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大理白族地区汉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_儒学教育_张丽剑.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454 上传时间:2017-10-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代大理白族地区汉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_儒学教育_张丽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明代大理白族地区汉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_儒学教育_张丽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代大理白族地区汉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_儒学教育_张丽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代大理白族地区汉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_儒学教育_张丽剑.docx(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五卷第 1期 1999年 2月 云南教育学院学报 Vol. 15 NO. 1 February 1999 明代大理白族地区汉文化 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儒学教育 张匪剑 摘要本文从官学和私学两方面,对明代大理白族地区汉文化传播的方式之 一 儒学教育进行了深入探宄,对该地区的各级儒学和书院的设置论述尤详。 关键词明代大理白族地区儒学教育 本文所指的大理白族地区,基本包括了今天大理白族自治州的辖属范围,即大理市、永平 县、云龙县、弥渡县、祥云县、宾川县、鹤庆县、剑川县、洱源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 涧彝族自治县、漾濞彝族自治县。这一区域为明代的大理府、蒙化府、鹤庆府及楚雄府的定边 县、永昌府的

2、永平县,是白族人民繁衍栖息的中心地带。 作为汉文化核心的儒学,其在中原产生的时间很早,儒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讲授四书、五经 等儒家经典,鼓励士人参加科举, “ 学而优则仕 ” ,达到为国家所用的目的。儒家思想自汉武帝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以来,便成了历代王朝的统治基础,是思想专政工具。儒学教育不仅 在中原内地很发达,在边疆地区亦较为兴盛。大理白族地区早在汉章帝元和二年 ( 85年)就 已创建了儒学,这也是云南最早出现的儒学。 汉代,叶榆人盛览 “ 字长通,叶榆人。从学于 司马相如。所著有赋心四卷 ” 。张叔也是叶榆人, “ 天资颖出,过目成诵。每念邑人不知 书,欲变其俗。元狩间,闻司马相如

3、至若水,遂负往,从之授经,归教乡人 ” 。 司马相如为 汉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汉儒,盛览、张叔前往求学,归而教之,客观上促进了儒学在大理白族地 区的传播。南诏、大理国时期,这两个地方民族政权还积极学习汉文化,元代在大理路兴办儒 学,使儒学获得了较大发展,但因元朝国柞短,儒学教育的成效并不显著。明承元柞,大力推 行儒学教育,使儒学教育在大理白族地区获得了巨大发展 ,其中尤以官学的兴办最为主要。 (一)官学 官学是由政府出面,官方集资兴办的学校,是儒学教育的最主要的方式。元代便己在大理 路传授儒学,建有文庙,当地人民积极学习儒家思想,吸收汉文化。大理路兴举学校记载 “ 一 旦举中国之治以加之,皆反身革

4、面,若其固有之,于以见王者之德大以遐,夫子之道尊而 明,而斯民果刁难也。他日人才辈出,彬彬然有齐鲁之风,则任斯事者宜无愧于文翁矣 ” 。 以 上说明大理白族地区的儒家思想很有基础, “ 若其固有之 ” ,已相传久远,一旦以 “ 王者之德 ” 、 “ 夫子之道 ” 这一套儒家思想教之,则“ 人才辈出, 彬彬然有齐鲁之风 ” ,吸收汉文化的程度己 较高。但元王朝的短暂性限制了这一程度的突破性发展。 明代,大理白族地区的官学更为兴盛,主要包括儒学和书院两方面。 儒学,也称庙学,因修有孔子文庙,庙中设学,四时祭祀而得名。随着明军南征,各级地方 38 1999年第 1期 政权相继恢复,儒学也随之建立。与

