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维空间专利地图的技术机会分析-冯立杰.pdf

上传人:1890****070 文档编号:115095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多维空间专利地图的技术机会分析-冯立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多维空间专利地图的技术机会分析-冯立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多维空间专利地图的技术机会分析-冯立杰.pdf(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邮年第一4期 蹦咖。粕批删莲需毖一。融doi:lO3969jissn1000-7695201714028基于多维空问专利地图的技术机会分析冯立杰1,王亚星1,岳俊举1,王金凤2(1郑州大学管理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1;2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1306)摘要:在总结知识发现规律及现有技术机会分析方法基础上,提出基于多维空间专利地图的技术机会分析方法,并对多个创新维度的定义进行阐述。同时,以手机供电系统为例,检索1997-2016年的相关专利作为数据来源,从多个维度提取有效专利进行聚类总结,构建手机供电系统的多维空间专利地图,结合总体态势分析、技术关联度分析,找出该领域的技术

2、密集区、稀疏区和空白区,识别出可能存在的技术机会。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为企业相关生产活动提供科学决策的理论支撑。关键词:技术机会分析;多维空间专利地图;电池;充电器;手机中图分类号:G306;F27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7)14018709Analysis of Technology Opportunities Based on Multidimensional Space Patent MapFeng Lijiel,Wang Yaxin91,Yue Junjul,Wang Jinfen92(1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n

3、gineering,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Shanghai 201306,China)Abstract:Technology opportunities are vital for the Success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only enterprises with strongabihty to identify technology opportunities ca

4、n constandy enhance their own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Thispaper puts forward a method of technology opportunity analysis,based on the law of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theexisting methods oftechnology opportunities analysisAnd the definitions ofmultiple dimensions ofinnovation are alsoelaboratedT

5、his paper takes the mobile phone power supply system as an example,and builds up a multidimensionalspace patent map based on the valid patents from 1997 to 2016Combined with the overall situation analysis,technology correlation analysis,we Call find out technology intensive areas,technology sparse a

6、reas and technologygaps,SO as to identify possible technology opportunitiesFinally,we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and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Key words:technology opportunities analysis;multidimensional space patent map;battery;charger;mobile ph

7、one1 研究综述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技术创新为其必然选择,而技术创新的成功则依赖于对技术机会的正确把握。技术机会通常以科学期刊、专利文献及研究报告等形式隐藏在海量数据中,需要用一定手段挖掘才能被正确识别。因此,技术机会分析成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必需要素口1。技术机会分析通常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3 J。定性分析方法包括德尔菲法、技术路线图、情景分析法等,其应用需要技术决策专家的个人经验,一般甄别效果有限且分析结果受主观影响较大6 o;定量分析则建立在大量的事实数据和科学研究方法之上,一般通过关键词判别、技术组群分析、非相关文献分析、引文分析、路线图和复杂网络分析

8、等技术手段来完成,分析结果受主观影响较小7-12 J。因此,定量分析在技术机会分析研究中日益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关于技术机会分析方面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主要有如Porter等1将技术监测和文献计量学引入到技术机会分析中,通过关键词分析及共词分析技术,绘制了相应增长曲线和技术地图;Yoon等卜14 J收稿日期:20161201,修回日期:2017032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多维空间专利地图的煤层气开采创新路径研究”(71472171);国家科技部创薪方法工作专项“面向企业的颠覆式创新方法与工具研究及其应用”(2016IM010400)万方数据188 冯立杰等:基于多维空间专

9、利地图的技术机会分析以专利关键词为分析对象,提出了基于关键词的形态分析法,用于识别尚未被开发的技术组合方案;Lee等n5 1通过关键词搜索专利文献并构建向量空间模型,以识别可能的技术机会区域。在国内,潘东华等1运用共词分析与可视化技术分析了铝电解领域存在的技术机会,为相关企业创新活动提供了决策信息;吕一博等刮通过共现分析方法,构建了公路工程领域技术机会识别的基本框架并挖掘其潜在的技术机会,为企业创新管理提供了支持;王桂芳等71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生物核磁共振领域论文发表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绘制出高词频共现图谱,明晰了生物核磁领域技术的研究热点与前沿技术;冯灵等引通过检索高铁专利并结合描述性统计

