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ssci文献计量分析的国内心理契约研究知识图谱与研究热点评述-魏峰.pdf

上传人:1890****070 文档编号:109061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cssci文献计量分析的国内心理契约研究知识图谱与研究热点评述-魏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cssci文献计量分析的国内心理契约研究知识图谱与研究热点评述-魏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cssci文献计量分析的国内心理契约研究知识图谱与研究热点评述-魏峰.pdf(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4卷第9期2017年9月管理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ManagementVoI14 NO9Sept2017DOI编码:103969jissn1672884x201709017基于CSSCI文献计量分析的国内心理契约研究知识图谱与研究热点评述魏 峰1 贝玉莲1 刘 宇2(1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摘要:心理契约是联系雇员与组织之间关系的纽带,在管理实践中的重要性使其成为了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热点。为了梳理国内心理契约的研究进展,基于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数据来源,以收集到的19982015年间与心理契约研究相关的480篇文献为研究样本,

2、运用文献计量学中的共词分析法,利用NodeXL等软件构造高频关键词网络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了国内心理契约研究存在的6大研究热点。此外,对心理契约研究的未来方向进行了讨论。关键词:心理契约;共词分析;知识图谱;热点分析;CSSCI中图法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884X(2017)09141407The Knowledge Map and Popular Topics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 Research in China:A Bibliometric Study of CSSCI PapersWEI Fen91 BEI Yulianl LI

3、U Yu2(1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China;2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China)Abstract:Psychological contract is the bond between employees and organizations,and the importance in practice has made it a popular topic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In order to clarify themajor trend in psychological contr

4、act research,we got 480 literature on psychological contract between 1998 to 2015,using Chinese sociaI science citation index(CSSCI)as data sourceThen。thepsychological contract knowledge mapping was proposed by using bibliometric COword analysis andthe NodeXL for visualization analysisBased on the a

5、nalysis of knowledge mapping,we concluded sixresearch fronts in psychological contract researchThe potential research topics were discussed finallyKey words:psychological contract;Coword analysis;knowledge mapping;popular topic;Chi-nese sOCia】science citation indeX1 研究背景高速度、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所导致的生活态度自由化、雇佣关系临

6、时化加速了核心员工的流失和日益严重的态度和行为问题,并恶化了双方的契约关系口。由此,心理契约作为雇员与组织间形成的对彼此责任和义务的各种信念,近年在理论和实践领域都获得了较多的关注。国内学者在过去十几年间对此领域展开了广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专著和期刊文献。收稿日期:2016-102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5BGL096) 1414 这些文献在研究方式上,从一开始的文献综述发展到后来的实证研究;在研究对象上,从企业员工发展到管理者、教师等特定群体与组织之间的心理契约;在研究内容上,从心理契约概念解析、心理契约违背对雇员态度和行为的负面影响,发展到近几年对心理契约的原

7、因、本质和心理契约履行的积极效果的探索口。研究成果不可谓不丰富,仅文献综述类的研究就超过50篇,但是这些综述大都是定性分析,尚未有从定量角度进行文献梳理的研究,因此,尚不能据此准确把握心理契约研究发展的动态性、万方数据基于CSSCI文献计量分析的国内心理契约研究知识图谱与研究热点评述魏 峰 贝玉莲 刘 宇研究热点的关联性、研究团队的稳定性和研究成果的认可度等一系列关键问题。鉴于此,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心理契约研究主题的知识基础和基本脉络进行系统梳理显得尤为重要。由此,本研究引入文献计量学的共词分析方法和知识图谱可视化技术,运用词频分析和引文分析等文献计量方法对国内心理契约研究热点和知识基础进行研究

8、,将国内近20年心理契约研究的宏观图景进行系统呈现,为未来的心理契约研究提供参照和指引。2 数据收集与分析工具CSSC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来源期刊是经过引文分析筛选的精选期刊,代表了国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本研究选择CSSCI作为数据源,通过检索19982015年间篇名或者关键词为“心理契约”的文献,得到480条反馈结果(检索时间是2016年3月17日)。3研究方法和样本选取文献计量学是集数学、统计学、文献学为一体,定量地分析知识载体的交叉学科。所谓文献计量分析,是指以文献计量学为理论基础来研究包括出版物、科学术语、作者、引证和被引证文献等在内的文献信息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主要运

