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人生哲理》.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1197665 上传时间:2022-04-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怀瑾人生哲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南怀瑾人生哲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怀瑾人生哲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怀瑾人生哲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南怀瑾人生哲理 南怀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动传播者,他有哪些话蕴含深刻道理呢?下面请观赏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南怀瑾人生哲理。 南怀瑾人生哲理【1】 1) 为什么学佛先要学作人?人道没有修好就想证果是没有可能的。人道怎么修呢?就是修十善业道,修好了就是人道的成就。 2) 学佛的人不应当犯这个错误,因为是无有定法可说,所以真正的佛法能包涵一切,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真理只有一个,没有两个,不过他相识真理的一点,认为这一点才是对的,其它错的,其实是他错了。真正到达了佛境界是包涵万象,也否定了万象,也建立了万象,这是佛境界。 3) 这个意思也就是说,不肯定这个形式就叫佛教,那个形式也是佛教。所以你们

2、青年们要弘法,能够一句佛话也不讲,一个佛字也不提,就能将这个道理教育别人,就是佛法!何必要加一个佛字呢?那只是外衣呀!这个外衣是可以脱掉的。 4) 父母有几百亿家财,能够帮子女买到个聪慧的头脑吗?做不到的!才智不是财产或世间福德所能换来的,是要多生累积福德来的。 5) 永嘉禅师说:了即业障原来空,未了还须偿宿债。我们人生在世,一切的因果和遭受,本身肯定有其必定的缘由,才有其必定的结果。所以金刚经这一点,大家不要轻易的看过去了,这是反转来告知我们,要如何修持才有结果;必需先要真修行消掉自己的业报,才智才能启发。过去生的业报没有消减,才智是启发不了的;因为你还在受罪,所以不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3、不会大彻大悟。 6) 真要学佛就要放下一切,至少有个短时期要放下。有的人不愿放下,还以功利心来求佛法,希望对他的事业有帮助。这我就不懂了,我学佛一辈子了,对我的事业没有帮助,我也不求帮助,要这样的心情才可以学佛。没有这个相识,不但学佛,学任何宗教我都反对。 7) 假如学佛为了求福报而学,求来生怎么样而学,不错,是有这个事,但不是彻底的,所以说人天福德枉成痴。 8) 以我个人的阅历,执着身相的人特别多;过份着相的人,在医学上叫作宗教心理病,没有方法治疗。不仅是佛教方面这类人多,全部的宗教,都有些信徒并不追求教理,只是盲目的信仰,变成宗教心理病。佛法里一句话,就是太着相。所以金刚经翻译成能断金刚般

4、若波罗密多,就是说是才智的成就,不着相,不能以身相见如来就是这个意思。 9) 在艰苦中成长胜利之人,往往由于心理的阴影,会导致变态的偏差。这种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仇视的敌意,不信任任何一个人,更不怜悯任何一个人。爱钱如命的悭吝,还是心理变态上的次要现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虽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怜悯心和慷慨好义的胸襟怀抱。因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10) 布施善行的福德,叫做人天福德,是小果报,并不是学佛的大福报。福德跟功德大有差别,金刚经专讲福德,重点在福德,不在功德。什么是人生最大的福德?悟道,成道。才智是人生最大的福报,所谓才智的成就,指的并不是一般

5、的学问。 11) 还有一种学佛的,我看了就怕,他眼睛里心里有一把佛的尺子,看到人就比一下,唉哟!这个不是菩萨啊他们都是着了以爱见心庄重佛土,以此心理成就众生,嘴里讲空无相无作,实际一点也不空。劝人家不要着相,自己什么相都着。讲一切无作法,自己又作又要解脱,我要回去拜佛了。这就是无便利慧的束缚,学佛而被佛法困住了。 12) 我们常常说,不要以有所得之心,求无所得之果;大家来学佛,都抱一个有所得的心,求得一个无所得之果,那是基本错误。佛就说:当时我得一个无所得的境界,了不行得,所以然灯佛给我授记。 13) 大家打坐修道搞气脉,求健康长寿,都是在信任这个身体。以为是在修道,已经错了,非正见也。真有大

