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近代史》有感:以史为鉴.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1283657 上传时间:2022-04-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以史为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以史为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以史为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中国近代史》有感:以史为鉴.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读中国近代史有感:以史为鉴 以史为鉴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 筱琨小言 对于中国近代史,上学的时候是最不喜爱学的,现在却更加感爱好。上学时我始终喜爱历史,当时是觉得历史故事很有意思,现在可能是因为我喜爱在过去发生的事情中找寻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时间消逝,不行能有完全相同的事情发生,但是故事的脉络和演进却是相像的。对过去了解的越深刻,越能在现实中拨开迷雾,看清方向。 最近看的这本中国近代史,是蒋廷黻(fu,二声)先生最出名的著作。对于蒋廷黻,之前并不了解。这个困难的字也是查字典之后才知道的。看书之前简洁地看过他的介绍,知道他是由学术转入政治,并且担当过国民政府的外交“大使”。现在关于中国近代史的探讨,

2、许多论据和观点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本书很短,也许五万字,分为四章:剿夷与抚夷、洪秀全与曾国藩、自强及其失败、瓜分及民族之复兴,讲解并描述了从鸦片斗争前夕始终到1925年孙中山先生去世这近100年的中国历史,讲解并剖析了为什么中国会遭遇列强入侵以及在100年间中国谋求复兴并失败的教训。这些教训始终到今日都对我们有教化意义,并值得我们去反思。书中有几个重要的观点,介绍如下: 1、中国能否实“近代化”是华民族复兴的关键。 假如能,那前途是光明的;假如不能,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考虑到本书成书于1938年,当时所指的近代化是机械化和工业化。我们都知道,清末中国走向衰落最主要的缘由是闭关锁国和盲目自

3、信。在缺乏对西方世界的了解下,仍旧以天朝自居,对于西方国家的发展始终没有真正予以重视和关注。即便是1840年鸦片斗争之后,也没有励精图治,起先维新改革,而是等又过了20多年,光绪年间,才起先反思。但是最好的20年窗口已经过去了,丢失了20年的珍贵光阴。假如能把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那近代化历史比日本还要早二十年。 2、中国的外交政策就是“剿夷与抚夷”的循环往复。 自从西方国家进入到我国通商之后,不论后续是主动通商还是被动通商,在中国的外交领域恒久都是“剿夷与抚夷”的争斗,剿夷势力强大,那我们就主战;抚夷势力大了,那我们就主和。而究竟应当是剿夷还是抚夷,或者是否有更好的政策,其

4、实没人能真正说清。 林则徐是剿夷派,所以以极坚决的看法禁止鸦片。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士大夫阶级的代表人物和中国旧文化的坚决用户者。虎门销烟时,林则徐是没有看清西方的,他真的认为我们是有实力的。可是后来,林则徐其实慢慢了解了西方也知道了我们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可是他自己不能推翻自己,也怕别人指摘自己,而从来没有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公之于众,“他让主持清议的士大夫睡在梦中,让国家日渐衰落,而不愿牺牲自己的名誉与时人奋斗”。士大夫不愿认输,也不主见改革。抚夷派呢,对民族无信念,听其自然,不图振作,不图改革。才是中国错失了崛起的机会。 看到中国近代的剿夷和抚夷之争,总让我想起之前中美贸易战的时候,虽说这种对比

5、不甚恰当,网上也有人做过论断分析,但是无论是官方和民间,其实多少掺杂了这两种思维在相互批判。虽然现在的我们对于西方了解的更深化了,但是大部分人对于现实世界究竟是怎样的,还是存在“非此即彼”的偏见。而见诸微信、微博的各类文章也混杂了我们的推断。 我们以为自己代表就是民意和民心,可是关于民心,书里面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民心固不行失,可是一般人民懂什么国际关系?主政者应当负责指导舆论。如不指导,或指导不生效,这就是政治家的失败”。如何看待这句话,我个人理解是这是典型的政治家思维,直白深刻。作为一般民众,或许有许多我们看不懂或看着不顺的事,但在表达看法的时候,还是要当心谨慎,因为“时人不许他们,对自

6、强事业则多方掣肘,对邦交则好轻举妄动,结果就是误国”。 3、在近代社会,败仗是千万不能打的。 “不战而求和当然要吃亏,但战败以后而求和,吃亏之大远过于不战而和”。还有一句话,“夫未有谋人之具,而先露谋人之形者,兵家所忌。”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我们虽不与别人打仗,但仍值得自勉。在任何时候,当实力不具备的时候,就别装腔作势。低调一点,积累自己的实力,才是正途。 4、中国近代史里的几个重要人物 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孙中山。四个汉人在清末民初的时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 曾国藩,作者也像许多人一样倍加推崇,认为他是中国为官典范,既是精神领袖也是事业领袖,这是很难得的,“虽注意为人,并不忽视做

7、事”。 李鸿章,作者评价比较客观,认为李鸿章的终身大错是中俄密约,在外交上也有他不得已之事。里面还提到一个观点,之前没有看到过,作者认为正是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对中国的私人军队建设产生了影响,造成后来北洋军阀混战的局面。 袁世凯,高丽之战是他实力的表现,有将才,但是于中国近代化历程无意。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作者认为是能够解救中华民族的,但是还要留意孙先生后期的“军政、训政、宪政”理念即便在革命党内也有不理解之处,也没有健全的革命党来支持,加上过早离世,造成他的理念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很是缺憾。另外,孙中山先生在同俄国学习时看到了俄国革命党的组织和俄国革命的成功,因此他在制定革命党党章的时候

8、,把一党专政及听从党魁的精神大大加强,同时下决心改组国民党,同年创办黄埔军校。惋惜,先生离世。 历史,虽是任人涂抹,但多看一些总会有个人的理解。这本中国近代史,我觉得很适合上初中、中学来看。越看书越觉自己了解的太少,但是心越是清净。 举荐影视作品:走向共和 再次举荐这部电视剧,真的是良心巨制啊。基本上编剧对于事务的观点和人物的评价可以遵循了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里面的观点,只是在人物刻画上增加了一些艺术的拔高。总之,特别好看。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以史为鉴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