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国与后百济关系略论.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487 上传时间:2017-10-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越国与后百济关系略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吴越国与后百济关系略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吴越国与后百济关系略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 吴越国与后百济关系略论.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吴越国与后百济关系略论 卢向前 提要 : 五代战乱记载朝鲜半岛与中国交往之史实已不甚了了。本文通过爬梳分析,认为包 括百济及新罗、高丽在内的后三国,不遣使后梁,与当时中原各政权不承认后梁有关。三国中, 后百济与吴越国最先通使 , 其时在公元 900年 , 其后 , 后百济一直与吴越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当公元 919年,吴越国与吴国之交好,也为后百济与后高丽之间一段时间内的交好提供了样板 . 关键词 : 中 韩 关 系 吴 越 国 钱 镠 后 百 济 甄 萱 吴 国后 高 丽 王 建 作者卢向前,男,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杭州 310028) 公元 907年,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

2、了分裂割据 的五代十国时期。而在我们的邻邦朝鲜半岛上则于公 元 901年开始了后三国时代 中国的五代十国时期存在到公元 959年,随之北宋 成立,并开始逐渐消除割据局面 ( 尽管有辽和西夏的并 存 )而朝鲜半岛的后三国并列的时间则结束得稍早 一些,到公元 936年,后高丽王朝就统一了朝鲜半岛。 一段时间内,大陆和半岛都陷入分裂割据,在这样 的局面下,它们的相互关系如何,自然引起了大家的注 意。笔者近日得读一些史料,对于当时十国中之吴越 国和吴国,后百济和后高丽之关系,特别是对后百济 与 吴越国及中原诸政权的的关系颇感兴趣,遂不揣浅陋, 撰成此文,以就教于博雅君子。 在述说正题之前,我们有必要搞

3、清一些外围问题, 以明笔者后文之阐述之所以多推测之辞,自有其不得 己处。 中国古代,历来对于朝鲜半岛的历史记载颇为详 尽,但由于五代十国的战乱,当时及此后不久,对于后 三国的历史己不甚了了。 北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 1082年)时任史馆修撰 的曾巩曾上言,高句獅 “ 历汉至唐,高宗时,其王高藏失 国内徙,圣历中,藏子德武,(为 ) 安东都督,其后,稍自 为国。元和之末,尝献乐工,自此不复见于中国。五代 同光天成之际,高丽王高氏复来贡而失其名。(后唐 ) 长兴三年(公元 932年),乃称权知国事王建遣使奉贡, 因以建为王。 ” 五代同光天成之际,虽有高丽王来贡, 却史 “ 失其名 ” ,对于后三

4、国之史事,自不会留意,而长 兴三年,高丽使者到后唐,后唐之史官对朝鲜半岛之事 似亦未加措意,或者,虽有记录,但至北宋己不甚清楚, 所以曾巩提议向后高丽的使者询问 “ 自德武之东也,其 后何以能复其国?何以复失之?尝传几君?其名及世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三宋神宗元丰五年二月丁卯条。 7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 71bH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ki. 浙江学刊 2005年第 2期 次可数否?王建之所以兴者何繇?其兴也,自建始欤? 建之先,己有兴者欤?自天圣至熙宁四年十三年之间, 而(王

5、)徽见于中国,其继(王)询而立者欤?岂其中间 复自有继询者欤?徽于询为何属? ” 等问题,以 “ 补旧史 之阙 ” ,而 “ 宄知四夷之事。 ” 对于曾巩的建议,宋神宗将询问高丽使者之事让 毕仲衍办理,其结果,却还是 “ 不详于(曾)巩所论著 也 ” ,不过,也有一些收获, “ 所可纪者,新罗、百济内乱, 王建遂合三韩,易高氏姓。(王)诵于(王)治为远宗,王 徽为(王)询之子也。 ” 高丽王氏之世系与我们的论题关系不大,但 “ 新 罗、百济内乱,王建遂合三韩,易高氏姓 ” 则与本题有些 关系。 高丽使者还说到, “ 高氏圣历元和间事皆有记录。 三韩自有史。元和中献乐两部,盖唐乐、乡乐也。 ”

