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对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研究——基于中国1991-2015年的数据分析-闫瑞增.pdf

上传人:1890****070 文档编号:106090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对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研究——基于中国1991-2015年的数据分析-闫瑞增.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对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研究——基于中国1991-2015年的数据分析-闫瑞增.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对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研究——基于中国1991-2015年的数据分析-闫瑞增.pdf(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9卷第1期2018年1月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FINANCE AND ECONOM ICSVol. 39 No. 1Jan. 2018金融与保险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对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研究 基于中国1991- 2015年的数据分析闫瑞增,王雄,邹玲,岳意定(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 摘要:基于中国1991- 2015年数据,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考量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城乡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差异以及城乡财政支持差异、非农产业结构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城乡金融规模差异

2、是直接引起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异的格兰杰原因;城乡之间在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方面存在差异,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都有拉大的作用;短期内城乡金融结构差异作用明显,长期内金融效率差异作用较大,而金融规模差异、财政支持差异在长期和短期内都起作用,非农产业结构水平在长期内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很强的负作用。关键词: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居民收入差距;Granger因果关系;VEC模型;脉冲响应中图分类号: F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7217( 2018) 01- 0033- 06一、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城乡居民收

3、入差距日益加大,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矛盾仍然突出。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目前,我国城乡金融“核心边缘”格局明显,金融资源向城市聚集,城乡“二元”金融结构问题突出。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已成为制约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1 。探讨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对协调金融资源在城乡间的均衡配置,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实现城乡经济和金融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城乡金融非均衡性是现阶段我国金融体系的基

4、本特征,王永龙( 2009)从城乡金融制度、结构、服务以及金融资源配置等方面阐述了城乡金融发展的差异 2 。鲁钊阳( 2013)将金融发展划分为金融规模、效率、结构,并使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指标进行测度,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区存在明显的城乡金融非均衡 3 ;田霖( 2011)等也使用构建指标的方法测度了城乡金融发展水平差异 4 。对于造成金融发展出现城乡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政策导向和地区间的市场差距 5 ,政府导向干预与市场自发带动同时对资源配置产生作用,使得大部分的金融资源都流向了城市地区 6 ;同时,城乡金融机构的效率差距、金融排斥观念也助长了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 7 ,造成城乡间的金融供给与金

5、融需求不配套 8 。 Gayan( 2011)认为,正规商业银行的低效率信贷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政府过度参与农村金融资源的配置会削弱农村金融市场功能,使农村金融所发挥的作用受到约束和限制,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作用不大 9 。农村居民的金融意识薄弱、金融需求不足也是农村金融难以发展的原因 10 。此外,农村地区现有信贷使用效率低下,大量的农业信贷并非用于农业生产领域,也限制了资本的再生能力,无法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 11 。姚耀军( 2005)认为,金融发展规模、发展效率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双向因果关系,但金融发展规模差异会拉大收入差距,金融发展效率差异会缩小收入差距 12 。整体的金融发展

6、主要是使城市居民受益,而农村居民受益较小,从而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13 ; Sebastian( 2016)基于全球130多个国家的数据,通过面板数据分析得出金融发展是消除收入不平等、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14 ; M adhu、收稿日期: 2017- 05- 30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1673307)作者简介: 闫瑞增( 1979 ) ,男,河南平顶山人,中南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金融与经济管理。万方数据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 2018年第1期Giri( 2016)用南非各国的面板数据、南亚各国的数据分别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金融发展是

7、城乡收入不平衡的长期和短期原因,金融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这一检验在使用印度的数据时结果为在短期内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会加大收入差距 15 。岳意定、刘立新( 2013)拓展农村金融机构效率的内涵,从经营效率与服务效率二维视角全面审视了农村金融机构效率,并探讨其效率提升之路 1 。张立军、湛永( 2006)分析认为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非均衡效应以及降低贫困效应将会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16 ;刘塞红、陈修谦( 2012) 、喻晓平( 2010)的实证结果表明,均衡的城乡金融规模对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大于城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的均衡发展 17- 19 ;贾健等( 2012)使用时间序列模

8、型实证分析了城乡信贷资源配置的非均衡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认为城乡贷款差距将加大居民收入差距 20 ,与金钰、公贺( 2013)所得结论相同 21 。综上可见,关于金融发展与居民收入差距关系的研究,大多是基于整体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对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的文献较少。为此,本文基于1991-2015年的数据,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我国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措施。二、变量的选取与数据来源参照国内相关研究的做法,采用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纯收入的比值INC来反