9、用数学和统计方法来研究文献的外部特征,进而描述和评价某一学术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历程和研究重点,并预测其发展方向口。文献计量方法由于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被看作是总结历史研究成果、揭示未来研究趋势的一种重要工具。31共词分析的原理作为一门科学,文献计量学有引文分析、合著分析、共词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在其中,共词分析方法是通过统计一组词语两两出现在同一篇文献中的次数,并经过聚类分析得出这些词所代表的学科或主题结构特征的一种内容分析技术H。共词分析的载体是作者或编辑人员从文中抽取的关键词或标题词,它们能够通过特定的组合来表达文章的研究主题,因此,进行共词分析首先要选取既定学科领域有代表性的几个关键词

10、,通过设定关键词频次阈值,由高频关键词形成共词网络。从共词网络中关键词的出现频率探寻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关键词所代表的该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32样本文献的选取情况文献库内一定的文献数量是共词分析的前提,共词分析需要在此基础上提取有代表性的关键词。考虑到心理契约期刊文献的质量参差不齐,为了突出高质量引领性文献的重要性,并且控制解读难度,本研究以19982015年CSSCI来源期刊的心理契约论文为研究样本。一方面,CSSCI来源期刊文献体现了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另一方面,1998年以前心理契约研究在国内几乎没有出现,而且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心理契约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即使疏漏了个别前期文献,也不

11、会影响分析的有效性。以前述检索方式在CSSCI数据库中进行精确检索,将得到的480条文献记录作为研究样本提取高频关键词。4 研究过程与发现41 文献发表与增长趋势通过对样本文献进行分析发现:从2000年的1篇文献到2008年的67篇文献,此期间文献量上升比较明显;虽然之后每年文献量有所下降,但年发表的论文基本维持在30篇左右。其累积增长趋势的拟合优度R2值为0845,符合文献量指数增长的规律。从2011年开始,每年的累积文献量和理论值之间差距日趋扩大,这表明国内心理契约研究从2011年开始趋于成熟(见图1)。图1 国内心理契约相关研究文献量(19982015年)19982015年间共有480篇

12、心理契约研究文献发表在168家期刊上,其频次分布见图2。发布平台的发文量分布满足幂律分布特征,幂律分布在科学学中被称为马太效应,在文献计量学中被称为文献集中和分散定律,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这时候,研究者通常会根据个人经验设定阈值以有效区分核心研究内容,并对核心区做展开描述3。 本研究使用的软件工具包括Excel、Sati和NodeXL。 1415 喜!j耋|兰珈伽咖啪。淫、螭疆斟万方数据管理学报第14卷第9期2017年9月20 40 60发表篇论文的期刊数图2 国内心理契约研究发布平台发文量的频次分布由图2可知,国内心理契约研究平台发文量分布曲线的拐点在6,因此,本研究设定发表6篇

13、以上论文的发布平台为主要发布平台,共计25家(见表1)。这些期刊发表的文献占总文献量的近50。其中,发文量最多的两份期刊分别是经济管理和科技管理研究(各21篇),这两份刊物的发文量占总文献量的875。表1 国内心理契约研究的主要发布平台42研究主体分析上述480篇论文共有707位作者,平均每篇论文为147位。发表论文数量为2篇及以下的作者有663位,占总数的938。这表明我国心理契约研究队伍具有离散分布的特征。高产作者主要有方俐洛(9篇)、魏峰(8篇)、凌文辁(8篇)、曹威麟(8篇)等。心理契约研究的作者发文量分布同样满足幂律分布特征,其中 46 发表3篇及以上论文的作者共计44位。使用Sat

