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接头与肌肉疾病PPT课件.ppt

上传人:醉**** 文档编号:10658218 上传时间:2022-04-11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4.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肌肉接头与肌肉疾病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神经-肌肉接头与肌肉疾病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肌肉接头与肌肉疾病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肌肉接头与肌肉疾病PPT课件.ppt(9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 曾缨1神经-肌肉接头疾病:重症肌无力原发肌肉疾病: 周期性瘫痪 2概 述3定义:指骨骼肌本身或神经肌肉接头间传递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肌萎缩或肥大, 肌张力低下或强直, 肌无力,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不伴感觉障碍和肌束震颤.4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的几个基本概念 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结构 5定义:指一组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疾病。 特征:波动性无力、肌肉易于疲劳 6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 (Myasthenia gravis, MG )7定义:是一种自身抗体介导、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特征:病态疲劳 症状波动

2、晨轻暮重8l发病机制: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AChR)被自身抗体破坏 ,不能产生足够的终板电位,导致突触后膜传递障碍而产生肌无力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MuSK (muscle specific kinase)抗体Titin 抗体9尚不明确遗传因素:遗传易感性 (1)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类等位基因多态性l(2)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基因 l(3)T淋巴细胞受体(TCR)的、链的多态性 l家族性婴儿型MG :17p13,编码产物未知,可能与乙酰胆碱释放的蛋白有关 环境因素:l病毒或其他非特异性因子感染 10新加坡华人MG与以下3种HLA单倍体相关: (1) DRB1 *0901 DQB1

3、 *0303 DQA1 *03; (2) DRB1 *14 DQB3 *0202 DQB1 *0503 DQA1 *0101; (3) DRB1 *1202 DQB3 *0301 DQB1 *0301 DQA1 *0601 日本MG与DQB1 *0301 0302及0303有关,与华人有相似的HLA-DQB1结果 白人MG患者有不同的HLA易感基因,如B8DRB1 *03 DRB3 *0101 DQB1 *0201 DQA1 *0501 英国白种人的MG与DPB1*0402相关 日本早期发病的女性MG患者与DPB1*0201相关 我国MG的发病可能与HLA-DRB1*0901/1301/040

4、1 3对等位基因有关 11神经肌肉接头 :突触间隙加宽,突触后膜皱褶稀少和变浅,有IgG-C3-AChR结合的免疫复合物沉积,突触后膜崩解 肌肉:不明显胸腺 :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10-20%合并胸腺瘤 1213发病率820/10万;患病率50/10万;男:女=2:3;任何年龄,两个高峰l 2040岁:女;4060岁:男诱因:感染、精神创伤、疲劳、分娩14受累骨骼肌病态疲劳 受累肌的分布 :颅神经支配的肌肉较脊神经支配的肌肉受累更为多见 ;眼外肌:最常受累。眼睑下垂、视物重影、眼球活动障碍咀嚼肌:连续咀嚼无力、进食时间延长面肌:表情淡漠、苦笑面容咽喉肌:说话带鼻音、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咳嗽

5、无力1516 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颈软、抬头困难、 转颈、耸肩无力; 四肢肌:近端重。抬臂、梳头、上楼困难 眼内肌(瞳孔括约肌)不受侵犯腱反射通常不受影响 ;感觉正常 17胆硷脂酶抑制剂治疗有效起病隐袭,整个病程有波动,缓解与复发交替18重症肌无力危象:呼吸肌受累出现咳嗽无力、呼吸困难 。重症肌无力危象 的类型:肌无力危象 (myasthenic crisis) 胆碱能危象 (cholinergic crisis) 反拗危象 (brittle crisis) 19成年型 (Osserman 分型)l、眼肌型(1520%):仅限于眼外肌,出现上睑下垂和复视。良性,药物敏感性较差。lA、轻度全身型