10、和专利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从技术研发态势、竞争环境和重要技术领域等方面分析了高铁领域可能存在的技术机会;黄鲁成等叫以专利样本为研究对象,应用统计方法分析了燃料电池行业存在的技术机会。不难看出,国内开展技术机会分析的研究较晚,在方法和工具层面的研究成果上仍需更进一步的完善。伴随着技术发展特点、分析视角和使用指标等日益增加,单一指标、单一维度的专利分析一定程度地降低了技术机会分析的有效性和客观性。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技术机会发现的特点,引入了基于多维空间专利地图的技术机会分析方法,使用者可通过对研究领域专利的收集、整理与筛选,从多个维度筛选出专利的具体信息并加以归类,结合总体态势分析与技术关联度

11、分析,最终找出研究领域的密集区、稀疏区与空白区。该研究路径为技术机会分析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方法和思路,以期为企业生产活动提供重要的理论决策依据。2研究框架21 多维空间专利地图多维空间专利地图是对专利信息的多角度、多维度、多元化结合的组合创新方法。通过搜集、整理、提取相关专利包含的创新要素,利用空间向量法定义专利的创新要素组合并将其映射至多维空间中,形成具有指向及预测功能的专利地图。多维空间专利地图的维可分为空间维、环境维、结构维、功能维、机理维、材料维、动力体系维、时序维、人机关系维。具体维度划分如表1所示。表1 多维空间专利地图维度划分维度划分 定义空间维环境维结构维功能维机理维材料维动力体

12、系维时序维人机关系维指创新目标系统在空间的表象与特征,包括方向、位置、体积、形状、重量、颜色、形态等指创新目标系统作业、动作、构建物、生化反应、物体运动、采掘物赋存与改变的环境参数指创新目标系统的零部件、设备及设施问的联系方式指创新目标系统中能够解决特定问题、具有特定效果的某种能力指创新目标系统中实现功能的原始物理、化学、生物等基本原理指创新目标系统中归属材料的一切属性,包括构成、特征、相态、形状等指创新目标系统中,包括机器或产品的能量从动力源出发,到流动方式、传递过程、储存方式以及中介物与媒介等过程涉及的生产要素及方式指创新目标系统中与时间先后顺序有关的流程,包括作业顺序、工艺顺序、时间顺序

13、等指创新目标系统中人作业的对象、工具与环境其中,人机关系指人与作业对象、工具、环境的互动关系当前维度的诞生主要受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TRIZ)、系统性创新思维(SIT)与检核表法的启发而来,主要通过将TRIZ理论中39个工程参数进行聚类,结合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工程等新兴领域的创新特点,对其中的创新机理进行深度挖掘而形成。同时,有鉴于多维空间专利地图的开放性特征,可根据科学技术的演进规律,满足需求进化的理想化、动态化、协调化、集成化、专业化等发展方向,选择适当的创新维度进行不断创新,以满足高智能创造性需求演化规律。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等新兴科技成果的不断出现,应不断对多维空

14、间专利地图的创新维度进行补充与完善,构建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创新发明理论。22研究路径构建本文将技术机会分析从以下3方面进行,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1)专利收集及处理。通过数据源检索,对专利检索结果开展总体态势分析、技术关联度分析、专利文本聚类分析,查看该领域的研究走向、专利间的关联度,并找出该领域的重点研究主体,对技术机会发现进行初步判断。(2)多维空间专利地图构建。通过专利文本聚类分析,排除关联度较低、研究价值较小的影响要素,选取技术关联度较高、研究价值较大的影响要素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对象,并对其核心专利进行二次提取,构建手机供电系统的多维空间专利地图,为技术机会识别奠定基础。(3)技术机会识

15、别。在上述多维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总体态势分析、技术关联度分析,根据专利数量与发展前景,划分出电池、充电器、手机的专利密集区、稀疏区与空白区,并进行归纳总结。万方数据冯立杰等:基于多维空间专利地图的技术机会分析I数据源检索l、L ,总体态势分析 专利文本聚类分析 技术关联度分析|上关键要素提取上 上 上 上1要素一I 1要素二1 I要素三1 多 核心专利二次提取 地6冉 图壅 上 东空 7Io间 技术多维分析 建利 I技技术机会识别 墨结论图1本文的研究框架3专利收集与分析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知识产权网专利数据库(CNIPR),该数据库具有专利资源丰富、格式规范等优点。在参考相关文献基础上,可