6、这就 说明其后朝鲜朝郑麟趾编撰高丽史,自有其根据。 但可惜的是,在中国的史书中,新旧唐书、新旧五代 史等都成书于毕仲衍了解情况以前,故未能详录后三 国之情况。 当然,后三国与十国的交往本来就并不多,而记录 之阙如、正统史观之局限,(后者在朝鲜半岛大约亦如 此 )更使我们对当时的状况难以摸清头绪了。 其后,司马光之资治通鉴撰成虽也是在毕仲衍 问事之前,但由于其书搜罗资料较为详尽,故对后三国 情况有所记载,特别是资治通鉴编撰者之一的刘恕, 曾写过一本十国纪年文中记有后三国使者通好吴 国之事,司马光将它撰在资治通鉴正文之中,即为卷 二七 后梁 纪均王贞明五年 ( 919年)条所载 : 初,唐灭高丽。

7、天佑初,高丽石窟寺眇僧躬乂聚众 据开州称王,(考异曰:薛史、唐余录、欧阳史 皆云,唐末其国自立王,前王姓高氏,后王王建 .此据 十国纪年。 ) 号大封国。至是,遣佐良尉金立奇入贡 于吴。 关于王建取代躬乂,后高丽国取代大封国之史实, 据胡三省所说,其所根据的也是十国纪年。 1 此后,南宋陆游南唐书之记载高丽事,大约亦取 自十国纪年至少是参考了是书。 当然,陆氏亦有 取自他书者,其中有颇能见王氏高丽与南唐、吴越以至 于后晋之政治关系者,十分有趣,且与后文有关,遂引 之如下 : 吴天祚二年,当晋之天福元年(公元 936年),(高 丽)败新罗、百济 (南唐李异)升元二年(公元 938 年)遣使来贡方

8、物,所上书称 “ 笺 ” ,大略云, “ 今年六月 内,当国中原府入吴越国使张训等回,伏闻大吴皇帝 己行禅礼,中外推戴,即登大宝者。伏惟皇帝陛下道契 三无,恩涵九有,尧知天命己去,即禅瑶图,舜念历数在 躬,遂传玉玺。建夙惟庸陋,获讬生成,所恨沃日波遥, 浮天浪阔。幸遇龙飞之旦,阻申燕贺之仪,无任归仁戴 圣,鼓舞激切之至。 ” 仪式如 “ 表 ” 而不称臣 。烈祖御武 功殿,设细仗见其使,自言代主朝觐,拜舞甚恭。宴于 崇英殿,出龟兹乐,作番戏,召学士承旨孙忌侍宴。三 年(公元 939年,又遣其广评侍郎柳勋律来贡方物 其后,史册残缺,来与否,不可考矣。 李异即皇帝位,王建作书相贺,但文书格式用 “

9、 笺 ” 而不用 “ 表 ” ,其 “ 仪式如 表 而不称臣 ” ,而使者则 “ 自 言代主朝觐,拜舞甚恭 ” ,颇见王建之良苦用心。 当然,从历史的真实而言,从资治通鉴到南唐 书,其记载都有讹误。比如,上言王建建高丽国的时 间,朝鲜朝郑趾麟高丽史卷一世家太祖(王建 ) 元年 (公元 918年 )条称: 夏六月丙辰,即位于布政殿,国号高丽,改元天授。 根据同书卷八六年表记载,则知王建天授元年 之干支为戊寅,当后梁末帝(即均王)贞明四年(公元 918年,而并非如南唐书所言为后梁均王龙德二年 (公元922年 ) 而与此相应,资治通鉴正文中称梁贞明五年(公 元 919年)大封国躬乂 “ 遣佐良尉金立

10、奇入贡于吴 ” ,也 不对,准确的应该是王建遣使,而非躬乂。 指明这两点,与后文之讨论颇有关系,我们在这里 不嫌其烦地述说,也不单单是因为其史料欠缺而在下 文中不得不较多地进行推测的托词而己。 当然,我们现在能看到半岛古代的三国史记、 三国遗事等文献,对于研宄自有莫大的好处。 根据曾巩的说法,后三国最早遣使到中国中原地 区的时间在五代同光天成之际,同光和天成为后唐庄 宗和明宗之年号,以公元计,则在 923年至 930年,若依 此说,后高丽、后百济、后新罗这三国与中国有联系,最 早在 923年,此前,则诸国与大陆不通音讯 .于是,我们 把正史的记载理一理,则当后三国时代,其遣使中原政 见资治通鉴

