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第3章区域经济.ppt.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0528094 上传时间:2022-04-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第3章区域经济.ppt.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第3章区域经济.ppt.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第3章区域经济.ppt.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第3章区域经济.ppt.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第3章区域经济.ppt 区域经济政策手段比较 类型 安排经济国家 市场经济国家 基础设施建设 国营企业的新建和扩建 生产性和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 专项发展基金 公共基础设施投资 环境改善项目投资 区域发展基金 金融刺激 财征补贴 税收减免 贷款条件实惠 区域工资系数 有差别的城市“地租” 投资补助 就业补助 税收实惠 技术救济 拥挤地区投资纳税和金融惩处 干脆限制 国民收入安排 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安排和各种专业人才的调配 居住登记和有关的行政限制 限制大城市的发展 工业开发证书 官厅开发证书 城市区域规划 国家投资区域安排 物资、商品安排生产和安排 国家重点项目建设配置 分散政府

2、办公机构 政府、企业、办公机构的分散和区位调整、迁都 政府选购合同 对落后地区的强制性选购比例 政府项目投标方面的差别待遇 军事订货 探讨开发经费安排 区域开发机构 经济区规划办公室 贫困地区开发啊基金会 经济开发署 区域开发署 国土整治委员会 区域经济政策效应评价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最大化程度 以最小的社会成本实现肯定量的区域政策目标 受援地区实行区域政策后导致更大的区域产出和区域就业 区域政策目标是否实现及其实现程度 区域政策成本和区域政策效益的比较 对区域政策效应的理解 区域经济政策的就业机会创建效应 区域经济政策的企业地区迁移效应 区域经济政策的区际差异缩小效应 区域经济政策自身的

3、成本效益 “ ” 第三章 区域经济 ? 从学科探讨的角度区域经济发展 区际经济关系 区域经济政策 一、区域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经济结构产业结构 空间结构 1、经济总量 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的方面) 增长速度 人均指标 上海人均GDP:40646元(2000年) 发展总量与持续发展的关系 2、经济指标的含义 当年价格、可比价格、不变价格 当年价格指报告期的实际价格,用当年价格计算的一些以货币表现的物量指标或劳务总量指标 可比价格在不同时期的价值量指标对比时,扣除了价格变动的因素,以准确表示物量的改变。 按可比价格计算的两种方法: 干脆按产品产量乘其不变价格计算; 用价格指数换算

4、 不变价格用某一时期同类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价格,来计算各个时期的产品价值 1949-1957(1952)/1957-11011(1957)/11011-11011(11010)/11011-11010(11010)/ 11010以后(11010) 国内生产总值(GDP)生产概念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全部常住单位在肯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计算范围既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包括饮食业和物资供销业)五大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服务业、公用事业、金融保险业、科研文教卫生事业等非物质生产部门。 GDP的表现形态: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其价值形态指国民经济各部门

5、增加值之和,增加值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产值减去中间产品的劳务后的余额。 ? 国民生产总值(GNP) 收入概念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常住部门在肯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安排的最终成果。 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建的增加值的初次安排: 该国常住单位(主要) 该国的特别住单位(一部分,以劳动者酬劳和财产收入形式) 国外生产所创建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酬劳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安排给该国的常住单位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劳动者酬劳和财产收入付给国外的劳动者酬劳和财产收入 GDP的意义 反映一个国家的生产规模、产业结构(生产角度) 反映一个国家的需求规模、需求结构,即最终消费、资本形成

6、和净出口及其详细构成项目在总需求中所占的份额(运用角度) 反映各个地区的经济总量、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地域角度) 通过不变价GDP能够计算经济增长率,它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变动状况。 人均GDP反映一个国家的贫富状况和人民平均生活水平。 GDP还在肯定程度上确定一个国家担当的国际义务和享受的实惠待遇。 GDP的局限 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GDP不能精确反映一个国家财宝的改变。一个国家财宝能否有效增长,不仅取决于GDP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大小,还取决于其质量。 GDP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场经济活动,如家庭劳动、照看老人、哺育儿童等。 GDP不能全面地反映人们的