14、i生成4444的作者共现矩阵,通过社会网络分析软件NodeXL对矩阵节点进行聚类分析,最终得到心理契约研究中高产作者的合作网络图谱(见图3)。图3心理契约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图图3中,合作网络图谱中节点的大小表示对应作者的中介中心度,节点之间连线的粗细代表作者之间的合作次数H 3。由图3可知,高频作者中出现了明显的网络特征,表明作者中初步形成了一些比较高产的研究团队。最为突出的有以下团队:以暨南大学凌文辁、陈加洲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方俐洛、王明辉构成的研究团队,其中包含一个稳定的三角合作组,还有一个是师承关系建立起来的合作组;以同济大学魏峰与上海大学李皴、中南大学任胜钢组成的稳定三角合作组;中南

15、大学黄健柏、杨涛、朱学红等组成的具有网状结构特征的团队,其中包括了4个稳定的三角合作组。此外,还有一些一对一结对合作表现也比较突出(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曹威麟与郭江平、浙江大学王重鸣与朱晓妹等)。上述心理契约论文的作者主要来自190家不同的机构。其中,发文量超过(包括)5篇的机构见表2。由表2可知,江西财经大学与中南大学分别以17篇和16篇的文章位列前两位,前30家机构的总占比为4667。可以看出高等院校是心理契约研究的主要阵地。43高频关键词的确定运用词频统计软件,本研究发现480篇文献中共计有955个关键词。本研究取3次为频数的阈值,以此选取出79个代表心理契约研究热点的高频关键词,“心理契

16、约”本身作为关键词出现最为频繁(380次)。由于其在整个关键词集合中没有检索意义,予以剔除。利用Sati万方数据基于CSSCI文献计量分析的国内心理契约研究知识图谱与研究热点评述魏峰贝玉莲刘宇软件生成7878的关键词共现矩阵,将共现矩 进行聚类,最终得到关键词聚类网络(见图4)。阵导人NodeXL软件中,选择同样算法对节点表2国内心理契约研究的主要机构序号 机构 发文量紫筏比 序号 机构 发文量麓翟比 序号 机构 发文量繁褫比l江西财经大学 17 354 354 1l 浙江大学 7 146 z417 2l 东北大学 6 125 37292中南大学 16 333 688 12 南京审计学院 7

17、146 2563 22天津大学 5 104 38333南开大学 14 292 979 13华中科技大学 7 146 2708 23武汉理工大学 5 104 39384 南京大学 11 229 1 208 14 复旦大学 7 146 2854 24 安徽工程大学 5 104 404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lO 208 141 7 15西南交通大学 6 125 2979 25 安徽财经大学 5 104 41466西安交通大学 10 208 1625 16 大连理工大学 6 125 3104 26 同济大学 5 104 42507 中国人民大学 9 188 1813 17 天津商业大学 6 125 3

18、229 2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5 104 43548武汉大学8 167 1979 18 上海财经大学 6 125 3354 28 中山大学 5 104 44589 暨南大学 7 146 2125 19 上海交通大学 6 125 3479 29湖南大学 5 104 456310重庆大学 7 146 2271 20浙江工商大学 6 12 3604 30华南理工大学 5 104 4667图4心理契约研究高频关键词网络5 心理契约的主流范式51研究热点分析从高频关键词网络图来看,心理契约研究领域的热点可以分为以下六大类。(1)以心理契约违背为中心的词簇,主要研究心理契约违背的前因后果和作用机制 该类

19、型包括:解析并区分心理契约破裂和心理契约违背的概念;探索心理契约违背对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和顾客忠诚等后果变量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探索组织公正、组织支持感和组织政治知觉等对心理契约违背的影响以及其对后果变量的交互作用等(如文献6,73)。(2)以知识型员工为中心的词簇,主要涉及从心理契约角度对知识员工进行激励和开发该类型包括:从我国传统文化特征出发,研究并验证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结构模型,分析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违背的形成过程,结合企业文化和组织行为等一系列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激励机制以预防和减少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违背现象(如文献8,9)。(3)以理念型心理契约为中心的词簇,主要涉及这一

