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课件)(共26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1402019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间文学(课件)(共2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民间文学(课件)(共2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间文学(课件)(共2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间文学(课件)(共26页).doc(2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民间文学课件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民间文学的定义与范围一、民间文学的性质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它既是该民族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二、民间文学的范围(一)范围:一个民族集体创造和传承的口头文学,主要体裁有神话、民间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长诗、民间谚语、民间谜语、俗语、歇后语、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二)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关系:共同点:形式上的通俗易懂不同点:创作者不同:

2、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集体创作,通俗文学则是个人的创作;创作流传形式不同:民间文学主要以口语来创作和流传,通俗文学则是书面创作和流传;内容与思想倾向不同: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的创作,反映了整个民族或某一个群体的思想或情趣,通俗文学是个人创作,它反映的内容出自个人的生活感受,创作的动机多与商业因素相关,故其思想和艺术水平也良莠不齐。民间文学与非民间文学混淆的另一种情况,是将个人取材于民间文学的创作成果,简单地看做是民间文学。个人对民间文学素材的处理,如果只是在忠实于原作的前提下,进行出土文物式的科学整理,然后在发表出来,仍属于民间文学。如果是吸取民间文学素材,重新改编和再创作,那就属于作家文学了

3、。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21世纪,中国民间文学事业进入一个新时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保护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口头文学和语言;表演艺术;民俗活动;传统手工艺;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民间知识和文化空间。第二章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第一节 集体性民间文学既属人民群众集体创作而产生,又在流传中不断为人民群众所补充完善。一、集体性特征的三重含义:1民间文学在社会成员的互动过程中产生。 2表演者和观众并没有绝对的区分,而是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相互转化 3文本、语境、表演三层面构成完整的民间文学行为民间文学在产生后被全体社会成员所共同拥有。 民间文学的集体性还表现在民间文学在形

4、式和内容上都必须符合民族文化传统和集体审美心理上。要辨证看待民间文学的集体性与独创性的关系:尽管作品由个人创作加工,但他们的创作却是在民族文化浓厚的集体氛围下进行的,在形式和内容上并没有脱离自身所处的文化传统、审美习惯和民间文学口头叙述模式 “峒女于春秋时,布花果笙萧于名山选峒中之好者,名曰天姬队。余则三三五五,采芳拾翠于山椒水湄,歌唱为乐。男亦三五成群,歌而赴之。” 二、民间文学集体性的意义:作家创作的深刻表现在对社会人生的深刻理解上(独创性),民间创作深刻性表现在群体意识的历史积淀(积淀性)民间作品的丰富性表现在类型中所包含的千姿百态 整体的民间文学是民族集体意识的积淀,它体现了集体审美意

5、识的深刻内涵,能使我们对民众的文化心理结构有更深层的认识和理解 三、集体性的三种形态 集体情境中的集体创作 由个人创作出作品的雏形后,再由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渐完善 个人创作,集体流传第二节 口头性一、口头性的含义:民间文学既是民众口头的创作又在民众口头流传。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和口耳相传的传播手段,就是其口头性。口头性的特征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创作和流传的特征。 历史因素:口语与文字(界限)语言特色:口语是全方位的交流方式,是具体场景的交流方式,而文字则是单向性和脱离场景的二、口头性的优越性:1口头性使民间文学达到最佳表演效果: “清风吹着凉死了,大北风吹着冻了,三年没见想坏了,些些乎丢了个

6、命了。”2口头性便于民间文学的记忆和流传: 3口头性使民间文学具有最大的自由度: 4口头性还造就了民间文学的重复叙事特点,这是其区别于书面叙事的最显著标志。 三、民间文学口头性的意义民间口头语言表现力的丰富和形象历来被语言文学大师们所赏识。 “为了彻底了解俄罗斯语言的财产,研究古代歌曲,故事等等完全是必要的,批评家对它们的鄙视是徒然的,老百姓的口语值得最认真的研究,青年作家们,阅读老百姓的故事来理解俄罗斯语言的表现可能性吧。” 在民间作品采录时,一定要注意尽量保持口头创作的原貌。 四、口头程式理论 口头程式奠定了口头传统的基础。 表演理论:所有的口头叙事都是在表演。第三节 变异性一、变异性的含

