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学“话语”及“话语权”刍议.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0069255 上传时间:2022-04-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术、科学“话语”及“话语权”刍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术、科学“话语”及“话语权”刍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术、科学“话语”及“话语权”刍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术、科学“话语”及“话语权”刍议.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术、科学“话语”及“话语权”刍议 一、简释“话语”及“话语权” “话语”“话语系统”及“话语权”等语,辞海汉语大词典和简明不列颠一百零一科全书等书均无词条,表明它们是近些年才兴起的学界术语。 “话语”与平常的“说话”不同,指具有肯定专业技术特色的概念组织及表述方式,所以从“话语”自然发展出具有系统性、整体性的“话语体系”。各国各民族音乐艺术发展道路不同,思想概念体系不同,文化特色不同,艺术风格迥异,所以有种种不同的音乐学理论和不同的“话语”“话语体系”。本文探讨的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话语”和“话语体系”,就是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在长期总结、探究的过程中,渐渐形成的初具系统性的表述方式和概念体系。

2、与“话语”相关联的“话语权”,顾名思义是说话的权力。当然谁都有说话权,即便没人听也可自说自话;但我们所说“话语权”,主要指在公众或同行面前的发言权,比如可不行以参加探讨讲说,话语有无人听、受不受重视。“话语权”相对于“没有话语权”而言,后者一是不许说话,或不许“乱讲”;二是虽可以讲,却不能在公开、重要场合宣讲;或者,说了也无人理睬,没有发生实际的沟通和影响,也就是说话不管用。 由此可见,“话语权”代表肯定权威性和影响力,表明沟通能够胜利,所想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得以顺当传播,发生影响。 因此,所谓“话语”“话语系统”,事实上也亲密关联着“话语权”。 二、文化不同方面或不同层级, “话语权”内涵、

3、外延也不相同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明,其现实生活中必定包含政治、外交、军事、经济、宗教、思想、文化、教化、科学、艺术,以及传媒、医疗、体育、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它们别具不同文化意义和价值,也有不同类别的“话语”“话语体系”,也就有不同的“话语权”标准。 例如,政治、外交方面的“话语权”是国家、政府政治影响力的表现,取决于有无突出的权威和强大的号召组织实力,有无民众的拥护支持,能不能得到国内国际的敬重。政治话语权不仅须要强大的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思想实力作后盾,还须要具备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精神追求,有影响力吸引力的高尚价值观,以及高度的道德信用。换句话说,就是要有強大的“硬实力”与“软实力

4、”,还要言必行,信必果,言行一样,这才形成强大的话语权。中国古代强调“德治”,有“德”方能治人,还要以“德”治人,故要修身、齐家,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才拥有真正的政治“话语权”,才能“逨远人”,为远近各国敬重听从。就像唐太宗李世民,不仅建立强大、开放的唐王朝,声威远被,他还指责历朝都鄙视周边各国各族,自己则“爱之如一”。所以,唐太宗深得各国各族拥护,纷纷前来依附朝贡,致敬输诚;太宗也才被各国各族推崇为“天可汗”,驾驭了强大的国际国内“话语权”。 政治、外交方面“话语权”,还看你是否文明礼貌,敬重别人并情愿与之同等交往。就像一个人,假如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一味恃强凌弱,傲慢自大,不遵守人际交往礼

5、仪和公认的道德法则,甚至损人以利己,别人生怕避之不及,他也只会到处碰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如此,即便有经济、军事强力作后盾,但一味恃强凌弱,横行无忌,其“话语权”也只是虚假的、表面的,别人口服未必心服,并不能得到人们发自内心的赞同拥护。 军事方面“话语权”,则首先确定于政治、经济实力,加上武器先进,士气昂扬,人民拥护,还有正确的战略战术,能够稀奇制胜。更上者,懂得自古知兵并非好战,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大最强的军事“话语权”。 经济上话语权来自经济实力,有没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生产关系和开放的市场,强有力的经济体制,以及高度的法治保障等等。 包括音乐学在内的学术、科学,则是