20、新型的心理契约形式的概念解析(建立在价值、理念和原则基础上的心理契约)和实证研究 该类型包括:理念型心理契约及其破坏对组织公民行为、满意度、工作绩效等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理念型心理契约履行对员工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的影响等(如文献103)。(4)以知识为中心的词簇,主要涵盖知识共享、粘滞知识、隐性知识和图书馆场所等知识形式和载体该类型包括:基于心理契约和知识粘滞性的图书馆隐性知识的分类和知识管理对策;心理契约视角下默会知识转化与共享的管理对策;通过心理契约管理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建构和谐劳动关系等(如文献11,12)。(5)以组织责任和员工责任为中心的词簇, 47 万方数据管理学报第14卷第9期

21、2017年9月主要集中在早期对心理契约基本概念的介绍和基本结构的研究 该类型包括:如何通过比较组织责任和员工责任,将心理契约作为劳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员工忠诚度,维护良好的组织劳动关系等(如文献E13)。(6)以职业生涯发展为中心的词簇,主要涉及到可雇佣心理契约和就业能力等主题 该类型包括:通过建构可雇佣性心理契约模型和就业能力模型,增加员工可雇佣性,为其职业发展提供指导作用;在这里研发人员、新员工和民营企业等都是特定的研究对象(如文献14)。52知识基础分析前文所述480篇文献中共有参考文献6 087条。由于存在比如参考文献中中英文符号不同等不规范引用情况,需要手工对被引文献进行合并调

22、整口。调整后选取被引频次最高的中、英文文献各20篇(,j-别见表3和表4)。表3心理契约领域高被引文献(中文)表4心理契约领域高被引文献(英文)文献 被引 文献 被引 文献 被引 文献 被引来源 频次 来源 频次 来源 频次 来源 频次15 144 20 68 25 32 E30 2616 88 21 67 26 32 31 2517 84 22 58 27 31 E32 241884 23 51 E28 28 33 22Eig 75 2444 29 27 34 22表3中,从心理契约领域中文高被引文献中可以看出,陈加洲的贡献尤为突出,其早在2001年就综述性地介绍了组织中的心理契约问题,随后

23、通过心理契约调查问卷,对心理契约结构维度、内容和类型进行探讨和验证;李原对企业中员工心理契约的三维结构、组织及员工视角下组织责任概念的认知差异的探讨也为国内心理契约研究做出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突出贡献;魏峰则从心理契约概念、结构、违约及其后果等5个方面对国内外心理契约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提出了管理者与组织的心理契约的概念;朱晓妹通过调查研究,探索并验证了知 48 识型员工心理契约中组织责任和员工责任各自的维度,对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问题进行了较早的探索。ARGYRIS1明最早开始提出心理契约的概念和术语,强调除了正式雇佣契约规定的内容之外,员工与主管之间还有未公开说明的相互理解与默契;ROUS

24、SEAU1叼首次定义了所谓的狭义“心理契约”,认为心理契约是单个个体在雇用关系中对雇佣双方彼此义务的一种理解或有关信念,并对心理契约的内容、结构、形成阶段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探讨。RoBINSON等瞳“2u则是心理契约中最关键的契约破裂和违背问题的主要奠基人,对心理契约破裂和违背进行了深入解析并对其影响后果展开了一系列实证研究,他们将心理契约领域的研究成果发表在AMR、AMJ和ASQ三大管理学期刊上,将此领域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6 研究局限与展望本研究选取了近20年来国内心理契约研万方数据基于CSSCI文献计量分析的国内心理契约研究知识图谱与研究热点评述魏峰贝玉莲刘宇究的高频关键词,运用共词分

