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投资效率研究综述_许为宾.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021 上传时间:2017-10-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投资效率研究综述_许为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企业投资效率研究综述_许为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投资效率研究综述_许为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投资效率研究综述_许为宾.docx(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名家观察 现代管理科学 2017 年第 1期 企业投资效率研宄综述 许 为 宾 周 建 摘要:一直以来,企业投资效率问题始终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从不同研究视角出发,回顾和评价了国内 外关于企业投资效率的研究成果 ,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投资效率: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行为金融学 :政府干预 投资问题是经济学重点关注的基本问题之一。早期, 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影响下,学术界将企业投资问题视为 最优资本存量的调整问题,并提出了投资加速器理论、现 代厂商投资理论和 Q理论等。这些理论的发展构成了新古 典框架下,对企业投资分析的技术型路线。其共同特点是: 将企业投资问题视

2、为技术问题,企业的投资偏好主要与技 术偏好、资本成本、产出需求等相关。其研究的共同缺陷表 现在:忽视了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等因素和外部市场因素, 企业经营被视为标准的生产函数,将其投资决策过程当作 “ 黑箱 ” 处理。 根据新古典投资理论,当企业投资的边际成本等于边 际价值时,企业投资效率最优。因此,企业应当投资于净现 值为正的项目,直至边际成本等于边际价值。然而,现实中 的企业投资行为与上述理论内容偏离较大。特别是关于企 业非效率投资现象,新古典的投资理论的解释有效性不 足。 自 20世纪 70年代起,随着信息经济学的发展,研宄 者们认识到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的完美市场假设,忽视了 信息不对称和不

3、完全的客观存在。同时,也忽视了由于信 息不对称和不完全所导致的企业委托代理问题。从而难以 解释企业投资实践中的非效率投资问题。基于此,学术界 开始将各种不完美的市场因素,引入企业投资问题研宄 中,并形成了基于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的投资理论。 更进一步,随着市场有效性和理性经济人假设的放 松,以及行为金融学的兴起,研究者将行为金融学的相关 知识,引入企业投资问题的研宄,形成了基于行为金融学 的投资理论。而近年来,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市场经济中 的影响力日益提升。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不同,在新兴市 场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对经济的影响占据主导地 位。部分学者对于新兴市场国家特殊制度环境下的企业投 资

4、问题进行了研宄,虽然尚未形成系统的投资理论,但是 在政府干预与企业投资关系方面的研宄,取得了一些具有 创新性和学术价值的研宄发现。 总体上看,在关于企业投资研宄的发展过程中,先后 出现了投资加速器理论 、现代厂商投资理论、 Q理论 、 MM 理论、权衡理论,以及从信息不对称视角、委托代理视角、 行为金融学视角和政府干预视角进行研究。考虑理论时效 -12- 问题,本文主要对信息不对称视角、委托代理视角、行为金 融学视角和政府干预视角进行的研究作详细评述。 一、信息不对称视角和委托代理视角下的企业投资 研究 1.信息不对称视角的研究。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企 业如果存在信息对称的条件,那么企业依据净

5、现值法则进 行投资决策,而无需考虑融资成本问题。而在现实经济环 境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会对企业的融资成本产生影响。 进而 ,企业的投资决策会受到不同融资方式融资成本的影 响而发生变化。尤其当需要通过外部融资方式筹集资金 时,外部投资者处于信息劣势地位,难以获取对企业投资 项目的完全信息,会导致企业融资决策面临逆向选择的困 境。 依据信息不对称理论, Myers( 1977)的研宄表明,企业 内部决策者和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外部投资者难以对企业所发行的融资债券进行准确的价 值判断。在逆向选择情况下,只要企业需要通过发行融资 债券来进行资金募集,就会出现投资不足的问题 ( M

6、yera, 1977)。 Fazzari等 ( 1988)的研宄是较早对企业融资约束与投 资行为关系进行的实证检验。该研宄基于信息不对称理 论,检验了融资约束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经验证据显 示,企业股利收入与投资 -现金流敏感性负相关。因此,该 研宄认为企业投资行为会受到融资约束的影响,而这将导 致企业更加依赖内部现金流,从而导致投资一现金流敏感 性的提高。 Hoshi等 ( 1991)以日本企业为样本,检验企业融 资约束对投资行为的影响。研宄发现:与银行无密切关系 的企业负债收益为 0.66,而与银行有密切关系的企业负债 收益为 0.97,前者的投资对现金流 的敏感性较高 ( Hoshi