11、卷二七一后梁纪均王龙德二年(公元 922年)条。 见陆氏南唐书卷一八高丽传 u 此处文意不明。即位 的是南唐皇帝,而非大吴皇帝;然若说是吴帝禅位于唐帝,意似亦可通但从礼节而论,则大不敬了 u 7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 ibH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ki. 吴越国与后百济关系略论 权者有以下这些: 同光元年十一月,新罗;同光二年正月,新罗;同光 三年十一月,高丽;天成二年二月,新罗;天成二年三 月,新罗;天成二年四月,高丽 ;天成四年八月,高丽;长 兴三年三月,高丽;长兴三年四月,

12、新罗;清泰三年正 月,百济。 这里要注意的是,新罗的遣使,并非全是新罗派 出。由于百济、高丽是新兴的国家,因而有些从属于它 们的地方政权的遣使,中国的史家多记为 “ 新罗 ” 比 如,新五代史卷五后唐庄宗纪同光二年 ( 924年)正 月条记载:庚戌新罗国王金朴英及其泉州节度使王 逢规皆遣使者来 王逢规之使者,即并非为新罗所 遣,或许是百济之所为。 正史的记载,自是不完全。但先不 管它,我们要说 的是,这里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即:包括后百济在 内的后三国,在与五代中原朝廷的交往中,仅仅从后唐 开始,而在此前,后梁政权尽管存在了 17年(公元 907 一 923年)之久,却居然没有一次遣使的,这

13、不禁使我们 要问一声:其原因何在? 后梁朱温取唐而代之,是当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 大事。对于这样的改朝换代,中国国内的各种势力作 出了不同的反应。资治通鉴卷二六六梁天平元年 (公元 907年)四月条称:是时,惟河东(李克用)、鳳翔 (李茂贞 ) 淮南(杨行密)称 天佑 ,西川(王建 ) 称 天 复 年号, (胡三省注:天复四年,梁王(朱温 ) 劫唐昭宗 迀洛,改元曰天佑 。河东、西川谓劫天子迀都者,梁 也, 天佑 非唐号,不可称,乃称天佑元年为天复五 年。是岁,梁灭唐,河东称天佑四年,西川仍称天复七 年。 ) 余皆禀梁正朔,称臣奉贡云云。 ” 这样的事实告诉 我们,对于后梁政权,当时的藩镇,有的

14、承认了,故行用 梁之年号;有的不承认,故仍用唐之年号;而西川王建, 连唐昭宗到洛阳以后的 “ 天佑 ” 也不承认,而只承认他 在长安时的年号 “ 天复 ” 天翻地覆的变动,使得一些人蠢蠢欲动,同书同卷 同年同月条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蜀王(王建 ) 乃谋称 帝,下教谕统内吏民;又遗晋王书云:请各帝一方,俟 朱温既平,乃访唐宗室立之,退归藩服。 晋王(李克用) 复书不许,曰:誓于此生靡敢失节。 ” 从朝鲜半岛看来,自称为王的弓裔在 “ 天佑元年 (公元 904年)甲子,立国号为摩震,年号为武泰 ” 大 约与大陆的变动有关。而后百济甄萱,则无甚动静。 联想得远一些,莫非礼仪之邦的百济及新罗、高丽,

15、因 此而不与后梁交通? 但不管怎幺说,后百济遣使于后唐是最少的。不 过,当我们检索了其它的史料后,则会看到,后百济与 中国交通并不止一次,并且,令人惊奇的是 ,它还在遣 使的时间上在后三国中拔得了头筹,而这,又与后百济 不遣使后梁大约有些关系。 当中国尚未进入五代十国时代,甄萱在自立为百 济王以后不久,就曾遣使吴越,三国史记卷五 甄 萱传称 :( 唐光化三年,公元 900年、遣使朝吴越,吴 越王报聘,仍加检校太保,余如故。 ” 甄萱的官职,根据 同卷之记载,在他未称百济王以前,曾有过 “ 新罗西面 都统指挥兵马制置持节都督全武公等州军事行全州刺 史兼御史中丞上柱国汉南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 ” 之

