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元代画坛的隐逸之风_元代隐逸书家.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0081961 上传时间:2022-04-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元代画坛的隐逸之风_元代隐逸书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元代画坛的隐逸之风_元代隐逸书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元代画坛的隐逸之风_元代隐逸书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元代画坛的隐逸之风_元代隐逸书家.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元代画坛的隐逸之风_元代隐逸书家 摘 要:元代是我国文人画发展的高峰时期,而元代绘画的主体文人士大夫则普遍有隐逸的倾向。当时残酷社会现实使他们不能在现实中自由的生存,那么他们就逍遥于山林之中去找寻他们的性灵。由宋代兴起的理学思想影响了这个时期文人们,当然也有一些其它的缘由,本文就元代画坛普遍存在的隐逸之风和理学之间内在关系进行一些探讨。关键词:元代 理学 隐逸 画坛 文人由唐朝兴起的文人画到了元代已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元代绘画的创作主体文人士大夫受着这样那样的缘由普遍存在隐逸的倾向。由于几千年来所形成的那种清高,面对蒙古贵族的统治,在汉人士大夫眼中是所不能接受的。这个大的社会背景确定了元代的文

2、人们不能在现实的生活中自由的生存,找寻他们志向的生活,那么他们选择了逃逸。嬉戏于山林之间,泛舟于江海,在书画艺术中去寻求心灵的安逸,他们虽然不能像魏晋先哲们那样的潇洒高蹈,却也不乏优游和恬淡。社会黑暗异族统治的残暴是画家选择隐逸之路的外在缘由,而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呼唤是其产生的内在缘由,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侧面看:一、“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出自周易艮卦所阐明的思想,理学家是非常重视的,二程甚至说:“一个艮卦,抵它一部华严经。朱子也说:“艮卦是个最好卦。”在宋代理学家看来,艮卦最重要的意识在一个“止”字,所谓“内止天理,外止人欲”。杨万里,诚斋易传从今拈出三层意思:“大哉止乎!有止而绝之者

3、,有止而居之者,有止而约止者”。“绝”说的是“绝欲”,“居”说的是“时止时行”,“约”说的是“各止其分”。这三层意思又是相互关联的,其核心就是“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君子思不出其位,但求性灵之安逸。二、仁者乐静。儒家哲学特殊强调动静不失其时,孔子就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静,智者动”。动与静是儒家对天地存在特点的相识,人的心灵也应当顺应自然之道,动静变易与天地相契合,人的心灵也应当顺应自然之道,动静变易与天地相契合。动静改变,翕辟自如,以成天地万物。而人的文行出处也应动静适宜,以静制动,但动强调静,以孔子“仁者静”的话就可看出“主静”的意思。宋代理学更清楚的提出主静说。孔颜之乐,元代隐逸

4、画家免于仕进,在山林中寻求优游自乐,许多人虽然失去了荣华富贵,过着粗衣淡饭的清苦生活,但这好像他们并不感到苦痛,相反,一种愉乐的基调总还覆盖在他的诗情画意中,他们缺少了锦衣绣食,缺少了车马随从,过着一叶偏舟独来独往的生活。但是他们却感到异样的满意。他们对那和为蜗角功名,蝇头小利奔波的官场早就厌倦,他们那这里投去了咒语。他们来到了山林这中,等待他们的只是“穷”贫困的物质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他们在这“穷”中寻找到了适意,这不仅仅是大自然给他们的适意,更是摆脱樊笼回复自由的适意,陶然迎意犁然荡心的适意,更是得到了生命的“大自由”的适意。他们也有生活的窘迫和尴尬,但是,他们并不懊悔,这里因为“但使愿

5、无违”,这是因为他们在儒家思想中找到了性灵的支撑力气。儒家思想中充溢了在“穷”中追和“乐”的才智。儒家强调“君子固穷”,这句话不知给处于隐逸中的画家们带来多大的精神劝慰。尤其是宋代理学家从原始儒学中剔发出的“孔颜之乐”成了元代隐逸画家的思想武器。绝于仕林隐居山林,然总免不了囊中羞怯,难以为继,吴镇曾力生计卖卜于市黄公望也时常到了连喝酒钱都付不出的地步,像倪云林那样隐一于清阁中,过着优裕生活的人在当时并不多见。画家在穷困潦倒之时,当然作画可以劝慰他们的性灵,但是他们总不忘从理学中吸取精神力气。“孔颜之乐”如同一涌世泉灌注着隐逸画家的心灵。这种境界,鼓舞着画家们,使得他们能混迹编氓,沈晦免祸,介石

6、之操,皎然不昧,同时也消退了他们不见用于世所带来的哀痛,更使他们能陶然自乐,千载之下,成为孔颜的知音。还是缘于此处于黑暗的社会中,身处萧然逆境之下,元代的隐逸画家虽有愤懑,甚至还有悲伤但他们没有颓唐,没有无望,他们的心空并未被有霾所占有,相反在逆境中他们则更多地感到士君子的“弘毅”,更多地感悟到领悟大道的快乐,在这些的影响之下,他们的性灵更多地表现为恬然,他们的画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解脱之道。“圣贤气象”:元代朱子学胜行,朱子的“圣贤气象”观也在隐逸画家群体中流布,画家们情愿在隐逸独处的状况之下,葆直养素,陶胸培性,以理的“圣贤气象”视为自己的人格高标。强调去除局促和偏狭,根绝污浊和俗气,解除凄婉

7、和哀痛,力求在圣贤的气象中改变自己的气质,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此时的隐逸画家认为,胸宇不大,则人品不高,人品不高,画境不宽,画家们由气象的培植做起,最大限度地拓宽自己的心灵境界,从而更志于安贫乐道,守望山林。儒家哲学强调一阴一阳之谓道,静为动之基,动为静之发,动静相变,本是恒常之则。隐逸画家对静的偏好,给他们的绘画创作带来了新的感觉。静之时是领会天地神韵的好时机,只有静他们才会找到其感觉,找到他们在人世场上所失却的真善美。画家们善静,并非流于静,他们要在静中追动,动静结合,翕然成变,以一奇妙之性看世界。“明晦”交替,隐逸画家对清高的普遍推秉与去除欲望,独存本真的理想亲密关联,程朱理学的“存天理

8、,去人欲”的思想与此正相吻合。元代士人的轻视功名利禄,回复自我本性,远避一切浊流,让生命的清气蒸腾起来,去做一个昂然不椟的人,如宋代理学家,陆象山所说的无论多“穷”,“都须还我个堂堂正正的人。”这正是一种刚健不陷的精神有理学作为元代文人的性灵支称,使他们能够在当时的社会中找到一些可以劝慰自己东西,也使他们能够在隐逸中安乐于山林。正如隐逸画家们屡屡发出的呼声;“我亦乾坤清气者”,有这样的磊磊正气,在隐居中还有什么样的困苦不能战胜呢?这也可以看出中国本土文化对中国文人的影响一个纯粹的中国文人的性情应是淡泊的。中国文化的内在风格是一种为“入世”而打算的“出世”!这也是我所始终神往的中国文化!(作者单位: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注释 周易艮卦 黎靖德朱子语类卷十三 现藏上海博物馆 周南老元处士云林先生墓志铭,倪云林先生诗文集卷十一外纪参考文献1 朱良志.扁舟一叶.M.安徽.安徽教化出版社2 朱哲.先秦道家哲学探讨.M.上海.上海人明出版社. 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