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之文言文(共4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1387050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5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之文言文(共4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之文言文(共4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之文言文(共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之文言文(共4页).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题训练之文言文(一)刘宰刘宰,绍熙元年举进士。授泰兴令,邻邑有租牛者,租户窃券而逃。它日主之子征其租,则曰牛鬻久矣。子累年讼于官,无券可质,官又以异县置不问。诉于宰,宰乃召二丐者语之故,托以它事系狱。讯之,丐者自诡盗牛以卖,遣人诣其所验视。租户曰:“吾牛因某氏所租。”丐者辞益力,租户因出券示之,相持以来,租户怃然,为归牛与租。富室亡金钗,惟二仆妇在,置之有司,咸以为冤。命各持一芦,曰:“非盗钗者,明日芦当自若;果盗,则长于今二寸。”明旦视之,一自若,一去其芦二寸矣,即讯之,果伏其罪。有姑诉妇不养者二,召二妇并姑置一室,或饷其妇而不及姑,徐伺之,一妇每以己馔馈姑,姑犹

2、呵之,其一反之。如是累日,遂得其情。宰常施惠乡邦。其乡里某无田可耕,某无庐可居,皆汲汲经理,如己之责。桥有病涉,路有险阻,虽巨役必捐资。凡利于乡人者,无不为也。(选自宋史,有删改)【注释】邑:城镇,县。券:租牛的契据。鬻:卖。讼:诉讼,打官司。系狱:囚禁在狱中。诡:欺诈。辞益力:指乞丐竭力坚持自己的说法。相持以来:指一起拿着契据到官府。怃然:怅然失意的样子。芦:芦草。姑:丈夫的母亲。妇:儿媳。汲汲经理:指刘宰心情急切,积极主动地去办理。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官又以异县置不问 /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五柳先生传)B富室亡金钗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3、陈涉世家)C命各持一芦 / 弛担持刀(狼)D或饷其妇而不及姑 /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一妇每以己馔馈姑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丘明曹刿论战)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D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宋濂送东阳马生序)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1)置之有司,咸以为冤。(2)明旦视之,一自若,一去其芦二寸矣,即讯之,果伏其罪。4你从文中看出刘宰是个什么样的人?刘宰断案有什么特点?从刘宰的办案过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

4、发?(6分)(二)卫鞅变法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注释】孝公:秦孝公。卫鞅:人名,即商鞅。虔:人名。黥(qn):古代的一种

5、刑罚,在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孝公既用卫鞅 / 既醉而退(五柳先生传)B令既具 /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C行之十年 /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D秦民大说 / 请说之(公输)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恐民之不信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B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周敦颐爱莲说)C箬篷覆之(魏学洢核舟记)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列子愚公移山)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1)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2)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

6、人足。4从本文看,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6分)骆统传记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统母改适,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曰:“夫人犹在也。”统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事适母甚谨。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统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曰:“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黄武初,曹仁攻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洲,统与严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

7、,后为濡须督。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载。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卒。(节选自三国志吴志骆统传)【注释】改适:改嫁。适母:古代称父之正妻。黄武:三国时东吴君主孙权的第一个年号。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数陈便宜 / 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B数问其故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C而自苦若此 /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D夫人犹在也 / 然志犹未已(隆中对)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其母泣涕于后A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出师表)B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诸葛亮隆中对)C故天将降大

8、任于是人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孟子鱼我所欲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1)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2)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4骆统有何特点?结合原文,评价一下骆统的为人。(6分)答案:(一)1C【解析】A弃置、放弃 / 设置、置办;B丢失 / 逃跑;C拿着,握着;D到、至 / 比得上。2A【解析】示例句中的含义为“把”;A把;B因为;C表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D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3(1)(把她们)遣送到官府,(她们)都认为自己是冤枉的。(评分得分点为:“有司”“咸”“以为”)(2)第二天早晨再看,一根芦草像原来

9、一样,另一根则短了两寸,随即审问(罪犯),(盗钗者)果然承认了自己的罪行。(评分得分点为:“自若”“讯”“伏”)4刘宰是一位有智慧、关爱乡邻、有担当的人。(2分,答对两点给全分)刘宰断案善用巧妙的方法了解案件实情,查出真相。(2分)从他的办案过程中我学到了:处理问题时我们要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巧妙的方式,智慧地处理。(2分)【参考译文】刘宰,绍熙元年考取进士。他担任泰兴县令,邻县有人在本县边境租牛,租用者窃取租牛契据逃跑了。过了一段时间,牛主人的儿子去讨要租金,租牛者就说,那头牛已经被卖很久了。牛主人的儿子连续多年向官府告状,却没有契据能作证,官府又因为是邻县的事而搁置不查办。他向刘宰提出诉讼