6、(30%):从眼外肌开始逐渐波及四肢,但无明显球部肌肉受累。20lB、中度全身型(25%):四肢肌群受累明显,眼外肌麻痹,明显的球部肌麻痹症状,呼吸肌受累不明显。l、急性重症型(15%):发病急,数周内发展至延髓肌、肢带肌、躯干肌和呼吸肌严重无力,死亡率高。21l、迟发重症型(10%):2年内由、A、B型发展而来,症状同型,常合并胸腺瘤,预后较差。l、肌萎缩型:少数病人肌无力伴肌萎缩。22病史 受累骨骼肌病态疲劳、症状波动、晨轻暮重 有助于确诊的检查 l(1)疲劳试验(Jolly 试验):受累肌肉重复活动后症状明显加重。l(2)抗胆碱酯酶药物试验:新斯的明;腾喜龙2324l(3)神经重复频率刺

7、激检查 :低频(23Hz) )重复刺激,动作电位波幅递减10%以上 l(4)单纤维肌电图 :同一神经支配的肌纤维电位间的间隔时间延长 l(5)AChR抗体滴度测定 l(6)胸腺CT、MRI或X线:胸腺增生和肥大 25l (1)男性居多;l(2)约2/3患者伴发癌肿;l(3)下肢近端肌无力为主,活动后即疲劳,但短暂用力收缩后肌力反而增强,而持续收缩后又呈疲劳状态;l(4)颅神经支配的肌肉很少受累;26l(5)伴有自主神经症状;l(6)新斯的明试验阳性;l(7)神经低频重复刺激时波幅变化不大,但高频重复刺激波幅增高达200%以上;l(8)血清AChR抗体阴性;l(9)盐酸胍治疗可使症状改善。27l

8、多有肉毒杆菌中毒的流行病学史 28l(1)隐匿起病;l(2)青年男性多见;l(3)病情无波动,逐渐加重;l(4)抗胆碱酯酶药治疗无效。 29l(1)有舌肌萎缩、纤颤和四肢肌跳;(2)伴强哭强笑;l(3)抗胆碱酯酶药治疗无效。 30l(1)肌无力伴有肌肉压痛;l(2)病情无朝轻暮重;l(3)血清肌酶(CK,LDH)增高。 31药物治疗 ;胸腺治疗 ;血浆置换 ;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危象的处理32药物治疗:胆碱酯酶抑制剂 ;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33药物治疗 l(1)胆碱酯酶抑制剂 l溴化吡啶斯的明(Pyridostigmine bromoide)l溴化新斯的明(meostigmin

9、e bromide) l美斯的明(Mytelase) l辅助药:氯化钾,麻黄素34l(2)肾上腺皮质激素 冲击疗法 小剂量递增法 l(3)免疫抑制剂 l环磷酰胺 l硫唑嘌呤 l环孢菌素(cyclosporine A) 35l(4)禁用和慎用药物 禁用药物:奎宁、吗啡及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新霉素、多黏菌素、巴龙霉素等。慎用药物:安定、苯巴比妥等镇静剂 36胸腺治疗 l(1)胸腺切除 去除MG患者自身免疫反应的始动抗原 适应症:伴有胸腺肥大和高AChR抗体效价者;伴胸腺瘤的各型重症肌无力;年轻女性全身型;对抗胆碱酯酶药治疗反应不满意者。 l (2)胸腺放疗 :不适于胸腺切除者37血浆置换 清除血浆中

10、AChR抗体及免疫复合物 适用于危象和难治性重症肌无力。 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IgG可使AChR抗体的结合功能紊乱而干扰免疫反应 IgG 0.4g/(kg.d)静脉滴注,5日为一疗程 38危象的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切开积极控制感染皮质类固醇激素:甲基强的松龙或地塞米松血浆置换严格护理,严防窒息39针对危象类型抢救(1)肌无力危象(myasthenic crisis) 原因:抗胆碱酯酶药量不足引起 临床表现:注射腾喜龙或新斯的明后症状减轻处理:加大抗胆碱酯酶药的剂量40l(2)胆碱能危象(cholinergic crisis)原因:抗胆碱酯酶药物过量引起 临床表现:肌无力加重,出现肌束

