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碳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_邹兆仪.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556 上传时间:2017-10-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碳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_邹兆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碳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_邹兆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碳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_邹兆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碳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_邹兆仪.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DOI : 10. 13894/j. cnki. jfet. 2010. 05. 021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10年第 5 期 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碳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 邹兆仪 (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61 ) 丨摘要丨低碳经济催生了碳金融,为金融业的发展开辟了新领域。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发展碳 金融可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拓宽融资渠道,间接地降低碳排放量,并降低减排的成本,还可以增加国际影响力等。文章通 过对国内外碳金融发展现状比较、中国碳金融发展瓶颈的分析,提出建立碳市场的必要性以及中国碳金融发展的路径,使中 国在国际市场上平等地参与碳交易,获得与

2、其碳排放资源拥有量相当的议价权和定价权。 关键词丨低碳经济;碳金融;清洁发展机制 中图分类号 R362* 2 文献标识码 八 一、低碳经济与碳金融的界定及其背景 2003年 2月英国在其政府发布的能源白皮书 我们能源的未来 创建低碳经济中第一次使 用了低碳经济这一概念, 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将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 “ 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 经济 ” ,低碳经济理念再次引起全球关注。低碳经济 (L v ibGn EcGncmy)是一种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的是为了减 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当然离不 开金融

3、体系的支撑,但低碳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金 融体系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极大地推动了金融创 新。碳金融就是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创新的产 物。 2009年岁末,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大会在争议声 中落幕,会议并未像人们所愿那样达成共识,但也不 能改变低碳经济到来的坚定步伐, “ 碳交 易 ” 、 “ 碳金 融 ” 等概念更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所谓碳金融,是指所有与碳减排有关的金融交 易活动,既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买卖交易、投 资或投机活动,也包括与低碳能源项目相关的投融 资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担保咨询服务等活动。碳金 融最早可以追溯到 20世纪末,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收稿日期 2010 08 26 作

4、者简介 邹兆仪 ( 1986 )女,山东烟台人,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研究生,从事资本市场与证券投资研宄 . 文章编号 1004 5295(2010)05 0046 05 的威胁, 1992年 150多个国家制定了联合国气候 变化框架公约 ,设定到 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 减少 50%的目标,在 1997年 12月有关国家通过了 京都议定书,作为框架合约补充条款,并于 2005年 2月 16日正式生效,设定了发达国家在 2008 2012年期间将二氧化碳等 6种温室气体排放 量从 1990年的水平上平均削减 5. 2%的目标,这是 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因为有了京都

5、议定书的法律约束,碳排放额开始 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因而也具有了商品的价值和 进行交易 的可能性。京都议定书概定了 3种补充 性的市场机制来帮助各国实现减排目标的成本,即 清洁发展机制 ( CDM)、 联合履行机制 ( JI)和国际排 放贸易机制 ( ET).从而催生出一个以二氧化碳排 放权为主的碳交易市场。碳交易通过市场化的手段 解决环境问题,有效地减少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并 逐渐形成了一个围绕碳减排的国际碳金融市场。 碳金融,对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金融业 的未来,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碳金融在中国尚处于 认知和起步阶段,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推动碳金 融的发展。2009年 11月 25日,在

6、哥本哈根会议召 开前,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首次明确地提出碳减 46 排目标:到 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 比 2005年下降 40%至 45%;到 2020年化石能源占 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 15%左右;森林面积比 2005年 增加 4000万公顷;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 建筑和交通体系。上述目标意味着中国将进入低碳 经济发展模式,同时让国际金融业对中国碳金融的 前景充满期待。 二、国内外碳金融发展的比较 (一)国外己经具备较成熟的碳金融市场 1.具备比较完备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和碳金融制 度 这方面主要体现在交易机制的设定和交易平台 (如气候交易所、能源交易所 ) 的搭建。以