16、头 衔,但他遣使吴越国时,所具之衔如何,我们己不得而 知,大约,总与这有些关系。 于是,除了以 “ 检校太保 ” 取代 “ 兼御史中丞 ” 以外,其它的,则是 “ 余如故 ” 请注意,吴越王授予甄萱的官职,应属于 “ 墨敕授 官 ”即他是代表唐王朝的。于是,我们大胆地推测一 下,则后百济在公元 904年至 922年间,不遣使于后梁, 应该与此有关。 非但如此,后百济还曾劝进吴越王,这当然也是推 测之辞,但应该有相当的可信度。甄萱传记载,当中 国后梁末帝贞明四年(公元 918年 ) 后高丽王建即位, 当此之时: ( 甄)萱闻之,秋八月,遣一吉飡闵称贺,遂 献孔雀扇及地理山竹箭。 ” 并且, “

17、又遣使入吴越进马, 吴越王报聘,加授中大夫,余如故。 十国春秋将甄萱遣使吴越之时间系于是年之十 一月, 或许一为出发、一为到达之时间,不论。 这里,甄萱遣使吴越国之记载虽十分简单,只有寥 寥二十余字,但其中包含之信息量却十分丰富。所谓 的 “ 授萱中大夫,余如故 ” 可见甄萱遣使吴越,并非以 此为最早,在此之前,甄萱就遣使造访过吴越,并且,还 从钱镠这儿得到过官职,这就是我们上文所指出的公 元 900年之事,而 “ 中大夫 ” 是甄萱升级的又一个头衔 “ ( 吴越)王报聘 ” 指钱镠亦曾派出使者回访对方。即 据刘子敏等编:中国正史中的朝鲜史料 ,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 1996年。 参见金文经

18、七 十世纪新罗同江面的文化交流,载中国江南社会与中韩文化交流,杭州:杭州出版社, 1997年,第 66页正文 ,及所注金痒基罗末地方群雄的对中通交 :尤以王逢规为中心,载东方史论丛汉城:汉城大学校出版部, 1984年,惜 笔者未及见金痒基文。 三国史记卷五十弓裔传。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七十八吴越世家武肃王天宝十一年(公元 918年)十一月条 。 7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 73bH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ki. 浙江学刊 2005年第 2期 当后百济使者两次造访吴越,吴越国都相应地

19、有使者 远赴百济。并且这是后三国暨后百济自中国进入五 代十国以后的第一次遣使,以此看来,吴越和百济之关 系,非同一般。当然,如果联系我们在第三节中所叙述 的事实,则可以越发加深对于百济与吴越国之间密切 关系的了解,这里按下不提。 我 们对于上述材料还可以进一步分析 . 后百济王甄萱 “ 遣使进马 ” 于吴越的时间也引起了 笔者的兴趣。这倒并不是有关航行的季节问题,而是 公元 918年这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年份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六梁天平元年四月条记载 道: 梁王(朱温 ) 始御金样殿。(胡三省注 :王溥五代 会要 :梁受禅,都大梁,改正衙殿为崇元殿,东殿为玄 徳殿,内殿为金样殿,万岁堂为万岁殿,门

20、如殿名。薛 史曰:梁自谓以金徳王,又以福建上献鹦鹉,诸州相 继上白乌、白兔洎白莲之合蒂者,以为金行应运之兆, 故名殿曰金样。 ) 旧五代史卷三梁太祖纪 开平元 年四月条载: 戊辰,(朱温)即位,制曰: 王者受命于 天,光宅四海,祗事上帝,宠绥下民,革故鼎新,谅历数 而先定;创业垂统,知图箓以无差。神器所归,样符合 应。是以三正互用,五运相生 金行启祚,玉历建 元,方弘经始之规,宣布惟新之令云云。 这里是朱温以 “ 五德终始 ” 之说,言符谶之瑞验,以 明天命之有所依归。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欲讲天 命,必论历数。以此辈人的说法,则此历数就是三百年 之整数。资治通鉴又云: 帝(朱温 ) 复与宗戚