9、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自变量金融发展水平由反映城乡金融规模差异SCA、结构差异STR和效率差异EFF的变量组构成 6 。一些因素虽然不是直接反映城乡金融发展差异,但在城乡经济发展中也可能发挥很大作用,故将此类因素统一囊括在控制变量之内,具体见表1所示。表1各变量含义及计算公式变量符号含义计算公式INC城乡居民收入差距INC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SCA城乡金融规模差异SCA =城市金融资产总量/非农业GDP农村金融资产总量/农业GDP= (城市存贷款余额+非农业股票市值+非农业保费收入) /非农业GDP(农村存贷款余额+农业股票市值+农业保费收入) /农业GDPSTR城乡

10、金融结构差异STR = (非农业股票市值+非农业保费收入) /城市金融资产总量(农业股票市值+农业保费收入) /农村金融资产总量EFF城乡金融效率差异EFF =城市贷款余额/城市存款余额农村贷款余额/农村存款余额TRE城乡财政支持差异TRE =非农林水利财政支出农林水利财政支出GST非农产业结构水平GST=第二产业GDP+第三产业GDPGDP总额注: ( 1)鉴于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结构比较简单,复杂的税费缴纳较少,且纯收入的数据较易获得,故用农村居民纯收入代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 2)金融规模由城乡各自的金融资产总量除以反映经济总量差距的GDP来表示,金融资产总量由存贷款余额、股票市值、保

11、费余额加计所得; ( 3)结构差异由非信贷金融资产占总的金融资产的比值来确定; ( 4)由于股票市场与保险市场的资金使用效率难以测量,且我国金融市场银行信贷资源占据大部分的金融资源,故只使用存贷比来反映金融效率; ( 5)农村财政支持由国家农林水利支出表示,财政支出总额减去农林水利支出视为对农村地区以外的支出。所使用的数据为我国1991 2015年的年度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金融统计年鉴 、国家统计局网站、锐思数据库。三、实证分析(一)描述性统计为了减少原始数据所呈现的波动性与不稳定性,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取对数处理,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观察其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城乡居民收入比

12、在1991 2015年并非单调的增大或缩小的关系,上世纪90年代初差距较小,后期逐渐拉大,并在2009年左右达到最大,此后逐渐减小。图1显示:三个自变量和两个控制变量都存在明显波动,其中城乡金融发展规模差异LSCA与财政支持LTRE的波动不易捉摸,城乡金融结构差异LSTR有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城乡金融效率差异LEFF与非农产业结构水平LGST上升趋势较明显。43万方数据2018年第1期(总第211期)闫瑞增,王雄等: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对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研究图1各变量的变化趋势(二)时间序列平稳性分析对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以确保序列为平稳序列。 ADF检验结果见表2。表2单位根检验结果变量t统

13、计量值( C, T, L) 5%临界值是否平稳LINC - 1. 76 ( C, 0, 1) - 3. 00否D( LINC) - 2. 09 ( 0, 0, 0) - 1. 96是LSCA - 2. 41 ( C, 0, 0) - 3. 00否D( LSCA) - 6. 21 ( 0, 0, 0) - 1. 96是LSTR - 1. 06 ( C, 0, 2) - 3. 00否D( LSTR) - 4. 68 ( C, 0, 1) - 3. 00是LEFF - 0. 45 ( C, 0, 2) - 3. 00否D( LEFF) - 6. 37 ( C, 0, 1) - 3. 00是LTRE

14、- 2. 37 ( C, 0, 0) - 3. 00否D( LTRE) - 6. 75 ( C, 0, 0) - 3. 00是LGST - 3. 62 ( C, 0, 0) - 3. 00是D( LGST) - 4. 36 ( C, 0, 0) - 3. 00是注: ( 1)检验结果由Eviews8给出, C、 T、 L分别表示截距项、趋势项和滞后阶数, t统计量的值需小于临界值才能拒绝序列存在单位根的假设。 ( 2)滞后阶数的确定遵从SIC准则。 ( 3) D ( LINC) 、 D ( LSCA) 、 D ( LSTR) 、 D( LEFF) 、 D ( LTRE) 、 D ( LGST)

15、分别表示LINC、 LSCA、 LSTR、 LEFF、LTRE、 LGST的一阶差分。由表2可知,各变量的差分项的t统计量都在5%的水平上显著,因而都是一阶单整,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协整检验。(三)协整检验(长期关系)建立长期均衡方程:LINCt = C0 + C1LSCAt + C2LSTRt +C3LEFF t + C4LTRE t + C5LGST t + t( 1)检验协整关系是否存在可使用的方法有E- G两步法协整检验和Jonhansen协整检验,前者适用于两个变量的检验,后者适于多变量,故使用后者。具体可利用迹统计量方法和最大特征值方法,结果见表3和表4。表3迹统计量Hypothes

