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卫所移民与地域文化的变迁.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457 上传时间:2017-10-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代卫所移民与地域文化的变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明代卫所移民与地域文化的变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代卫所移民与地域文化的变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代卫所移民与地域文化的变迁.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 18卷第 2辑 2003年 6月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ollections of Essays on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Vol. 18,No. 2 JUN,2003 明代卫所移民与地域文化的变迁 郭红 (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上海 ,200436) 提要 卫所是明代创设的特殊军事制度,由于与军事移民相关的家属同守、寓兵于农、聚居 等许多特点,使得卫所驻地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地理单元,在教育、风俗习尚、方言、民间信仰诸方面 明显不同于周围其它地区。卫所的设置使一些地方变为城镇并持续发展,为今天当地城镇分布奠定 了基础。本文从这几个方面对卫所移民与地域文

2、化的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引起学者对卫所与 明清文化地理关系的重视。 关键词 卫 所 军 事 移 民 卫 学 卫所制是明代在全国推行的军事体制,是在总结以前历朝兵制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独具 特色的军事制度。它的特点决定了它与地域文化的密切关系,给驻防地的各个方面留下了难以 磨灭的洛印,使当地成为独具色彩的文化地理单元。虽然说明代中后期卫所在军事上已经不能 起多大作用,但是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却是 深远的,今天仍有许多踪迹可寻。 一卫所移民是地域文化形成的基础 卫所实行家属一同驻守的世袭兵制,驻地很少发生变动,这些足以使它与地方发生密切的 关系。家属同守是卫所一大主要特征,所以每设置一个卫或千户所

3、必然要带来一定的军事移 民,这种移民数量巨大,而且聚居在卫所周围,一般不与当地居民通婚。 最初设立卫所,军士、军余人等便是携带家属同赴驻地的,这从明太祖实录早年的记载 中便可窥知一二,如朱元璋常令送阵亡的军士的孤寡妻儿还乡。卫所平时固定驻扎一地,战时 听从调遣,战毕返回驻地,大部分军人、军余、家属及其后裔 在驻地世代繁衍生息,渐成土著。在 明代他们属于军户,清代卫所陆续废除后,这些人口都被改为民籍,彻底成为土著百维。按明朝 规定,一般一卫军士 5600人,一所 1100人,这仅指正规军的数目,除此之外,还有军余、余丁及 其众多的家属以及相关人口。明宣宗实录卷 81宣德六年七月记载 :四川都司诸

4、卫所 “ 今但正 军、余丁一二人在营,其余老幼有五六人至二三十人者,各置田庄散处他所 以正军一人, 余丁、老幼十人来计算,标准的一卫 5600军士,则有老幼 56000人,相关人口数量是巨大的。宣 德六年距洪武初设置四川都司各 卫所只有 60年左右,也就是说移民即后裔在这里的生活时间 不算很长,人口已如此之多,可见初设卫所时移民的数量当不在少数 ;再以云南都司广南卫为 .150 . 例,该卫初设于洪武二十八年,发展到正统七年时已达 “ 男妇六万余口 ” ,成为一个庞大的社 会群体。光绪太仓卫志卷 2记载太仓卫一度 “ 统军一万一千二百户 ” ,以一户四口来计算的 话,也有 44800人。从人口

5、规模上讲,由于驻地集中,可以说每设立一个卫或所就是设置一个大 的城镇。 另外朱元璋一开始即有寓兵于农的思想,到永乐初卫所的屯田制已相当完善。另外,军士 及家属还开垦了驻地周围的荒地,从这一角度来讲,卫所人口的生产、生活与普通百姓并无二 致,如此之多的军事人口也要依靠土地为生。 正是由于家属同守、寓兵于农这两个特征,再加上有固定的防守区域,卫所与所驻守的地 域一开始便联系在一起。 从卫所制度来讲,最初军士绝大多数来源于其它地方,属军事移民。从迁出地域上讲,分为 三类,一从其他相隔较远 (跨省 )的地区征调、垛集或因犯罪充军等而来,迁移距离比较远,一是 从比较近的地区调拨,另外就是从当 地调拨。根

6、据明代文献来看,入当地卫所的很少,一般都要 调到其它地方去,且经常一个卫所的人口来源相对很集中。据记载,有些卫所最初的人口往往 只来源于一地或几个相隔不远的地区,如洪武十五年前后建立的卫所的军士是当时从征云贵 的士兵,原籍多在长江中下游,有文献确切记载其来源,像威清卫、平坝卫的军士确知来自湖广 长沙府 、安南卫来自湖广宝庆府 (治今湖南邵阳),兴隆卫士卒亦来自湖广地区 ,龙里卫 “ 多 楚越吴闽之裔 ” ,清平卫 “ 从江南迁谪 ” 。浙江都司观海卫军士原籍福建。洪武二十五年底在 山西中部与南部征调了八万多 人前往大同周围地区设置了十六卫,其中每一个卫的军士都集 中来自于三四个相邻县份,如平陆

7、、夏县、芮城民丁为一卫、平遥、太谷、祁县民丁为一卫,太原、 清源、徐沟、交城、介休民丁为一卫 。从遥远的地方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卫所人口来源集中, 有认同感,相似的迁出地风俗习惯能够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长期保存下来。 居民大多聚居在卫所城池之内或者是附近的堡塞之中,居住很集中。由于卫所人口属军 户,为了避免军役波及自己,普通百姓一般不愿意同卫所通婚,所以卫所通婚圈很小,尤其在那 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更是如此,这样更有利于移民带 来的文化的流传。 为了维持这样一个庞大群体的正常秩序,明朝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诸如賦税、选举、 学校、祠祀、恩恤、封爵等等,使得除军事职能外,卫所对自己所辖人口与地域的

