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读者(外一篇).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1254960 上传时间:2022-04-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读者(外一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一读者(外一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读者(外一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读者(外一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读者(外一篇)作家简介万小英,生于江西南昌。高校毕业后在媒体工作20多年。发表评论、散文、杂文等数一百零一万字。数十篇作品获得福建新闻奖。目前供职于福州日报。举荐人语余岱宗:读万小英的文章,不单是为其博览群书所折服,更惊异于其穿梭于各种文本所派生出的想象力。读生活在何处,我万万没有想到卡尔维诺的小说会“串联”到西游记的孙悟空那儿去。卡尔维诺的小说不也是一种童话吗?只不过卡尔维诺的童话是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科学狂想,而西游记腾云驾雾的想象则与道教神权系统有关。万小英的第一读者则更显功力,这是一篇对于作者与读者的关系有着深化感悟的随笔体评论。的确,一位作者的写作是不行能无对象的,对“志向读者

2、”的想象,有时甚至会全面左右作者的取材、思路和表达。万小英洋洋洒洒地为我们开出了一份“志向读者”的清单。我想,这份清单不仅仅是一种学问,也是万小英去找寻她的“志向读者”的一种尝试。傅 翔:作为一名记者,万小英有一双敏锐而深邃的眼睛,她解读卡尔维诺的小说树上的男爵,从古到今,由中往外,真可谓天马行空,纵横捭阖。从三字经到西游记,从月亮和六便士到西游补里凿天的“踏空儿”,无不穿梭自如,严丝合缝。这样的解读,有学问好玩味,有新颖的才华,更有惊人的神思!读这样的笔记,真是一次奇异的开启心智与思想的旅行。同样,第一读者也是如此,作者信马由缰,旁征博引,想象力丰富而多姿,摇曳着书香与才智,令读者如饮甘露,

3、如沐春风。无疑,这是一位才女非凡的文笔,更是一位思想者的深思与绽放。“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鄙俚。”这段话出自北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这个故事妇孺皆知。白居易写诗,都要读给老婆婆听,必待老婆婆首肯方定稿。真不知是白诗平实易懂,才令人附会这样的传闻,还是白居易果真有这样的“创作经验”。人们以此解读白诗,乃至晚唐诗歌浅近通俗的风格由来;从文学创作上,更透漏出“第一读者”的存在现象及其作用、影响。不同于一般读者,第一读者是作者基于信任,将还未正式的作品交予阅读、评判、沟通的首个人。作品从作者奔向一般读者,要经过编辑、校对、出版社、书商等环

4、节。可以说,从交给编辑起先,作品的命运很大一部分不再受作者所控,它置身于公众眼光的谛视,因为编辑是代表一般读者的。而第一读者,杂糅着编辑、创作者、大众等多重角色,与作者和作品的关系是特殊的,也是奇异的。他的两只眼睛,一只向内,是作者的同盟者、协作者、情感的支持者、创作的参加者;一只向外,是公众的把关者、代言者、感受的反馈者、潮流的预料者。“第一读者”现象是一种文学创作行为与方式,它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无论是对作品,还是对作者,都是特别的力气存在。但是,它经常是隐秘的存在,作为作家的私人选择行为,几乎是创作的一部分,很难为外人所知。得賴巴黎评论杂志,让我们有机会一窥那些大作家的这个“隐私领域

5、”。巴黎评论是美国闻名文学杂志,“作家访谈”栏目是其最长久也最闻名的特色。自1953年创刊,迄今已达三一百零一篇以上访谈,囊括了20世纪下半叶至今世界文坛几乎全部最重要的作家。秉持坦率的风格,作家们谈论各自的写作习惯、方法、困惑的时刻由此我们也得以从中获得了大量具有重要文献价值的内容。第一读者最有可能由谁担当?白居易选择生疏读者作为测试作品效果的对象。保罗奥斯特说:“小说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两位生疏人能以肯定的密切相遇的地方,读者和作者一起完成了这本书。没有其他艺术能够那样做,捕获人类生命中最本质的密切。”白居易所作主要是叙事诗,基本等同于小说故事。他将作品给生疏人看,不是没有道理的。这里的生疏,

6、不是全然的不相识。老婆婆与白居易或许生活中相识,但事实上,对于白居易来说,一位一般的老妪能相识几分呢。对大多数的作者来说,第一读者的选择,更青睐那些能够理解与观赏作者的内心世界,并能得到作者信任的人,比如配偶、情人或挚友。巴黎评论访谈中作家所透露出的第一读者最多的是妻子。妻子或情人是第一读者,这可能是一件令大多数作家艳羡与憧憬的事情。没有比这更密切的关系,也没有比这更合适的第一读者。他们是情感与利益的共同体。创作几乎就是袒露,这个过程,作者不行避开会将弱点甚至缺陷暴露出来。亲密的夫妻或情人关系,面对起来,就不再是羞愧或可担忧的事情,他们共同担当“写作的危急”,也共享写作的荣誉。假如能做到这样,