21、饮博 于宫中,酒酣,(朱温兄)朱全昱忽以投琼击盆中迸散, 睨帝曰:朱三,汝本砀山一民也,从黄巢为盗,天子用 汝为四镇节度使,富贵极矣,奈何一旦灭唐家三百年社 稷云云 ( 胡三省注,唐武德元年受禅,岁在著雍摄提 甲,禅位于梁,岁在强圉单阏,享国二百九十年 ) 从公元 618年到 907年,唐朝实际 “ 享国二百九十 年 ” ,但出身农家的朱全昱却称是 “ 灭唐家三百年社 稷 ” 。固然,纯粹以计数的观点看问题,以 290年而约 称 300年之整数也未尝不可,但这里的 “ 三百 ” 之数,实 有特殊之含义,即它是事关改朝换代或大一统的具有 无比魔力的 “ 运数 ” 。 其实,上引朱温之 “ 制 ”

22、 中,就有 “ 革故鼎新,谅历数 而先定 ” 之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在五代十国时 期,还真有一些割据者在唐朝己经灭亡己达十年之久, 但从唐朝建立时数起达三百年此一整数的前一年,即 公元 917年到来之际,进行了这样的工作,目的在顺天 命,尽人事,求得心理上之慰藉,争得正统王朝之地位。 前蜀王建就是其中很好的一个例子。旧五代史 卷一三六僭伪王建传称: 及梁祖开国,蜀人请建行 刘备故事,建自帝于成都。 ” 所谓 “ 刘备故事 ” 者,乃是王 建以刘备居蜀建号为汉自 J拟王建自立为帝的时间虽 则稍后于后梁,但都在公元 907年。然而,做了十年蜀 国皇帝的王建,到公元 916年,却做出了一个重大的

23、举 动,新五代史卷六三王建世家载道 :( 通正元年) 十月,大赦,改明年元曰天汉,国号汉。 ” 这件事很值得 玩味,国号为汉,年号为 “ 天汉 ” ,而此前一年之年号则 为 “ 通正 ” 。“ 通正 ” 者,通向正统也;天汉 ” 者,上天保 佑之汉也。这并非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有深刻的内涵, 它传递的信息就是 :唐家三百年运数将满,又一个顺应 天命的大汉皇朝将乘着这运数而诞生了 . 无独有偶,南汉的刘岩是又一个例子。资治通 鉴卷二百七十 后梁纪均王中贞明三年 ( 917年)八月 条称: 刘岩即皇帝位于番禺,国号大越 ( 因为王建前蜀 此时称汉 ) 大赦,改元乾亨。 ” 看起来,刘岩也是冲着这 三

24、百年这运数而行事的。 这样的行为在现代人看来,是十分愚蠢而可笑的, 但在当时的人们心目中,却是严肃得不能再严肃的事 了。 古代的半岛亦应有五德终始、五行相生相克之风 习。三国史记卷五 躬乂传有这样的记载: 朱 梁乾化元年(公元 911年)辛未,改圣册(年号 ) 为水德 万岁元年,改国号为泰封 善宗(即躬乂)自称弥勒 佛,头戴金帻,身被方袍。以长子为青光菩萨,季子 为 神光菩萨,出则常骑白马以彩饰其鬃尾,使童男童女奉 幡盖香花前导,又命比丘二百余人随后,又自述经二十 余卷,其言妖妄,皆不经之事。 ” 躬乂虽是佛教徒,但所 为皆 “ 不经之事 ” ,观其以 “ 水德万岁 ” 为年号,则可知其 颇热

25、衷于五行、五德之事,而 “ 头戴金帻 ” 、 “ 常骑白马 ” , 则与朱温 “ 自谓以金德王 ” 相似。 以此而论,同时代的甄萱亦应知晓 “ 三百 ” 运数之 类。这就是说,后百济王甄萱在公元 918年遣使献马, 当是他乘着三百运数之机,而劝进求好。 这里有一个旁证。我们上文引用甄萱传称王 建自王之时,甄萱曾 “ 献孔雀扇及地 理山竹箭 ” ,这当然 不会只是经济上的来往,自有其政治上的含义。而当 后唐之同光二年(公元 924年)后百济因进击新罗,而 与后高丽曾有一战,结局是后百济打了败仗。于是,甄 萱 “ 遣使献骢马于太祖(王建双方互换质子,相互交 这里与公元 917年的一年之差,但并不妨

