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实际测量》教案.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0193197 上传时间:2022-04-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7.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实际测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2年《实际测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实际测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实际测量》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实际测量教案实际测量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苦的人民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行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实际测量教案,欢迎阅读与保藏。实际测量教案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6061页教材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们已经基本驾驭了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画出相关物体位置和描述简洁的行走路途方法。实际测量是一次实践与综合应用,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一些测量活动,驾驭简洁的室外工具测量和估测的方法,并把所学学问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实际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用工具测量两点间的距离,步测和目测。

2、在用工具测量两点间的距离的内容中,先学习在地面上测量两点间的距离,再用卷尺或测绳分段测量出相应的距离;步测和目测的内容中,介绍了得到步长的方法以及用步测的方法测定一段距离;目测重在介绍目测的方法。教学目标:使学生会用工具测量两点间的距离、步测和目测的方法。在用工具测量两点间的距离、步测和目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所学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进一步增加用数学的眼光视察日常生活现象,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驾驭用工具测量两点间的距离、步测和目测的方法。教学难点:驾驭用工具测量两点间的距离、步测和目测的方法。教学具打算:卷尺、标杆、50米跑道。教

3、学流程: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内容。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实际测量。让学生说说对课题的理解。了解测量工具。让学生说说知道的测量工具;预设:卷尺、测量仪、标杆等。明确学习内容。测量地面上相隔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步测和目测。二、了解测量学问,为实践活动作打算。测量相隔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理解测定直线的意义:假如不先测定直线就去测量相隔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分段测量时简单偏离两点间的连线,从而降低测量结果的精确程度。理解测定直线的方法:把相隔较远的两点间的连线分成若干小段,以便于工具测量;视察教材上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怎样在A、B两点间测定直线的?(2根以上的标杆成一线时)驾驭测定直线的步骤:测定直线;分段

4、量出;记录计算。学习步测的方法。理解步测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在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要求不非常精确是,可以用步测。驾驭步测的方法:用步数每一步的距离。理解步测的关键:确定平均步长。驾驭确定平均步长的方法:让学生说说确定平均步长的方法,形成一般测定平均步长的过程,量出一段距离(50米),反复走几次,记录数据,计算步长。理解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方法:测定平均步长;步测篮球场的长和宽。学习目测的方法。视察黑板,说说黑板的长和宽,沟通得到黑板的长和宽的思索过程。预设:一米一米数出;比较得到;等等。目测较短距离:人书本的长和宽;课桌的长和宽等等;理解目测较长距离的方法:先量出一段距离(50米),每隔10米插上标

5、杆,视察、理解;用目测发方法测定教学楼的长度。三、实践活动。测定直线。确定平均步长。步测篮球场的长和宽。目测教学楼的长度。实际测量教案2教学内容:教材6061页内容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一些测量活动,驾驭简洁的室外工具测量和估测的方法,并把所学学问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重点难点:1、学习用工具测量两点间的距离。2、学会步测和目测,体验步测和目测的价值。教学打算:卷尺、测绳、标杆一、相识测量工具老师播放农夫在平整土地;工人在兴修水利、建立房屋时进行测量的场景。师:同学们在平常的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这些场景?你知道测量的工具有哪些?老师说明:测量土地时要用到标杆、卷尺、

6、测绳等工具二、测量方法探讨学习1利用工具实际测量师:假如要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可以怎样来测量?老师小结:测量较近的距离,可以用卷尺或测绳干脆量出师:假如要测量学校操场跑道的长度应当如何来测量?测量时应留意些什么问题?(学生边汇报,老师边演示课件“实际测量”)(1)两个人先在a点和b点各插一根标杆;(2)第一个人在a点指挥,第三个人把另一根标杆插在c点,使它和b点的标杆同时被a点的标杆拦住;(3)用同样的方法再把另一根标杆插在d点(依据测量距离的长短来确定分段测量的段数)(4)把全部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定出了一条直线测定直线以后就可以用卷尺或测绳逐段量出所要测量的距离了2步测和目测1)步测师:你知道1

7、步的长度如何测量吗?老师依据实际给以订正。老师演示1步的长度:从后脚尖到前脚尖的距离老师演示步测的过程:先量出几十米的一段距离,用匀称的步伐沿直线走上3、4次,记好每次走的步数,然后再算出平均每次走的步数,再算出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多少?师:你能根据测量方法对教室的宽进行测量。老师强调:步伐要匀称,不能忽大忽小;要尽量沿直线行进2)目测师:你现在能不能坐在座位上估算一下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师:这种只用眼睛来估量一段距离的方法叫做目测老师出示图片“参照图”,帮助学生练习目测老师说明:目测时简单受地形的影响,如在开阔地,简单把距离估测的偏短,而在狭长的地方又简单把距离估测的偏长。三、实践活动1测定直线