6、才智的人,不会怜惜爱惜这个身体。失掉父亲叫无怙,失掉母亲叫无恃。这不是叫你自虐身体,而是不要姑息它。我们对身体愈不姑息,它愈健康,听起来很惊奇,但的确是如此。 14) 提得起,放得下,才有资格学佛;提得起,放得下,自然就可以成佛。说般若境界,一切万缘放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修一切善法。做到了一切提得起,修一切福德,福德不是世间上的福报喔!一个人要悟道成佛是要大福报的!真正的才智也是须要大福报的,不是世间的福报所能成的。 15) 光读正面的历史是不够的,还要看小说。所谓历史,经常人名地名时间都是真的,内容不太靠得住;而小说,是人名地点时间都是假的,但那个故事却往往是真的。 16) 古人说:学佛

7、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因为他的境界气派胸襟别出心裁。这种不同的境界从那里来呢?从实相般若而来,是道体上所产生的,自然而来的。因此,真悟道的人,才智开发是无穷尽的,佛学的名辞叫做无师智,也叫做自然智。自己本有的才智仓库打开了,不是老师传授给你的,是你自己固有的才智爆发了,天上天下,无所不知。这就是境界般若。 17) 这个道理与心的道理是同样的,你们学佛法就不要沈迷在宗教中钻牛角尖,要了解科学才可以更透彻地了解佛学,佛学是大科学。 18) 佛法在那里?不肯定在佛经上啊!世间法皆是佛法,金刚经下面会告知你。所以大家不要把学佛的精神和生活与现实人生分开。原来无所谓出世,也无所谓入世。记得当年有

8、老前辈问我:依你这个程度,为什么不出家呢?我说,你要搞清晰,我从来也没有入过家。世界上那有个出?那有个入啊?不出也不入嘛!那些都是外形,都是相。 19) 什么是真头陀行,真出家才是头陀行,心出家才是真出家。各位在座的不论在家出家的,要心能出家,才是真比丘比丘尼。 20) 所以,起先我们已说过,真正的佛法是超越一切宗教哲学一切形式之上的。也就是佛说,真正的才智成就,即非般若波罗密;才智到了极点啊,没有才智的境界,那才是真才智。这也等于老子说的,大智若愚;才智真到了极点,就是最平淡的人。世界上最高超的人,往往就是最平凡,相反的,平凡就是宏大。 21)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西方文化的贡献

9、,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华蜜;坏,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劳碌,为了斗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苦恼。在精神上,是最苦痛的。在这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尖锐对比下,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 22) 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应当是这个样子来布施来修行,应当不住相,一切现象不留,心中若留一点现象,已经不是学佛的境界了。 23) 真正佛法是不能用见闻觉知去求的。大家反省一下,不论你学哪一宗,都是在用见闻觉知求佛法。常有人告知我他做了个什么梦,我一开口就骂他,又来痴人说梦,原来是梦幻空花,还没有睡醒。见闻觉知就是在梦中,你求个境界,望见什么了,听见菩萨给你说法,都是在

10、做梦。 24) 所以佛说世界上一切都是有为法,有为法都不实在。但是有为法,体是无为,用是有为。所以我们想在有为法中,求无为之道,是南辕北辙;因此一切修持都是无用。并不是把有为法切断了以后,才能证道;有为法,原来都在无为中,所以无为之道,就在有为现象中视察,视察清晰才能见道。 25) 政治军事外交都是没有善恶是非的,只有利害关系。怎么临时处理,要懂得应变。但是要留意,虽然没有善恶是非,都还是有因果的。 26) 大乘道是不限于出家在家的。大乘的菩萨道简洁的说有八个字,恒久都做不到的:难忍能忍,难行能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能做到了就是确定大乘,决不退转的。真正大乘道不用装起那个学道的样子,