16、确定本文中专利搜索的关键词并对关键词进行布尔逻辑组合检索,中组合间通过过滤检索消除重叠部分,得出专利数据分析结果。由于大多数国家的专利保护期限为20年,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确定为19972016年间手机供电系统的中国所有专利发明。检索方案如表2所示。表2 手机供电系统专利检索方案检索平台 中国知识产权网专利信息服务平台(http:llwwwempreom)检索时间 2016年7月数据库范围 中国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外观设计专利(不包括我国香港、台湾地区)时间范围 1997年到2016年(按申请日期算)检索表达式 名称,摘要,主权项=手机电池or充电器0r手机续航or手机供电or手机充电o

17、r手机待机or手机节电or手机省电31 总体态势分析按照检索方案对专利检索、收集、筛选并汇总后,收集到手机供电系统的专利共8 804项(其中发明专利2 064项、实用新型专利4 888项、外观设计1 852项)。由于专利公开具有时间迟滞性,2016年的部分专利未能检索,因此,2016年申请的专利数量在本文中仅供参考,在后续所有图表分析中将不列出。具体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梦梦、,笋笋、芦梦梦j梦妒秽移秽i梦芷-啼申1青年专利董女曼H盘:开茸专利鼓璧图2中国手机供电系统专利申请量啪啪湖枷瑚渊咖剃枷瑚il1万方数据冯立杰等:基于多维空间专利地图的技术机会分析总体看,在2006年(不包括2006年)之

18、前,中国手机供电系统专利申请量和公开量不高,技术突破率较低,处于萌芽阶段(其中2003年为一个专利申请数量小波峰,查阅当年专利发现主要原因是多功能手机充电器、手机充电站等专利申请开始出现并增多);2006年之后,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以及手机集成部件的增多,手机对于电量的需求愈来愈大,至2011年,专利申请量持续稳定增长(查阅后发现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电池材料、电池保护电路、太阳能充电器、充电底座、充电插座、充电保护电路以及移动电源等方面);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硬件的多功能需求日新月异,导致手机的耗电量急剧增加,因此2012年的专利申请量相比上一年几乎增长了一倍。从图2的总体趋势来看,未来几年,手机

19、供电系统专利申请仍呈上升态势。32技术关联度分析国际专利分类(IPC)检索是一种有效的专利检蝣0镄蹒篱8。00簧7000麓弱篱4。00键30 0麟2。勰捞00强000箍H05G06A45_盎41G01F21A47索工具,在对专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进行专利技术关联度分析十分必要。如图3所示,中国手机供电系统专利主要集中在H(01、02、04)组,即大部分专利是通过通信技术、基本电器元件,由太阳能、风能、按压、手摇等方式产生电能并通过外置设备将电能传送至手机电池,其中H02J(供电或配电的电路装置或系统;电能储存系统)在专利统计中排名第一,占总体的321 1;A47(家庭用物品或设备)的专利申请量

20、近年迅速增长,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总量仅有177项,且其技术在十大IPC技术关联度最低,占比3220;H05和G06的技术关联度最高,但其专利申请量偏低。总体来看,现阶段我国手机供电系统技术发展偏离了基础共性技术的研发,将大部分研发资源用于技术关联较低的领域,因而突破技术难点、加强技术间关联程度的相关研究蕴含较多的技术机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参。,槲图3 19972016年中国手机供电系统专利+大IPG技术关联度分析33 专利文本聚类分析对获取的专利文本进行聚类,可以挖掘专利中储存的信息,统计相应技术关键词的出现频率,全面、系统地了解当前相关领域的专利技术分布。本文中,按照标题30、摘要3

21、0、权利要求30、全文10的关键词提取权限,对收集到的8 804项中国手机供电技术专利进行挖掘聚类,得出了专利技术结构地图,如图4所示。图4 中国手机供电系统技术结构地图万方数据冯立杰等:基于多维空间专利地图的技术机会分析 191图4中的每一个白点表示一个专利,地图的颜色代表着相应区域专利分布的聚集程度,白色代表专利分布集中、灰色代表专利分布零散。将中国手机供电系统的专利按照专利技术关键词的聚类程度分为十大类,具体分布J隋况如表3所示。表3 中国手机供电系统专利聚类分布从表3可以看出中国手机供电系统专利较分散。“照片”“立体图”“手机电池外壳”“手机壳”等关键词涉及的外观设计专利虽然数量较多,