7、et al., 1991)。 因此,该研宄认为企业融资约束与投资一现 金流敏感性存在正向相关关系,研宄结论支持了 Fazzari 等 .( 1988)的研宄。 但是,也有学者对 Fazzari等 ( 1988)和 Hoshi等 ( 1991) 的研宄提出了质疑。 Kaplan和 Zingales( 1997)通过对 Fazzari 等 ( 1988) 论文中的美国 1970 年 1984 年美国制造业 421家公司中,受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企业为研宄样本进 行研宄发现,融资约束与企业的投资一现金流敏感性负相 2017 年第 1期 现代管理科学 名家观察 关。以其他指标测量融资约束进行稳定性检验,

8、结论依然 没有实质性改变。作者对研宄结果与 FHP的差异性的解 释归结为三点:一是 TobinQ值不能完全代表企业投资机 会;二是数据中可能存在的异常值;三是样本公司中存在 陷入破产风险的企业,其现金流出现异常情况。 与西方学者相似,部分中国学者也从信息不对称视角 对企业投资行为进行了研宄 3沈红波等 ( 2010)研宄证实, 企业融资约束会提升企业投资一现金流敏感性。金融发展 有助于改善企业融资约束。但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金融 发展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在民营企业中更显著。屈 文洲等 (2011)的研宄检验了中国情境下的信息不对称、融 资约束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经验证据显示,企业融 资

9、约束程度越高,企业投资支出比例越低。进一步研宄发 现,企业融资约束与投资一现金流敏感性之间并不是线性 关系。 2.委托代理视角的研宄。相对于从事前信息不对视 角对企业投资效率问题进行分析,委托代理理论主要是从 事后的道德风险视角进行研宄。其基本内容是:即使不考 虑事前信息不对称状态,企业能够获得 所需的投资资金, 但由于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利益不一致所导致的代理 问题,管理者则可能将有限的资金用于能够提高私人收益 的项目上,而导致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发生。 Shleifer和 Vishny(1989)较早的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研 宄了企业投资行为。研宄发现,管理者偏好于投资其所熟 悉的领域,即专用性投

10、资。而专用性投资能够降低管理者 被替换的风险,且有助于管理者薪酬的增加,即专有投资 会导致 “ 堑壕效应 ” 的产生。而这种专有性投资并不一定具 有效率 。 Richardson (2006)创造性地从会计角度,将企业新 增 投资分为正常增加的投资和 NPV为负的投资。以 1988 年 2002年间 58 053家美国企业为样本进行检验发现,大 约有 20%的自由现金流被用于过度投资,另外 41%的自由 现金流被管理者留用,进一步检验发现,大部分公司治理 变量难以有效抑制企业过度投资行为 ( Richardson,2006)。 中国学者依据委托代理论,结合中国国情,在关注股 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代

11、理问题的同时,也重点研宄了股东之 间的代理问题,从而使得中国关于代理问题与企业投资效 率的研宄与国外研宄相比有所差异。罗明琦 (2014)研宄显 示,企业 股东与管理者之间代理问题的存在,导致企业代 理成本与投资效率显著负相关。从企业产权性质的对比来 看,私有控股企业更容易出现投资不足的现象。窦炜等 (2011)的研宄发现,在大股东绝对控股条件下,企业的过 度投资扭曲程度与控股大股东持股比例呈负相关关系,而 投资不足则与其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 窦炜等, 2011)。研宄 证实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是造成企业非效率投资的主要 动因之一。 总体上来说,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视角的研宄,不 再将企业投融资

12、问题视为单纯技术问题,开始探讨融资结 构与最优投资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及作用 机制,关注企业 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金融市场因素的影响作用。但这两个 视角的研究假设主要建立在决策者理性的前提下,忽视了 决策者非理性行为的影响。 二、 行为金融学视角的企业投资研宄 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视角的企业投资研宄,共同遵 循的研宄假设是:管理者是遵循利己主义的理性决策者。 但是,自西蒙开始,这一研宄假设日益受到质疑 :自 20世 纪 70年代起,部分学者将心理学、行为学和社会学理论纳 入企业财务研宄,取得了一系列研宄成果 a根据行为金融 学理论,在企业实践中,投资者与企业决策者都会出现认 知偏差和情绪波动情况,