7、义:民间文学的作品在语言,内容,情节,主题,形象,结构等要素上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中。“故事是随心草,愿意说说半天,不愿意说,三言两语讲完了。” 二、民间文学中变异性的表现变异性大量地经常地表现在作品的语言变化上。同时,也表现在作品的内容、情节、主题、形象、结构等要素的变化上 例:孟姜女传说的变异:春秋左传、战国:礼记檀弓、西汉刘向列女传、齐地吊丧中“歌哭”风俗、情节来自民间是“齐东野人”所创造而为文人所收录、从宋朝开始,民间修庙祭祀、明清:传说加上孟姜女与秦始皇展开斗争的情节 同一主题的作品因流传地域,语言习惯,风俗人情,自然环境的差异和讲述者口才风格的不同而有不同“异文”。三、变异性的产生原因

8、1集体性与口头性使变异在所难免:口语产生记忆与遗忘的可能性。没有著作人概念,使民间文学作品可以被任何人合法修改2历史发展,时代变革,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是变异的外在因素。陕西三原看见她:“你骑驴儿,我骑马,看谁先到丈人家,吃一袋烟儿就走价。大嫂子留,二嫂子拉,拉拉扯扯到她家,隔着竹帘望见她,白白手儿长指甲,樱桃小口糯米牙。回去说与我妈妈,卖田卖地要娶她。”江苏淮阴看见她:“小红船,拉红土,一拉拉到青江埔。买茶叶,送丈母,丈母没在家,掀开门帘看见她,穿红的,小姨子,穿绿的,就是她。梳油头,戴翠花,两个小脚丁嘎嘎,卖房子卖地要娶她。”天津望见她:“抬头望见她,红头绳紧紧扎,金扁簪,拦腰架,金耳

9、挖,当头插,金耳环,两边挂,金镯子,四两八,金戒子,配指甲,银子背心洒菊花,红绸裤,小梅花,红绸鞋,满面花,回去拜访爹和妈,择个日子来娶她。”四、认识变异性的意义 主动搜集民间文学中同一作品的不同“异文” 关注在现实生活中民间文学与文化发生的变化 第四节 传承性一、传承性的含义 民间文学作品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传统,这种存在于民间文学作品中相对稳定的传统特点就叫传承性。 因为听众或观众对演说模式耳熟能详,已经习惯接受这种模式,一旦演说脱离了演说模式,听众或观众便难于接受,演说也难于进行。任何民间文学都属于一定的模式,假如一位演说人完全不顾模式而演说某一叙事文本,那么听众很可能觉得这位演说人不会演说

10、。相对稳定的模式,对听众而言是一种“预期”,对演说人而言是“依据和标准”。 传承性在民间文学中的反映:具体作品的传承;基本的主题思想上的传承;叙事方式上代代相袭的成分更多。 二、传承性的形成与传承人的作用集体性与口头性形成了特定的传统,而且有固定的程式,使我们重视传承人的作用。 民间文学的人民性:在原始社会阶段,民族民间文学的直接人民性指的是全民性在阶级社会中,民间文学的人民性指它是被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拥有最广大受众的文学形式。三、民族民间文学的民族性民族性,是指民间文学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各民族风格。 1、民族民间文学作品反映本民族的社会生活。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1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广西毛南族:“望郎歌”:“春季望郎草木青,山花烂漫百鸟鸣,望郎不见见浮萍,春水起伏似妹心。”2民族民间文学对民族性格的刻画。3民族民间文学对民族语言的运用。第三章 神话 何为神话神话的定义与性质 神话何意神话的类型与内容 神话何来神话的文化背景 神话何解神话学研究学派 神话何为神话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第一节 何为神话古老而神圣的叙事一、神话的定义:“是人类共同体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对神话定义的理解:“元世界”即世界原初状态的描述; 特定文化中“终极关怀”的表达;特定社会生活中“神圣时空”的建构;

12、神话被视为民间文学中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但其意义远远超出文学的范畴,是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了解外界和自身的认知体系之一,传统社会成员借以认识和描述自身所处的世界,体现出与现代社会中理性思维有着重大差别的独特的对世界与人的认识和思维特征。二、神话为何神秘?幻想的不自觉的艺术方式神话与哲学、科学同样是对世界和人的本质存在加以解释的体系,但解释方式不同。 在现代人看来,神话是用比喻、拟人、变形、夸张等文学象征手法来说明世界,但原始人类并不将世界以比喻、象征、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加以表现,也并不认为这是幻想他们真的认为世界就是如此!母题(motif):又称为“情节单元”或“故事元素”,是民间叙事作品中最小