7、也大致表明他们实现了工作与生活的最好状态。他们是幸运儿,找到志同道合的另一半,将事业与爱好与感情,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成为最好的结合体。写作是他们的工作,也是他们的事业,也是他们的爱情,这些都是创作胜利的动力与燃料。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作品主要有洛丽塔微暗的火阿达普宁等。他说:“(20世纪)20年头初的时候,我的第一部小说是在她(即他的妻子)的主持下完成的,她是顾问加法官。我全部的故事和小说都至少会对着她念两遍;她打字、改样稿、检查多种语言的翻译版时会全部再重读一遍。1950年的一天,在纽约州的绮色佳,我纠结于一些技术上的困难和怀疑,想把洛丽塔的前面几章都扔进花园的垃圾焚化炉里,是我妻子阻挡了

8、我,激励我再缓一缓,三思而后行。”美国小说家、诗人约翰厄普代克发表过系列小说“兔子四部曲”“贝克三部曲”等,其中兔子富了和兔子歇了使他两度获得普利策小说奖。他说:“玛丽(即他的妻子)是个极犯难得的敏锐的读者,她真的总是对的。假如我有时在小说中保留了她没有完全同意的写法,也是因为我内心爱开玩笑,鲁莽的一面占了上风。通常我只在完成或卡壳的时候才会让她看,我从不会无视她的看法,她提看法的时候也很讲策略。”美国小说家雷蒙德卡佛作品有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大教堂我打电话的地方等。谈到他的妻子苔丝加拉赫,卡佛说:“她本身是个诗人和短篇小说家。除了信件外,我什么都给她看,我甚至也让她看过几封信。她有

9、一双极好的眼睛,能进入到我写的东西里去。我等到把小说修改得差不多了才给她看,这往往已经是第四或第五稿了,然后她会去读其后的每一稿。到目前为止,我已将三本书题献给她了,这不仅仅是一种爱的象征,也表达了我对她的敬重和对她赐予我的灵感与帮助的一种承认。”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称他的作品在交出去之前,从来不给别人看,除了妻子之外。他说:“她是我每本新书的第一读者。可以说她是我的合作伙伴,我依靠她。这就像对于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来说,他妻子珊尔达是他的第一读者一样。”写下过纽约三部曲布鲁克林的荒唐事幻影书月宫巨兽的保罗奥斯特,与妻子希莉哈斯特维特都是美国闻名作家。他们互为第一读者。奥斯特说他肯定信任希莉的推断。“

10、每次写小说我差不多每个月都会从中读一些给她听每当我有新的一沓二三十页的时候。对我而言,朗读帮助我将书客观化,以便听出我哪儿弄错了或没能表达我试图要说的东西。随后希莉进行她的评论。如今她做这个已有二十二年,她说的东西总是极其敏锐,我想不出有哪次我没有听取她的建议。”奥斯特也读希莉的作品:“我试图为她做她为我所做的。每个作家都须要一个可信任的读者一个能对你所做的感同身受,并希望这作品尽可能好的人。但是你必需诚恳,那是最基本的要求。不说谎,不会假装激励,不会赞扬那些你觉得不值得表扬的东西。”当然,不是全部作家的妻子或丈夫都有实力与精力,能够与之在创作层面同等对话的。有些作家将身边的挚友视为第一读者。

11、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土耳其小说家,代表作品有我的名字叫红雪伊斯坦布尔。他说:“我的作品,总是读给与我生活相交的人听,假如那人说,再给我看一点,把你今日写的给我看看,那我会很感谢。这是必要的压力,同时也像是父母在拍你的后背,说,干得不错。间或,对方会说,这个对不起,不敢苟同。这也好。我喜爱这套路。”写下过蒂凡尼的早餐的美国作家杜鲁门卡波蒂,更喜爱听表扬。他说:“假如是在出版之前,假如指责是出自那些你认为其推断力可信的挚友,对,指责当然是有用的。可是一旦作品已出版,我就只想读到或者听到表扬了。任何低于赞扬的评价都叫人厌烦。”作者肯定不是自身著作的志向读者,但有些作家只信任自己,拒绝将尚未完成的作品