16、izedNo. of CE( s) EigenvalueTraceStatistic0. 05Critical Value Prob. None 0. 912994 128. 4970 95. 75366 0. 0001At most 1 0. 761853 72. 33621 69. 81889 0. 0311At most 2 0. 569311 39. 33422 47. 85613 0. 2472At most 3 0. 376781 19. 95974 29. 79707 0. 4256At most 4 0. 326290 9. 084008 15. 49471 0. 3577At

17、 most 5 9. 97E- 07 2. 29E- 05 3. 841466 0. 9984表4最大特征值统计量HypothesizedNo. of CE( s) EigenvalueM ax- EigenStatistic0. 05Critical Value Prob. None 0. 912994 56. 16083 40. 07757 0. 0004At most 1 0. 761853 33. 00199 33. 87687 0. 0633At most 2 0. 569311 19. 37449 27. 58434 0. 3861At most 3 0. 376781 10. 8

18、7573 21. 13162 0. 6597At most 4 0. 326290 9. 083985 14. 26460 0. 2792At most 5 9. 97E- 07 2. 29E- 05 3. 841466 0. 998453万方数据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 2018年第1期两种检验方法都表明:在5%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不存在协整方程的原假设,至少存在一个协整方程。数学表达式为:LINC = 0. 078422 LSCA - 0. 093527 LSTR +0. 547892 LEFF + 0. 051363 LTRE -4. 766115 LGST + ( 2)对进行单位根检验,

19、结果是显著平稳的,说明所建立的协整方程是可信、稳定的,城乡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差异以及城乡财政支持差异、非农产业结构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城乡金融结构差异、非农产业结构水平对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是反向的,金融规模差异、效率差异、城乡财政支持差异在长期内会加大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表5标准化协整系数LINC LSCA LSTR LEFF LTRE LGST1. 000000 0. 078422 - 0. 093527 0. 547892 0. 051363 - 4. 766115( 0. 05880) ( 0. 01885) ( 0. 04616) ( 0. 04

20、933) ( 0. 34765)注:括号内为该变量标准误差。(四)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为探究城乡金融发展水平差异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是否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对二者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达式为:yi = C + pi= 1 i y t- i + pj = 1 i xt- j + i ( 3)检验原假设为: 1 = 2 = = j = 0 ,借助Eviews 8检验结果见表6。表6各变量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原假设F统计量P值LSCA不是LINC的Granger原因6. 27793 0. 0085 LSTR不是LINC的Granger原因2. 02112 0. 1615L

21、EFF不是LINC的Granger原因1. 44455 0. 2619LTRE不是LINC的Granger原因2. 39765 0. 1194LGST不是LINC的Granger原因1. 47098 0. 2560LINC不是LSCA的Granger原因1. 19019 0. 3270LSTR不是LSCA的Granger原因5. 19316 0. 0166 LEFF不是LSCA的Granger原因1. 38858 0. 2749LINC不是LSTR的Granger原因2. 66192 0. 0971LSCA不是LSTR的Granger原因0. 01188 0. 9882LEFF不是LSTR的G

22、ranger原因7. 78407 0. 0037 LINC不是LEFF的Granger原因0. 55687 0. 5826LSCA不是LEFF的Granger原因0. 71853 0. 5009LSTR不是LEFF的Granger原因0. 19041 0. 8283LGST不是LSCA的Granger原因2. 50762 0. 1095LSCA不是LGST的Granger原因3. 60911 0. 0481 LGST不是LSTR的Granger原因3. 46035 0. 0535LSTR不是LGST的Granger原因3. 42182 0. 0550注:标有的为在10%水平下显著, 为5%水平

23、下显著, 为1%水平下显著。由表6可知:城乡金融规模差异LSCA是直接引起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异LINC的格兰杰原因。此外,城乡金融结构差异LSTR是金融规模差异LSCA的格兰杰原因,居民收入水平差异LINC、金融效率差异LEFF、非农产业结构水平LGST是金融结构差异LSTR的格兰杰原因,城乡金融规模差异LSCA、金融结构差异LSTR是非农产业结构水平LGST的格兰杰原因。(五)VEC模型(短期关系)VEC模型能同时反映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长期与短期的均衡变化。表达式为: Yt = ecmt- 1 + p- 1i= 1 i Yt- i + BX t + t ( 4) Yt为内生变量差分项,