11、有的人一脸佛相,满口佛话,一身佛气,进了房间把空气都染污了,我最怕这种人。当然不只佛教徒如此,我看到这样的基督徒同样胆怯。 27) 这个世界政治学的大目标,十二个字就讲完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安家立业。但假如要问,世界啥时才能实现天下太平世界大同呢?我说,人类或许恒久不会实现。假使人类真有这么个社会出来,就是的时候。 28) 你理解了,也见到了这个道理,如是信解,理性上清晰了,才是不迷信。假如佛法的教理都没有弄清晰,心情化跑来学佛参禅,全体是迷信!所以把知见搞清晰了,如是信,才是正信。如是解,正信以后,由这样去理解它,这才是理性的。学佛修道是理性的,不是情感的,不是盲目的迷信,是理性的如是信解。

12、 29) 真正学佛的人先要发出离心。出离什么地方?出离三界,是跳出尘网之心,假如连出离心都没有发起,还自称在学佛,那就是自欺欺人。 30) 从大乘佛法来看,宗教与哲学思想,是落在小乘的苦集灭道范围里。所以,真正佛法是无见苦求,见是观点。像华严经看这世界,是没有苦集灭道的,恒久是至真至善至美的一真法界。 31) 佛说法四十九年,但在金刚经上却说没有说一个字。这个法不行说,说的都不是,因为说的都会住于法相,开口就不对。所以佛说的,他那个真正的佛法,他说他没有说,不行说,说的就不是,一开口就不是它了。 32) 全部的佛法不论净土密宗禅宗天台宗,乃至五月端午的粽也好,都是要你解脱的。你被自己的感情观念

13、困住了,所以不得解脱。我告知过你们,学佛要学解脱,学道就要学逍遥。结果你们学得苦死了,既不解脱又不逍遥,何苦呢? 33) 全部其它的佛经典,对这个世界都是厌恶悲观的,认为人生是苦痛的。华严经则不然,主见这个宇宙一切的一切都是至真至善至美。如何做到呢?只有一念明心见性就做到了,你就看到真实的一面。换言之,我们现在看到这个世界生老病死,无常苦空无我,是一个影子。你没有看到这些现象的后面是常乐我净。 34) 学佛不是要度一切众生吗?善人当然要使,恶人更要度了。好人要爱惜,不好的人更值得怜悯。 35) 有人来说昨天他夜里看到佛,我说当然真的嘛!因为他还在说梦话嘛!所以我们醒悟人答覆他,是应付他那个说梦

14、话的样子。这个是什么呢?要探讨唯识才知道这是意识境界的影像。世上人做梦,随意你做什么梦,都是你一辈子做过听过想过看过的阅历,不会超出这个范围。假如超越了这个范围的梦,另当别论,那个道理就很深了;有时是你前生阿赖耶识那个影像,不是这个世界上的,是偶然带过来的。 36) 有许多人学佛却还埋怨没有好的报应,你花这些精神去做世界上任何事都有利益的,只有学佛不同。学佛法是学空法,一切放下,连放下的观念也放下。大家假如用有所得之心去求无所得之法,那是完全南辕北辙了。 37) 涅盘是得道的最高境界,智者所受是大才智成就,不是迷信,佛法是讲每一个人大才智成就,自性自度,盲目信仰不会成就的。所以真出家的,是大才

15、智的高人,才能智者所受,是圣人的境界,不是一般人受了苦痛,觉得世间很麻烦,因此出家,那就不算是圣所行处。 38) 佛学的中心是修证,但是现代全世界都把它当成一种思想学问,几乎与唯物论不分,严峻曲解了缘起性空,认为空就是什么都没有。没有可不是空噢!没有是断见! 39) 我们学佛的根本是什么?一切宗教都是一样,都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第一个起步。假如不修一切的善法,光想求开悟,那就是青蛙跳井了,噗通!那不是悟啦,那个是自误,聪慧反被聪慧误。 40) 我常说,中国宋明以后的理学家讲规规则炬做人,是佛教的律宗,老庄道家是佛教的禅宗,讲解脱的。举这些例子,你说菩萨在哪里?不肯定在庙子,不肯定在宗教