13、的情节元素。母题数量有限但具有鲜明的特征,能够从具体的叙事作品中分离出来,通过若干母题的不同排列组合,形成无限的民间叙事作品。第二节 神话何意神话的内容根据神话的内容可以分为六大类一、宇宙起源神话:中华各族创世神话有两个重要母题“宇宙卵”,“垂死化生”。 (1)宇宙卵(Cosmic egg):重要的神话母题之一,认为宇宙万物从卵中诞生。,宇宙卵神话在我国个民族中流传广泛,汉族的盘古神话、壮族的创世神话在其中具有代表性。“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居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

14、,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三国吴徐整三五历记。壮族创世女神姆六甲 神话源于先民的生活经验和原始思维:“卵=生命”。 (2)垂死化身:创世神身体化为宇宙万物 “首生盘古,垂死化生;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肥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宋绎史徐整五运历年记云南楚雄彝族流传的梅葛虎化世界观垂死化生母题的文化根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循环往复的宇宙观;图腾崇拜:楚雄彝族跳虎节天象起源神话 后裔射日:山海经大荒东经:“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女子名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

15、,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国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山海经大荒东经:“汤谷上有扶木,一日访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民无所食”射日神话之成因:历法改变;祈雨巫术二、人类起源神话:猴变人;女娲抟土造人。 地母崇拜:来自女性生殖崇拜与“大地母神信仰”,是原始信仰的重要内容,初民将土地视为人与万物的来源,并认为人类的生殖力也来自土地,将土地具象化为女性的形象加以崇拜。三、洪水遗民生人:壮族伏羲女娲洪水遗民生人神话 四、民族起源神话: 盘瓠神话:中国南方瑶、畲族和部分苗族流传的民族起源神话。神犬盘瓠因为消灭入侵

16、的外敌有功而被赐与高辛氏公主成婚,其后代成为本民族的始祖。在部分瑶族和畲族民间流传着被称为“过山榜”或“评王卷牒”的图谱记载此神话。 五、文化英雄神话 文化英雄:系神话和传说中的人物,常以人、兽、半神的形态出现。一些民族把他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中某些最基本的因素如重大发明、神圣活动、人与世界的起源加诸于其身。文化英雄为一民族或社团之理想的象征。文化英雄神话又称为文化发明神话。 布洛陀:壮族始祖神兼文化英雄六、战争神话: 诸神之战与部族之战混淆 皇帝与炎帝之战 黄帝与蚩尤之战 颛顼与共工之战 黄帝摄政前,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震天下。诛杀无道,不仁

17、不慈。”太平御览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于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从,乃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山海经大荒北经湘西苗族蚩尤戏第三节 神话何来人类童年的神秘记忆一、神话的本质“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话语层) 神话 (行为层) 巫术仪式、图腾崇拜 (信仰层) 原始思维二、原始思维神话的心理基础(1)原始思维(primitive mentality):法国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提出的原始人所具有的思维特点,即以受互渗律支配的集体表象为基础的、神秘的、前逻辑的思维。 (2)集体表象(collective rep

18、resentations):一个社会群体的成员共有的观察世界的方式。表象世代相传,个体生于表象中,表象通过个体而存在但却超越了个体。 (3)互渗律(participation):在原始人的思维的集体表象中,客体、存在物、现象能够以我们不可思议的方式同时是他们自身,又是其他什么东西,它们也以差不多同样不可思议的方式发出和接受那些在它们之外被感知的,继续留在它们里面的神秘的力量、能力、性质、作用。 (4)神话与原始思维的联系:1神话既是社会集体与它现在和过去的自身和与它周围存在物集体结为一体的表现,同时又是保持和唤醒这种一体感的手段 2神话是原始人感知神秘互渗力量的中间环节和媒介 (5)万物有灵观

