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论语学习心得_关于学习《论语》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0169711 上传时间:2022-04-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论语学习心得_关于学习《论语》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2年论语学习心得_关于学习《论语》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论语学习心得_关于学习《论语》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论语学习心得_关于学习《论语》心得体会.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论语学习心得_关于学习论语心得体会学习论语心得体会范文篇一 对于论语,我们并不生疏,可是真真正正坐下来阅读它还真的是第一次,可能我们对于论语中有许多经典名句很熟识,但是你从深处挖掘一下,就会发觉其实这些最简洁的句子里面隐藏着最深刻的道理。 论语是一本记录圣人孔子言行的书。在读了之后,其实我们可以感受到孔子的志向和理想,而且书里面也记载了许多他教人的道理,并且他也非常严谨的规范自己,以自己实际行动来做出表率。我想:他之所以被后人称为圣人,就是因为他把平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累积起来,成了我们现在最珍贵的精神财宝。孔子的言论许多,而我在这里只是把读到的一些我自己很有感受的话想要拿出来共享一下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自己不喜爱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比如说:饥寒是自己不喜爱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爱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当奉行的原则。这句话其实说着很简洁,但是在我们做起来总有一些困难,可能我们现在强加给别人的不是有形的物体,许多时候,我们总会在无形中把一些心情强加给别人,就像我们常常说的: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苦痛之上。我想这个是不行取的,所以这句话依旧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种看法。 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孔子的弟子有一些做官

3、的,孔子教化他们干出政绩不要急于求成。任何事物发展有它的规律性,在学习上我们要按部就班,打好基础,在工作上我们同样要这样,许多人都想着我们做到怎么怎么样的业绩,可是光想着怎么样能够快点的完成目标,做出成果,却遗忘了许多事情基础很重要,过程也很重要,只想着快点到终点,而忽视了旅途中的风景,我想这并不是胜利。许多时候,我们要放平心态,规划好,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实现,这样才会看到更美更许久的风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消逝的时间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现在我们许多人都喜爱享受生活,把时间奢侈在一些吃喝玩乐上面,等到年龄大了,才发觉许多事情并没有实现,心里就有许多懊

4、悔,可是时间却在也回不去了。看着孔子说的这句话,在当时的社会,孔子都有如此感受,说明无论世界怎么样发展改变,真理的东西还是永恒不变的,而我们也要时刻谨记这句话,合理支配好自己的时间,为自己的志向而奋斗,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来懊悔。 我读了论语后,知道里面许多道理放在我们现今社会还是经典,而且也是我们要做到的,就像于丹老师说得:论语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许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一则语录都很简短,它就是一种看法,是一种朴实的、暖和的生活看法。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范文篇二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说: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

5、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不也觉得兴奋吗?志同道合的挚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到欢乐吗?别人不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短短的几句话,包含了做人、做事、交友、处世的道理。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学问,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孔子一生酷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始终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特别深邃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论语中对于教化思想方面的内容对我启发很大。在教化对象的选择上,他主见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贤愚,机会均等。用今日的话来说,孔子特别敬重学生。在教化的方法上,孔子主见因材施教,重视诱导式的启发教化,触类旁通,强调在实行启发诱导的基础上必需留意按部就班。本

6、学期我所教的课文中,讲的就是孔子与学生的故事,再次重读孔子的论语,让我再次接受了教化。在教化的培育目标上,孔子认为进行教化的目的除了用仁义礼净化人们的灵魂,协调人们的社会行为之外,其重要的目的在于培育具有仁义之心的仕、君子,以为当时的社会服务,这就是他闻名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读孔子的论语,让我想到了我们今日的教化教学实际,发觉孔子的许多教化思想在今日仍被接着沿用,仍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一部经典著作。如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也就是我们今日所说的老师要培育学生的学习爱好爱好;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了,提出了学是思的基础,思又能

7、使学不断深化和扩大,阐明白学和思的辨证关系,就是我们今日常说的学思结合。再如今日的因材施教、写作参考按部就班、举一反三等这些教学原则、方法在论语中都能找寻到痕迹,除了教学,孔子关于做人也有自己的独树见解。他强调做人要正直磊落,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正大。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开了灾祸。他还强调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又曰:人 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

8、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做人还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即:我每天都要一再反省自己:帮助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挚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强调从自身动身修养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孔子强调做人还要重视全面发展。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孔子认为,学习必需有明确的目的,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意思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