26、碍我们的结论 ,术数家的招数是各有各的说法的。 74 7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ki. 吴越国与后百济关系略论 好。但是当双方友好关系破裂之时,我们看到,在后唐 天成二年(公元 927年 ) 甄萱 “ 又使人请还前年所送骢 马 ” ,而王建则 “ 笑还之 ” 。此事颇为蹊跷,事隔二年有 余,身为一国君长之甄萱竟然为区区一马,遣使求还, 而王建则温文尔雅,居然 “ 笑还之 ” ,这岂可以儿戏视 之,其后应有深刻的政治韵味。 当然,钱镠最终一直尊

27、奉着中原各王朝的正朔,他 没有图那个虚名而自立为帝王,十国春秋卷二世家 吴高祖武义元年(公元 919年)条就说 :( 吴国)王及徐 温屡遗吴越王(钱镠 ) 书,劝其自王,国中无受梁朝之 命。吴越不从。, 尽管如此,吴越国还是以隆重的礼节 派出使者到百济报聘授官。如此看来,百济甄萱的这 次遣使活动取得了十分重大的成果,它再次确立了吴 越国和百济国两者之间关系。这种关系,说白了就是 主从之关系。 此种关系的确立,对于吴越和百济双方,意义十分 重大。其一,正是由于这样的关系的存在,甄萱和后梁 才没有正式的朝贡关系。 其二,正是由于这种关系, 当吴越前王钱镠死去的 次年,即后唐长兴四年(公元 933年

28、)有 “ 吴客省使许 确、百济使太仆卿李仁旭各来祭我先王 ” 之事实,而对 于五代十国中的任一其它政权,百济都未有过这样的 举动。 其三,也正是有这样的关系,我们才看到了在后唐 明宗天成二年(公元 927年)吴越国特意遣使赴百济, 调和百济与高丽的矛盾的事实。而这,就是我们在下 节要阐述的内容。 在百济国使者出使吴越国的次年,即梁末帝贞明 五年(公元 919年 ) 吴国和吴越国之间,经历了 一个从 战争走向和平的过程。当时的高丽国的使者,恰好出 使吴国,于是,他便成了吴和吴越两国化干戈为玉帛之 见证人;而百济国的使者,很可能也看到了这种过程, (假若他还没有来得及回国 ) 于是,当后唐明宗天成

29、 二年(公元 927年 ) 百济和高丽在战争相持之时,甄萱 便欲以之为样板,希望双方能够消弭战争,走向和平。 而其间起了斡旋作用的还是百济的同盟 吴越国。 这也可以算得上是中韩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吧。 关于吴国和吴越国的和战情况,十国春秋卷二 吴世家与卷七十八吴越国世家都有记载。两者所记各 有详略。 十国春秋卷七十八吴越王世家天宝十二 年(公元 919年)条称:春三 月,梁诏王大举兵伐吴。 王(钱镠 ) 以子节度副大使(钱)传璀为诸军都指使,帅 战舰五百艘自东洲击吴。夏四月,与吴人战于狼山江, 大败吴兵,斩其百胜使彭彦章,生获士卒千余人。六 月,吴人败我兵于沙山。秋七月,王遣子传璀将兵三万 攻常州

30、。吴徐温来拒我师,命陈璋以水军下海门出我 后。壬申,战于无锡。指挥使何逢、吴建死焉,遂班师。 王见逢所乘马,悲不自胜,将士以此心附之。八月,吴 归无锡之俘,遣客省使欧阳汀来请通好。王纳之,息民 故也。自是休兵二十余年。, 据此文可知,吴与吴越战 争三次,吴越胜狼山江之役,吴胜沙山之 役、常州无锡 之役。这里要注意的有,其一,吴越之所以和吴开战, 是受后梁之诏命。这当然是钱镠的托词,但似乎也反 映了钱镠的心态。其二,吴国主动,吴越被动。其三, 吴归无锡之俘以通好。但吴越在狼山江之役中所获之 吴国 “ 士卒千余人 ” ,则没有提起,推测双方应是交换了 战俘。从第三点而言,可说其记载并不完全,而这也