25、析法描绘出知识图谱,得到六大热点主题,这对心理契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出于操作可行性和方法简便性的考虑,基于一定阈值所取的高频关键词对于反映心理契约研究全貌具有一定局限的。国内文献数据库中文献的关键词存在不规范的情况,这也间接地使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由此,在可行的前提下,降低阈值、增加关键词数量,可以更全面展现心理契约研究的概貌。另外,将来的研究也可以考虑对部分意义相似的关键词进行人工合并,以得出更为清晰的关于研究热点及其相互关系的结论。纵观心理契约研究热点的分布,可以发现其发展主要围绕两条逻辑:心理契约理论自身的演化和与管理实践热点发展的联动。心理契约概念

26、解析、心理契约违背和理念型心理契约等主题都遵循第一条主线;知识员工的心理契约、职业生涯发展等主题则围绕第二条逻辑展开。展望未来,在这两条主线上依然有很多领域有待探索。(1)心理契约违背到重建的“后违背”理论研究 ROUSSEAU18”3建构的心理契约理论主要围绕心理契约的形成、破裂到违背的过程展开。在过去的20多年里,这一链条上的研究已相对比较充分,亟需突破性的理论创新。值得欣喜的是,近几年围绕“心理契约重建和后违背”的研究开始出现口孔”,为这一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这些研究不仅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也将心理契约从“契约形成一契约违背”的半程研究扩展到“契约形成一契约违背一契约重建”的全程研

27、究。(2)双重身份背景下的双重心理契约理论研究 当跨界成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劳务派遣和跨国公司国际外派成为一种常态的企业用工形式,对具有双重身份的员工进行管理,特别是对其双重心理契约予以关注并进行针对性管理就显得愈加必要(如文献E37-1)。相关主题如多团队系统中边界管理者双重心理契约的研究(如文献-383)、外派管理者与母公司和派驻子公司之间的双重心理契约,派遣员工与派遣单位和用人单位的双重心理契约等。(3)针对更广泛研究对象的应用研究 以往研究主要考察员工、管理者与所在组织之间的心理契约,后来逐渐扩展到知识员工、教师等特定群体。未来可以沿着研究对象泛化的视角继续扩展,如创业团队成员与创业者

28、的心理契约(如文献E393)、事业单位与合同制员工的心理契约、创业企业与风险资本和政府机构之间的心理契约等。这些特定的心理契约形式无论对于心理契约理论的发展还是对于现实中管理问题的解决,都具有重要意义。(4)双重视角下的心理契约破裂和违背后果研究 以往对心理契约破裂和违背的研究主要基于个体对组织一方心理契约履行状况的主观感知,很少考虑到自身责任的履行状况。“反躬自省”会促使个体对自我在心理契约方面的投入与回报有更全面的评估,产生与单纯评估组织心理契约履行与否不同的感受,进而导致不同的个体行为。由此,同时考察自我责任与组织责任及其违约后果也将为心理契约研究带来新的动力。参 考 文 献1魏峰,李焱

29、,张文贤国内外心理契约研究的新进展EJ管理科学学报,2005,8(5):828923曹威麟,陈文江心理契约研究述评J管理学报,2007,4(5):682694E3邱均平,王日芬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E43 HE QKnowledge Discovery through Coword Analysis口Library Trends,1999,48(1):13315953刘宇,魏瑞斌,杜慧平图书馆学知识边界的凝聚与学科认同建立基于图书馆学季刊共词网络的案例研究EJ知识发现与学科服务,2012(5):77106E63张生太,杨蕊心理契约破裂、组织承诺与员工绩效EJ科研管

30、理,2011,32(12):134142E75魏峰,李皴,任胜钢组织行为对管理者感知心理契约违背的影响EJ南开管理评论,2006,9(6):202583朱晓妹,王重鸣中国背景下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结构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5,23(1):1181229郑子林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违背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探析J管理世界,2014(4):1410朱学红,杨静,伍如昕理念型心理契约、组织公民行为与团队绩效关系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4(22):939711何晓红基于心理契约的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EJ情报杂志,2007,26(2):2224123何明芮,李永建心理契约类型对隐性知识共享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