12、给别人看。正如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所说,人们不会把孕体呈现在X光面前,那样会损害胎儿的。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代表作有再见,哥伦布美国牧歌等。他认为:“让我的那些错误自己成熟、自己绽开会更有帮助。在我写作的时候,我自己的批判已经足够了,而当我清晰这个东西还远未完成时,别人的赞扬也没有意义。在我肯定无法接着,甚至一厢情愿地信任作品已经完成之前,我不会给任何人看的。”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以其次十二条军规一举成名。他说:“几年来,我试着不跟任何人谈论写作的状况。我觉得写作是一项私人事业因为许多东西得从深思中产生。没有什么比思索更私人化的了。我宁肯保持这种写作方式。”约翰斯坦貝克,美国作家,代表作品有人鼠之

13、间生气的葡萄月亮下去了等。他对关于第一读者的回答充溢了幽默与反讽格调。他说:“我写的东西总是先念给我的狗儿,看看它们的反应如何安琪儿,你知道的,它就坐在那儿听着,我感到它能听懂一切,但是查理,我总觉得它只是在等机会插嘴。多年前,我那条红毛蹲伏猎狗把我的人鼠之间手稿嚼巴嚼巴吃了,当时我说,它肯定是个精彩的文学指责家。”“第一读者”方法在创作中常被视为隐私,不是全部的作者都情愿承认并公开自己有这样的“合作伙伴”的。也许会担忧导致别人对他创作实力与水平的质疑,减弱“一百零一分之一百零一是他的作品”的骄傲感吧。那些坦率、诚恳地承认并确定“第一读者”的作家们,是真正在敬重创作行为,是值得钦佩的。第一读者

14、的存在,让人看到创作的曲折、艰辛。一部作品的完成不简洁,往往不是一个人关在房间里可以做出来的。“作者”这个词语,有着比字面更困难丰富的内涵,它的一部分就包括读者。访谈里面所涉作家都是世界知名的,其个人水准与接触的人群素养不同于一般人。对于一般作者而言,遇上真正能够赐予指导看法、眼光独特高超的“第一读者”,概率是极少的,就算是有,对方也可能不情愿扮演这样的角色。一般作者对第一读者的寄望,有可能只是希望有不同于作者的一双眼睛,供应他者的目光。能供应独到的视角,帮助作品完善,自然更好,即便没有,只是把他的观感简洁地表达出来,也是一种情感与信念的支持。终归写作是一件孤独的事情,大部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并

15、不是完全自信的。第一读者的眼睛,仿佛就是一盏探照灯,作者意识到被凝视,这就够了。这样的凝视,让作者有可能自行修正作品。更为重要的是,被他者目光看顾过的作品,就如一件新的作品。尽管第一读者可能未喙一词,未改一字,仅仅只是看过,作品好像也显得不那么孤独了,仿佛被包袱上了一层无形的爱护,不再是赤身裸体。作品被放出去,面对外界好像不再不堪一击,命运有了一点底气。无论是第一读者,还是一般读者,这两者之间的距离,有时候很近,有时候又很遥远。作者与读者是文学永恒的话题,引用美国艺术评论家苏珊桑塔格的一句话作为文章的结束吧:“无论如何,我写作不是因为世上有读者,我写作是因为世上有文学。”生活在何处先是一棵高大

16、的圣栎树,然后是一棵榆树,接着角豆树、桑树、玉兰树在1767年的翁布罗萨,十二岁的柯希莫午餐拒吃蜗牛,为表达抗拒,起先了长达五十三年的树上生活,直到最终被热气球带走消逝。这是卡尔维诺小说树上的男爵讲解并描述的一个传奇故事。树上的生活,完全的树上生活,从书写的角度,卡尔维诺凭借惊世的才华挑战了一回,他让叛逆少年上树之后不落地,基本把故事说圆乎了;从意义构建的角度,卡尔维诺通过创建这样一个天与地之间全新的生活方式,试图解答人类的一个永恒困惑。毛姆小说月亮和六便士提出了一个问题:人世漫长得转瞬即逝,是应当弯腰捡起地上的六便士,还是抬头看天上的月亮?树上的男爵构建了一个在月亮和六便士之间的“童话”,用

17、根于地、张于天的“树上生涯”启示我们:天堂太遥远,难以够着;地面太沉重,简单陷足;作为人类,该何以自处,生活在何处?一 天地人与生活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天、地、人在中国神话里原本就是一体,即便开天辟地,人类启蒙,依旧紧密相连,“以天为盖,以地为舆”,“地为床,天为被”,“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天与地是人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人从诞生起,观照与想象的对象。三字经言,三才者,天地人。天、地、人构成世界三个方面。对人而言,天地是永恒的陪伴,也是永久的禁锢。人是天地之间的张力,也承受天地的压迫。有一句流行语,这世界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中国文化里,这也是“地”与“天”的象征含