31、是 我们下面进行推论的一个根据。 十国春秋卷二世家吴高祖武义元年(公元 919 年)条亦记载了吴和吴越的战争,我们只引用与我们论 述最有关系的常州无锡之役及以后的一些事实 : “ 七 月,吴越钱传璀寇常州,徐 温帅诸将拒之。右雄武统军 陈璋以水军下海门,出其后。壬申,战于无锡。时久旱 草枯,我兵乘风纵火,大破吴越军,杀其将何逢、吴建, 传璀遁去。追至山南,复败之。璋败吴越兵于香弯。 指挥使崔彦章获叛将陈绍以归。是日,叛将曹筠复归 我军。徐知诰请率步卒二千,易吴越旗帜铠仗,蹑败卒 从授官一事就可明显看出。 当然,就象我们前面提到的,后百济在公元 936年也有过遣使至后唐的事实,但请注意,其年前后

32、,应该是甄萱之子神剑控 制着百济的政局。见朝鲜史略卷五高丽纪太祖十九年后晋高祖天福元年公元 936年)条及卷四新罗纪敬顺王高丽太祖十一 年 条。而据三国史记卷五十甄萱传后唐同光三年(公元 925年)十二月, “ 遣使入后唐称藩唐策授检校太尉兼侍中,判百 济军事 ,依前持节都督全武公等州军事行全州刺史,海东四面都统指挥兵马制置等事,百济王,食邑二千五百户,此一官衔,可与 吴越国所授之官衔相比较。 见十国春秋卷七 十九长兴四年(公元 933年)夏四月条。入高丽朝后我们还见到了李仁旭出使吴越之事,宝庆四明 志卷一一甲乙律院六条载 : ( 宝庆为宋理宗年号,当公元 1225至 1227年。)东寿昌院,

33、子城东南一里,唐清泰二年(公元 935年)曾 子麟禅师往高丽、日本、百济诸国,传持天台教法。高丽国王遣使李仁旭辈送还明州 u钱氏因赎徐蕴乡园地建院以安其众 u晋天 福七年(公元942年 ) 吴越国王命以为保安院 常住田一十六亩,山无云云。足可见百济与吴越关系非同一般。 十国纪年今己不存,资治通鉴又因体例关系而多掺杂与本主题无关的史 实,很难让人看出头绪。而十国春秋虽 为清人吴任臣所撰关于吴和吴越之和战之记载虽不出资治通鉴之范围但记叙较为清楚,故用之。 7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 JbH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

34、served, http:/ki. 浙江学刊 2005年第 2期 而东袭取苏州。温曰:尔策固善,然吾且求息兵,未暇 如汝言也。 诸将又谓,吴越所恃者舟楫,今大旱,水道 涸,此天亡之时,宜尽步骑之势,一举灭之。温叹曰: 天下离乱久矣,民困己甚,钱公亦未易可轻,若连兵不 解,方为诸君之忧,不如战胜以惧之,戢兵以怀之,使两 地百姓安业,君臣高枕,岂不乐哉,多杀何为? 遂引还 是月,大封王躬乂遣佐良尉金立奇入贡。躬乂本 高丽石窟寺眇僧,天佑初据开州称王,国号大封。(原 文按:新旧五代史唐余录,皆云唐末高丽国,自立 王,前王姓高氏,后王王建,今从十国纪年。沖八月, 归无锡之俘于吴越,遣客省使欧阳汀往聘修

35、好,吴越亦 遣使请和。自是三十余州民乐业者二十余年,王及徐 温屡遗吴越王书,劝其自王,国中无受梁朝之命。吴越 不从。 ” 所引长文中,“ 大封王躬乂遣佐良尉金立奇入 贡 ” 不准确,我们己在第一节说明,使者金立奇当为高 丽王建所遣。只是资冶通鉴记载较十国春秋高 明,十国春秋直指为大封王躬乂,而资治通鉴所记 并未明言,这虽有模棱之嫌,但也留下了回旋之余地。 此段文字,在战争情况之叙述方面比上引文字详 细,此外,也对吴国之当政者徐温颇多褒扬之词。其中 引起我们注意的 是在大段的叙述中,夹进了金立奇的 出使,这当然是编年体史书体例所要求的,但笔者总觉 得这里有些蹊跷。分析一下,百济的遣使与劝进有关,