22、但不属于技术重点; “服装本体”“面料”“小型发电设备”等关键词属于将其与太阳能电池板结合为手机提供电量的途径,可归类于充电器的研究范围;“电路”“单片机”“二极管”“接收器”“三极管”“变压器”等均属于零部件名称。整合上述关键词后可以得出,技术关联度较高、研究价值较大的“电池”“充电器”“手机”三大研究主体。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此处的“手机”特指手机结构、系统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该部分不包括手机电池的研究。4 多维空间专利地图构建41核心专利提取在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的创造性最强,因此专利二次提取特指发明专利。用关键词“电池”“充电器”“手机”对收集到的2 064项发明专利进行二次检索,可以得出

23、三大研究主体的核心专利。由于关键词搜索存在噪音较大等缺点,在核心专利分析上我们采取了逐个查阅分析方法,以保证每项有效专利不被遗漏,最终得到电池、充电器、手机的有效核心专利数量分别是593项、901项、215项。42技术多维分析通过有效核心专利的阅读、总结与提取,可分别构建“电池”的功能维、结构维、材料维专利地图,“充电器”的功能维、结构维、动力系统维专利地图,“手机”的功能维、结构维、人际关系维的专利地图,分别如图5、图6、图7所示。技术多维分析反映了创新要素的空间分布,揭示了创新过程的一般规律,为手机生产企业选择创新区域、制定创新路径指明了方向。421电池如图5所示,从功能维来看,通过设计可

24、使电池达到防水、防震的功能,其中,运用碳纤维等材料及对壳体表面处理的研究使电池壳体强度硬度和表面稳定性得到了提升。从结构维来看,手机电池由电芯(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非水电解质溶液)、保护电路和外壳组成,其中,改变电池外壳结构、通过结构设计可以提高电池的密封性;减小电池体积并改变其结构可以满足不同佩戴需求。从材料维来看,关于手机外壳的专利涉及碳纤维、金属合金、塑料、金属塑料复合材料等,通过对材料的改进可以增强电池壳体的强度和硬度;关于电解液的专利主要集中在添加剂,但从效果来看对于提高电池性能的作用有限。总体来看,目前关于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很多,但仍未见革命性的变革达到电量需求目标;相对而言,针对

25、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较少,因此,亟待开展负极材料研发。万方数据冯立杰等:基于多维空间专利地图的技术机会分析图5 手机电池专利技术多维分析422充电器如图6所示,从功能维度来看,快充技术主要通过提升电压、电流或采取两者同时提升的方式快速为手机电池充电,同时充电调温系统、防电池过充过放均是对电池、手机的保护系统。从结构维度来看,充电器包括外壳、充电线、充电线接口、电源插头、电池槽、槽内极片等,通过改变其结构可使充电器使用更加智能化、多样化、人性化;同时,还应有满足特殊功能而增加组合部件的结构设计。从动力系统维来看,主要有太阳能、风能、温差能、市电、直流电和机械能等转化为电能供手机使用的技术。充电器的

26、本质是将其它能量转换成直流电能并传输至手机电池,其动力来源与传输方式在充电器技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投入更多的研究资源。图6手机充电器专利技术多维分析万方数据冯立杰等:基于多维空间专利地图的技术机会分析423手机如图7所示,从功能维来看,手机自适应不同功率充电器可充分发挥其最大充电效率以保证充电速度;同时,手机通过采用多电池设计、外置电池连接设计,可自动调节液晶屏幕亮度,通过屏幕显示切换和将电池电量分等级管理等方法,提高手机使用的待机时间。从结构维来看,关于电池仓结构、电池后盖、外置电池结构、电路结构、手机充电器二合一结构等的研究较多,这些对方便电池更换、电池盖开启、提高电池电量总量有着较

27、大帮助。从人机关系维来看,通过手机系统的设计、手机与充电器交互和手机与手机间交互的设计,可以使用户更方便、智能地控制电池电量,使手机使用更加人性化。图7手机专利技术多维分析5技术机会识别专利申请量态势反映了一定时期及区域内的研究热度与趋势,专利间技术关联度的分析可以了解技术扩散与转移情况,进一步分析相关技术的可能发展方向;而技术多维分析的实质是创新要素的跨维度组合和维度内变换,反映了技术要素间的多维分布格局。在上述定量分析基础上,结合专利数量及发展前景,可分别找出手机电池、充电器、手机的技术密集区、稀疏区与空白区。由于某些专利存在重复现象,本文可将其归类后绘制出具体分布图分别如图8、图9、图l