18、义。天上是神仙日子,抽象的志向华蜜;地上是苦劳不堪,详细的匍匐现实。这是方向的两极。但作为高等生物,人可以将天地融合,入土、归天,是一个意思,也是对立统一的圆满。生活是处理天、地、人这三者关系的方式,这既是物理空间的,也是心理层面的。最好的生活并不在天堂或地上,志向化过于虚缈和乏味,现实又叫人吃苦。“追逐幻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志向与现实如何平衡?月亮和六便士提出了问题,并没有完备的解决方法。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抛妻弃子,绝弃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艺术谱写生命的价值。尽管在精神上有所满意,但他遍尝贫困与病魔,也导致

19、亲人苦痛。兰波有句诗“生活在别处”。米兰昆德拉化作同名小说。年轻艺术家雅罗米尔本想表演崇高,时代却让他演出残忍。他不知道文学和现实是不能相容的,没有搞清生活究竟在此处还是在别处,最终被现实生活的惊涛骇浪灭顶。人生天地间,一味追求超凡脱俗,很简单顾此失彼,打回生活的原形。许多人喜爱西游记,但唯恐并没有意识到是孙悟空在满意人们对天地的掌控需求。七十三变的本领当然令人崇拜,但在天地之间的自由生活更让人着迷。一个筋斗云到另一个空间,许多神仙可以做到,但是孙悟空不同,在地可以花果山做王,在天可以与各路神仙寒暄拉家常,找份工作安营扎寨做事业,他有着天地一体的生活观、认同观、自由观。可以说,他既不完全属于天

20、,也不完全属于地;也可以说,天属于他,地也属于他。树上的男爵属于卡尔维诺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之一。人类的祖先有说是鸟,也有说是猿,都与树木休戚相关。“树上的男爵”很简单让人联想到它们。孙悟空也是猴,但不同的是,柯希莫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在中国语境里这是贬义,两头没有着落比较惨;但在书中,他“上不属天,下不著地”的状态反而合乎人性自由。喜爱童话的卡尔维诺创作了一个传奇的完备的成人童话。二 树上的男爵与踏空儿柯希莫是家族的长子,是继承人,是男爵。也就是说,他不是野人,相反他的血统和他持之以恒所接受的教化都是精英的。这样一个贵族阶层,爬上了树,塑造了超越尘寰的另一种生存形态,建立了完整而自足的世界,无可

21、怀疑,这是一个理性的选择与坚持。当他寿终而消亡,其墓碑上刻着:“柯希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生活在树上始终酷爱大地升入天空。”树大地天空,浓缩了他的一生行踪,也表达了他的人生旨趣。高高的树,繁密的树,连接着天与地,他以这样的生活姿态将现实与幻想做一个打通,求两全之策。他脱离尘土,但不是隐士,不是怪人,依旧还是男爵,是男儿,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为此效劳。犹如树一样,长得再高,根也在土里,树枝伸向天空,就似乎他的精神领域在一每天成熟拓升。在中国文学里,也有一个“上不属天,下不著地”的形象,那就是西游补里凿天的“踏空儿”。西游补是明末清初小说家董说创作的章回体中篇白话神魔小说。书中写道:(孙悟空)突然听得

22、天上有人说话,慌张仰面看看,见四五一百零一人持斧操斤,轮刀振臂,都在那里凿天那些人都放了刀斧,空中施礼道:“东南长老在上!我们一干人,叫作踏空儿,住在金鲤村中。二十年前有个游方道士,传下踏空法儿,村中男女俱会书符说咒,驾斗翔云,因此就改金鲤村叫作踏空村,养的男女都叫踏空儿,弄做无一处不踏空了(小月王)遍寻凿天之人,正撞着我一干人在空中捉雁”“踏空儿”这个词特别形象,天地之间踏着“空”之人。树上的男爵还须要枝丫实体支撑,但“踏空儿”可以腾空,更为厉害。不过从他们的言行看,在天地之间自由行走,与精神无关,只是一种功能,就像现在的高空作业人员一样。他们的身心本质照旧是尘俗中人,这与男爵的意象价值不同