5、元代相比,明代大理白族地区的儒学更为兴盛,体现在:第 一,元代儒学只设立到路一级,明代大理白族地区的各府、州、县儒学均己设立,只有楚雄府定 边县儒学设置情况不详,儒学的设置更为广泛。 第二,各级儒学的设置时间较早,基本与地方各 级政权的恢复同步。洪武十五年三月明军攻克大理,建立大理府地方政权机构,洪武十七年在元 代大理路儒学的基础上设立大理府儒学;随后,邓川州儒学、浪穹县儒学,也于洪武十七年设 ; 赵州儒学、云南县儒学,皆于洪武十八年设;鹤庆府儒学,洪武十七年设;剑川州儒学,洪武二 十三年设;永平县儒学,洪武二十六年设;太和县儒学,洪武二十七年设;蒙化府儒学,旧为州 学,景泰元年改为府学。 其

6、它如宾川州儒学和云龙州儒学设立则较晚。 明代大理白族地区的儒学完全承袭了中原内地儒学体系的规划,并具有如下特点:第一, 有统一的经籍、祭器、乐器。儒学是因庙立学,故 “ 经籍、雅乐、祭器皆备 ” 。经籍以四 书、五经、尔雅、周礼等为主。祭器包括各种形状的尊、鼎、爵、俎等器物。乐器有 麾、祝、琴、瑟、笙、箫、编钟等物。此外,还有诸多射器。第二,有固定设施及活动场地, 如文庙、乡贤祠、启圣祠、明伦堂、泮池等建筑,并有学田和官租等作为儒学重要的经费来 源。儒学内建有 “ 世宗御制敬一箴亭及注释视听言动心五箴碑 ” 。第三,有专职的教育人员。 府设教授 , 州 设学正,县设教谕各一名,且府 、州、县儒

7、学均设训导一职,按府四州三县二的 名额递减。 其中, “ 教授、学正、教谕掌教诲所属生员,训导佐之 ” ,各司其职。 最值得重视的是,儒学在文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大理白族地区传播,成效非常显著,涌现了 大批精通儒学的知识分子,他们不仅自己学习儒家学说,而且还能承担起传播儒学、教化乡里 的重任。通过笔者对明代大理白族地区官员任职情况的统计,可知教授、学正、教谕共 472 人,其中大理籍任这些职务者为 211人,占了将近一半。而这 211人则占了云南籍者在大理白 族地区任官总数的 90%以 上,这反映出不仅政府大力推行儒学,且当地人民也积极学习、传 播儒学,授学之职大多为当地知识分子充任,甚至还可以输

8、出人才。 儒学思想的进一步传播,使儒学教育发展到更高的办学形式,即各地书院的相继建立。书 院产生之初,主要是作为私家藏书之所而存在,同时也从事一定的教学和研宄。明代大理白族 地区的书院教学也以讲授四书、五经为主,鼓励学子参加科举考试,当地士人不仅学习汉文 化,还捐资办学,兴建书院,传播汉文化。如李元阳曾建桂香书院。 明代,云南通省的书院 以云南府和大理府最为兴盛。 明代大理白族地区的书院据粗略统计 有: 1.桂林书院,嘉靖年间建; 2.苍山书院,弘治 十二年建;3.源泉书院,嘉靖四十五年建; 4.龙关书院,嘉靖四十五年建; 5.桂香书院,嘉 靖羊间建;(以上皆在太和县 ) 6.玉泉书院,嘉靖二

9、年建; 7.凤仪书院,万历三十七年建 ; (以上皆在赵州 ) 8.五云书院,嘉靖四十一年建; 9.青华书院,正德十五年建;(以上皆在云 南县 ) 10.象山书院,建立时间不详; 11.玉泉书院,建立时间不详;(以上皆在邓川州 ) 12. 宁川书院,正德年间建; 13.龙华书院,弘治十一年建;(以上皆在浪穹县 ) 14.秀峰书院,嘉 靖二十三年建(在宾 川州 ); 15.复性书院,隆庆年间建(在鹤庆府 ); 16.金华书院,隆庆年 间建(在剑川州 17.明志书院,弘治间建(在蒙化府 ); 18.博南书院,建立时间不详(在 永昌府之永平县)。 从上可见,明代大理白族地区的书院总数多达 18所,尤以