24、ecmt- 1是受约束的滞后一阶协整方程, Yt- i为滞后差分项。列出模型中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 INC方程: LINC = - 0. 013915 + 5. 81E- 0. 6ecm 1 +0. 578744 LINCt- 1 - 0. 091984 LSCAt- 1 -0. 044791 LSTRt- 1 - 0. 064262 LEFF t- 1 -0. 027227 LTREt- 1 + 1. 583180 LGSTt- 1 + t( 5)vecm 1 = LINC( - 1) - 0. 078422LSCA( - 1) -0. 093527LSTR( - 1) + 0. 5478

25、92LEFF( - 1) +0. 051363LTRE( - 1) - 4. 766115LGST( - 1)( 6)由式( 5)可知,前期收入差距、非农产业结构水平短期内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非农产业结构水平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其增长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拉大1. 58% ;上一期收入差距增大1% ,将对本期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0. 58%的拉大作用;其他变量在短期内显示负向作用,但系数较小,作用较不明显。(六)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 1)建立滞后二阶的VAR模型:yt = a1xt- 1 + a2xt- 2 + b1yt- 1 +b2yt- 2 + 1txt = c1xt- 1 +

26、c2xt- 2 + d1yt- 1 +d2yt- 2 + 2t ( 7)其中, t = 1, 2, , T。 ai 、 bi 、 ci 、 di是参数。 it是扰动项,当 1t出现一个变化(冲击) ,则不仅yt会直接受到影响(即响应) ,而且还会通过xt- 1 、 xt- 2影响xt ,以及yt ; xt其后的取值;同理, 2t也会引起类似反应。63万方数据2018年第1期(总第211期)闫瑞增,王雄等: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对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研究图2各变量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LINC的脉冲响应由图2可知,城乡居民前期的收入差距LINC对其后期的作用先是正向的,并在第3期达到最大值,其后将逐渐减小,

27、至第10期时接近于零。当给城乡金融发展规模差异LSCA一个正的冲击之后,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先是向上波动的,并在第5期达到顶峰,其后逐渐下降。说明金融规模差异会增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似的结论也适用于城乡财政支持力度差距LTRE。城乡金融结构差距LSTR受到正的冲击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向下波动的,第3期逐渐上升到最后为正向作用。城乡金融机构效率差异LEFF与非农产业结构水平的冲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一直处于低水平。( 2)利用方差分析探究各变量滞后期对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的贡献度大小,见表7。结果显示: LINC自身因素的贡献度是最大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影响在逐渐减小,到第10期已经减

28、小到不足40% 。而城乡金融规模差异LSCA的影响在逐渐增大,到第10期达到34% 。同时,城乡金融结构差异LSTR与城乡财政支持差距LTRE的影响相近,到后期都增大到了10%以上。其余的变量如城乡金融效率差异LEFF和非农产业结构水平LGST的影响都很小。表7方差分解结果Period S. E. LINC LSCA LSTR LEFF LTRE LGST1 0. 022556 100. 0000 0. 000000 0. 000000 0. 000000 0. 000000 0. 0000002 0. 044291 96. 76656 0. 803722 0. 154025 0. 05130

29、6 0. 596238 1. 6281453 0. 068220 82. 50890 11. 31121 1. 226887 0. 026075 3. 417499 1. 5094284 0. 088459 70. 23473 21. 61373 0. 732310 0. 032473 6. 473559 0. 9131995 0. 106568 59. 71416 28. 02432 1. 848472 0. 119782 9. 662962 0. 6303056 0. 122391 51. 36960 31. 10536 5. 112544 0. 151997 11. 77314 0. 4

30、873617 0. 134180 45. 53828 32. 98737 7. 855068 0. 181246 12. 99783 0. 4402038 0. 141542 41. 79305 34. 01495 10. 01374 0. 185593 13. 58632 0. 4063409 0. 145595 39. 63356 34. 29769 11. 72232 0. 184465 13. 77782 0. 38413910 0. 147568 38. 58149 34. 13722 13. 00282 0. 179571 13. 72377 0. 375134四、结论与建议以上研

31、究结果表明:城乡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差异以及城乡财政支持差异、非农产业结构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城乡金融规模差异是直接引起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异的格兰杰原因;城乡之间在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方面存在差异,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都有拉大的作用;短期内城乡金融结构差异作用明显,长期内金融效率差异作用较大,而金融规模差异、财政支持差异则在长期和短期内都起作用,非农产业结构水平在长期内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很强的负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政策启示如下: ( 1)短期内,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缩小城乡金融的规模差异。贯彻落实惠农政策,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有效缩小城乡居