7、福利状况。人均GDP能反映一个国家的平均福利状况,但无法反映由于收入安排的差异而产生的福利的差异状况。 GDP也不能反映人们健康、精神欢乐、平安感、自由和闲暇、人们文化水平、寿命等状况。 社会总产值 以货币表现的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包括饮食业和物资供销业)五个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值之和,反映在肯定时期内物质生产部门的总成果和总规模。 其价值形态包括: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劳动者新创建的价值 工业总产值 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总量,反映肯定时期工业生产的总成果和总规模。 工业总产值采纳“工厂法”计算,各企业之间存在重复计算。 ? 社会总产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8、的区分 社会总产值 国民生产总值 非物质生产部门供应的服务性收入 物质生产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原材料等转移价值 固定资产折旧 3、经济结构 产业结构 ?三次产业的划分(费希尔和克拉克) 第一产业产品干脆来源于自然界的部类; 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其次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类; 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为生产和消费供应服务的部类。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 其次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养服务的部门 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须要服务的部门 ? 上海的产业结构(GDP) 1952年:5.92

9、52.4341.65 1960年:2.6777.8819.45 11010年:4.7477.1218.15 11018年:4.0377.3618.61 11015年:4.1869.7726.05 11015年:2.5057.2540.25 2000年:1.8347.5450.63 2002年:1.6347.4250.95 探讨预料:1:34:65(2022年) 产业结构演化:123213231321? ? 产业特征 主导产业关联产业 如何选择区域主导产业 A 原则 a 劳动地域分工和发挥区域优势原则 b 系统性原则 系统的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特点 国家、地区 产业的各种连锁效应 区域的层次

10、c 适应市场须要,促进技术进步的原则 * 主导产业将随着经济、科技、区际分工的发展而改变 B 基本思路 a 合理的区域分工 b 搞好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a)收入弹性法 某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性系数大于1,产业发展前景好。 收入弹性系数:某产业产品的需求增加率/人均国民收入增加率 (b)生产率上升率法 用某产业生产率提高的快慢衡量该产业能否成为区域主导产业 (c)产销区划法 产品 消费市场 完全核算费用小于全国、其他地区同类产品的平均成本,则生产该产品的部门有可能成为区域主导产业 C 调整区域产业组织结构(区际经济关系) 区域横向经济联合,区域经济一体化、企业集团化 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服务的协助

11、产业(关联产业) D 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区域经济政策) 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九五”工业重点: 汽车、通信信息设备、电站成套设备及大型机电设备、家用电子电器、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钢铁工业 高新技术产业:微电子与计算机、现代生物与医药、新材料,力争成为21世纪新支柱产业 “十五”工业重点: 电子信息(“九五”中的通信信息设备以及家用电器中的视听产品),包括集成电路、通信、计算机及网络、真空器件、新型电子元件、视听产品、软件;汽车;电站设备及大型机电产品、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包括石油化工、自然气化工、精细化工;精品钢材;生物医药(新增!) 培育战略型高科技工业:新

12、材料、航天航空、核应用、环保产业、新能源 第三产业:金融保险、商贸、交通通讯、房地产、信息询问、旅游业 第一产业:都市型农业(注意社会、生态和经济功能) 11016-2000年,实施“四大工程”:种子、温室、基因和绿色工程 上海六大支柱工业发展状况(亿元,%) 11014 11015 11016 19101 19101 11019 2000 工业总产值 4255 4574 5126 5649 5919 6213 6915 六大支柱工业占比重 36 45.1 45.2 45.4 48.2 50.4 53.6 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片面强调特地化 自成体系,“同构现象”,导致低水平竞争、压价、抢

13、原材料 (有财政体制方面的缘由) 空间结构 区域经济分布和变动形式 区域之间 中心外围 区域城镇体系网络 二、区际经济关系 区域之间的分工协作, 一国内部的劳动地域分工 客观依据 各地区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 工业生产的原料来自于采掘业和农业两大部门。矿产资源的分布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是不均衡的。 各地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位置的差异; 各个地区不同的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运输地理位置、国防地理位置,对地区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以及产品结构的特征,都具有重要影响。 e.g. 石油化工行业乙烯工程的布局趋向:产地导向和市场导向;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两头在外” 晋煤的开发 各地