8、老师提出要求:让学生分组根据课前分别指定的两点之间测定直线,在地面上画出直线,并量出两点间的距离。2步测师:请大家先测出自己的步长50米的距离反复走3次求出平均步数,再算出平均步长。师:请各小组公布工具测量的结果与自己步测的结果,并进行比较步测学校大门口到教学楼的距离3目测老师先测定50米的距离,每隔10米插上标杆,估计10米、20米、30米各有多长,然后拔掉标杆,依据指定的目标练习目测四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知道步测和目测与利用工具测量有什么区分?总结:在缺乏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要求无需很精确时,可采纳步测或目测板书设计:实际测量测量的常用工具:卷尺、测绳、标杆用标杆

9、测定比较远的距离的方法:实际测量教案3教学内容:教材第21页例1、22页做一做及练习五1-3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验视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相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驾驭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洁的换算.2、借助详细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主动的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建立较为精确的“1毫米”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教学打算:老师打算课件、米尺;学生打算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

10、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3、组织沟通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4、揭示课题“毫米的相识”.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建立“1毫米”的表象.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学问?(学生思索、沟通)在学生沟通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看法的同学向全班汇报、沟通.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晰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

1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思索: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厘米=10毫米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老师打算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老师供应一些资料)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须要留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

12、7毫米.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学生操作,老师巡察引导,留意线段从“0”刻度起先画和不从“0”刻度起先画的画法区分.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1、学生依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第1题让学生依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便利.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2、完成“练习五”第2题.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课外延长.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

13、有多长.米不是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假如你们有爱好,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板书设计:毫米的相识1厘米=10毫米10毫米=1厘米实际测量教案4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驾驭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它们的面积.教学重点:熟识所学实际测量的学问,能正确应用所学的学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P.145页口算(四).3.5+7.6 12-6.2-3.8 70.25 5.61.011.7+0.4 3+3.3 5.4-2.5-1.47 2.80.8(1.25+0.36)0.2 0.99+1.8 2.56-0.375000.001 3.

14、21.6 3.9+2.03 7.52.540.3612 0.754 4.93.5 1.20.4+1.30.42.14-0.9 6.250.8二、复习指导1.实际测量的有关学问(1)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测量地面上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时,应先测定一条直线.怎样做才能测定这条直线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看P.86页的插图及怎样做的步骤.(2)在进行步测时,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怎样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看P.87页怎样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长度.(3)学生独立做练习二十第7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想的.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二

15、十第5题.(1)明确各是什么图形?再动手量出计算它们面积所需的数据,并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2)比较它们的面积,你发觉了什么?(3)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说明,这四个图形的形态虽然不同,但面积相等.它们的高都等于2厘米,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1.5厘米,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而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厘米,比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了2倍,但根据它们面积的计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还要除以2,所以它们的面积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三、课堂练习1.练习二十第6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2.练习二十第9题.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后,老师再强调:三角形的面积是由它的高和底确定的.假如两个

16、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就相等;假如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就不会相等.四、作业1.练习二十第8题.2.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习二十第11题及思索题.实际测量教案5教学目标:学问目标:使学生驾驭步测和目测的方法。实力目标:培育学生动手操作的实力。看法、情感、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驾驭步测和目测的方法。教学难点:驾驭步测和目测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 分钟)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工具测量较远的距离,谁来说说我们是怎样测量的?2在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不要求非常精确时,怎样测定两点之间的距离呢?3在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不要求非常精确时,

17、可以用步测或目测的方法量出两点之间的距离。二、新授(20 分钟)(一)步测法。1进行步测前,首先要知道自己一步的平均长度是多少。师介绍方法:先量出几十米的一段距离,在用匀称的步伐沿着这条线段走三四次,并记好每次的步数,然后就可以求出走一步的平均长度。2例如:沿着一条40。3 米的直路,小明第一次用62 步走完,其次次用61 步走完,第三次用63 步走完。小明的平均步长是多少米?1)读题理解题意2)列出算式(62+61+63) 3=1863 =62(步)40。362=0。65(米)答:小明的平均步长是0。65 米。3试一试李光的平均步长是064 米,他从学校大门步行到家,一共走了854 步。李光

18、的家与学校间的路程大约是多少米?(得数保留整数)独立完成后沟通。(二)学习目测师:还有一种测量的方法就是目测,目测就是通过眼睛视察,估测两点间的距离。三、实践应用(10 分钟)带领学生到操场实际测量并做出记录。沿一段50 米长的线段走三次,记录每次的步数,第一次走了()补,其次次走了()步,第三次走了()步。算一算平均一次走()步,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四、总结沟通(5 分钟)你有什么收获?实际测量教案6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驾驭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它们的面积。教学重点:熟识所学实际测量的学问,能正确应用所学的学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

19、过程:一、基本练习口算。P.145页口算(四)。二、复习指导1实际测量的有关学问(1)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测量地面上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时,应先测定一条直线。怎样做才能测定这条直线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看P.86页的插图及怎样做的步骤。(2)在进行步测时,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怎样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看P.87页怎样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长度。(3)学生独立做练习二十第7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想的。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二十第5题。(1)明确各是什么图形?再动手量出计算它们面积所需的数据,并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2)