16、中,社会上许多人行的就是菩萨道。倒是穿上宗教外衣的人,经常听闻佛法的人,却做不到。社会上许多不信宗教的人,我看了肃然起敬,他们真是菩萨。 南怀瑾人生哲理【2】 1) 大家学佛那么久,我慢的心理可能还检查不出来。连一个白痴都有我慢,但是学问低的人,我慢心还差一点,学识越高的人,我慢就越大,因为又加上了增上慢,自以为了不得,自己就算错了,也还是对的。所以学菩萨道的人要先去慢心。慢不是傲慢,慢在内心你看不出来,人的慢心拦住了自己不能成道。 2) 依据我的阅历,学佛修道的人,废物多,懒的多。佛叫你精进,你做不到,叫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作不到。姑且不论诸恶莫作,一善都不行是真的,因为他懒嘛!这是我们

17、要自我检讨的,特别严峻的问题。 3) 我们用各种方法修持,都是拚命要弄平自己心中那个波浪,想尽方法要让那个波浪变平,变平了又怎么样?变平了还是水!不平呢?不平也是水。所以说,拚命去弄平,这不是自找麻烦吗?对不对?是不是这个道理?我想是这个道理!你细致想想看。你的想也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它本身就在如来清净的境界。 4) 维摩诘言: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他说,你们说得没错,但是我要你们出家,不是要你们剃光头披上僧衣,你们的心真出家了,发了大乘心了,立了大愿,这一生肯定要求得菩提,大彻大悟,发了这样的无上真心真愿,就是出家,就是得了具足戒。反过来说,你们即使形式上出家

18、了,假如没有真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是真出家,也不是得具足戒。这就是大乘菩萨道,大比丘的道理。 5) 佛法与其它的宗教不同,认为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不像其他宗教,认为有第一因。其他宗教认为,只有他可以,我们只有等到他来帮忙,然后还都是听他的,除他之外,都是不对的。佛法既认为一切众生个个是佛,同等同等,但是,为什么众生不能成佛呢?因为他找不到自心,迷失了。假如自己觉悟了,不再迷失,个个自性成佛。 6) 所以得意忘形与失意忘形,同样都是没有修养,都是不够的;换句话说,是心有所住。有所住,就被一个东西困住了,你就不能学佛了。真正学佛法,并不是叫你崇拜偶像,并不是叫你迷信,应无所住而行布施,是解

19、脱,是大解脱,一切事情,物来则应,过去不留。等于现在引磬一敲,下楼就是下楼,金刚经还是归金刚经,你还是你,如此应无所住。 7) 大乘菩萨要有智不住三有,悲不入涅盘的智悲双运,但是很多学佛的挚友,始终搞不清晰这个观念。而时下的年轻人,越来越自私,越来越小气,自我观念极重,真没方法,也就是业力越来越重了。大乘菩萨是不入涅盘的,没得休息的。 8) 世界上最值钱的东西也最不值钱,最值钱的东西没有价钱,才智是肯定无价;但是才智也一毛钱都不值,这就是佛常说的众生颠倒。争入空王眼睫毛,大家争先恐后的想成佛。 9) 假使一个人,心里的观念着相来学佛;譬如今日非来烧香,非来拜拜不行,就是着相。我说拜佛为什么要放

20、炮?似乎菩萨耳朵聋要把他吵醒才知道有人拜他。这个就是说着相,一切众生心理上的信佛都是大着相,就是着于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着相就不是佛法。有些宗教骂其它的宗教拜偶像,迷信,那么他的正信又是什么?他说不拜偶像,事实上还是要拜的,这就是着相了,就是取法相,还是一样落在一个不是正信的观念上。 10) 耶稣的道,佛的道,的道,孔子的道,老子的道,哪个才是道?哪个道大一点,哪个道小一点呀?真理只有一个,不过呢,佛经有个比方,如众盲摸象,各执一端。瞎子来摸象,摸到了那个象耳朵,认为象就是圆圆的;摸到尾巴的时候,象就是长长的。所以一般讲众盲摸象,各执一端,都是个人主观的相识,以为这个是道,那个不是道。 南怀瑾人生哲理 人生哲理 人生哲理 人生哲理 人生哲理 人生哲理 人生哲理 人生哲理 人生哲理 人生哲理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4页 共14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