8、管理与府州县 无异。从地方行政区划意义上讲,卫所又可以分为两类 :实土卫所不仅管辖与军事有关的人口, 还要对地方普通百姓进行管理,职能同府州相似,成为特殊的非正式政区 军管型政区 ;非 实土卫所只管与卫所有关的人口。因为卫所大多位于一地的中心,有军士、军余、家属及后裔, 明英宗实录卷 94,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 1962年。 明太祖实录卷 203,洪武二十三年七月 “ 乙卯,命安陆侯吴杰往湖广长沙府训练将士,籍其士军凡 一万八千二十三人,分隶平坝、威清诸卫 ” 。又黔记卷 7言 “ 旧志卫戍军士皆湖广人 ” ,可见 (实录 所 载无误。 明太祖实录卷 206,洪武二十三年十二月

9、载 :先是指挥使张麟统宝庆士兵立栅江西坡屯守,这一月 迁往尾洒,改置安南卫。 嘉靖贵州通志卷 3,风俗条载 “ 旧志卫之士卒来自湖湘 ” 。 嘉靖 (贵州通志卷 3,风俗。 嘉靖 (贵州通志卷 3,风俗。 ,风俗。 嘉靖 卷 1,建置。 嘉靖临山卫志卷 1,风俗。 嘉靖观海卫志卷 1,风俗。 康熙碾伯所志,寺观。 康熙岷州卫志,艺 文,创建岷州卫城隍庙碑记。 154 在地,但是城墙大多在明初已不存在,所以城池多是明初设立卫所时才重新修筑的。有些卫所 驻防之地以前是荒地或废城,设置卫所时新建城池,陕西都司靖远卫是在古会州城旧址上再建 的,正统二年设卫时共有官军 4787户,以一户三人计,至少有

10、14000多人,这之后有调出也有 调入,到万历六年时有官军 7182户 ,至少有 2万多人口。靖远城成为僻远西北的一个经济、 文化中心。 边疆与沿海卫所在清代大都改为府县治地所在,城镇的发展得以延续了下来。清代山西北 部的左云、右玉、天镇、阳高、平鲁等县城都是明代山西行都司军卫治地,左云是大同左卫、云川 卫共同治地,清代各取一字,改称左云,其它几地也是如此。沿海卫所一般附近有大的府州县 城,但卫所仍有自己独立的城池,在明代以前尚默默无闻的地方在经过明代发展之后,这些城 池所在地到了清代大都变成了县级政权驻地或当地主要的城镇。今天上海东南的金山卫为清 代金山县治所在,是雍正三年在明金山卫城基础上

11、设置的 ;山东靖海卫 “ 明魏公徐达平定东牟, 草创卫治 ,洪武三十一年始筑石城 ” ,即今天山东靖海卫 ;浙江观海卫是在明初设卫时才 在海边涂田建造的,即今浙江慈溪观城镇。这种例子不胜枚举。按嘉靖观海卫志卷 3 “ 巷 庙 ” 、正德金山卫志上卷 1“ 场营 ” 所载,当时各卫城内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军户有自己 固定的居住区域,观海卫城周围的荒地也都被开垦种了蔬菜。 卫所治地的变动会引起城镇布局的变化,陕西都司洮州卫是一实土卫所,卫治后来向东迁 了 70里,新地形成了一个新的城池,旧地则萎缩成了堡 “ 旧洮州堡 ” 。山西行都司的左云、 右玉等地也都是因为明代是卫所驻 地才得以兴起,到

12、清代变为县城,使大同附近的城镇密集起 来。明代沿着东南海岸线设置的诸多卫所使得这一带的城镇布局发生了改变,到了清代乃至现 在,依然是当地的主要城镇。 由于卫所居住人口随着年深日久不断地增加,这些城镇的集市贸易也得到了发展。碾伯城 本是西部一偏僻小城,到康熙时已由一月六集改为九集,日常生活所需的米粮瓜果则每日都有 交易。由于处于藏族居住区,形成一些与畜牧有关的集市 .骡马市、牛羊市、缨毛市。中国传统 城镇皆有的文庙、关帝庙、城隍庙都是由千户所官员主持兴建的,这些汉族官员都是按照自己 对内地城镇 的面貌进行城镇建设。湖广南部、江西等一些不在边疆,但又比较偏僻的卫所部分 也有自己的城池,在今天仍是地

13、方经济活动中心。 由于明代卫所对城镇发展有深刻影响,今天在研究各地城镇的历史发展和分布时,必须把 卫所的设置因素考虑在内。 卫所移民带来的这些文化地理现象在今天仍然有突出的表现,前一段时间炒得很热的贵 州一些仍然有明代遗风的特殊人群和地域,都是卫所移民的结果,因为地域偏僻,受外界影响 小,从而长期比较完整的保存了下来。而且这些也不能称之为 “ 发现 ” ,因为当地人很清楚他们 祖先的来历,且清代以来地方志中也有清晰 记载。在一些人群特征不太明显的地域,结合文献 对人口进行风俗、方言的调查,搞清楚一大群外来移民如何在当地生存繁衍、交流融合,是一件 有意义的事情。浙江的观城镇等以及湖南、江西、贵州等地保留下来的卫所城池或遗址,也是一 种值得发掘的旅游资源。 康熙重修靖远卫志卷 2。 康熙靖海卫志卷 1。 .15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