31、学报,2011,8(1):5660133高婧,杨乃定,祝志明组织政治知觉与员工犬儒主义:心理契约违背的中介作用J管理学报,2008,5(1):128137143严进,胡敏,潘慧珍关于新人职员工心理契约的 1419 万方数据管理学报第14卷第9期2017年9月结构探索与验证J管理学报,2010,7(i0):1 4721 47615ARGYRIS CUnderstanding Organizational BehaviorMLondon:Travistock Publications,196016MORRISON E W,ROBINSON S Lwhen Employees Feel Betray

32、ed:A Model of How Psychological Contract Violation DevelopsJAcademy ofManagement Review,1997,22(1):226261171 LEVINSON H,PRICE C R,MUNDEN K J,et a1Men,Management and Mental Health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2181 ROUSSEAU D MPsychological and Implied Contracts in OrganizationJEmployee Respo

33、nsibilitiesand Rights Journal,1989,2(2):12113919ROUSSEAU D MNew Hire Perceptions of TheirOwn and Their Employers Obligations:A Study ofPsychological Contract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90,11(4):389400201 ROBINSON S LTrust and Breach of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

34、terly,1996,41(4):57459921ROBINs0N s L,KRAATz M s,ROUSSEAU DMChanging Obligations and Psychologicai Contract:A Longitudinal Study EJl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4,37(1):137152223 ROBINSON S LViolating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Not the Exception But the NormJ1Journalof 0rganizational Behavior,19

35、94,15(3):24525923ROUSSEAU D MPsychological Contracts in Organizations:Understanding Written and Unwritten AgreementsEMlNew York:Sage Publications,199524TuRNLEY w H,FELDMAN D CThe Impact ofPsychological Contract Violations on Exit,Voice,Loyalty,and NeglectJ1Human Relations,1999,52(7):89592225KOTTER J

36、 P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73,15(1):919926TURNLEY W H,FELDMAN D CA DiscrepancyModel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 ViolationsJ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1999,9(3):36738627HERRIOT P,MANNING W E G,KIDD J MTheContent of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EJBritish Journal of Ma

37、nagement,1997,8(2):151162283 ROUSSEAU D M,PARKS M JThe Contracts of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MCUMMINGS LL,STAW B MResearch in 0rganizational BehaviorGreenwich:JAI Press,1993:14329ROEHLING M VThe Origins and Early Develop一1420ment of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ConstructJJournal of Management Histo

38、ry,1997,3(2):20421730ROBINSON S L,MORRISON E W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 Breach and Violation:A Longitudinal Study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0,21(5):52554631TURNLEY W H,FELDMAN D CReExaminingthe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 Violations:Unmet Expectations and Job Dissat

39、isfaction as Mediators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0,21(1):2542323 TURNLEY W H,BOLINO M C,LESTER S W,eta1The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 Fulfillmenton the Performance of in-Role and OrganizationalCitizenship Behaviors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3,29(2):187206331 ANDERSON N,SCHALK RThe P

40、sychologicalContract in Retrospect and ProspectJJournal of0rganizational Behavior,1998,19(s1):637647341 ROBINSON S L,MORRISON E WPsychologicalContracts and OCB:The Effect of Unfulfilled Obligations on Civic Virtue BehaviorJ1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95,16(3):289298351 TOMPR0u M,ROUSSEAU D

41、 M,HANSEN S D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s of Violation Victims:APostViolation Model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Behavior2015,36(4):561581361 SOLINGER 0 N,HOFMANS J,BAL M,et a1Bouncing Back from Psychological Contract Breach:How Commitment Recovers Over timeI-JJournal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16,37(4)

42、:49451437LEE J,TAYLOR M SManagersDual Roles inPsychological Contracts:When Managers Take BothAgent and Principal RolesJHuman ResourceManagement Review,2014,24(1):95107381朱学红,李海玲,伍如听多团队系统中边界管理者双重心理契约的研究E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12):158162E393黄文平,彭正龙,赵红丹创业团队成员心理契约履行对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5,29(3):7280(编辑郭恺)通讯作者:刘宇(1982),男,安徽六安人。上海大学(上海市200444)图书情报档案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术传播与评价。Email:histlyhotmailcorn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