9、,这才是我们忧虑的啊。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 以上是我学习论语后的一点感受,通过这次学习我才知道自己的学问面是多么的狭窄,让我有一种人生到处尽学问,世间人人是我师的感觉。今后,我肯定要多看一些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范文篇三 作为一名老师已不是第一次与论语打交道了,论语在我看来像是一位变化莫测的挚友,每次接触都使我有不同的感想,更有新的发觉。这个假期在校领导的建议下,我再次走进论语,与它进行心与心的沟通。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交给了我们许多处事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它告知我们做任何事都应讲原则,更应当把握原则里的分寸。我们

10、今日总是在说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是好什么事是坏,其实有许多时候,一个事情的推断不单单是好坏之分,只是看你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或者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只要把握好这个尺度,就不会出现问题的。孔子的一个学生曾经问过他,有一个人说:以德报怨何如。以德报怨这个词我们并不生疏,我们常常说生活里头有这样的人,无论别人怎样对不起他,他还是对别人那么好,我们觉得这样的人格应当在孔子那里是得到赞许的,可没想到,孔子反问他了一句,何以报德?孔子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他已经用德埋怨了,那他还留下什么去报人家的恩德呢? 读到这,我迟疑了。在此之前我始终认为以德报怨是大度是豁达的表现,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这里孔子又教

11、会了我一个做人的道理:以直埋怨,以德报德。就是说一个人,假如他有负于你,你可以用你的正直耿介去对待他,去处理这件事,但是你要留着你的恩德和你的慈善去回馈那些真正有恩于你的人! 孔子说:天人合一。于丹老师说明说这种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身为一名老师,那么我的和谐是什么?我想最根本的应当是老师与学生的和谐,老师和学生在我看来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组合,而不是对立的组合。 孔子教化学生时看法是平和的,心中是有信念的。我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每天面对的是一张张稚嫩渴望学问的小脸,他们年龄还小,思想尚未成熟,接受学问的实力比较慢,这就要求我在教化学生的时候能够心态平和,而且要对他们有信念,能够发自内心的确

12、定他们。 在我的职业道路上,我也会抱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看法与同事和平相处,做好我的本职工作。 人们常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一个老师的心灵思想干脆影响一批学生的思想观念。于丹老师在心灵之道中这样说道: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缺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而且要用内心的淡定与坦然弥补缺憾。因此我在与学生接触的时候即使有什么不快乐的事驾临,我也要尽量安静自己烦躁的心情,不把自己不良的心情传染给学生。因为我坚信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它尽快的过去,这样我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我才会活得更有效率。 我想作为一名老师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心态,还要把这种好的心态传播出去教化学生在今日这么一

13、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是多么的重要。要使他们明白在这个时代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坦荡荡的胸怀。 现在我们生活的环境是相对独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所以无论对挚友领导还是家人都要保持肯定的距离,驾驭好亲疏的分寸。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敬重,这种敬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当保有最美的境界。 常言道: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人活一世,毁与誉,从来都是如影随形的。名气越大,越是难以避开。今日把你捧上了天,明天又将你狠狠地踩在脚下。岂只是活着的人,即便是盖棺之人,也难以定论。孔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别人的攻讦也好,吹捧也罢,全不必当回事的。假

14、如有人捧你捧得太厉害了,其背后肯定隐藏着某种目的。就拿孔子本人来说吧,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们之所以如此推崇他,不过是利用他的学说,用以禁锢民众思想,作为巩固其阶级统治的工具罢了。所以做人肯定要脚踏实地,做事肯定要心安理得,不要被他人的巧语花言所迷惑,要认清糖衣裹着的往往是炮弹。赞也好,贬也罢,嘴巴是生在别人身上的,谁都有说话的权利,岂是谁能左右得了的? 孔子有这样的名言: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己所不能也。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天乎!意思是说别人不了解你,嫉妒你、攻击你,你也不愤怒,而是时常反省自己,我还有哪些不足之处?与其奢侈时间去反击别人的指责,倒不如埋头做

15、自己的事,不怨天,不尤人,努力充溢和完善自己。要坚信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孔子曾说过,看一个射箭手技术的凹凸主要是看他是否射中了靶心,而没有必要非要到靶子后面去看看他是否射穿了靶子没有。看似简洁的一句话,其实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特别重要的道理:对他人不能太苛刻,宽容别人其实更是宽容自己。 人生在世,总是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也总会产生各种不快与摩擦,在处理问题上,有的人会三思而后行,而有的人却实行了极端的方式,害人又害己。有的时候我们宽容了别人,别人就会宽容我们,善待我们;而我们对别人苛刻,别人也会反过来以更加恶劣的看法来回击我们。让我们用宽容对待身边的人吧,这不是消极或

