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有效性的研究.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0081197 上传时间:2022-04-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有效性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课堂有效性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有效性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有效性的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培育的外语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化,老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已发生了可喜的改变,课堂教学在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化理念的带动下渐渐活了起来。“小组活动”成为老师普遍采纳的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手段。但是,笔者通过视察和调查了学生在课堂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发觉小组活动详细实施时的效果并不如预想的好。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小组活动过于形式化、学生参加率不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缺乏。本文试对课堂教学中小组活动低效问题进行解剖分析,以期为新课改的健康发展供应有益的借鉴。【关键词】小组活动 有效性 影响因素 策略一、 问题的提出 随着

2、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的信息化,使得英语的重要性日显突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育的外语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设定中学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化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实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育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实力。从描述中可以看出,在中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已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学会说几句外国话,而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来“促进心智、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 对绝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课堂环境几乎是外语学习的唯一场所。学生接触语言的频度和深度是每个中学英语老师值

3、得重点关注的问题。小组活动在这方面始终起着主动作用。但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课堂如何才能共同有效学习,老师如何设计小组活动,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以避开形式化、低效化现象,是我们中学英语教学课堂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二、理论基础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教化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从教化学专业角度说,教学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发展。教化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学问、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看法、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余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

4、表现)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情愿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三、 影响小组活动的设计与实现的几个因素 1. 师生文化因素中国传统课堂就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听老师讲课,记听课笔记,然后通过背诵来记忆、通过作业来巩固。大多老师在日常教学中采纳的主要仍旧是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但是,在公开课的教学中,为了迎合新课改的要求,实现一般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实力”的目标,小组活动这把“万能钥匙”是不得不用的。虽然,这种

5、课许多课堂表面上看上去热喧闹闹,但却忽视了活动本身的价值意义和文化内涵,缺乏应有的实效。另一方面,学生习惯于“仔细听讲”,一旦老师要求进行小组活动,许多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意识淡薄,有畏惧心理,怕出错被别人嘲讽和丢面子,结果就简单导致活动受到阻碍,进而也起不到活动的效果。2、 中学课本课程设置因素1)、课时过于紧迫使小组活动难以充分绽开。很多老师把任务型教学的理念渗透到小组互动学习中,如设计make a survey,或 make an interview 等等。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和大班授课的影响,老师往往为了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所设计的互动活动往往由老师设计成固定的互动模式和内容,学

6、生只能被动地接受问题和任务,小组互动成了学生实施老师意图的操练方式;或者由于时间紧迫,只好在学生起先探讨后不久就让他们停止了,使学生想表达的观点无法完全表达,老师作简要地总结归纳后草草结束任务,使得小组探讨的效果大打折扣,小组活动流于形式。2)、 内容不够真实使小组活动无从绽开。新教材的取材非常广泛,涉及到世界的人文、地理、科技等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要求老师依据各个题材和对目标语言的应用设计的全部活动都能适应班级的整体学习风格和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实力、心理特征、交往状况是非常困难的。由于有些活动的内容不够真实,与学生的生活有肯定距离,学生无话可说,加之学生手头也没有相关的信息资源可以利用,尽管

7、有很高的主动性,也只好作罢。3、老师的教化教学水平因素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小组活动中,假如要想达到志向的目标,老师的作用不是降低而是增加了。我们可以体会得到:新课程对老师的教化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活动假如不经细致地支配、有序地执行、自始至终地调控,那么小组活动就很简单变成学生的“说话时间”。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觉,小组活动的任务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活动规则是否明确、成员分工是否考虑到每个同学的个体差异都会对小组活动的有效绽开产生很大的影响。 4、学生的认知和特性因素小组活动要求各成员共同担当责任,主动思索,主动探究与同伴一起完成任务和共享探讨成果。但是,由于不同的学生的认知风格和特

8、性特点上都有所不同,对于那些喜好以个人学习为主的独立学习型以及喜好的独自思索的内向型性格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风格和特性特点在这里受到冲击。所以,我们常常会发觉小组成员在探讨中表现不一,个别学生占主动,其他同学只是被动地听,或只是在“说话”而非“探讨”。加上目前我国中学多是大班教学, 班级人数多,分的小组也多,老师的确很难监控到每个小组探讨的状况。长此以往,部分同学的主动性和主动性被挫伤,甚至对小组活动产生厌烦心情。四、提高小组活动设计有效性的策略1、持之以恒,建立“干脆体验,合作沟通,全员参加” 的课堂文化。高效率的课堂应当具有既轻松又严格的文化氛围,学生们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提出问题,

9、同时也应当充分实现有效的学生与教学内容、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而不是漫无目的“说话”。大量的实践和探讨证明,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同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不同性格的学生都能摆脱约束,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一起合作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要建立“干脆体验,合作沟通,全员参加” 的课堂文化,老师首先应当懂得发展和构建这种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的课堂文化氛围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老师可能要用整个学年去努力构建,并不是仅仅通过一次或几次课堂教学就能够完成的。其次,老师还应当变更我们传统对老师“传道、授业、解惑”角色的定位。在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里,老师可以是一个引导者、督促者、激励者、帮助者、监控者、笔录者