23、。翁布罗萨是一个被虚构出来的地方。这里树树相连,枝枝相触,浩大的树上世界是现实的,但人在上面显示情感、性格、思想等,就成为一个精神世界。这是我们祖先的世界,离地不远,离天更近。卡尔维诺运用了“作者特权”,将在树上生活的弊端强势略过。柯希莫从少年、青年到中年、老年,几乎没遇到什么不便,连一次意外的掉落都没有,甚至其家族身份还有利于树上的自由行动,他的家人与邻人几乎是默认的,并没有真正阻挡,既未一百零一般劝阻,相反还供应了便利,变相激励,也未过激地将树砍伐,甚至连摇撼一棵树都没有,他们后来对男爵的行为几乎是完全接受的看法。从另一个角度看,柯希莫一生未下树,也未给家族生活与周遭世界带来实际缺失,当然

24、他始终在尽可能参加家庭生活。柯希莫没有从树上下来,并可以不从树上下来,卡尔维诺的笔端是充溢温情的。从文学书写来说,着眼点唯恐并不在于塑造柯希莫的形象,并不是在谈志气与决心的问题;他更重要的是进行文学史上的一次尝试,对人类的逆境做一次尝试性开拓。他要造就并告知人们,这里有这样一个世界,与天地之间有合适的距离,保持有更高的完整性。三 生活,在有距离中卡尔维诺创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意象,一个世外又世内之人;创建了一个树枝可以充分延长的世界,仿佛在你的意念到达之前就可以即刻生成的,在天与地之间另一个完全世界。树上的柯希莫所面临与所应对的,并没有超出我们所能想象到的界限。地面上的弟弟偷偷带来树上生活必备品

25、;以打猎和钓鱼为生,在树枝间往水塘里撒下钩就坐收鳝鱼和鳟鱼,并以自己的渔猎所得与地上交换自己无法制造的东西;找合适的地方睡觉与大小便他主动地参加世俗生活。在树顶出席姐姐的婚礼;在妈妈临终之际守候,从窗外用鱼叉取橘子递到她的手里;让杀人越货的大盗布鲁基迷上阅读;为遭遇绞刑的大盗保卫尸体;与邻居之女薇莪拉轰轰烈烈地恋爱;率领烧炭工截获海盗藏在洞窟里的宝藏;指挥抗击警察征收什一税的暴动他还背靠一个枝丫,在一块小木板上从事写作,在他的一个建立在树上的国家的宪法草案中,设想自己创立了在树顶上的完善的國家,劝服全人类在那里定居并且生活华蜜,而他自己却走下树,生活在已经荒芜的大地上。当他在树上为拿破仑遮挡炫

26、目的太阳,后者说道:“假如我不是拿破仑皇帝的话,我很愿做柯希莫隆多的公民。”柯希莫信奉“谁想看清尘世就应当同它保持必要的距离”,创建了一种观照现世的超越的方式。当他隔开一段距离,俯视尘世,他好像对之产生更大的热忱和更执着的关怀。这种信念是如此执着,以至于虽然重返世俗欢乐的生活只有一步之遥,但是对他构不成诱惑,他从未妥协迈出一步。保持必要的距离,才能看得更清晰;看得更清晰,才能真正拥有。人与天、地的距离须要平衡把握,人的身、心、灵同样如此。对心来说,身体与灵魂也可以算是“地”与“天”吧。卡尔维诺的“树”是一个隐喻,枝蔓相连构建一个可能性,一个人类的希望。童话的最终总是要为现实留点余地的。树上的男

27、爵最终写道:“人们说在我哥哥离去之后,树木就撑不住了,纷纷倒落,又说是因为人们玩弄斧子发了疯。后来,植被大为改观。”“翁布罗萨不复存在了。注视着空旷的天空,我不禁自问它是否的确存在过。”“纠结解开了,线拉直了,最终把志向、幻想挽成一串无意义的话语,这就算写完了。”男爵的树不存在了,平衡天与地距离的树的世界不存在了,树上的男爵还会存在吗?你在树上吗?你想上树吗?希望人类的心灵世界,某一刻会如此发问。责任编辑林东涵 猜你喜爱 男爵卡尔维诺生活 看不见的城市小资CHIC!ELEGANCE(2022年29期)2022-09-17卡尔维诺名言五则作文与考试中学版(2022年4期)2022-03-07伊塔

28、洛卡尔维诺青春(2022年2期)2022-02-24我愿做无忧无虑的小孩阅读与作文(英语初中版)(2022年10期)2022-11-27北京保利春拍推“尤伦斯男爵珍藏中国当代艺术专场”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6期)2022-07-03“地狱男爵”恐龙小学科学(2022年9期)2022-09-28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爆笑(2022年6期)2022-08-13投诉海外英语(2022年1期)2022-08-27打赌故事会(2022年7期)2022-04-21生活从今变更缤纷家居(2022年1期)2022-01-12 第20页 共20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