16、软弱的表现,而是真正的君子之度,是大家之风。 是论语使我对人生有了新的看法,对工作燃起了新的激情,它教会我最多的就是宽容。人与人之间须要宽容、须要理解。宽容是催化剂,可以消退隔阂,化解冲突;宽容是润滑剂,可以调整关系,避开碰撞;宽容是清爽剂,会令人感到舒适,感到温馨,感到自信。宽容是一种豁达的风范,更是一种华蜜。它是一盏绿灯,帮助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通行。选择了宽容,便选择了财宝!读懂了论语,便读懂了人生!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范文篇四 通过听朱先生的课,对论语乃至整个儒学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孔子的确是了不得的圣人,同时也相识到儒学与佛法大有相通之处。以下就学习体会略谈数端: 一、以前虽然对

17、论语并不生疏,但过去的理解特别浮浅。主要缘由是看法与方法不正确,朱先生曾讲过,读论语,首先要把看法摆正。孔子是圣人,自己是凡夫,对圣人要有至诚的仰慕与崇敬。论语是传道、修行之书,仅靠逻辑分析、考据论证之类的现代学术方法是不能得门而入的,要靠真诚意去感通圣人之志。圣人的心是纯然天真之心,圣人所讲、所传,无非也是这颗真心,我们只有发起真诚意,超越纠缠我们心性的世俗心,才能与圣人感通。假如真的能这样,则论语就能不读自通,王凤仪善人就是这样的例子。其次,论语作为修行书,到处体现着实践精神,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学论语不是靠嘴巴,而是用行动,要把圣人的思想落实在实践中,落实在工作与生活细微环节中,特殊

18、要落实到家庭生活。一位居士曾说过,有的人在工作单位上是君子,可一回到家里就成了小人。修行人要特殊留意这个问题,家庭是修行的第一道场,要在家庭生活中化禀性,去习性,格物至知。这很不简单,学生在这方面做得很差。 二、学佛前读论语,都是为了学术探讨。读来读去,总感到这本语录体著作特别琐碎,多是一些道德教训,搞不清其主旨是什么;对书的结构、层次也不清晰。听了朱先生的课后,才明白了这些问题。儒家学问的根本是心性,此心性也称为明德、天命之性、诚、明、天等,王阳明称之为良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论语中则多称之为仁,仁是我们的原来面目,是真正的主子,只是凡夫把它迷失

19、了。夫子之学,就是一个仁字,此仁即夫子之道,夫子一生的工作,是使众生复归仁性。钱穆先生孔子传说:其生命,其年岁,其人,即全在志学好学志道乐道之无尽憧憬无尽追求中。其所愤,所乐,亦全在此。此以外则全可忘。故孔子毕生其实则只是一志学志道好学乐道之人而已。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释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个一其实就是仁,曾子为什么说明为忠恕呢?仁是道之体,忠恕是道之用,道体难以言传,故曾子从用上说;而且,忠恕也是进入仁体的门径。只要弄明白了仁这个根本问题,论语就简单懂了,论语全篇,其实都在讲这个仁字。 夫子之学是形而上的仁与形而下的伦理规范的合一,儒家的道德是德性与德相之合体,仁作为德性,

20、是无私无我的,宏大的,具有浩然之气,是道德之本体;而德相则是德性的详细表现,是各种各样的规范,是道德之现象。作为本体,德性永恒不变,不论什么时代,人的德性都是相同的;而德相则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孔子的仁学,体用一如,即事即理,体现了宇宙人生的中庸之道,为中华文明建立了根基。但近代西学传入后,中国人的道德观只涉及到德相,德性却失落了,这样,德相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剩下一个空壳。现在,这个空壳也不复存在了,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道德的时代,自古迄今,道德之沦丧无过于今日。而道德重建,也只有复归德性,才能胜利。 听朱先生的课还有一大收获,就是弄清了论语全书的结构与层次。先生认为论语是依据周

21、易编排的。学生对此感到很新颖,通过先生的讲解,深感此说的确很有道理。在此基础上,学生从自己所探讨的美学专业角度,把论语当作一部美学书,因为仁就是真善美慧的合一,当然也是美的本体。从这样的角度理解,则第一篇为大道之美,道为乾、为体,其次篇为大德之美,德为坤、为用,第三篇为礼乐之美,礼乐以仁为体方美,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第四篇则为大仁之美,第五篇为涵养之美,第六篇为内省之美,第七篇为师道之美,第八、九两篇为德行之美,第十篇是夫子的气象风度之美。而每一篇,又分若干层次,如其次篇18至21章探讨政治结构中君主、大臣、士、师各自的职分,说明诸方面结合起来,政治才能和谐。这些都在讲课分析得