11、颤动及毒蕈碱样反应。静注腾喜龙2mg症状加重处理:立即停用抗胆碱酯酶药,重新调整41l(3)反拗危象(brittle crisis) 原因:对抗胆碱酯酶药物不敏感 临床表现:腾喜龙试验无反应处理:停止抗胆碱酯酶药,输液维持 421.生活自理缺陷: 与眼外肌麻痹, 眼睑下垂或运动障碍,语言障碍有关.(1)活动和休息: 充分休息,避免疲劳,活动以省力和不感疲劳为原则;(2)生活协助: (3)有效沟通:耐心, 文字形式和肢体语言432.恐惧:与呼吸肌无力, 呼吸麻痹, 频死感或害怕气管切开有关.(1)疾病相关知识指导:病因,临床过程,治疗效果,负性情绪与预后的关系(2)心理护理443.潜在并发症:重

12、症肌无力危象(1)保持呼吸道通畅:抬高床头,吸痰,准备抢救用品;(2)病情监测:呼吸频率和节律,发绀,咳嗽无力,腹痛,瞳孔,出汗,分泌物,避免诱因;45(3)用药指导:长期用药,方法,不良反应,注意事项l1)抗胆碱酯酶药物:小剂量开始,防止危象,不良反应-阿托品,用药个体化,存在诱因时增加剂量;l2)糖皮质激素:大剂量冲击早期可能加重,药物副作用-消化道出血、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l3)免疫抑制剂:血象,肝肾功能l4)注意用药禁忌:氨基糖苷类抗菌素、肌松剂、镇静剂、氯丙嗪、奎宁、普鲁卡因酰胺461、语言沟通障碍:与咽喉、软腭、舌肌受累或气管切开等所致构音障碍有关;2、营养失调:与咀嚼无力、吞咽

13、困难致进食减少有关;3、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咳嗽无力、分泌物增多有关;4、潜在并发症:呼吸衰竭、吸入性肺炎471.饮食指导:高蛋白,维生素,热量,富含钾,钙的软食或半流,坐位,休息后进食2.活动与休息:3.防止并发症:1)预防误吸或窒息2)预防营养失调3)预防危象4.照顾者指导48少有自行缓解;临床过程:波动期:5年内,易发生危象稳定期:5-10年慢性期:10年后4950q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征的一组肌病,发作时多伴有血清钾含量的改变。q发作间歇期完全正常 。51低钾型 高钾型 正常钾型 5253位于1号染色体长臂 的肌细胞钙离子通道基因 突变常显遗传 ,我国散发多见54发病年龄:2

14、040岁男性多见 ;诱因:疲劳、饱餐、寒冷、酗酒、精神刺激;症状:肢体肌肉对称性无力 颅神经支配肌不受累 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不受累体征:弛缓性瘫痪,感觉和意识正常特殊:呼吸肌麻痹、心脏发作间期一切正常55发作期血钾常低于3.5mmol/L心电图呈典型的低钾性改变:u波出现,T波低平或倒置,P-R间期和Q-T间期延长,ST段下降,QRS波增宽;肌电图示运动电位时限短,波幅低56周期性发作的短时期的肢体近端弛缓性瘫痪;无意识障碍和感觉障碍;发作期间血钾低于3.5mmol/L,心电图呈低钾性改变;有家族史者更支持 57可反复引起低血钾的疾病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小管酸中毒,失钾性肾炎,腹泻,药源

15、性低钾麻痹l 鉴别要点:有原发病的其他特殊症状癔病;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多发性肌炎;肌红蛋白尿症 58发作时:氯化钾或枸橼酸钾对症:辅助呼吸、纠正心律失常、控制甲亢 ;发作间期:预防发作: 钾盐、乙酰唑胺、螺旋内酯避免诱因,少食多餐,忌高碳水化合物饮食,限钠。避免受冻及精神刺激 59活动无耐力:与钾代谢紊乱所致双下肢无力有关.1.活动与休息2.生活护理:高钾低钠,少食多餐3.病情监测:运动障碍,呼吸,脉搏,血钾4.安全护理60l知识缺乏:缺乏自我防护知识611.心理调适:随年龄增长发作减少2.饮食指导:高钾低钠,少食多餐3.避免诱因6240岁后发作减少慢性进行性肌病(少数)6364q是一组