7、欧盟碳排 放交易体系 ( EUETS)为例,它己经成为世界上最大 的区域碳市场,涉及欧洲的 29个国家,近 1. 2万个 工业温室气体排放实体,有巴黎 Bluenex喊交易市 场、荷兰 Cime咬易所、奥地利能源交易所 ( EX- AA)、 欧洲气候交易所 ( ECX)、欧洲能源交易所 (EEX)、 意大利电力交易所 ( 1PEX)、 伦敦能源经纪 协会 ( IBA)和北欧电力交易所 ( NaidPl)八个市 场。为 了帮助成员国履行减排任务,其对能源部门、 有色金属生产和加工部门等部门都设定了 cq排放 上限,于 2005年 1月正式启动。其制度安排与京 都议定书冲的国际排放交易机制相一致,

8、每一家排 放实体 都 被 分 配 了 一 定 数 量 的 欧 洲 排 放 单 位 (EAUX 1 个 EAU为 1 吨 q的排放权, g卩为一个 碳信用。温室气体排放量超过其许可排放量的企业 就需要从拥有富余排放量的企业那里购买碳信用。 这就需要通过能源或气候交易所来完成。 2003年美国成立了芝加哥气候交易所 ( CTXX 它是全球第一家规范的、北美地区唯一一个自愿参 与温室气体减排量交易,并对减排量承担法律约束 力的市场交易平台,也是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包括所 有六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注册、减排和交易体系。其 现有会员近 200个,分别来自航空、汽车、电力、环 境、交通等数十个不同行业。 除以上提

9、到的两个碳交易体系外,世界上还有 很多正在运行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如亚洲碳交易 所 ( ACX Change)、 欧洲能源交易所 ( ECX)、 英国 排放交易体制 ( UKETS)等,但这些交易市场的规模 较小。同时各国先后以立法形式对碳交易和碳金融 进行制度设计和安排,如欧盟颁布了排放交易指 令、德国制定了节省能源法案 ( 2002 )、美国颁布 了清洁能源安全法案( 2009)。此外,美国、德国、 英国、法国、瑞典等国家均建立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制度。 2碳金融市场交易活跃,具有广泛的市场参与 主体 发达国家的碳金融参与主体非常广泛,可以分 为供给者、最终使用者和中介等三大类,既包括政府

10、 主导的碳基金,私人企业,交易所,也包括国际组织 (如世界银行)、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私募股权投 资基金等金融机构。目前,全球己经有 40多家国际 大型商业银行加入了旨在推动环境保护的 “ 赤道原 则 ” ,同时有 60多家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积极的 开展碳金融业务;在碳基金方面,世界银行生物碳基 金、社区发展碳基金以及各国绿色碳基金等多种基 金陆续推出,规模不断壮大。 又如荷兰银行,其碳金融业务领域主要集中在 两方面 :一是碳交易业务。在碳交易领域,荷兰银行 己是排名世界前十位的交易商,凭借其广泛的全球 性客户基础,为碳交易各方牵线搭桥,提供代理服 务,获取中间业务收入,随着代理交易业务的增

11、长和 交易经验的积累,荷兰银行在代理业务外又做起了 自营业务,利润额大幅提高。二是环保概念理财产 品。通过对各类上市公司股价表现的 研究,荷兰银 行发现近年来开展环保业务的上市公司股价表现远 好于股市综合指数,于是选择这些公司为样本股,设 计了气候指数和水资源指数,并推出收益与上述指 数挂钩的气候和水资源环保理财产品。这些产品推 出后,受到众多投资者的追捧。 3欧盟的碳交易量和碳交易额具世界首位 由表 1看, 2005年欧盟碳市场交易量达 3. 21亿 吨,碳交易金额 79亿美元; 2006年欧盟碳市场交易 量上升为11亿吨,截止 2009年欧盟碳排放市场交 易量不断攀升,据世界银行出版的碳市

12、场现状与趋 势例 t告显示,在2006年全球碳交易 300亿美元总 额中,欧洲排放权交易额占 244亿美元。预计 2012 年全球碳市场将达到 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 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其中发达国家的交易份额 占据了大部分份额。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一直是全 球碳交易市场的引领者,自运行以来,碳产品交易量 与交易额一直占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三以上。2007 年的成交量是 20亿,价值 500亿美元,这一数字,无 论是交易量还是交易额都比 2006年翻了一番, 2009 年其成交量为 60亿,成交额近 120亿美元,与 2006 47 年相比,增长近 6倍。综合来看,欧盟碳排放交易体 系主导

13、着全球碳交易市场。 表 1 20()5_ _ 2009年国际碳市场成交量和成交额浏览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成交量 成交额 成交量 成交额 成交量 成交额 成交量 成交额 成交量 成交额 (MTCq) (MUS$) (MTCq) (Mls$) (MTCq) (MUS$) (MTGC)2) (MUS$) (MTCq) (MUS$) EUETS 322 01 8 22Q 16 l 101 24 357 2 061 49 065 NSV1 6i 11 57. 16 20 225 25 224 CCX 1. 45 2 83 10 38 23 72 IKETS Q 30 1.