10、、气氛调整者,倾听者、也可以是一个同伴学习者。例如,在上模块3第一单元阅读部分时,正好是春节过后寒假开学的第一天,而本课的中心话题恰是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趁此机会,我组织了小组活动:每组五位成员,三位组成临时家庭,两位为外国友人。春节期间,家庭成员邀请外国友人来家做客。其中,涉及Making phone calls/ Making invitations/ Expressing thanks/ Inquiring custom/ Introducing festivals等活动。在小组活动中,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语言实力强可帮助相对弱的同学,老师也参加其中,

11、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或给与激励性评价。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学习的热忱被大大地调动起来,学生变成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体,它的成效是不言而喻的。2、重组教材,创设合适的、有肯定探究性学习意义的小组活动任务。有效教学的小组活动关键是:活动内容是有意义的、值得老师去教、值得学生去学的内容。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小组活动任务应当以教材为基础,遵循肯定的课程标准。但是,完全按部就班地依据教材进行教学,时间上不行能允许每个小组活动的任务得以有效的绽开。另外,统一的课程标准、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问题任务明显不能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习水平和不同学习氛围的班级学生对小组任务设计的要求。要想使小组活动不流于形式,老师必需

12、深化探讨教材,并针对班级学习水平,学习氛围等的特点对教材进行重组,创设合适的、有肯定探究性学习意义的小组活动任务,吸引学生主动参加到与教学内容的互动中来。例如:在上模块4其次单元时,我大胆改动了第一、二、三部分,内容替换成用目标语言“ing结构”描述袁隆平的句子。一方面,复习了前一课时的内容和词汇,另一方面,呈现了目标语。在应用目标语的环节,我让学生“Work in groups of four, and use at least three sentences by using V-ing to describe one of your classmates. And The other s

13、tudents will guess who he/she is.” 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用所学语言进行对话表演,把课堂教学融于真实的生活,使之贴近于生活,从而培育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实力。 这个情景的设置有效地加强了学生的口语交际实力。 3、加强学习,提高设计合理有效小组活动的专业水平。前文中我们就提到了,与我们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和听说法相比,交际教学法对老师综合素养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详细表现主要在老师的教学决策和课堂管理两个方面。在老师的教学决策方面,老师对活动的主题、角色和任务的安排、示范、时间的支配,潜在的困难和可能的结果等都要尽可能有所预见。所以,老师一方面在课前应当做好充分的

14、打算,争取设计出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好玩、能照看到学生的学能差异、特性差异的活动。另一方面还要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依据要探讨的主题收集相关资料,使学生的语言输出有肯定的基础,达到活动中人人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在老师的课堂管理方面,老师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公正、同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以激发学生参加课堂的主动性,从而确保全部的学生都有同等的发展机会。要小组活动真正高效地活化课堂,老师还要做到以下几点:1)、 巡察各组状况,调控活动的方向和进程,保持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2)、 明确活动规则,明确学生各自由任务中的角色和任务,提高每一个学生语言实践的参加度,增进课堂教学效果;3)、 激励组际竞争,

15、激发学生学习热忱;4)、 对小组学习互动过程和结果适当地加以评价激励,强化学生合作学习意识。4、注意差异,培育学生合作学习的交际策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课堂如何才能共同有效学习这一问题,余文森教授回答:“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面对全体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不要简洁地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问题,而是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资源,教学中要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之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这是实现教学增值,也是教学面对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性特别向的学生往往擅长运用交际策略来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小组活动的成败很

16、多时候取决于交际策略是否被合理地运用。面对不同认知风格、不同特性的学生,老师首先应当让他们相识到:要达到交际的目的,任何人都必需遵从交谈的三个准则:坦率、找寻和谈话对象的共同点、随时留意倾听(Larry King,19101)。因此,在平常的活动中,老师要有意识地为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基础较弱的学生供应一个相对宽松、自然、平安的沟通空间和方式,使他们在具有较强交际实力小组成员的帮助下,大胆地用英语来进行沟通。五、 结束语 总之,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在新一轮课改中,老师要切实注意提高自身综合实力的提高,确立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把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主动性贯穿于活动的始终,重视培育学生

17、合作学习的交际策略,使中学英语课堂的小组活动真正起到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实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育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实力的作用。参考文献: 1 基础教化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教化部2 教学设计 徐英俊 教化科学出版社 2001.9第一版3 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皮连生著 高等教化出版社 2000.6第一版4 一般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试验) M 人民教化出版社5 外语教学与学习 -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化出版社 (英)马丁韦德尔(中)刘润清6 学习时间与学习结果关系模型探讨述评J. 白益民著 外国教化探讨,11019(6)7 正确把握英语课堂交互活动的走向 J 夏谷鸣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6) 第12页 共12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