10、大理府为盛, 达 14所之多,云龙州和定边县未建书院;书院较早创办于弘治年间,并于嘉靖时趋于鼎盛。 明代大理府书院之发达,还体现在数量上,与同期云南省内其余各府相比较而言,作为云南首 39 云南教育学院学报 府的云南府亦仅有书院 7所,其它较多者如楚雄府 5所,澄江府、永昌府均为 4所,临安府、 姚安府均为 3所,其余各府仅有 1所,广西府、广南府、顺宁府、永胜州则几乎没有书院,这 些府的书院总数仅为 31所, 而大理白族地区的书院达 18所之多,足见明代大理白族地区书 院之发达,汉文化传播之深入、普遍。 (二)私学 儒学教育经由各级儒学的创办及至书院的兴起而获得极大发展,以上两种形式的官学虽

11、然 规模大、范围广,但不可能涵盖儒学教育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广大乡村的儒学教育,我们也不 应强求于它。有鉴于此,私学作为官学的一种重要补 充方式便应运而生。私学又称私塾、家 学、家馆、学馆等。私学的兴起打破了 “ 学在官府 ” 的垄断教育,促成 “ 文风下移 ” ,使得平 民子弟亦可入学。 元世祖时, “ 令云南诸路及各县学内,设立小学,送老成之士教之。或自愿招师,或自受 家学于父兄者,亦从其便 ” 。 所谓的 “ 招师 ” 、 “ 自受家学 ” 即为私学,可见,私学包括师授与 家传两种形式。明代,大理白族地区的私学有增无减,尤其是杨黼、李元阳、杨士云、杨南 金、赵汝濂、艾自修等一大批著名文人的

12、兴起,从学者少则二、三人,多至几十人。 蒙学(即蒙养教学 ) 是私学的核心内容。包括家塾和社学。家塾较分散,难以统计。社学 则是一种较特殊的私学形式,它兼有官学的性质,故有人将其并入官学的范畴,大理白族地区 的社学较多。如大理府的社学 “ 甸头凡十二所,甸尾凡十所,中路凡六所,东路凡三所,西路 凡五所,俱同知张廷俊建,知府马卿重修 ” 。 仅鹤庆府就有社学 36所。不仅各府均设社学, 且府辖各州、县也设有社学,即使偏远的云龙州、定边县、永平县等亦设有社学,可见规模之 大,数量之多。尤其是永平县两所社学,其中之一 “ 在御城内,洪武二十六年建,命临川叶学 则为社师 ” , 可见,明代大理 白族地

13、区创建最早的社学是建于洪武二十六年 ( 1393年)的永平 县社学,社学之兴盛则在嘉靖、万历年间。 私学教材,大理地区和云南通省乃至全国大同小异,主要有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 千家诗、四书、五经、蒙求、名物蒙求、名贤集等,教材结合启蒙教学的特点,深入 浅出,通俗易懂,强调识字、学诗、写作、经史等方面的技能,并注重儒家伦理道德教育。 说明:明代大理白族地区汉文化传播的另一主要途径为汉族移民,参见拙文明代大理地 区的汉族移民,载大理文化 1998年第 6期。 注释: 刘文征:天启滇志卷八学校志之一 ( 古永继 点校本,云南教育出版社 1991年版。下同)。 刘文征:天启滇志卷十四人物志之一。 大理路兴举学校记,见西南古籍研究 96页, 云南大学西南古籍研究所 1985年编印本。 刘文征:天启滇志卷八学校志之一,卷九 学校志之二。 刘文征:天启滇志卷八学校志之一,卷九 学校志之二。 明史。选举志。 40 明史。职官志。 刘文征:天启滇志卷十九艺文志之二。 李元阳:万历云南通志卷八学校志参见刘文征 : 天启滇志卷八学校志之一,卷九学校志之二。 元史。选举志。 李元阳:万历云南通志卷八学校志;参见刘文征 : 天启滇志卷八学校志之一,卷九学校志之二 文征:天启滇志卷九学校志之二。 责任编辑李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