14、 31 na na na na 合计 329. 87 8 281. 46 L 131 24 620 2 109 49 361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2005 2010年碳市场现状与趋势报告 . 注 1: N3V指澳洲新南威尔士 . a 093 100 526 6 326 11& 474 31 183 34 117 69 309 41 50 3193 101018 6401 118641 (二)国内碳金融市场己经初步建立 我国碳金融发展潜力巨大。目前,中国提供的 二氧化碳减排量占全球市场的 1/3左右,预计到 2012年,中国将占联合国发放全部排放指标的 41%。 2008年,中国 CDM产 生

15、的 核 证减排量 (CER)成交量占全球的 84%,居于全球第一。 1.初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 2008年下半年,中国成立了三个碳交易市场, 分别是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天津排 放权交易,为统一和规范中国碳交易市场奠定了基 础。随后重庆排污权交易所和山西吕梁节能减排 项 目交易中心等交易机构竞相成立,广东、江苏等省也 在加紧筹备成立碳排放交易所。然而,目前为止我 国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碳交易市场,而且主 要是基于项目的交易。统一的市场不仅有利于减少 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还能极大地增强中国在国际 碳交易定价方面的话语权,因此组建国家级的碳交 易市场不仅十分必要,而且迫在眉睫。 2

16、国内银行试水碳金融 2006年 5月 17日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签 署能源效率融资项目合作协议 .成为国际金融公 司开展中国能效融资项目合作的首家中资银行。为 保障节能减排融资业务的顺利开展,兴业银行于 2009年初设置了专门机构 可持续金融中心,负 责能效金融、环境金融和碳金融的产品开发与市场 推广,并为客户评估项目风险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 截止 2009年末累计发放节能减排贷款 223笔,金额 165. 83亿元,提前实现了对社会的公开承诺的 “ 三 年 ( 2008 2010年)投放 100亿元 ” 的目标,同时上 述贷款项目预计可实现在我国境内每年节约标准煤 1039. 74万吨,年

17、减排二氧化碳 317& 04万吨。兴业 银行致力于利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促进循环经济、 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发展。 2009年 7 月,公司开具国内首张碳交付保函; 8月,公司担任 账户管理行,为中国首笔自愿减排量交易提供了交 易结算和资金存管服务。 2008年浦发银行率先推出针对绿色产业的绿 色信贷综合服务方案,其中的 财务顾问方案, 即由浦发银行联合国际专业机构,为国内减排项目 提供 COM项目开发、交易和全程管理实施的一站式 金融服务。以往我国的 项目业主直接与国际 碳基金、国际投资银行等境外买方进行碳交易谈判。 境外买方凭借其在国际碳金融市场的地位和专业能 力,掌握了碳资产的定

18、价优势,主导了 CER交易。 而我国 CDM项目业主缺乏专业能力和交易经验,承 担了较大的开发与交易风险,在合作中处于不利的 地位。浦发银行利用其在国际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 方面的优势,通过 CDM财务顾问一站式服务,帮助 国内 CDM项目业主改变上述不利处境。 2009年 7 月,浦发银行在国内银行界率先以独家财务顾问方 式成功为陕西两个装机容量合计近 7万千瓦的水电 项目引进 CDM开发和交易专业机构,并为项目业主 争取到了具有竞争力的交易价格, CER买卖双方己 成功签署减排量购买协议 ( ERPA)。 该 CDM项 目是国内银行 业正式签署财务顾问协议及 ERPAK 首单 CDM财务顾问