13、从而使投资决策偏离最优决策。 现有研宄主要集中于探宄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和管理者非 理性行为的影响。 在管理者非理性行为方面,主要集中于探宄管理者过 度自信和从众行为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Heaton(: 2002)的研 宄认为,即使不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问题,企业决 策者的心理乐观状况也会对企业投资行为产生影响。过度 自信的管理者不愿意对外筹资,企业内部融资成为主要的 筹资手段,当企业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时,可能会因内部 现金流紧缺而导致投资不足。同时,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可 能会高估项目盈利 前景,从而引发过度投资 ( Heaton, 2002)。 Heaton (2002)的研宄得到了诸多经验证据

14、的支持。 Malmendiei.和 Tate (2005)的研宄显示,过度自信的CEO往 往对企业投资项目质量存在高估倾向,并倾向于选择留存 收益作为项目资金的首要来源。企业留存收益越高,投资 项目越多。 Glasei等 (2007)的研宄发现:企业管理者的过度 自信程度高于普通人,而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程度与企业投 资水平显著正相关。同时,管理者的过度自信会提高企业 的投资 -现金流敏感性,而这种情况在融资约束程度较高 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李云鹤和李湛 ( 2011)以中国企业为样 本进行研宄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导致企业过度投资行 为的发生(李云鹤、李湛, 2011)。 在投资者非理性行为方面,

15、研宄者主要集中于探析投 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 Baker等 ( 2003)的研究 以托宾 Q比率代表投资者情绪,以 KZ指数来衡量企业外 部股权融资依赖程度 0研宄发现当投资者情绪悲观时,投 资水平受股价变化的影响情况会更大。以融资约束程度对 样本进行分组检验,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后,发现在企 业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企业投资与 股价波动性之 间存在正向关系 ( Baker et al.,2003)。 Polk 和 Sapienza (2009) 的研宄以企业股权定价代表投资者情绪进行研宄 发现,企业投资对股权错误定价的敏感性较高。潜在投资 者会通过观察企业投资行为对企业价值进行

16、评估,当投资 者对企业前景过于乐观时,管理者会迫于投资者情绪而产 生过度投资行为 ( Polk & Sapienza, 2009)。 花贵如等 (2010) 的研宄检验了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投资行为的关系。 经验证据显示,在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情绪会导致企业 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三、 政府干预视角的企业投资研宄 -13- 名家观察 现代管理科学 2017 年第 1期 在中国渐进式改革过程中,政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 用,而政绩考核和官员晋升竞赛又强化了地方政府介入微 观经济活动的动力,从而使得中国企业的投资行为会受到 政府干预的影响。相关学者结合具体的中国国情,从政府 干预角度对中国企业的投资行为进

17、行了研宄,并取得了一 系列有价值的研宄成果。 从己有文献看,政府干预企业投资的动因主要有两 个:一是政府公共治理的需要。财政分权之后,地方政府在 承担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职责的同时,还肩负着一系列社会 公共治理目标。而上述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 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谭劲松等, 2009)。二是官员 实现个人利益的需要。以财政收入和 GDP为主要政绩考 核指标所导致的政府官员 “ 晋升锦标赛周黎安, 2007), 使得干预辖区内企业的投资活动成为政府官员实现其政 治责任的主要途径,也是政府官员积累政治资本的主要工 具之一 C徐业坤等, 2013)。 政府干预企业投资的路径主要包括:一是

18、产权机制, 在具体方式上主要有三种:产权控制、股权投资和产权保 护。通 过对国有企业产权的直接控制和行使,政府部门可 以更加直接的影响企业投资决策(郝颖、刘星, 2011 h二是 行业管制。管制行业与政府之间存在密切的利益联盟关 系,政府以及政府官员为实现 S身政治利益,会通过价格 管制、特许经营权等管制方式来实现其政治目的 ( Shleifer & Vishny, 1994),进而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三是资本市 场干预。相对于一般性的行业管制而言,资本市场干预主 要表现为政府对银行贷款以及对企业 IPO的行政干预,进 而影响企业投融资决策 ( 于富生、王成方, 2012);四是财税 政策。政