22、很清晰,这样,整篇论语的文脉就一目了然了。 三、先生在授课中还介绍了王凤仪、刘友生、谭荣清的学问与德行,学生看了一些的资料,很受教化,得到许多的启发。首先,王凤仪是儒家血脉的传承者,是儒家学说的大实践家。近代以来,特殊是新文化运动以后,随着西学的传入,学问界尽吹西风,儒家学说被歪曲并倍受打击。然而,礼失而求诸野,在此危难之时,草根儒学家王凤仪先生领导的道德运动异军突起,并再传至刘友生善人于当代,显现出坚韧的生命力,形成了具大的社会影响。然而从那时至今,学问界对此始终盲然无知,毫无反应,这说明近代以来,学问界不曾有过真正的学问。王凤仪先生是儒学发展史上重要的人物,他出现在西方思想传入中国的近现代

23、,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说明儒家思想家完全能够适应于当代社会。其次,王凤仪的实践与理论,也说明包括儒家在内的中国心性之学是真理,是具有实证特点的真正学问。王凤仪并没有读过书,他的学问,全从自己的天性中流现出来,此天性人人皆有,是真实的存在,不管体验到与否、发觉与否,它都客观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深处。 只是一般人都被禀性与习性所限制,为恨怨愤怒烦所染污,这种天性便不能显现。只要我们老醇厚实做格物至知、诚意正心的修证功夫,就能得到真实的受用。最终,对王凤仪的学问与佛法的关系,也要有醒悟的相识。王凤仪、刘善人虽然也谈到过佛法、成佛等问题,但其学说只是佛法中的人天乘,修到最高水平也只

24、是命终后升天,是不能出离三界的,更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其学说没有达到缘起性空、能所双遣、绝待圆融的层次。有的人说,你连人都没有做好,修佛能胜利吗?若论通途法门,靠自力断惑证真,则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但这种说法并不适合念佛法门,净宗一法,以信愿感通佛的愿力,临命终往生西方以出离三界,往生的基本条件是信愿行三资粮,除此之外,再也没有更高的要求。 故观经下三品往生者都是恶人,这正说明信愿力、佛力的不行思议。但现在有人把儒家学说当成往生的条件,这种知见是大有问题的。但另一方面,念佛人也要仔细学习儒家学说,实践王凤仪先生的学问,这能够培育我们真诚意,格物至知以对治习气,化禀性去习性以复天性,这都有利

25、于增上我们的信愿力,有利于增高往生品位。 四、通过学习论语,对孔子的形象有了新的相识。孔子本人的形象应当是什么?二千多年来,夫子被不断说明、演绎,形成了各各不同、差别巨大的形象系列,曾被称为至圣先师,也曾被称为丧家犬。这是一个说明学问题,佛法则称之为唯识所现。孔子的形象是由说明者心性境界水平确定的,人们所看到的孔子的形象其实是自我心象的外显。通过学习论语,真实感受到孔子是一位超凡脱俗的圣者,也真实感到全部语言都不能完备地描述他,贤者颜渊倘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迷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站得多高,就能看到

26、孔子有多高。全部学问之中,只有佛法才是宇宙人生最原委的真理,只有从佛法角度,才能真正理解儒家,正如张商英所说:吾学佛,然后知儒。同理,学佛然后才能识夫子面目。莲池大师竹窗随笔认为夫子是儒童菩萨,并说:使夫子而生竺国,必演扬佛法以度众生;使释迦而现鲁邦,必阐明儒道以教万世。盖易地则皆然。大圣人所作为,凡情固不识也。大师道眼圆明,境界不行测度,我们当仰信祖师之言,不以凡情测度夫子。 学习论语的收获是巨大的,听朱先生讲课也是特别开心的,期盼着先生讲后十章,还有高校、中庸等。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范文篇五 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宋人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不仅

27、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东部的圣经。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具体的读,但是却在字里行间已经被孔子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才智折服! 他的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靠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间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这样一个宏大的思想家、教化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涉及政治、哲学、教化、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各方面,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思想言论不肯定与我们今日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