16、对称性四肢近端、颈肌、咽肌无力,肌肉压痛及血清酶增高为特征的弥漫性肌肉炎症性疾病 65病因不清发病机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骨骼肌炎性改变 包涵体肌炎:特征性改变是在肌质网中发现嗜碱性包涵体颗粒,肌纤维中发现嗜酸性包涵体66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任何年龄;女性多于男性;病前可有低热或感染;67首发症状通常为四肢近端无力:上楼、起蹲困难、双臂不能高举等;颈肌、咽喉肌、呼吸肌常伴有关节、肌肉痛;眼外肌一般不受累 其它系统受累:消化道、心脏、肾脏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伴发恶性肿瘤,如肺癌 ;68体征 四肢近端肌肉无力、压痛; 感觉正常; 反射一般不减低 晚期有肌萎缩69急性期:WBC、血沉、CK1/3

17、患者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阳性,免疫球蛋白及抗肌球蛋白的抗体增高;24小时尿肌酸增高:疾病处活动期肌电图:肌活检:炎性改变 心电图:QT延长,ST段下降 70四肢近端肌无力伴压痛;无感觉障碍;血清酶活性增高;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肌活检为炎性改变则可确诊;肌活检的特征性改变是唯一提供诊断包涵体肌炎的依据 711、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 家族史,无肌痛,肌活检以脂肪变性为主而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 2、 症状波动,抗胆碱酯酶药物有效,血清酶活性不高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72皮质类固醇激素:首选。地塞米松、强的松、甲基强的松龙免疫抑制剂:甲胺蝶呤、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孢菌素A中药治疗:雷公藤糖浆或昆明山海棠片7

18、3血浆置换:强的松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者 免疫球蛋白:急性期使用 IgG 1g/(kg.d),静滴连续2天; 或IgG 0.4g/(kg.d)静脉点滴,每月连续5天,4个月为一疗程 74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饮食,适当体育锻炼和理疗。预防关节挛缩及废用性肌萎缩 ;包涵体肌炎:无特效治疗。小剂量全身放射治疗可能有效 7576q是一组原发于肌肉组织的遗传病,主要临床特征为进行性加重的肌肉萎缩和无力 。77q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 Duchenne型(DMD)、Becker型(BMD)q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q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q眼咽型肌营养不良症q眼肌型肌营养不良症q远端型肌营养不良症78qXp21 ,X

19、连锁隐性遗传 ,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q 散发798081DMD:最常见、X连锁隐性遗传;发病率约1/3500活男婴;女性:致病基因携带者,所生男孩50%发病 ;8235岁隐袭起病,12岁不能行走,2530岁死亡; 症状:走路慢,易跌跤 ;上楼及蹲位站立困难 ;体征:腰椎过度前凸 ;鸭步 ;Gower征 ;游离肩 ;翼状肩胛 ;肌肉假性肥大多伴心肌损害、智能障碍 肌肉假性肥大(90%):萎缩肌纤维周围被脂肪和结缔组织填塞,肌肉体积增大而肌力减弱,触之坚韧。以腓肠肌最明显。83848586多在525岁起病 ;临床表现与DMD类似,但进展缓慢 ;多不伴心肌受累及智能障碍 ;病程可达2

20、5年以上 87血清酶CK 和LDH显著;尿中肌酶,肌酐;肌电图:肌源性损害;肌活检肌肉MRI检查示变性肌肉呈“虫蚀现象”;抗肌萎缩蛋白基因诊断;抗肌萎缩蛋白免疫学检查 88临床表现 ;遗传方式 ;起病年龄 ;血清酶测定 ;肌电图 ;肌肉病理检查 89无特殊疗法 ;对症治疗 :增加营养 ;适当锻炼 ;药物基因治疗及干细胞移植治疗是方向 90检出携带者、进行产前诊断、人工流产患病胎儿确定先症者(患儿)的基因型;确定其母亲是否是携带者;当携带者怀孕以后确定是男胎还是女胎;对男胎进行产前基因诊断,若是病胎则终止妊娠,防止患儿出生。 919293常显遗传多在青年期起病;多数面部和肩胛带肌肉最先受累,“肌病面容”;寿命接近正常;血清酶正常或轻度;肌电图:肌源性损害;印迹杂交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x模板 > 工作办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