19、 府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或实现其他目的,会通 过税收优惠或补贴政策,来改变某些产业或企业的收益状 况。财税优惠政策成为政府部门对企业进行利益诱导的主 要方式之一,进而会影响企业的投融资决策行为 ( 汪秋明 等,2014)。 从政府干预企业投资的结果来看,政府对企业投资绩 效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种效应: “ 扶持效应 ” 和 “ 掠夺效 应 ” 。前者表现为政府通过实施促进企业成长的措施支持 企业发展(钟海燕等, 2010),提升企业投资效率。后者表现 为政府为实现财政收入以及其他社会或政治目标,侵占企 业财富或干预企业投资,使其偏离 效率目标 ( 陈德球、李思 飞,2012)。 总体上来看,该视

20、角的研究考虑了政府干预等外在制 度环境因素的影响,关注外部制度环境与公司投融资行为 的关系。但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研宄范式和系统的理论体 系,研宄成果散见于过各学科。 四、研宄述评与展望 整体上来看,在投资尤其是企业投资领域,西方学者 已经取得了许多十分重要的研宄成果,一些文献和理论已 经成为学术史上的经典。但是,西方学者对于企业投资理 论的研宄,主要集中于探宄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投 资行为。主流研宄方式继承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研宄传统, 以财富最大化 为目标,以经济人理性选择为假设前提,侧 重于投资决策技术和定量分析。而反观中国国内的研宄, 相当多的文献是承袭西方的投资理论和研宄方法,来解释

21、中国的投融资现象。但是东西方发展历史和社会制度环境 的异质性,使得现有投资理论在解释中国投资现象时存在 适应性问题。 从当前来看,结合中国转型经济制度的特征,在企业 投资方面,虽然大量的经验证据验证了信息不对称和委托 代理理论,但是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理论在学理层面上 尚未达成一致性意见。对中国企业投资效率问题的解释有 效性并不充分。其主要原因在于忽视了企业所处的制 度环 境。对于处于转型经济条件下的中国企业来讲,一方面,传 统的思维和做法以及企业内部的治理机制差异,仍然对企 业投资行为影响很深;另一方面,外部制度环境处于不断 变化之中,如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与企业之间行动规则 和关系问题等。

22、这也就意味着企业投资行为、内部治理机 制和外部治理机制相互之间的关系带有很大的复杂性,需 要我们从整体上进行系统的思考和探索。因此,未来国内 研究应当重点探宄在中国独具的经济文化制度环境和转 型经济背景下,外部治理机制如何与企业内部互动,进而 如何影响企业投资行为及其经济后果。 参考文献: 1J窦炜,刘星,安灵 .股权集中、控制权配置与公司非效 率投资行为 J.管理科学学报 ,2011,14(11) :81-96. 2J谭劲松 ,郑国坚,彭松 .地方政府公共治理与国有控股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 J.管理世界, 2009, (10): 135-151. 3J徐业坤,钱先航,李维安 .政治不确定性,

23、政治关联与 民营企业投资 J.管理世界, 2013, (5) : 116-130. 4 钟海燕,冉茂盛,文守逊 .政府干预,内部人控制与公 司投资 J.管理世界, 2010, (7) :98-108. 5 周黎安 .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宄 J.经 济研宄, 2007,( 7) : 36-50. 6 Richardson S. Over-investment of free cash flow J.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2006, 11 (2-3) : 159-18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基于战略决策资本的 企业战略治理与可持续竞争优势研宄 ” ( 项目号: 71272184);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宄基地重大项目 “ 政府 治理对我国企业董事会资本配置与战略决策机制的影响 研宄 ” (项目号:15JJD630002)。 作者简介:周建 ( 1964-),男,汉族,四川省内江市人,南开 大学商学院、中国公司治理研宄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 大学管理学博士,研宄领域为公司治理与战略管理;许为 宾 ( 1982-),男,汉族,河北省邢台市人,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讲师,南开大学管理学博士,研宄方向为公司治理与战略 管理。 收稿日期 = 2016-11-12。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