6、另类“话语权”。我国近代高校者王国维,曾明确指出: 学术之所争,只有是非真伪之别耳。与是非真伪之别外,而以国家、人种、宗教之见杂之,则以学术为一手段,而非以为以目的也。未有不视学术为一目的而能发达者;学术之发达,存于其独立而已。 简洁回顾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更好理解科学“话语权”的含义。 英国宏大科学家牛顿提出经典力学三大定律,代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高峰。他去世后葬入斯威敏斯特教堂,墓上镌刻之诗可译成“天不生牛顿,万古如长夜”,神化了牛顿,将他比做上帝。这是借用赞颂孔子诗句:“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演化出来的译文。此时的牛顿和英国天经地义驾驭着物理学及世界近代科学的话语权。 不料两一百零

7、一年后,世界物理学的“话语权”突然转移到不被学界看好的瑞士!瑞士伯尔尼专利局,一个年轻的小职员爱因斯坦,尽然大胆提出创新理论狭义和广义相对论,公然挑战、证伪牛顿的经典物理学理论,而且竟然胜出! 科学话语权为什么转移?原来,爱因斯坦针对牛顿经典力学理论的缺陷提出自己的创新理论,更接近真理,更能说明自然现象,也更能接受实践的“证伪”。爱因斯坦的理论代表了理论物理学发展的新高度,由此便拥有了强大的世界性“话语权”。1 科学探求真知、追求真理,而“真理面前人人同等”,所以科学面前各国各民族各机构各院校也都同等。科学的“话语权”,端看你的科学探究能否领先,能否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尤其你的探讨成果具有严密的

8、数理逻辑,得到大量实证和试验的有力支持,并且能经受不断的“证伪”,这就表明你的探讨成果更接近真理,拥有更多真理成分,也就具有了更强有力的话语权。 学问和科学的“话语权”,还看你能否英勇追求客观真理,坚持真理,又能勇于修正错误,不断创新发展,也就是是否充分体现科学探究的精神和思想。根据美国闻名的“科学学”家库恩提出的理论,推断一个学科是否成熟、能否独立,要看它有无特定探讨对象,有无代表性突出成果,是否创建相应的胜利的“科学范式”。此外还要有认同、运用并不断完善该“范式”的“学术共同体”。一个学科成熟或独立,也就形成了自己的话语系统,拥有了该学科的“话语权”,才能执学界之牛耳,受到同行关注和敬重。

9、 三、学术科学话语权与大文化 方方面面糾结捆绑 清华高校何兆武教授也指出,学或科学,作为纯粹理性产物的学问,本无所谓中西之分。虽然学问和科学也会有精粗与高下之异,“但无本质之别”。也就是说,“学”虽有真伪高下之分,精粗之别,但东海、西海并无二致。因此严格说来,并不存在什么中学、西学之别,而只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思想习惯的不同。他谆谆告诫:我们不应把对客观事物的学问推断与对主观的价值取舍的推断混为一谈。2 作为学术和科学之一的中国音乐学,当然应以追求真理为目标,以真理面前人人同等为准则。那么,是不是只要以“是非真伪”为标准,不“以国家、人种、宗教之见杂之”,音乐学理论话语权的推断,不就

10、特别简洁易行?那还须要探讨、发展“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话语体系”吗?这不就是一个多余的、冲突的问题吗? 马克思有句名言: 假如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干脆合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现实世界特别困难,某一文化或文明,其内部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不同层级、不同方面,因而该民族国家文化的“话语”及“话语权”,详细涵义和标准并不相同,影响力也可能不同。但是,这些不同层级、不同方面的“话语权”,又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相互依托,相互关照,它们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不同方面的“话语”常常携手形成合力,建构起整个文化“话语体系”,发挥整体影响。所以也不能孤立看待某一方面某一层级的文化“话语

