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学术语篇的思维与翻译 英汉语篇中的转喻思维.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0066313 上传时间:2022-04-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汉学术语篇的思维与翻译 英汉语篇中的转喻思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英汉学术语篇的思维与翻译 英汉语篇中的转喻思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英汉学术语篇的思维与翻译 英汉语篇中的转喻思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汉学术语篇的思维与翻译 英汉语篇中的转喻思维.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英汉学术语篇的思维与翻译 英汉语篇中的转喻思维 摘 要:本文从转喻的本质属性入手,基于转喻探讨各阶段的认知理据,重点分析了转喻思维在语篇中存在的多种维度:指称转喻、谓词转喻等。从而说明转喻思维在语篇的解读中起着连接和连贯的作用,是语篇理解中不行忽视的一种心理推理手段。关键词:转喻思维 语篇 认知近年来,转喻探讨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转喻作为人类运用语言的一种才智和手段,在语言的产生和理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对转喻探讨的认知理据和转喻在英汉两种语篇中的认知维度和作用机制做一梳理,以期对转喻探讨的发展有更进一步的理性相识,同时也希望对英汉语篇分析的探讨供应一条新的思路。一、转喻思维的本质属

2、性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中大量的转喻反映了人们普遍的思维模式。它们根植于人们的基本阅历之中,构成我们日常思索和行动的方式。Lakoff & Johnson(11010:37)认为转喻思维是人脑与客观世界在长期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发展而来的认知实力。与隐喻不同的是,转喻所涉及的是“邻近”和“突显”的关系。转喻思维是事物突显的易感知、易记忆、易分辨的部分代替整体或其他部分,或用具有完型感知的整体代替部分的认知过程。人类之所以具有以此代彼的思维实力,是因为感知心理的组织原则在起作用。语言之所以能够发挥以此代彼的转喻功能,是源于认知者由此代彼的转喻思维实力。在转喻中,转体充当参照点并能激活或供应了解转喻目标

3、的心理通道。即认知语言学家普遍这样认为:转喻打通了由源域到目标域的心理通道,使源域和目标域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相识主体,源域表达式以一己之力激活了源域和目标域的关系结合体。从这个意义上讲,转喻是语言表达不行或缺的基本属性,语言的本质是转喻的。不仅语言形式与形式之间存在转喻(如:SARS与Severe Acute Respirator Syndrome),语言形式与其所指物,以及所指概念与所指物之间也存在转喻关系。所以,在语言的词汇、句子和语篇层面上都存在着大量的转喻。二、转喻思维的认知理据Lakoff & Johnson(11017)最早将转喻置于认知语言学的探讨视野。他们认为,转喻是在一个IC

4、M(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中对某一事物的概念映现,体现了接近性。即:接近性原则,而它却恰恰体现了转喻认知过程中的可替换性,在此系统中可典型性地表现在多义词现象中。例如:植物代其果实;动物代其毛皮等。Langacker最早认为,语言交际受相互竞争的信息最大化和经济最大化原则的支配。信息最大化要求说话人尽最大可能精确传递最多的信息,而经济最大化要求说话人尽最大可能简捷地传递信息。在语言意义产生和理解过程中,编码就成了交际的瓶颈,而克服这一瓶颈的最好方法就是利用转喻思维。Langacker(11019)发展其观点之后认为,转喻表现的是某一事物概念中最突出、最简单记忆和理

5、解的特性,是一种认知参照现象,体现了突显性。即:突显原则,它体现了转喻认知过程中的认同性,在某种程度上,它以接近原则为基础。而人类对事物相对突显性的选择表现为以下规律:人类非人类;整体非整体;详细抽象;视觉非视觉。不过,这种选择还会受到人类阅历、感知及文化偏好的影响和制约。(Langaker,11013)Al-Sharafi(2004)构建了一个语篇转喻模型,并将其分成两个层面:一个是涉及五种转喻关系的形式表意层(即语篇连接层:概念代形式;形式代形式;形式代概念;形式代事物;事物代形式),另一个是涉及四种转喻关系的语篇连贯层(即认知层:概念代概念;概念代事物;事物代概念;事物代事物)。每个层面

6、都有不同的转喻关系。总体而言,此语篇转喻模型是关于语言与认知之间的替代关系的理论体系。这种关系发生在符号、概念与事物三者之间。转喻的运用,是抽象概念详细化的结果,它既是人的阅历结构与语言结构之间的自然联系,又是人的思维和语言表达共同发展的结果。人对外界事物进行视察、理解和阐释时,总是依据自己的以往学问、社会阅历等进行推理与联想,提取头脑中有关人的概念范畴记忆中的一部分,然后将其与外界事物进行映射,从而对各类事物有了新的相识,得到了不同的反馈。可以说,转喻既有开放性,又有概念转借性、多维性、临时性、创建性,体现了转喻思维过程的高度凝练性与创建性(魏在江,2022:93)。转喻在词汇层面的语用功能

7、体现了语言创新运用的重要方式,也极大地提高了现有词汇的运用效率,丰富了语言的内涵,增加了语言的多种表达方式,使语言具好玩味性、审美性、形象性、简洁性和经济性。三、转喻思维在英汉语篇中的作用机制(一)指称转喻与英汉语篇的连贯本文论述的指称转喻包含两个方面:代词回指和名词回指。回指(anaphora)是指一种语言现象,即一个(往往是简略的)语言表达式用来指代同一篇章中(通常是上文已经出现过的,但也不解除是下文中的)另一个语言表达式所表达的意义或事物(许余龙,2004)。回指是语篇分析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任何语言中都有特定的语言手段,可以用来指代或替代语境中出现的某个成分。回指是语篇连接的重要语法手段

8、之一。(1)The man with the cigar is parked out back and he might be an hour.这个句子中表现了转喻表达与回指代词的关系。 Nunberg(11015)区分了述谓转移(predict transfer),他认为,当谓词被转移时,回指的先行语应当是外在成分。即:回指语“he”所指的是外在名词性短语“the man with the cigar”,而事实上,从转喻意义上讲,是象征了“the car that belongs to the man with the cigar”。语篇解读者在处理语篇的名词回指时,突显原则(即一个成分可以突显出来指代整个模式或模式中的其他成分)可以有助于重构语篇的连贯性。同时,名词回指中的回指语与其先行语之间存在一种替代关系。如: 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