19、,标志着浦发银行在国内同业中 率先在碳金融领域迈出了里程碑式的第一步。 3初步建立环保信息披露制度 2007年 4月 1日起,环境执法信息纳入了中国 人民银行征信管理系统。对未通过环保审批或者环 48 保设施验收的项目,不得授信;对限制和淘汰类新建 项目,不提供信贷支持 ;对于淘汰类项目,停止各类 新增授信,并收回己发放的贷款,对违法排污企业严 格控制信贷。发挥了引导信贷投向,支持低碳经济 发展的作用 。一 方面避免高碳行业受到地方政府的 保护仍然可以得到信贷支持;另一方面可以督促环 保部门及时准确发布企业环境违法信息,从而对绿 色信贷起到引导作用。 总体而言,与国外碳金融市场相比,我国碳金融

20、 发展还比较滞后。我国的碳金融制度和碳交易场所 刚刚建立不久,基础设施很不完善,目前我国的碳交 易市场主要以清洁发展机制为代表且基于项目的交 易,尚未开展标准化的交易合约和金融服务,没有形 成真正意义上的碳交易市场。同时,碳金融产品和 金融服务的发展相对滞后,种类和数量较少,目前只 是有少量的金融机构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 试。碳金融体系不健全,导致我国碳交易议价能力 较弱。 三、中国碳金融发展的瓶颈 (一)对碳金融的认识不到位 企业和金融机构对碳金融的认识十分有限。碳 金融是随着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兴起而走入我国的, 在我国传播的时间很短,国内许多企业还没有认识 到其中蕴藏着巨大商机。同时,国

21、内一些金融机构 对碳金融的价值、操作模式、项目开发、交易规则尚 不熟悉,目前关注碳金融的主要是一些商业银行,其 他金融机构鲜有涉及,中国还没有用市场化的手段 来解决环境问题。 (二嫩金融交易复杂 清洁发展机制 ( )项目下的碳减排额是一 种虚拟商品,与一般的投资项目相比,其交易规则十 分严格,开发程序比较复杂,销售合同涉及境外客 户,合同期限很长,而且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甚至有 时需要采取期货合约、远期合约等方式来控制风险。 CDM项目,从开始准备到实施,直到最终产生有效 减排量,需要经历项目识别、项目设计、参与国批准、 项目审定、项目注册、项目实施、减排量的核查与核 证、经核实的减排额度签发等

22、主要步骤,技术投入 多、开发程序复杂、交易规则严格,非专业机构难以 具备项目的开发和执行能力。 CH减金融的风 险因素众多 就当前的风险管理能力而言,碳金融蕴含的风 险是非常巨大的,其中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 作风险、政策风险、法律风险。目前许多市场主体包 括金融机构对政策风险和法律风险都缺乏足够的控 制能力:一方面,国际公约的延续性问题使市场未来 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京都议定书的有效 实施期限为2008 2012年,各国对其有关规定仍存 在广泛争议,目前实施的各项制度在 2012年以后是 否延续尚不清楚,这种不确定性对形成统一的国际 碳金融市场会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减排认证 的相

23、关政策风险也可能阻碍市场发展。核证减排单 位的发放是由专门的监管部门按照既定的标准和程 序进行认证,即使项目获得成功,其能否通过认证而 获得预期的核证减排单位,仍具有不确定性。由于 项目交易涉及不同国家,要受到东道国法律的限制, 所以,碳金融交易市场发展面临的政策风险和法律 风险是非常巨大的。这些风险是市场交易主体所难 以控制的。 另外 .企业产业结构由 “ 高碳 ” 向 “ 低碳 ” 转型的 过程中,企业的经营成本会大幅上升,盈利能力会下 降,而且转型周期较长,为碳金融在宏观调控和企业 自身发展变化中,增加难以预知的变数。 (四冲介市场发展不完全 在国外, 项目的评估及排放权的购买大多 由中

24、介机构完成,而我国本土的中介机构尚处于起 步阶段。目前,我国企业参与碳交易,主要有两种方 式 :第一种是通过经纪商撮合国内的项目开发者和 海外的投资者,第二种途径则是由国际大投行充当 中间买家,收购中国市场上的项目,然后拿到国际市 场上寻找交易对象。这使得国内碳价格远低于国际 市场价格,降低了碳资产的价值转化效率,也制约了 本土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我国本土中介机构,与欧 洲碳基金、国际知名投资银行相比,缺乏在国际市场 上开展购买碳排放权的经验, 因此难以开发大型的 项目,而且还缺乏专业技术咨询体系来帮助金融机 构分析、评估、规避项目风险和交易风险。 四、中国碳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 面对全球碳金融发