11、权“,而忽视其背后特定“大文化”“话语系统”和“话语体系”的综合影响。 正如荀子劝学篇所形容:“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西方学术和科学探讨近代以来领先世界,影响深远,西方文明也随科学和大工业突飞猛进领先起先现代化进程。这是空前强大的历史潮流,其他国家和地区都被动或主动地起先自己的现代化进程。西方近几一百零一年也由此执世界现代化之牛耳,引领世界前行。 西方列强依仗“船坚炮利”迫使清朝打开紧闭的国门。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有识之士“睁开眼睛看世界”,起先了艰难而曲折的学习西方和努力实现现代化的进程。随西方不断地强势进入,清朝不断退让。从接受形而下

12、的器用到接纳其技术、科学,再到教化、政治体制以及更多形而上的精神文化,直到一百零一年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这才找到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因此,快速扩展的西方文明,不仅拥有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的“话语权”,并形成自己的大文化强势“话语体系”,也大大加速学术和科学方面的“话语”传播,长时期拥有、甚至垄断了包括东方在内整个世界的学术和科学话语权。 四、音乐学的人文学科性质及其 多样性话语系统 音乐学首先是一门科学。笔者曾写有音乐学的学科性质何兆武历史与历史学札记一文3,开头便强调音乐学是科学。其实,俞人豪先生音乐学概论第一章第一节就指出:“音乐学”一名,自从1783年在德国

13、起先运用时,就表明它是“音乐的科学”。以后音乐学的发展,也始终希望能像当时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一样,与“实证科学”相联系,成为“受到敬重的、完全意义上的科学。”4缺憾的是,这一点很多音乐学系的学生,甚至有些老师,至今仍不非常清晰。 但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看到,音乐学又不全是科学。或者说,音乐学既有科学部分,以科学为自己学科的基本属性和探讨基础;但同时,音乐学又具有非科学的人文学另一面,也属于人文学科,也就是具有科学所不能完备说明的另一面。 人文学科原称“人文科学”,近些年国际国内学界强调指出它们所具有的非科学一面,即科学无法说明的一面,因而改称“人文学”或“人文学科”,表明它们不同于一般“科

14、学”的人文特性。 何兆武先生对历史学的若干反思一文指出,近代以来史学界,尤其德国兰克学派以来,充分确定历史学是科学。过去史学界强调历史学是科学,英国闻名史家柏理甚至声称“历史学是科学,不多也不少”。何先生指出: 然而,实际状况却是,历史学比科学既多了点什么,又少了点什么。历史学既有其科学的一面,又有其非科学的一面。历史学因为是科学的,所以它不是反科学的;又因为它是非科学的,所以它就不是或不完全是科学的。恰好这两个方面的合成,才成其为历史学。凡是认为历史学是科学或应当成为科学的人,于此都可以说未达一间,正如长期以来我国史学界所表现的那样。5 他指出历史学既是科学又是一种人文学科,后面这一点“似乎

15、就连大多数历史学家都还不曾意识到”。何先生还指出,历史学的世界是外在世界和内在世界的统一体,历史也总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体。我们对外在世界的相识须要科学,而我们对内在世界的相识则还须要科学之外的“某些东西”。比如,相识历史所须要的那种心灵体验的敏感性,实质上有似艺术的敏感性;相识历史还须要人生的体验,否则就做不到真正的理解。历史探讨仅有科学的看法和方法是不够的,因为历史还要对人性进行探微,还须要有一种人文价值的志向或精神贯彻始终。6 何先生指责我国史学界虽然高举历史科学性旗帜,但没有仔细朝科学性方向迈步,很少关注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种观点及方法;另一方面,在精神生活层次上,史学

16、界“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或精神科学的大多数观点和方法也大抵是同样地绝缘”,少有人问津。7 其实,音乐学的探讨也和历史学探讨一样,既是科学,也是人文学。音乐学界不仅是对后面一点,就连前面一点,还有很多人没有自觉地意识到。同历史学一样,音乐学既要相识音乐的外在世界,即须要科学的考察相识;也要相识内在世界,这就须要科学之外的“某些东西”,比如相识音乐的内在世界,须要心灵体验的敏感性、艺术家似的敏感性;还须要人生的丰富情感/思想的体验,才能以达到真正的理解、共鸣。 音乐学探讨和历史探讨以及其他人文學科探讨一样,仅有纯科学的客观看法和方法,也远远不够。因为音乐学同样须要抱有“理解的怜悯心“,也须要对人性