19、(animism)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提出的宗教起源概念,即在原始信仰中所有的生物、非生物和人同样具有灵魂、生命力和人格的观念。 三、巫术仪式与图腾信仰神话的行为基础(1)图腾(totem):来自北美阿尔昆琴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属”。图腾可以包括动物、植物或自然现象,群体常常将自身与某一特定的图腾物相联系,认为两者间存在着各种特殊的联系,主要表现为血缘关系和保护关系。 (2)巫术(witchcraft):一套语言和行为技巧,借此可以获得超自然力量达到控制和改变他人与外界的目的。巫术的原则:接触律、相似律。神话来自巫术和图腾崇拜仪式的解释与说明?纳西族葬礼巫术 第四节 神话何解神话研究的主要

20、取向一、人类心理模式的反映结构主义神话研究取向: 神话可分为表层内容和深层结构。神话深层结构是人类心理“二元对立”模式的反映:男/女,生/死,光明/黑暗,文明/自然 人类以神话为中介调和观念世界中的矛盾与对立 伏羲女娲神话的深层结构或要解释的矛盾是:人类由子宫中生出还是由土地中生出?天/地;神界/人世;夫妻/兄妹;乱伦/家庭;子宫/葫芦;子宫生人/土地生人;文化/自然;人类重生/人类毁灭对原始的土地生人和新的子宫生人的人类由来观念加以调和 二、神话=社会宪章功能主义研究取向 “神话的作用是去强化传统并赋予它自身巨大的价值它能表现提高和整理信仰,保卫和强化道义力量,确保祭礼的有效性,并包含着指导

21、人的行为的实践尺度。”三、展演(performance)研究当代神话研究的新趋势通过田野调查了解神话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实际作用 神话如何体现出特有的审美与艺术价值? 人们如何通过神话来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看法? 神话与诗歌、音乐、舞蹈、民间医疗等其他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有着何种联系? 神话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被讲述和表演出来?第五节 神话何为神话与现实生活一、广义与狭义神话之争二、神话改造为历史 顾颉刚 :中国古史“层累的造成” 三、神话作为族群和文化认同标志四、神话作为集体意识的积淀而存在 第四章 民间故事生活智慧的表达故事的定义和分类民间故事的特征民间故事的价值及其研究 第一节 故事的定义和分类一

22、、民间故事的定义广义:流传在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所有散文体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和故事。狭义是指除了神话、传说以外的散文体口头叙事。二、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的区别故事的特点在其口头性、虚构性。故事与神话的区别:神话的幻想性:原始思维的产物。故事的幻想性:自觉的艺术加工 故事与传说的区别: 传说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故事则是纯粹虚构的 三、民间故事的分类民间故事分为幻想故事、生活故事、笑话、寓言(一)幻想故事:是一种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幻想,以夸张、拟人化的手法创作的民间故事。具有相似的情节和结构的故事,尽管流传地域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却都可以归为一类型幻想故事的很多类型如虎(狼)外婆、画中仙、天

23、鹅处女,蛇郎(美女与野兽)、田螺姑娘,灰姑娘等故事类型都具有国际性在很多民族中都有流传。(1)幻想故事类型举例:“灰姑娘”型故事:最早记于唐代段成式(803863)所著酉阳杂俎中的叶限故事 “天鹅处女型”故事:天鹅处女型故事是男性采用某种神奇手段隐藏其衣服迫使化身为女人的天鹅与其结婚,后天鹅找到衣服而与其分手,飞天遁去的故事类型。晋代干宝所著搜神记中的毛衣女:“豫章新喻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鸟。匍匐去,得其女所解毛衣,取藏之,既往就诸鸟。诸鸟各飞去,一鸟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子,其母后使女问去,知衣在稻积下,取之,衣而飞去。后复以迎三女,女亦得飞去。”“姑获鸟,夜飞昼藏,

24、盖鬼神类。衣毛为飞鸟,脱毛为女人。无子,喜取人子养之以为子。”敦煌藏经洞中发现唐代搜神记中有田昆仑故事:昆仑得妻天女遁去天庭学法巧答难题。 当代流传的天鹅处女型故事以牛郎织女型最为有名: (2)幻想故事的性质:民众话语的“狂欢”“狂欢化”概念:由俄国著名思想家巴赫金提出,用来指称民间文化尤其是民间的节日、仪式和口头文学中蕴涵的积极、乐观的人文主义精神,以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秩序加以调侃、颠覆和超越为其主要特征。 (二)生活故事:v生活故事:指以写实的手法直接反映社会现象,阶级关系,世态人情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民间故事v生活故事是对民间意识和底层社会生活的一种形象化的叙述,以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巧妙的情节