14、区原有经济发展水平、特点和各种社会经济与文化因素的地区差异; e.g.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的1421万吨的乙烯工程 充分利用生产专业化、集中化、集聚化、联合化效益的须要; 需求结构的地区差异。 需求结构的地区差异来自于两个方面:人均收入水平的地区差异;地区人口的构成。 ? 区际经济分工产生区际贸易 区际贸易的动力 肯定利益(亚当斯密) 相对利益(大卫李嘉图) 区域发展战略 初级产品出口战略 初级产品出口换汇 进口替代战略 本国制造产品(制成品)替代进口 出口替代战略 制成品出口换汇 区际贸易的两种基本形式:区际商品贸易、区际要素流淌 区际商品贸易的影响因素 要素供应区内生产要素的赋存条件、区

15、外要素的流入 外部需求 区位条件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区域的对内对外交通通达性、贸易地区之间的空间距离、经济体制和政策 区际要素流淌(劳动力、资金、技术) 区际要素流淌的确定因素:外部环境、内部机制、中介条件 外部环境经济体制、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社会心理 安排经济体制条件下,国家的安排 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市场的导向 内部机制微观经济单位对要素流淌的决策机制 要素流淌时要考虑流淌的成本、障碍与风险 中介条件要素在两个区域的供需差异; 从供过于求的区域流向供不应求的区域。 两区域要素价格的差异从价格低的区域流向价格高的区域。 信息的完备程度与刚好性; 交通运输工具的保证程度。(以劳动力流淌的关系

16、) 对劳动力的区际流淌而言,中介条件还包括夫妻之间分居状况能否得到解决,子女的就学与日后就业保障程度,迁移费用如何得到补偿 ?要素在区域间的流淌方向大体受三个规律支配:向需求最大的方向移动;向收益最大化的方向移动;向最近的区域移动 ? 区际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 实质上是各区域生产要素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实现优化组合。其中包括物质协作、技术协作、人才协作、资金协作和信息协作。 协调发展的含义:通过区域内的人口、经济、社会、科技、环境及资源等系统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作、协作和促进,达到良性循环的态势,以实现人类全面发展的目标。 区域发展功能的协调 区域发展空间的协调 区域发展支撑体系的协调 区域发

17、展政策的协调 区域协调中的行政区划调整: 设市标准(1951、1953、1955、1963、1883、11016、11013) 2001年底,全国共有设市城市662个,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265个,县级市393个。 设市模式:(1)切块设市将某一行政区域内城镇人口集中的一块社区划出来设市;(2)整建制设市:将某一行政区域(一个县、一个地区)整建制地改成市。 110192002年,全国进行撤地设市或地市合并的有46例,大城市实行撤县(县级市)改区的有42例,其中撤县改区29例,撤市改区13例。 苏州吴县,无锡锡山,常州武进 佛山南海、顺德、三水、高超(2002.12) 三、区域经济政策 政府运

18、用国家干预,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区域性问题,推动地区协调发展实施的政策与政策体系。 完整的区域经济政策体系包括以下内容: 区域基本问题界定,区域经济政策目标,区域经济政策战略,区域经济政策手段和区域经济政策效应评价。 区域经济政策总目标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允的最大化。 追求经济效益目标,即在发展国民经济过程中,通过资源的空间有效配置,旨在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高度增长,从而增加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 追求社会公允目标在发展国民经济过程中,通过运用各种手段逐步缩小区际差异,旨在取得最大社会公允,实现区域之间的相对均衡发展,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和谐程度。 区域经济政策子目标:经济目标、社

19、会目标、生态目标、政治目标 区域经济政策战略 救济还是开发 依据困难程度投资还是依据发展潜力投资 “地区旺盛”还是“人的富有” 资金是集中运用还是分散运用 增长中心是少而大还是多而小 迁移劳动力就职业,还是就劳动力兴办产业 充分就业还是结构优化 实惠不发达地区还是实惠发达地区 分散污染产业还是集中污染产业 发展大城市还是发展中小城市 竞争性增长还是共同性增长 区域经济政策手段 从层次上:宏观政策手段旨在变更总收入和总支出的区域格局。 微观政策手段旨在影响劳动力和资本的区域配置。 从性质上:区域经济发展支持政策手段 区域经济发展限制政策手段 区域经济政策手段内容 (微观层面的支持性和限制性政策手段) 基础设施建设 金融刺激 干脆限制 国家投资的区域安排 分散政府办公机构(巴西里约日内卢巴西利亚) 政府选购合同 区域开发机构 “ ” 第15页 共15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