17、进行深化的探微,还须要与考察探讨的对象实现内心沟通,以达到费孝通先生所主见的“心照不宣”“心心相印”这种最高理解和诠释境界。所以,音乐学家还须要“把目光朝向人”,须要将深厚的人文价值和志向精神情怀,贯彻于自己探讨的始终。 俞人豪音乐学概论还指出,“音乐学在西方,一般不附属于音乐院校,而是设立于综合高校人文科学学院之中”8。明显,这也是强调音乐学探讨的并非纯艺术性,提示人们关注了解这一学科的人文性和人文学性质。何兆武先生也指出:人文学科不同于科学就在于它的人文性。其中包括种种伦理道德的、审美的、欲念的以及个人的和集体的好恶和偏见,所以历史学家的探讨,也恒久渗透着、饱含着种种非科学的、非纯理性的情

18、调和色调。所以,何兆武先生对我国历史学界上述不足之处的指责,唯恐也值得音乐学者引以为戒。 文化人类学中有闻名的文化价值相对论学派。他们反对过去长期流行的文化等级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认为世界种种不同的文化和文明各有自己的适用性和特色,各有其价值推断,绝不能以某一种文化或文明的标准作为全世界唯一的价值评判体系。 西方文艺理论产生于自己独特文化环境,面对的是自己文化传统和现实问题,也主要接受西方音乐艺术实践的检验。假如说,科学和科学理论不是万能的不变的,那么艺术理论的话语体系,更不行能万能不变。因而,我们一方面承认西方音乐理论的话语体系有其先进、科学、精密的一面,而且既然是科学性,理应具有较广的普适

19、性。科学本身是不断发展的、不断改进的,西方艺术理论的科学性也须要不断提升不断完善;另一方面,西方音乐理论话语体系也有其人文学方面的特性,离不开其历史、传统的语境。因而,也具有不行避开的因人因民族因国家而异的特指性、针对性和片面性。 中国音乐文化渊源有自,历史悠久,特色显明,内涵丰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明系统。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骨笛等乐器,便呈现了近九千年前古老中华音乐文明的亮丽霞光。黄翔鹏先生曾从音乐形态学角度,将除却漫长的原始时期乐舞阶段之外的夏商以来中国传统音乐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以金石之乐为代表的先秦宫廷贵族乐舞阶段、以歌舞大曲为代表的中古伎乐阶段和以戏曲音乐为代表

20、的近世俗乐阶段,这一发展历程体现出从未间断的中华古老文明,具有悠久的连续性,不同于其他曾经中断的世界古老文明。同时,还体现了中国音乐文化具有与整个中华文学艺术相一样的持续辉煌、热点不断、高潮迭起等发展特点。这与曾经经验“黑暗中世纪”的西方文明大不相同,与其音乐所具有古典、浪漫等发展阶段也大不相同。 面对独具特色的对象与问题,中国传统音乐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话语,并初步建立相应的话语体系。这一话语体系具有自己的人文特色,与西方理论话语体系并不一样。因此,简洁照搬沿用西方话语体系,来说明中国的独特音乐文化生态,描述总结中国富有特色的传统音乐实践,简单发生生硬、简洁化等“水土不服”症状,甚至阴

21、差阳错,产生隔靴搔痒、缘木求鱼和文不对题的失误。 比如,中国最有特色、并取得高度成就的书法艺术,是在中国独特的文字书写史上发展起来并广泛传播于东亚地区的古老艺术形式。西方没有这种艺术形式,当然也就没有相应的艺术理论话语,对此只能失语、只能莫置一词。这不正表明西方艺术理论的话语系统绝非普适和万能?不正显示西方艺术科学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华艺术,难免“孤陋寡闻”手足无措? 由于中国又是人口众的多民族国家,作为人文学科的音乐理论话语系统自然特别丰富多彩。各地各民族音乐文化及相应理论话语特色之纷繁、积累之丰厚,绝不能够轻视。 从文化人类学“文化价值相对论”角度看,艺术文化产生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群体的人