32、民收入差距。可协同大型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民营银行建立针对农村地区的资金“回流”通道,对在农村地区建立分支网点的金融机构提供补贴或其他政策优惠,使得更多的资金可以投入到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上来。 ( 2)长期计划内,充分开发和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提高金融机构的效率。对于新兴的金融科技领域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扶持,并合理运用到金融实务中,使得征信、信贷审批、资金发放、监控与回收整个流程趋于高效,从而有效、稳健、均衡地发展城乡金融,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力发展工业与服务业,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 3)逐步建立健全完善的金融结构体系。改变城市与农村共同存在的银行业一支独大的局面,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在

33、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发展农业保险、土地信托等模式,针对农村地区资金需求的特点,引进村镇银行、农业产业基金等社会资本。73万方数据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 2018年第1期参考文献: 1 岳意定,刘立新.农村金融效率:研究现状及借鉴 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3, 34( 184) : 7- 10. 2 王永龙.中国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机制及其效率分析 J .中国经济问题, 2006( 6) : 40- 46. 3 鲁钊阳.中国区域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水平的度量及变动趋势 基于区域层面城乡金融发展的视角 J .经济问题探索,2013( 4) : 86- 94. 4 田霖.我国金融排斥的二元性研究 J

34、.中国工业经济, 2011( 2) : 36- 45. 5 Lindsey Appleyard. Community development finance institu-tions ( CDFIs) : geographies of financial inclusion in the US andUK J . Geoforum, 2011( 42) : 250- 258. 6 鲁钊阳,冉光和,王建洪,孟坤.城乡金融发展非均等化的形成机理及对策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分析 J .管理世界, 2012( 3) : 172- 173. 7 王婷.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性与金融资源配置差异研究 基于2000

35、 200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 J .经济问题, 2010( 10) : 22- 28. 8 王冬吾.城乡金融发展非均衡对城乡收入居民差距的影响 J .农业经济, 2015( 8) : 80- 81. 9 Gayan Hovakimian. Financial constraints and investment effi-ciency: internal capital allocation across the business cycle J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2011( 20) : 264- 283. 10 W entzel J

36、P, Diatha K S, Yadavalli V S S. An investigation in-to factors impacting financial exclusion at the bottom of thepyramid in South Africa J . Development Southern Africa,2016, 33( 2) : 203- 214. 11王修华,邱兆祥.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与实证研究 J .经济学动态, 2011( 2) : 71- 75. 12姚耀军.中国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 基于时间序列的经验数据 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

37、研究, 2010( 3) : 68- 81. 13孙永强.金融发展、城市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J .金融研究, 2012( 4) : 98- 109. 14 Jauch S, W atzka S.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income inequali-ty: a panel data approach J . Empirical Economics, 2016, 51( 1) : 291- 314 15 Sehrawat M , Giri A K. Panel data analysis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economic

38、growth and rural- urban income inequality: evi-dence from SAARC countries 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Economics, 2016, 43( 10) : 998- 1015. 16张立军,湛泳.金融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三大效应分析及其检验 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 23( 12) : 73- 81. 17刘塞红,陶修谦.城乡金融统筹发展水平与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J .系统工程, 2012( 6) : 70- 76. 18喻晓平.金融资源不平衡、金融效率

39、与城乡收入差距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 ,财务与金融, 2010( 6) : 76- 79. 19毛一萍,王雄.中国福利性微型金融财务可持续评估研究 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4, 35( 190) : 21- 26. 20贾健,徐展峰,葛正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金融非均衡发展关系研究 J .农村区域金融研究, 2012( 3) : 68- 73. 21金钰,公贺.城乡金融发展非均衡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3( 18) : 61- 67.(责任编辑:宁晓青)Empirical Analysis of Income Gap Affected by U

40、nbalanced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Finance Based on the Data of 1991- 2015 in ChinaYAN Ruizeng, W ANG Xiong, ZOU Ling , YUE Yiding( School of business ,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 Changsha, Hunan 410083, China)Abstract: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finance is one of the importa

41、nt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a dur-ing 1991- 2015 and using time series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makes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impact of unbalanced urban and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on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

42、esid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long- term and st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ces in financial scale, financial structure, financial efficiency, financial support between urbanand rural areas, no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level and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

43、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financial scale is the Granger cause that directlycauses the income level differe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terms of financial scale,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financial efficiency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and all of th

44、em have widened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Differences of fi-nancial structure play a role in the short term, while efficiency differences take effect in the longrun, financial scale differences and degree of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 work in both short andlong term, no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level has a strong negative effect on the gap.Key words: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financ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and rural residents; Granger casualty; VEC model, impulse response83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