28、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建国已六十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岁月,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应当是守成期,顺理成章的天命。其实,儒学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仅可与守成,亦可催人进取,儒家文化中蕴含的对现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气,不仅是为某个阶级服务的政治哲学,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学。儒学在历史发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运悬于一线之际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因为这其中隐藏着巨大的潜能,那是超乎政治伦理之上,鲜活在平常日用之间,本于生命,主动进取,追求胜利的永恒精神。人生,就要有主动的心态,明确的目标,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行动来获得胜利,这是天地自然社会给予人类亘古不变的使命,也是

29、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终极目标、整体主题。而这些,却是孔子给我们的启示。 一、要勤学善悟,学以致用 读完论语之后,脑子里都是中国伦理道德和我们民族传统的文化思想,但整篇文章下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关于学习方面的论述。孔子很重视学习看法,强调要终身好学不厌,提倡不耻下问的精神。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当然不会都是强于自己的人。只要有善者,就要从之,对于不善者要引以为戒,改正自己也有的缺点。这里指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像我们工作时间短的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身实力和素养。学习首先要勤奋,其次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有个闻名

30、的胜利公式:勤奋努力+正确方法+讲究效率=胜利。其中把勤奋看成是首要因素,说明要取得任何方面的胜利,都必需具备勤奋精神。勤奋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方法,就是要勤学、勤记、勤思,温故而知新。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一个人要增长学问和才能,就必需仔细读书和思索,两者不行废,要养成常常思索问题和总结自己的习惯。通过自身的学问储备,形成自己有理有据的推断,那就是要勤奋学习,勇于实践,擅长总结,定期对自己所感所悟进行梳理和提炼,不断温故旧学、收获新知。能悟,才能有所提高,才能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事半功倍;得悟就会豁然开朗,对新问题有新的方法,而不是

31、手足无措。孔子认为,学习必需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敏捷运用学问。 二 、爱人如同爱己 ,敬人如同敬己。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意思是指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恳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

32、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现代人一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得到他人的敬重,但为什么自己付出了什么,却很少去思索。有的人唯我至上,目空一切,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有的人出口就脏话粗话,不管他人接受不接受。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假如自己心中没有了别人,就难得到别人的敬重,特殊是生活中诸多不如意的人,忧患多于快乐的人,更不简单做到自尊自爱,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颗真诚的心,真心赞扬他人,真心对待他人,真心接受他人的好意,要以德埋怨,以直埋怨,用论语精神指导我们的行为。 在日常工作中,真心对待每一位前来办事的市民,对所提出的问题要一一解答,为市民供应快捷服务、便利服务、微笑服务。

33、 三、以正确的心态面对人生观 每个人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或许我们无力变更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变更的是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看法。论语的精华之一就告知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缺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其次个看法是,承认现实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知我们对待生活缺陷的看法。在处世之道中,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隐含着就是在其位要谋其政。在我们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是前提。社会是一所大的学校,要想在工作中有所作为,真正胜任本职工作,就要多听、多看、多思、谨言慎行

34、,以自己的身体力行结合别人的间接阅历才会使自己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孔子所言的修以安百姓那样的一种高尚的信仰、情怀和社会坦荡,作为我们一个一般人的相识没有实力顾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始于足下,做好自己的工作,假如每个人都能做好份内的事,那么整个集体就是一个和谐的集体,是一个主动向上的集体。 四、生活中正确对待自己的得与失。 论语一书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具有极大继承价值,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真可谓是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使我印象很深刻: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特别细致的佛像,每天都有许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过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同一山体的花岗岩石砌成的,台阶不服气

35、的对佛像提 出了抗议:我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得?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四刀就走上了领导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了佛。这个故事告知我们,当心中经常自觉不自觉的与他人凡事做比较时,其前提就是自己是否有可比性,比较方法是否有科学和理性。通过比较应当是发觉差距而产生压力和动力,因有了鉴别而便于定位和确定目标,其目标应是催人向上,奋勉有为,这样比起来我想内心就平和多了,怨气自然就少了。常言道,你有你的欢乐,我有我的快乐,知足常乐!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将眼光放长远些,你才会收获更多。 读论语,让我们领悟到的是一种才智,是对学习的正

36、确相识,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挚友的理智看待,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实生活中的理性道德。总之,论语从多种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特征,作为两千多年前的闻名思想家、教化家,孔子和我们今人有很多共同之处,其中的很多思想是当代人的精神和楷模,要做到古为今用。我们今日也常会说,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盛、事业胜利的基础,特殊是在我们努力创建和谐社会的今日,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显得尤为重要。有时间就去读一读论语吧。 第20页 共20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