25、来惟妙惟肖地反映出底层(Grassroot)民众的日常生活状态。 (1)生活故事的类型生活故事也有很多类型如伦理道德型,奇巧婚姻型,巧女型,呆女婿(呆儿子型),长工斗地主型、民斗官型,机智人物型,以及婆媳型,懒媳妇型,后娘虐待前妻子女型等 智慧人物故事;特殊职业与信仰的故事;巧媳妇的故事。(三)民间笑话v以讽刺和调侃揭示生活中的矛盾,凸现民众智慧,具有强烈的喜剧和幽默意味。v讽刺贪官的太太属牛、讽刺吝啬爱财的一文不值(四)寓言v具有明显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悍的口头故事。v从动物故事到寓言:有无明显的寓意v我国经典的寓言:拔苗助长、守株待兔、郑人买履等第二节 民间故事的特征v一、奇特的幻想

26、与浓厚的生活特性: 民间故事不同于写实的叙事性散文体书面作品如小说,它具有极大的幻想性。幻想是民间故事的生命。幻想,是指与现实生活愿望相结合,并不断地指向未来的一种创造性想象。长工斗地主的故事,借助幻想使弱者获胜。 故事发展的后期,对日常生活的描写越来越多,尽管有幻想,也立足于现实,具有现实逻辑性。v二、民间故事形象、时间、地点的不确定性:都是使用泛称。这也是其虚构性特征的体现。v三、民间故事情节的类型化与结构的程式化: 类型性特点:即民间故事在形式与内容上大同小异,形成一个个情节大致类似的故事类别,如天鹅处女型,两兄弟型、灰姑娘型、巧女型等。民间故事的类型是由情节单元(母题)按一定的方式组合

27、而成。v类型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是由若干母题按照相对固定的顺序组合而成的一个完整的故事。是一个“母题序列”或“母题链”。这些母题也可以独立存在,从一个母题链上脱落下来,再按照一定顺序和别的母题相结合成另一个故事类型。这就是AT分类法。母题的变化因常插进一些异文,保存下来,成为很多的异文。v故事的结构形式也有程式化的特点。按帕里-洛德的“口头程式理论”理解,它是有基本内容的语词单位,是具有适宜于口头性与重复性的词组,与“情节单元”类似。这时主要是从故事的结构模式上来理解程式。v民间故事的表述常模式化(程式化),如人物设置,一般是两兄弟、三姐妹、两夫妻。故事结构上,主要有“单纯式”和“复合式”两种,

28、寓言、笑话、小型故事的结构一般都是单纯型的,曲折的故事常常是复合式的,分“三段式”(又称三迭式、三复式)和连缀式。国际上把三段式称为“完型故事”,认为是一种完整的叙事第三节 民间故事的价值及其研究v一、文化价值v民间故事不仅是民众思想愿望、生活态度、审美方式的真实记录,同时它也是民众精神生活的一个有机的化成部分。“是人们灵魂的忠实、率真和自发的表现形式,是人民的知已朋友,人民向他倾吐悲欢苦乐的情怀,也是人民的科学、宗教和天文知识的备忘录。”v民间故事对文化史的反映是艺术化的,对某些文化现象的理解常带有想象和臆测的成分。价值的局限性。 民间故事的价值v二、教育价值v民间故事贴近民众生活,是民众自

29、我教育的教科书。德国哲学家和美术家瓦尔特本雅明在讲故事的人:民间故事和童话因为曾经是人类的第一位导师,所以直至今日依旧是孩子们的第一位导师。无论何时,民间故事和童话总能给我们提供好的忠告;无论在何种情况,民间故事和童话都是极有助益的。民间故事的价值三、心理补偿价值v讲故事和听故事的人都是一些贫苦人,他们人生理想的破灭,使他们渴望获得精神上的救助和满足,以实现某种心理平衡。民间故事有一种心理补偿功能。如高尔基说:在故事里,人们坐着飞毯在空中飞行,穿着飞靴走路,用死水和活水向死人洒一下,就会使他复活,一夜之间把宫殿筑好,总之,故事在我们面前展开了对另一种生活的希望,在那种生活里,有一种自由的、无畏