28、o所示。51 电池如图8所示,技术密集区所涉及内容均为电池性能与安全保证的基础要求,重要性虽大但功能作用不明显,且专利数量较多,技术机会相对较少。在技术稀疏区中,手机电池的防水、防震设计,电池保温功能,减小电池体积与改变电池形状的专利数量较少,加之用户对手机与电池的防水、防震功能需求越来越高,以及手机使用环境温度的不确定性与可穿戴设备的兴起,导致上述问题的研究前景较好,具有较多的技术机会。在技术空白区中,手机电池的性能如何,归根到底取决于手机正负极材料与电解液的革命性发现与变革。目前来看,虽然手机电池的正极材料专利较多,但电池性能并未产生革命性的提升,因此,新型正负极材料的发现与电解液的改进仍

29、属于技术空白区,具有较大的技术机会。任何一种新型材料的发现与改进,都有可能对手机电池性能带来革命性的提升。电流、电压保护电路电池密集区1 I稀疏区I 空白区电池=冗体强度硬度提l曷壳体表面稳定性:正负极保护片电极iE极材料电池防水、防震电池保温功能减小电池体积改变电池形状图8手机电池技术机会分析新型负极材料新型正极材料电解液的改进万方数据冯立杰等:基于多维空间专利地图的技术机会分析52 充电器如图9所示,在技术密集区中,防漏电设计,散热、减震、可调节支架设计,卷绕伸缩充电线设计,多充电接口设计,太阳能充电设计,电流电压保护电路的专利数量较多,可挖掘的技术机会相对较少。在技术稀疏区中,光伏板与薄

30、膜仍存在转化效率低、成本高等待攻克的技术难题,仍有大量的技术机会;同时,充电器与汽车、公园座椅、路灯杆等周边物品结合设计的相关专利具有实际研发价值,加之人们对更短充电时间的需求日益迫切,充电器快充设计具有较大的技术机会研发空间。通过无线充电、风能充电、温差充电、机械能充电的充电器设计虽然研究热度较高,但仍有成本高、转换效率低、电压不稳定等难题有待攻克,存在大量的技术机会。在技术空白区中,充电器远程控制、手机充电器交互使充电器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可通过手机软件、红外等方式控制充电器开关和识别是否与手机匹配,具有较大的研究前景,且相关专利数量较少,存在大量的技术机会。 充电器稀疏区电流电压保护电路

31、防漏电保护设计 蓁I l蓁I妻I l耋毳 蠢l I雾l I攀|霎I l蘩I I蓁I I薹图9手机充电器技术机会分析充电器手机交互53手机如图10所示,在技术密集区中,电流电压保护电路设计、防漏电设计、电池余量显示设计等相关专利较多,属于技术密集区。其中,电池仓结构设计、多电池槽设计、外置电池设计、电池后盖设计的相关专利也较多,且技术难度较低,可研究的技术机会较少。在技术稀疏区中,由于手机使用环境的不确定性,人们对防水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充电口防水处理仍有大量技术机会可挖掘;另外,满屏与非满屏切换、屏幕亮度调节、电池电量分级管理等节电系统对于手机节电具有重要意义,且相关专利数量较少,属于技术稀疏

32、区。同时,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兴起,对特殊形状的手机设计需求日益增强,存在较多的技术机会。在技术空白区中,手机远程控制、手机充电器交互、手机间异常报警等互联系统增强了人与手机之间的互动,给人们带来了更大的便利,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且相关专利数量较少,存在较多的技术机会。手机图10手机技术机会分析6结论与讨论61 结论结合本文的总体态势分析、技术构成分析、技术关联度分析和多维空间专利地图的分析后,对手机供电系统技术机会可进行以下总结:(1)通过对手机电池的三维度分析,可以看出手机电池的技术机会可能存在于以下4个方面:防水、防震的功能实现;低温下电池性能的保护;改变电池结构以适应可穿戴手机;电池正负极

33、新材料的发现与开发。对手机电池来讲,最重要的维度是材料维度,应该在新材料的发现与应用上投入更多研究,其中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有燃料电池、石墨烯电池、核能电池、硫锂电池等。(2)通过充电器的三维度分析,可以看出充电器的技术机会可能出现在以下4个方面:快充系统的研究;充电器远程控制、充电器手机交互系统的研发;太阳能充电器(光伏转换效率)、风能充电器、温差能充电器、机械能充电器、无线充电充电器的研发;与生活周边物品结合的充电器研发。对充电器来讲,最重要的维度是动力系统维度,应该在能源来源方式、能量传输方式上开展更多研究,其中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有高转换效率光伏板、长距离无线充电、高效快充等。(3)通过手