36、 而高丽王建的遣使的目的,依据记载说是 “ 入贡 ” ,这当 然有可能,但在此事之后面,还应该隐藏实着另外的真 相。 我们看第一节中所引南唐书的文字,当公元 938 年(南唐李异)称帝之时,高丽遣使南唐,文书格式用 “ 笺 ”而不用 “ 表 ” ,其 “ 仪式如 表 而不称臣,可见高 丽对于南唐政权并非毕恭毕敬。高丽的政策应有连贯 性,高丽在此前对南唐前身的吴国也应是同样的态度, 即是说公元 919年金立奇到吴国之目的与百济不同, “ 上贡, 云云,或许是吴国方面的一厢情愿。联想到此 前一年,公元918年六月丙辰,王建 “ 即位于布政殿,国 号高丽,改元天授 ” 的事实,(而取消天授年号则在公

37、元 938年,于是 )我们推测,高丽的遣使的主要目的就在于 通报此信息。 若所说不误,则同样地,金立奇也得把此信息通报 于吴越的,且通报于吴越的时间还在吴国之前。原因 在于,当时,韩国通向中国的海道,非走登州,即取明 州,续资治通鉴长编二百四十七神宗熙宁六年(公元 1073年)十月条称:壬辰,明州言高丽入贡,上批:本 州遣谙识海道人接引,转运司委官用新式迎劳。 高丽 自国初皆由登州来朝,近岁常取道明州,盖远于辽故 也。 ” 同书卷三百三十九神宗元丰六年(公元 1083年) 九月庚戌条称: 诏:高丽国王王徽卒,令明州就本州 或定海县择广大僧寺,以僧三十七人作道场一月,罢散 前夕作水陆一会。 天圣

38、以前,使由登州入;熙宁以 来,皆由明州,言登州路有沙碛,不可行。其自明州还, 遇便风四日兼夜抵黑山,己望其国境;自黑山入岛屿, 安行便风,七日至京口;陆行两驿至开州。, 五代时亦当 如此。 而特别须要指出的是,当公元 938年,高丽遣使 贺 南唐李异即皇帝位的消息也是从吴越得知的,其笺言 道: 今年六月内,当国中原府入吴越国使张训等回,伏 闻大吴皇帝己行禅礼,中外推戴,即登大宝者。, 于是,我们说,金立奇先到吴越,再至吴国,而从杭 州到扬州,他带去了吴越国的和平意向。此种意向与 徐温之想法颇为相合,这样,双方也就从进入和平阶 段, “ 自是三十余州民乐业者二十余年 ” 矣。 从百济国与吴越国的

39、关系来看,此种事实也必然 会被甄萱所了解。 吴越和吴国和好对于海东的百济和高丽有着影 响。百济、高丽之间保持友好关系达七八年之久,在一 定程度上亦因了吴越国 之关系;当百济、高丽之间重燃 战火,百济又寄希望于吴越的斡旋调解,而吴越国也真 派出使者、发出诏书,进行消弭双方战争的努力。这的 确是非常使人感兴趣的历史事件。高丽史卷一太祖 十年(公元 927年)十二月条及十一年正月条记录了百 济王甄萱和高丽王王建二人来往之书信,文甚长,且多 自夸之词,其中甄萱将钱镠之文字称为诏书,可为当年 遣使进马劝进假设之又一旁证;而王建与甄萱一样,对 于钱镠亦尊敬有加。当然,此后,后百济与后高丽在休 战数月之后,又重开战火。但吴越和百济、高丽之间形 成的关系,却成为东亚细亚历史精 彩之片断,其间之正 邪顺逆,又何足道哉? 责任编辑 : 田明孝 以上按语为原文所有,显然,这与资治通鉴考异之文字完全相同,于是,资治通鉴此段文字抄录自资治通鉴也可 无疑了。 76 7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k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