30、的力量在活动着,幻想着更美好的生活。 此外,还有娱乐价值 、艺术价值。类型研究民间故事的国际分类法v“类型” (type):是由若干母题按照相对固定的一定顺序组合而成的一个完整的故事。v它是一个“母题序列”或“母题链”。这些母题也可以独立存在,从一个母题链上脱落下来,再按照一定顺序和别的母题结合成另一个故事类型。“阿尔奈汤普森体系”或“AT分类法” 民间故事的研究: “同源说”与“同境说” “同源说”:同一类型故事有一个共同的来源。神话学派: 流传学派: “同境说”:历史文化发展相似产生同一类型故事。人类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 小红帽的故事.第五章 传说民众历史心性的表达 .第一节 历史的叙事

31、传说的定义和分类一、传说的定义:传说是描述一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解释一定地方风物,山川古迹,社会习俗的口述传奇性故事。 .二、传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民族性和地域性: 历史性:传说是”民众口传的历史”,寄寓了人民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体现了民众的历史感情。传说的历史性主要在于它反映的是民众的历史观,反映民众的历史主义与历史理解,不在于它保存多少真实的历史史料。传说是民众口传的历史,是社会的集体记忆。传说中的人物大多可在历史上找到他们的身份或原型,传说的创作离不开一定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广西壮族流传的莫一大王故事也是以北宋桂西北壮族莫姓土司反抗皇帝的战争为背景创造的。传说的特征 传奇

32、性:是传说独有的叙事手法和艺术 ,指传说往往运用偶然、巧合、夸张等手法,制造悬念,使情节曲折离奇,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产生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一、传说与神话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1、很多传说从神话中衍生而来。 2、神话与传说都是对人文世界加以解释和说明的认知体系。 区别: 1、神话重时间之“源”传说重时间之“流”。 2、神话是普世性叙事而传说是对世界的地方化 描述。 3、神话具有神圣性而传说则是世俗化的存在。 二、传说与历史的区别A、历史的题材要求全面,传说往往反映历史的一个侧面,且是民众感兴趣的方面。 B、历史要求实录,真实的记录,而传说是根据讲述者的感情、愿望在一定基础上进行幻想

33、(如乾隆下江南的种种传说) C、历史是文字书写的,不能随便变更,传说经过口传,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经常发生变异,往往局部或全部失真,主要反映民众的历史观、历史评价、历史理解,不在其保存多少历史史料。 另外,传说的叙述模式也是附会历史的,具有可信性,传说的可信性主要在于其形态特点,说明其可信性,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地点、事件等,民众的讲述态度增加了其可信性。传说的一些人物、地点都是真实的,但情节有许多虚构,但相对于神话而言,其内容是讲究逻辑的。其情感是真实的。传说中的人物事件大多起于历史事实,是其口头的版本。传说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地被民众修改。.莫一大王传说原型:桂西北莫氏壮族土司三、传说的分类 人

34、物传说:八仙传说、文人传说、巧匠名医、帝王将相、起义英雄、政治历史人物等 史事传说:起义、历史事件等 地方风物传说:山川名胜、物产传说(地方名吃) 风俗传说:节日传说、婚俗传说、 动植物传说 :花草的来历、动物的秉性第二节 歌墟的女儿:刘三姐传说的民俗文化内涵一、刘三姐传说的形成和演变1、原始型态时期:(唐朝至五代) 2、基本成型时期:(大致在宋、元、明初时期) 3、发展演变阶段:(即明、清至民国时期) 二、刘三姐传说的民俗文化内涵 歌墟:神圣的丰产祈祷与放纵的两性狂欢 对歌:两性欢爱与性别冲突“刘三姐系广东潮梅人,有唱歌之天才,走遍两粤,不获一对手(意即找一男子最会唱歌的,替她对歌,歌得比她