34、机的三维度分析,可以看出手机的技术机会可能出现在以下5个方面:手机的防水处理;手机节电系统;自动调节液晶模块亮度和色彩度研发;改变手机整体结构符合可穿戴设计;手机充电器交互、手机与手机交互研发。对手机来讲,万方数据冯立杰等:基于多维空间专利地图的技术机会分析 195最重要的维度是人机关系维度,因此应在电量智能控制与调节、手机充电器智能交互、手机智能交互上投入更多的研究,其中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有手机自动节电系统、手机与充电器自动识别、手机充电的远程控制、手机间相互预警等。62讨论技术机会是一种稀缺资源,是企业取得递增回报的重要来源。本文通过总结创新领域中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及技术机会发现规律,提出了

35、基于多维空间专利地图的技术机会分析方法及具体实施步骤,以手机供电系统技术机会分析为例,运用多维空间专利地图,找出了手机电池、充电器、手机的技术机会密集区、稀疏区、空白区,为手机供电系统相关企业的进一步研发指出了具体的技术机会。本文的研究结果证明了该模型在进行技术机会分析活动中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使得传统的技术创新过程变得更加具象。多维空间专利地图是对专利进行多维度、多角度分析的一种实践工具与方法,可用于准确识别专利地图中仍属于“专利沙漠区域”但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机会,有助于激发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力。该方法虽然目前仍存在筛选耗时耗力、专利迟滞性等诸多问题,但通过相关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将具有更加广阔的

36、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VENKATRAMAN NStrategic orientation of business enterprises:the construct,dimensionality,and measurementJManagementScience,1989,35(8):790-22ZHU D,PORTER A L,Automated extraction and visualization ofinformation for technological intelligence and forecastingJ 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

37、gSocial Change,2002,69(5):4955063潘东华,徐珂珂基于共词分析的技术机会分析J科研管理,2014,35(4):10174崔志明,万劲波,孟晓华,等技术预见“市场德尔菲法”的特点及实施程序探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12):13-175刘兰,赵新力,李艳基于文本挖掘和技术路线图的技术创新机会发现J中国软科学,2007(6):102-1056陈旭,施国良基于情景分析和专利地图的企业技术预见模式J情报杂志,2016,35(5):1021077PORTER A IJDETAMPEL M JTechnology opporttmities analysisJ

38、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Social Change199549(3):237-2558KOSTOFF R N,SCHALLER R RScience and technology roadmaps【J j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2001,48(2):132-143【9SMALL HMacrolevel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co-citationclusters:19831989【J JScientometrics,1993,26(1):52010BREITZMAN A

39、,THOMAS P,CHENEY MTechnologicalpowerhouse or diluted competence:techniques for assessing mergemvia patent analysis l J jR&D Management,2002,32(1):1-101 1EGGHE LMethodological aspects of bibliometricsJLibraryScience,1988,25(3):179-19112YOON B,PARK YA Textminingbased patent network:analytical tool for

40、 hightechnology trend I J JThe Journal ofHigh-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04,15(1):37-5013YOON B,PARK YA systematic approach for identifyingtechnology opportunities:keyword-based morphology aIl由sis l 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Social Change200572(2):14516014YOON B,PARK YDevelopment of new techn

41、ology forecastingalgorithm:hybrid approach for morphology analysis and conjointanalysis of patent information【J jIEEE Transactions onEngineering Management,2007,54(3):588-59915LEE S,YOON B,PARK YAn approach to discovering newtechnology opportunities:keywordbased patent map approach【J JTechnovation,2

42、009,29(6):481-49716吕一博,康字航,王淑娟基于共现分析的技术机会发现与可视化识别J科研管理,2012,33(4):808517王桂芳,何祷,马廷灿,等基于科技文献的生物核磁领域技术机会识别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10):14214718冯灵,余翔,张军荣,等基于专利信息的高铁技术机会分析J情报杂志,2015(12):9510019黄鲁成,蔡爽基于专利的判断技术机会的方法及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28(2):215220作者简介:冯立杰(1966一),男,河南焦作人,高级工程师,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技术刨新。王亚星(1999一),男,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岳俊举(1989一),男,河南平顶山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王金凤(1963一),女,河南焦作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工程。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