10、,于是刘宰就找来两个乞丐,给他们吃饱了,告诉他们事情缘由,假托其他事把他们关进牢房。审讯他们时,乞丐谎称自己偷牛出去卖,(刘宰派人)带着他们去那户人家指认查看。那租牛者说:“这牛是我通过某人租的。”乞丐竭力坚持自己的说法,于是那人出示契据,一起拿着到官府,偷契据的租牛者十分沮丧,只得归还牛和租金。一户有钱人家丢了金钗,(当时)只有两个女仆在家。(把她们)遣送到官府后,(她们)都认为自己是冤枉的。刘宰让她们各手持一根芦草,说:“没偷金钗的,明天早晨芦草自然还像原来一样;真的偷了金钗的,那么芦草会比今天长出两寸。”第二天早晨再看,一根芦草像原来一样,另一根则短了两寸。随即审问(罪犯),(盗钗者)果

11、真承认了自己的罪行。有个婆婆状告两个媳妇都不赡养她,刘宰找来那两个媳妇,让她们与婆婆共处一室,有人送食物给媳妇却不给婆婆,再悄悄地观察,(发现)一个媳妇每次都把自己的食物给婆婆,婆婆还喝斥她,另一个则相反。像这样连续观察多日,就了解了实情。刘宰经常对父老乡亲施以恩惠,乡里有人无田可耕,有人无屋可居,他都心情急切,积极主动地去办理,就像做自己的事一样尽责。(遇到)桥梁损坏,道路不畅,即使工程量很大,他也必定率先捐出钱财(倡导修缮)。凡是有利于父老乡亲的事,他没有不做的。(二)1A【解析】A已经;B准备就绪,具备 / 详细的;C推行,施行 / 队伍的编次;D通“悦”,高兴 / 解说。2A【解析】A

12、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结构助词,的;C可代人、代物、代事。代人用于第三人称;D指示代词,相当于“此”,在文中作定语,可译为“这”“这样的”。3(1)有一个人把它搬走了,当下就给了他五十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2)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而据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4取信于民,讲求诚信:赏搬木头的人五十金;违法必究,执法严明:太子犯法,处理他的老师等。(言之有理即可)【参考译文】秦孝公已经决定任用商鞅了,商鞅想要变法,又担心天下人对自己有所非议。新法准备就绪后,还没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后边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能把

13、木头搬到北门的人,并表示将赏十金。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人敢动。又宣布:“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它搬走了,当下就给了他五十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事后就颁布了新法。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以墨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而据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

14、足。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当初说新法不方便的秦国百姓又有来说法令方便的。(三)1D【解析】A多次 / 数数,计算;B名词,“缘故”的意思 / 因此;C像 / 你;D仍然。2A【解析】A在;B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也可不译;C介绍行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给”;D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也可不译。3(1)不想增加母亲的思念,所以才不回头。(2)确实是这样,为什么不告诉我,而像这样苦了自己呢?4孝顺、好施舍、善于作战。为了不让母亲担忧,八岁的骆统在与母亲分别时强忍着不回头,可见他年少懂事;骆统十分孝顺,尽管母亲改嫁,但他侍奉嫡母

15、一如既往;骆统总是为他人着想,把自己的粮食分施给别人,因此声名显扬;骆统参与军事行动,先后打了两次胜仗,多有战功,显示了较高的军事才能。【参考译文】骆统字公绪,是会稽郡乌伤县人。父亲骆俊,官做到陈国相,被袁术杀害。骆统的母亲改嫁,做了华歆的妾,骆统当时八岁,就和亲戚宾客返回到会稽郡。他的母亲送他,他拜别母亲上了车,脸朝前不回头,他的母亲在后面哭泣。驾车的人说:“夫人还在呢。”骆统说:“不想增加母亲的思念,所以才不回头。”他服侍嫡母非常恭谨。当时发生饥荒,很多同乡和远方的客人都生活困乏,骆统为了他们而减少了(自己的)饮食。他的姐姐仁爱有德行,丈夫死后回到娘家,没有儿子,见骆统这样很为他难过,多次询问他原因。骆统说:“士大夫们粗劣的食物都不够吃,我有什么心思独自吃饱饭!”姐姐说:“确实是这样,为什么不告诉我,而像这样苦了自己呢?”(姐姐)就把自己私人的粮食给了骆统,又告诉了母亲,母亲也认为骆统有贤德,于是就分发施舍,骆统由此出了名。(骆统)因随陆逊在宜都打败蜀军,升任偏将军。黄武初年,曹仁进攻濡须,派非主力部队将领常雕等人袭击中洲,骆统和严圭共同抗击打败了他,骆统被封为新阳亭侯,后来任濡须督。他多次陈述有利时政的意见,前后数十次上书,所说的都很好,文字太多所以没有全部载录。骆统年纪三十六岁,黄武七年死。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