若的女神带着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带着不同于其它白话诗的鲜明艺术性,为新诗奠定了浪漫主义的基础 象征派,其代表人物李金发等,以法国象征主义诗歌为模式,追求诗歌的音乐美和形式美 。二十年代后期,“新月派”崛起,试图使自

10、由诗格律化,代表诗人是闻一多、徐志摩,朱湘也是此诗派中很有成就的诗人。 现代派诗人戴望舒,以早年诗作雨巷著名 抗日战争的爆发,几乎所有的诗人都一起唱起了民族解放的战歌。在“左联”领导下,还出现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革命诗歌团体-中国诗歌会,成员有穆木天、杨骚等。 对诗的个性的自觉追求中,逐渐形成了新的诗歌流派,影响最大的便是七月诗派,它是在艾青的影响下,以胡风为中心形成的青年诗人群。以穆旦为代表的中国新诗派以它的反叛性和异质性开创了诗歌的新局面。五十年代歌唱光明与胜利,六十年代的批叛性战歌,之后的“天安门诗歌运动”,当代诗歌开始了对前一阶段发展路径的自我反思与校正。八十年代初,“归来的诗人”与“

11、崛起的诗群”是两种引人注目的诗歌现象,而“崛起的诗群”他们的诗作一出现,就激起了对所谓“朦胧诗”的持续论争。九十年代诗歌写作忍受寂寞与尴尬,在诗歌已被排除到了社会生活的边缘,陷入了无人喝彩的的境地。当代诗歌再再 见见n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n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n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n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n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马克思n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n n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

12、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n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霍伯斯英国作家n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克尼雅日宁俄国剧作家诗人n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的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法奇(法国科学家)n了解一页书,胜于匆促地阅读一卷书。-麦考利英国作家n读书而不回想,犹如食物而不消化。-伯克美国想思家n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华盛顿(美国政治家)n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颠颠。-彼特拉克意大利诗人n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

13、高尔基n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雪莱(英国诗人)n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富兰克林n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法国哲学家、文学家)n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n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n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n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n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煮n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明n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n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n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n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n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王充n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郑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