35、高妙的,她就嫁他)。后至立鱼峰,遇一农夫,与彼对唱,一直唱到三年又三月,三姐似不支,心中一急,呆然化为石像。农夫瞧见,叹息一声,悠然化逝。” “蛮人在集会、婚娶、群作、宴饮时间,皆以赛歌胜负判荣辱,使千万人集视其歌战之胜负;故唱歌不只娱乐,实具有一种剧烈之战斗性”“桂西北一带之土人,如有两村以上发生重大之怨隙,亦当以歌战代械斗。斯时两赛男女,排列战场,交迭唱歌,互相谩骂,其点揭透辟,尖锐深刻,有非语言能形容者。如胜负不分,旁村出而和解,亦以歌相劝,以歌代斗,亦趣闻矣。” 女巫:沟通神人的歌手 “巫”“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 “三姐拔除溪中,风雨骤至,弟妹皆走避,独与神遇,端坐石上,衣不溽,由

36、是能歌,成文理,言人幽阴,皆奇中,出入必歌,使纺织,而故焚其丝,随歌随治,即有绪。使治田,歌如故,须臾终亩祷雨尤验” 兄妹相残:两性冲突所隐喻的土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 四、如何理解刘三姐传说与歌墟的关系 刘三姐是歌墟的女儿:刘三姐是壮族和南方各民族中诸多优秀民歌手在艺术形象上的结晶;正是在山歌传统和歌墟习俗的社会文化土壤上才产生了刘三姐传说;歌墟习俗与山歌传统的存在和流传是刘三姐传说得以存在和流传的基础;歌墟和山歌传统中保存的民族文化内涵使得刘三姐传说的内容更为丰满、深厚。第三节 社会的集体记忆传说的现实功能 二、传说与现实社会生活1、对生活世界提供合理性的解释:2、将异己的历史加以修改:

37、传说对历史起到的补充作用,并不在于准确地记载了历史,而在于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民众的历史心性(民众对历史的想象和情感) 是民众对历史事件的看法或历史人物的评价,是民众对自身在历史洪流中所经历的遭遇的记录 弥补了成文历史或宏大历史叙事中的不足,揭示了其中被忽视和淡化的细节 3、是集体情感的宣泄: 4、是族群认同的标志:各族群对“吴凤”传说的解读反映出不同的历史观和族群利益第六章 史诗一、史诗的含义和特征1、史诗:是民间文学中题材重大、主题严肃、规模宏大、格调庄重的古老作品,是讲述天地形成、人类起源或者民族历史、民族英雄等内容的民间叙事诗。2、特征(1)史诗是各民族早期的产物,一般出现在各民族社会发

38、展的转折时期。一、史诗的含义和特征2、特征(1)史诗是各民族早期的产物,一般出现在各民族社会发展的转折时期。 首先,现代不可以再创作史诗。 其次,史诗和社会的一般发展不成比例。 第三,并非所有以民族英雄事迹为主要内容的长诗都是史诗。 马克思在导言中的论述: 一个成人不能再变成儿童,否则就变得稚气了。但是,儿童的天真不使成人感到愉快吗?为什么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在它发展得最完美的地方,不该作为永不复返的阶段而显示永久的魅力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2版,第2卷,29页。一、史诗的含义和特征 2、特征(1)史诗是各民族早期的产物,一般出现在各民族社会发展的转折时期。 第四,史诗通常产生于早期社会

39、转折时期。(2)史诗的内容是天地形成、人类起源,以及整个氏族或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因此题材重大、主题严肃、格调庄重。一、史诗的含义和特征 2、特征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中有这样的句子:英雄玛纳斯的故事,幻术多,壮士多,说不完的习俗多;金子多,银子多,跃马扬鞭的征战多;人们承受的苦难多,伤残致死的苦痛多一、史诗的含义和特征 2、特征(3)史诗是民族的特殊的知识总汇。 首先,史诗里包含着形象化的历史知识。 如格萨尔王传,在敦煌藏文历史残卷和柱下遗教中有相似记载。 其次,史诗中包含大量的古代社会生活图景。一、史诗的含义和特征 2、特征(4)史诗以神话世界观为基础,又有逐渐增强的现实性。 史诗和神话都产生