20、比较它们的面积,你发觉了什么?(3)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说明,这四个图形的形态虽然不同,但面积相等。它们的高都等于2厘米,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1.5厘米,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而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厘米,比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了2倍,但根据它们面积的计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还要除以2,所以它们的面积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三、课堂练习1.练习二十第6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2练习二十第9题。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后,老师再强调:三角形的面积是由它的高和底确定的。假如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就相等;假如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就不会相等。

21、四、作业1练习二十第8题。2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习二十第11题及思索题。实际测量教案7教学内容:教材6061页内容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一些测量活动,驾驭简洁的室外工具测量和估测的方法,并把所学学问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重点难点:1、学习用工具测量两点间的距离。2、学会步测和目测,体验步测和目测的价值。教学打算:卷尺、测绳、标杆一、相识测量工具老师播放农夫在平整土地;工人在兴修水利、建立房屋时进行测量的场景。师:同学们在平常的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这些场景?你知道测量的工具有哪些?老师说明:测量土地时要用到标杆、卷尺、测绳等工具二、测量方法探讨学习1、利用工具实际测量

22、师:假如要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可以怎样来测量?老师小结:测量较近的距离,可以用卷尺或测绳干脆量出师:假如要测量学校操场跑道的长度应当如何来测量?测量时应留意些什么问题?(学生边汇报,老师边演示“实际测量”)(1)两个人先在A点和B点各插一根标杆;(2)第一个人在A点指挥,第三个人把另一根标杆插在C点,使它和B点的标杆同时被A点的标杆拦住;(3)用同样的方法再把另一根标杆插在D点(依据测量距离的长短来确定分段测量的段数)(4)把全部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定出了一条直线测定直线以后就可以用卷尺或测绳逐段量出所要测量的距离了2、步测和目测(1)步测师:你知道1步的长度如何测量吗?组织学生学习书本上的内容,明

23、确测量方法。提示学生在实际进行步测时,要留意迈步匀称,防止步伐忽大忽小,向前走时尽量保持直线进行。这样测量出来的结果相对精确些。老师演示1步的长度:从后脚尖到前脚尖的距离老师演示步测的过程:先量出几十米的一段距离,用匀称的步伐沿直线走上3、4次,记好每次走的步数,然后再算出平均每次走的步数,再算出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多少。(2)目测师:你现在能不能坐在座位上估算一下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师:这种只用眼睛来估量一段距离的方法叫做目测老师出示图片“参照图”,帮助学生练习目测老师说明:目测时简单受地形的影响,如在开阔地,简单把距离估测的偏短,而在狭长的地方又简单把距离估测的偏长。三、实践活动1、测定直线老

24、师提出要求:让学生分组根据课前分别指定的两点之间测定直线,在地面上画出直线,并量出两点间的距离。2、步测(1) 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平均步长A:先在操场上量出一段距离(如50米):让学生反复走3次,并要求登记自己每次所走的步数,填在表格里。B:指导学生依次算出走50米的平均步数,以及自己的平均步长。老师也可以参加其中,可以让学生沟通每个人步测的平均步长,总结身高高的学生通常平均步长一些,身高矮的学生平均步长相对短一些。(2) 步测学校操场的宽可以让学生先走一走,并登记所走的步数,然后依据自己的平均步长算出操场的宽。结合每天练P38页的实际测量,可以组织学生测量篮球场的长和宽。(3) 比较步测和工

25、具测量的结果。用工具测量操场的宽,并将用工具测量的结果和步测的结果进行比较。3、目测老师先测定50米的距离,每隔10米插上标杆,估计10米、20米、30米各有多长,然后拔掉标杆,依据指定的目标练习目测四、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知道步测和目测与利用工具测量有什么区分?总结:在缺乏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要求无需很精确时,可采纳步测或目测课堂作业:完成每天练38页内容实际测量教案8教学内容:依据测量的有关内容,自行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学会步测、目测等测量方法,了解光侧、影测、绳测等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2、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实力.3、提

26、高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和计算实力.4、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打算:课件、米尺、卷尺、等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师:我们相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和厘米,并且知道了它们也许的长度,那么今日我们就用我们所学的学问来进行实际测量.在进行测量前,我们要了解哪些测量学问呢?例如:测量工具、测量单位、测量对象、测量方法等等.(学生提到了进行测量的时候,要运用尺子,记录测量结果的时候要用到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二、活动程序1、打算活动:展示人们测量一些建筑物的课件.2、布置活动师:我们已经驾驭了测量的相关学问,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实际生活,选择一个你想测量的对象,选用适当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

27、测量.测量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2)每小组要在活动卡片上做好记录.3、供应给学生“实际测量活动”卡片.卡片上记录了关于测量内容和测量方法的一些建议,学生也可以依据自己选择的测量对象和测量方法,填好上面的表格.4、活动起先每个小组选择12个测量对象进行实际测量,小组内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不同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全班沟通总结:首先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对测量结果进行汇报.其次每个小组发言之后,其他小组进行评议.激励学生指动身言小组的不足与错误,并赐予补充或更正.最终,老师针对全班的汇报结果进行总结.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实际测量的方法,我们要留意这些方法的好用性和合理性.在遇到实际测量问题时,我们应当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简洁、奇妙地解决实际问题.第24页 共24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