22、,服务于各自民族、国家和群体中人,不仅是最具各族各国特色的文化成分文化特征,也是各民族各国文化中最具文化价值相对性的部分。因为从人文角度来看,艺术最具特性、最需特性、也最能表现特性,所以,源源产生的无限特性和无限多样性恒久是艺术保持青春和强大生命力的关键,也必定带来各民族各国各群体音乐及艺术理论的多样性“话语”特点。 世界文明的近代化、全球一体化,绝不是肯定的同一和齐一,而是多元发展多中心发展。正因为如此,将来建构的是世界性多元一体新格局,是我国提出的在这一基本前提下的共同营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艺术的创建、发展以及传播传承的独特规律多样风貌,确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即便在全球一体化强势影响下

23、,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呈现的艺术天地,也恒久会一百零一花齐放、五彩缤纷,恒久是春光满园,令人目不暇给。所以,费孝通先生晚年提出,人类走向将来阳关大道,必定是各国各民族“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以共,天下大同”。这,就是对全球一体化、现代化的正确推断和预见。 结 语 近代以来,世界现代化进程关键契机之一就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所引发社会生活、思想意识方面的根本改变。但也简单带来一种负面影响,即将全部的人文生活都以科学为依归,无形中便形成了18世纪以来根深蒂固的理性主义和19世纪以来的科学主义,甚至出现了“科学至上”“理性万能”等相识误区。 其实,真正科学和理性的看法是承认科学也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承

24、认人生中有某些非科学的合法成分:如宗教信仰或爱情中所具有的非科学成分;如佛洛依德所揭示的非理性潜意识,都在人类生社会活中产生并将接着产生巨大影响。理性和科学,当然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必不行少的因素,没有它们人类文明不仅不行能进步,而且根本不行能存在。但理性和科学不是文明发展的唯一起作用因素,人类文明史恒久不是、也不行能只是科学或理性的一统天下。9所以,对科学和理性的宗教式崇拜其实是反科学反理性的。 中华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渊源有自,长期持续未曾中断,很早就形成自己的传统音乐理论话语。但一百零一余年来西方文化的强势东来,影响巨大,我们音乐理论的“话语系统”曾不得不大量照搬、仿照、参考、借鉴西方,以

25、致“西方”话语体系几乎垄断了中国音乐理论探讨的“话语权”。西方音乐文化和音乐科学东渐的主动意义和历史贡献,当然不容低估,但也带来不少负面影响:今日哪怕谈论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传统音乐,人们会大量搬用西方话语,或加以“格义”式硬套。我们古已有之的传统音乐理论“话语体系”,或被边缘化、被渐忘、被屏蔽,或被变更、被扭曲、被模糊。严格说,我们今日不是凭空“建构”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话语体系,而应当依照习总书记所指出的“创建性转换,创新性发展”方针来仔细探讨,重新阐释、重新建构,“接通”并发扬光大传统音乐理论的优秀遗产,融合西学的科学因素合理成分,形成科学和人文结合的有特色的自己行之有效的话语体系。 仔细重

26、建并提升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话语体系,同时主动参加世界文明的沟通对话,我们肯定能够做出中国学人应有的主动贡献,丰富和发展世界音乐学的理论话语体系。 1 爱因斯坦的理论至今仍未全部定论,仍须要实践检验。比如,他所提出的有关引力波的推想,最近才从宇宙间测得,这使他所作推论又向真理迈进一步。 2 何兆武文化漫谈思想的近代化及其他,北京:中国人民高校出版社2004年版,第11页。今日国际学界也不主见再采纳“西方”“东方”这样并不精确的概念,而改用“傳统”与“现代化”之类表述。 3 秦序音乐学的学科性质何兆武历史与历史学札记,中国音乐学2022年第2期。 4 俞人豪音乐学概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101年版,第4页。 5 何兆武对历史学的若干反思,载其历史与历史学,武汉: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4页。 6 何兆武历史与历史学,第4页。 7 同6,第3、4页。 8 同4,第6、7页。 9 同6,第20页。 秦序 浙江师范高校教授,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探讨院探讨员 第16页 共16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