40、于人类社会的早期,所以有天然联系。 但也有区别:一方面,神话是散文体而史诗是韵文体;另一方面,许多创世史诗有民族形成、迁徙内容,神话没有。二、史诗的分类与分布1、分类:创世史诗和英雄史诗 创世史诗 原始性创世史诗 (即神话史诗) 发展型创世史诗A原始性创世史诗:以创世神话为主要内容。B发展型创世史诗:除创世神话外,还有写实内容。二、史诗的分类与分布2、分布(1)创世史诗:集中分布在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 如彝族梅葛,查姆;纳西族创世纪;苗族苗族古歌;壮族布洛陀;瑶族密洛陀等。二、史诗的分类与分布2、分布(2)英雄史诗:集中出现在欧洲各国和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 如古巴

41、比伦吉尔伽美什;古希腊伊利亚特;德国尼贝龙根之歌;法国罗兰之歌以及我国三大英雄史诗等。三、创世史诗1、原始性创世史诗(神话史诗)纳西族创世纪: 根据丽江地区民间艺人的口头说唱与东巴经图画文字资料整理的文本。全诗约3000行,共四章: 开天辟地 洪水翻天 、天上烽火 、迁徙人间等。三、创世史诗1、原始性创世史诗(神话史诗) 纳西族创世纪:讲述天地形成和人类起源的内容。 真、实太阳;虚、假月亮 太阳光善神白蛋神鸡九对白蛋天神地神造好天地人类从大海中产生 人类耕地到神地,被惩罚洪水遗民,与神女结婚繁衍人类 三、创世史诗1、发展型创世史诗 彝族梅葛:流传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全诗约3000行。共分创世

42、 造物 婚事和恋歌 丧葬四部。 属狗那一天,哥哥河头洗身子,属猪那一天,妹妹河尾捧水喝,吃水来怀孕。三、创世史诗3、创世史诗的特点(1)主要情节相似。 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自然万物的创造,人类自身的创造与文化发明,民族历史大事。(2)有鲜明的民族特色。(3)创世史诗存在片断、连贯性不强,逻辑不严密等现象。三、英雄史诗 英雄史诗:指产生于古代社会,歌唱英雄,描写战争,记述民族历史的民间长诗。1、藏族的格萨尔王传(或 格萨尔)(1)主要内容:描写了英雄格萨尔大王率领岭国人抗击侵略、征服邻国、降魔除暴、完成西藏统一的历史过程。(主要流传于青藏高原地区的藏族)三、英雄史诗1、 藏族的格萨尔王传(2)基

43、本情节:白梵天王 岭国 珠牡 “世界雄师大王格萨尔” “世上妖魔害人民,抑强扶弱我才来。” “我要铲除不善之国王,我要镇压残暴和强梁。” 北方的妖魔 东北方的霍尔国格萨尔娶美貌的珠牡为妻被俘虏的珠牡用仙鹤给格萨尔送信三、英雄史诗 1、 藏族的格萨尔王传(2)基本情节: 两类战争:一类是由别国挑起战事,被别国侵略而反抗的战争。另一类是因为某些原因由岭国向对方进攻。前者是为了正义,后者是为了奉天神之命讨伐有罪的人。 岭国强盛,救母亲和妃子上天堂,回归神界。 格萨尔最终获得胜利三、英雄史诗1、 藏族的格萨尔王传(3)传承: 格萨尔共100部,50余万行。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4)格萨尔说唱艺人 目前

44、大约有140位格萨尔说唱艺人。扎巴、桑珠等是藏族著名的说唱艺人。 如何保护史诗这种传统文化?三、英雄史诗2、蒙古族江格尔(1)主要内容:流传于新疆阿尔泰山区和额尔齐勒河流域的蒙古族地区,它描写了宝木巴国同周围各汗国之间的多次战争和冲突,描述了江格尔、洪古尔等英雄的征战业绩,并宣扬了一种建立和平幸福之国的理想。三、英雄史诗 2、蒙古族江格尔(2)基本情节: 有学者这样评价: 江格尔故事情节单纯,但波澜壮阔。各章有独立性,但放在一起又浑然整体,就像是一窜古老而又晶莹闪亮的明珠。 三、英雄史诗3、柯尔克孜族玛纳斯(1)主要内容: 是新疆柯尔克孜族聚居区流传的英雄史诗,讲述英雄玛纳斯及其子孙共八代反抗卡勒玛克人入侵的内容。(2)基本情节: 传唱:新疆阿合奇县居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