25、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 政府和金融机构己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尽快进入自 己的角色。 (一)从政府和监管部门角度而言 1.加强交易平台的建设,培育碳交易市场体系 研宄和借鉴国际上的碳交易机制,据此建立起 中国自己的碳金融交易所,强化市场的价格发现功 能,将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转型,有助于为低碳 49 经济提供 一个准金融平台,这也为低碳领域的企业 及低碳技术提供一些融资服务,成为低碳信息和资 金的集聚地。因此,体制建设在碳金融体系建设过 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适时推出碳交易的衍 生工具,以此来提升我国在全球碳交易市场上的定 价能力。 2加强宣传推广,促进碳排放交易中介组织的 建设 碳金融具

26、有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等特点,因此需 要加强全社会对碳金融的认知程度,包括碳金融的 价值、操作模式、项目开发、交易规则等,加强各界对 碳金融需求的培育,普及全社会的低碳意识,让企业 充分意识到 机制和碳金融所蕴涵的巨大商机, 推动企业根据所在行业特点和自身优势,扩大国际 合作,积极开发 项目,为碳金融的发展提供必 要的外部条件。 建设我国本土的碳金融中介组织,利用自身的 信息资源、客户资源以及渠道优势,可以降低 项目的审核成本和核准时间同时可以有效控制风 险,增加我国在国际交易的话语权和定价权,为参与 交易的减排企业各方提供更大的合作空间,提供项 目开发、交易和全程管理的一站式服务。 (二)从金

27、融机构角度而言 1.落实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政策,加强专业人 才储备 我国商业银行类金融机构如兴业银行、浦发银 行等在绿色信贷领域己经做 了许多积极的尝试,也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碳金融需 要金融机构继续拓宽绿色信贷领域,坚决落实国家 的绿色信贷政策,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引导 企业合理减排,推动经济从 “ 高碳 ” 向 “ 低碳 ” 转型。 碳金融涉及面很广,不仅需要金融知识,还涉及 碳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项目的评估和管理等多 个领域。因此对碳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储备 CDM机制下的碳金融领域的高素质团队。 2推动金融创新,丰富碳金融衍生产品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金

28、融创新,需要金融工具来 分散和转换投资风险。我国金融机构可以借鉴世 界 上有经验的金融机构,开发与 CDM项目相配套的金 融产品,比如在 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发行碳 基金理财产品、引入私募基金、开展项目融资租赁业 务、为开展碳交易的企业提供碳保险业务、发放以 CER叱 (益权作为质押的贷款等。 此外,金融机构可以开展碳互换交易、碳证券、 碳期货等各种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随着资本 市场的不断完善,支持节能减排企业和环保项目发 行碳债券、碳证券也应成为发展碳金融的重要内容, 推动低碳项目的建设和碳金融的发展。 4 6 8 9 参考文献 j 李东卫 .中国 “ 碳金融 ” 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路径选

29、择 1 .1中国发展, 2010 (4): 23 29. 邹颖 .影响我国碳金融发展的因素分析和政策建议 .1 新金融, 2010 (5 ): 49 51. 初昌雄,周丕娟 .碳金融:低碳经济时代的金融创新 1 金融与经济, 20KI (2): 18 21. 周喆 .我国低碳经济金融支撑体系研宄丨企业导报 . 2010 (3): 13. 王留之,宋阳 .略论我国碳交易的金融创新及其风险防 范 | .丨 .现代财经, 2009 (8): 30-34. 陈游 .碳金融与我国商业 银行的业务创新丨 .丨 .金融论 坛, 200ft (10): 69 73. 周莉萍 .全国低碳经济与金融创新研讨会综述丨 .丨 .金 融评论 .200殳 ( 1 ): 116 11& 江淑敏 .我国碳市场构建的设想丨济南:山东师范 大学, 2009. 曾刚,万志宏 .国际碳金融市场:现状、问题与前景丨 .j. 国际金融研宄, 2009 (10): 19 2S 责任编辑:高平亮 J 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