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批判理论与中国大众文化批评——兼论批判理论的本土化问题.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0256118 上传时间:2022-04-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批判理论与中国大众文化批评——兼论批判理论的本土化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批判理论与中国大众文化批评——兼论批判理论的本土化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批判理论与中国大众文化批评——兼论批判理论的本土化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批判理论与中国大众文化批评——兼论批判理论的本土化问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批判理论与中国大众文化批评兼论批判理论的本土化问题一关注90年头中国大众文化指责的人都捕拿留意到,90年头中国大陆几乎全部批判大众文化的著作或文章,都一无例外地引证了法兰克福的批判理论,尤其是阿多诺的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瞒的启蒙(见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启蒙辩证法,重庆出版社,11010年)与电视与大众文化模式(载外国美学第9辑,商务印书馆,11012年)。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出版的大陆学者撰写的关于大众文化或较多涉及大众文化的探讨著作(如陈刚的大众文化的乌托邦,作家出版社11016年;肖鹰的形象与生存-审美时代的文化理论,作家出版社11016年;黄会林(主编)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探讨,

2、北京师范高校出版社11018年;王德胜的扩张与危机-当代审美文化探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1016年;姚文放的当代审美文化批判,山东文艺出版社11019年等),没有一部不是大量引用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尤其是启蒙辩证法中论文化工业的部分。然而不行否定、也不无缺憾的是,在引用法兰克福的批判理论分析中国90年头大众文化的著述中,其方法不同程度地属于搬用法,即在将法兰克福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描述-评价框架运用到中国的大众文化指责时,没有对这个框架在中国的适用性与有效性进行仔细的质疑与反剩它们因而在相当程度上打有外国制造的印记。可以说,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大众文化指

3、责的学问-话语型。这些指责文字一般都要重复法兰克福批判理论家对于大众文化/文化工业特征的一些描述,如大众文化的商业化、标准化、模式化、伪特性、反艺术、批量化、平面化等;同时在价值取向上也重复着法兰克福的结论:形象的复制导致对现实的非真实认知;梦幻性特征强化人们的妥协与躲避;批量生产导致审美实力的退化等。这些描述与评价与其说是来自对于中国本土大众文化现实的仔细解读,不如说是来自法兰克福批判理论启示-而这个理论原来是针对西方特殊是美国的大众文化的。正是因为有了法兰克福理论,中国大众文化的诸多负面性才变得如此自不待言(这方面的代表性论文可以参见尹鸿的为人文精神守望: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指责导论,天津社会

4、科学11016年第2期);金元浦的试论当代的文化工业,文艺理论探讨11014年第2期;姚文放的文化工业:当代审美文化批判,社会科学辑刊11019年2期;张汝伦的论大众文化,复旦高校学报11014年第3期等。在这里,我指责性地提到了这么多著述,丝毫不意味着否定这些作者的学术成就。值得关注的倒是:这么有学术造诣的学者不谋而合地存在简洁搬用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指责理论的倾向,这恰好说明这种搬用几乎已经成为中国学者的学术无意识,惟其如此才更值得我们仔细反省(这种反省首先是针对我本人的,因为我也曾经发表过简洁地套用法兰克福的批判理论分析中国大众文化的文章,参见我的大众文化批判,文艺争鸣11013年第6

5、期)。原来,援用某种西方理论来分析中国问题是无可非议的,也是不行避开的。一个现代的中国学者即使在分析、清理甚至提出中国本土问题时,想要完全解除西方理论已经没有可能(且不说是否必要)。但是简洁地指责西方的学术霸权是无济于事的(哪怕是出于反霸权的目的),重要的是必需意识到:西方的任何一种学术话语与分析范型,都不是存在于真空中,都是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的产物,因而无不与中国的本土问题/本土阅历存在程度不同的错位与脱节。假如不经转换地机械套用,必将导致为了(西方)理论而牺牲(中国)阅历的结果。我并不否认中国的阅历或现实本身也不行能是完全中国的,但它更不行能是完全西方的。缺憾的是,当今大陆多数从事大众文化

6、批判的学者在援用法兰克福批判理论的时候,恰好遗忘了中国问题探讨的一个基本方法论前提:西方的探讨范式与中国的本土阅历必需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由于中国的大众文化批判没能充分考虑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因而也就极大地忽视了在当代西方历史语境中产生的文化批判理论(包括法兰克福批判理论)在学理范型、问题意识、价值取向等方面与中国社会文化现实的错位与脱节。从方法论的?庖迳纤担桓霾徽那疤崾牵何颐怯贝又泄氖导饰侍獬龇戳蛞煤鲜实睦砺郏皇谴永砺郏还苁嵌嗝词摈值牡贝鞣嚼砺郏龇圃旎蚩浯笾泄乃?quot;问题(据我所知,在参加大众文化探讨的学者中,只有徐贲先生比较醒悟、自觉地意识到了法兰克福文化工业理论的偏颇与不足,因而在运用这个理论分析中国问题时显得比较谨慎。参见他的评当前大众文化指责的审美主义倾向、影视观众理论与大众文化指责等文。分别载文艺理论探讨(上海)11015年第5期和文艺争鸣(长春)11016年第3期。稍感缺憾的是,徐文以介绍西方的大众文化探讨走向为主,只是间或才提及中国的文化指责)。共6页,当前第1页123456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