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兵工厂的演变.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0065793 上传时间:2022-04-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原兵工厂的演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太原兵工厂的演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原兵工厂的演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原兵工厂的演变.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太原兵工厂的演变 领导的抗日武装力气,但供应给的武器弹药全部是更换下来的旧武器,经过军工厂简洁修理后送给八路军,以表现其抗战的决心。 1937年,在太原沦陷前夕,兵工厂迁出设备500余部,半成品1010余吨,材料30万吨,分别迁到山西的晋西南和晋南,陕西和四川的城固、兴平、广元、留坝等地,但大部分设备来不及迁走便落入侵略者手中。1937年11月,日军侵占太原后,发觉兵工厂生产枪、炮、弹、药所用的专用设备,大多是从英国、德国、美国购入的新设备,便起先了长达2年之久的疯狂掠夺。窃走的物资计有金属切削机床、化工设备、冶炼设备、动力设备等4000余部(台),全部机器几乎拆卸一空,像枪、炮、弹厂的大小设

2、备和厂房无一留存,药厂大部分厂房也被炸毁。据统计,仅设备的损失就达220多亿元,各种材料更不计其数。 1945年8月,日本倒戈,太原兵工厂迁往陕西、四川、晋南的工厂迁回太原。这些返回工厂的领导人、技术工人,都是太原兵工厂多年培育的武器制造专家。他们凭借过硬的技术,自制出深孔膛床、元车、铣车、立旋、钻床、插床、压力机、汽锤、牛头刨、龙门刨等机械加工设备,加上从外部购回的设备,总共达到1200余部,很快复原了军工生产。到1946年,兵工厂复原到两个主要武器专业制造厂和一个火炸药厂,分别是西北机车厂、西北修造厂和西北化学厂。西北机车厂特地生产火炮以及修造机车和货车,职工2600人,11个车间,最高时

3、月产36式75山炮(仿日本94式山炮)21门、迫击炮345门、120重炮101门、75飞雷筒1750个。西北修造厂主要生产机枪、步枪、冲锋枪、炮弹、一般机床等,职工3600人,下设15个分厂,最高月产 79轻机枪680挺、79步枪500支、冲锋枪730支、92重机枪90挺、75山炮炮弹3000发、迫击炮弹2000发、手榴弹4000枚、子弹30000发、机床101部。西北化学厂有职工3000余人,最高月产硫酸45吨、黑色火药30吨、硝铵炸药45吨、硝酸15吨、酒精12吨、无烟药10吨、雷汞540千克,还生产铜盂爆发管、信号弹、照明弹,组装山炮弹、野炮弹、加农炮弹、榴弹、迫击炮弹、手榴弹、飞机空投

4、弹以及地雷、飞雷、抛雷等10多个品种,最高月装填各种炮弹7万余发、各种手榴弹130余万枚。 太原兵工厂从18101年创建到1949年太原解放,历经51年,经过了辛亥革命、中原大战、日本侵略者的掠夺、国民政府禁办,但仍旧不断发展,其根本缘由有以下几点。 一,山西是阎锡山长期统治的地区,为保证自己的利益,他把发展军工、扩充军队,当作扩大势力范围的最好方法。 二,阎锡山重视军工科研和人才。1917年成立由他亲自领导的造兵会议,定期探讨武器生产。1923年成立了特地的研制机构和培训学校,探讨武器的品种、技术、理论等问题并培训特地的军工人才。把山西高校毕业的优等生送出国外留学、考察,把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

5、、工艺设备、新式武器引进山西。军工厂的厂长、主要管理人员都是高校毕业,多数出国留学或考察过,少数没有出过国的,也要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这些措施始终持续到1948年。 三,历史上无论出现什么状况,阎锡山都注意保存技术骨干,利用技术骨干,自己设计制造机床,自己武装自己,所以在中原大战和抗战成功后,工厂很快复原了军工生产。 四,注意军工企业转向民用产品生产。成立的西北实业公司,就是实行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方式,促进企业精打细算,学会管理,为山西的纺织、面粉加工、冶金、机械工业、农业供应了大量设备,促进了地方工业的发展。同时,通过民用产品得来的利润,保障了军工生产的资金需求。 解放后,创建辉煌 19

6、49年4月,太原解放,华北兵工局接管太原兵工厂,成为人民的兵工厂。 1950年6月,朝鲜斗争爆发,兵工厂主动响应党的号召,加紧军火生产,支援抗美援朝斗争。从1949年至1952年,先后生产82迫击炮、94式75毫米山炮、57无后坐力炮,主动地输送到抗美援朝一线。同时,生产各类机床1276台、变压器106部、电动机2000余台等,其中生产的可加14米齿轮的立旋车床受到了重工业部和国家的表扬。这些装备和设备为保家卫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主动贡献。 “一五”建设期间,国家确定太原兵工厂为重点改建工程,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改造,成为我国重要的武器装备研制与生产的骨干企业。 从我国“一五”期间到“三线建设”

7、时期,作为我国早期的军工厂,太原兵工厂凭借雄厚的技术势力,先后向全国各地输送包括管理、技术、生产工人等各类人才2163名,援建到四川、重庆、湖北、内蒙、贵州和山西本地的各个企业。援建的项目包括设备、工装、材料等,直到全面投入生产。 新中国成立后的太原兵工厂,和其它军工企业一样经验了相同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为仿制阶段(1953-1959年):其次阶段为自行研制阶段(1959-11010年头中期);第三阶段为自行研制为主、借鉴国外为辅的发展好用实战装备阶段(11010年头中后期到现在)。 1953年3月,工厂依据苏联救济的火炮图纸,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经过一年多时间做了翻译资料,培训人员,编织工艺

8、,制作工装,改装设备等技术打算。 1954年,研制出新中国第一门制式火炮76.2毫米野炮,经过试验,符合图纸设计要求,报请国家定型。76.2毫米野炮定型后,党中心毛主席于1954年10月25日,亲笔签署嘉勉信,激励工厂“希望你们接着努力”。全厂职工一鼓作气、发奋图强,又分别于1955年、1956年研制出新中国第一门57毫米反坦克炮和第一门中口径85毫米加农炮,结束了我国没有制式火炮的历史。 自1958年起,兵工厂进入了自行研制武器装备阶段,先后研制出射程10千米的130毫米火箭炮、牵引榴弹炮和反坦克火炮。 上世纪60年头,依据要求,兵工厂与其它单位合作,起先研制自行火炮。经过几年时间努力,先后

9、研制定型73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73式130毫米自行火箭炮和87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这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自行火炮。 87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是兵工厂在研制测绘仿制苏联D30型榴弹炮的基础上,在当时的北方工业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于11015年底起先研制。该武器的底盘采纳了当时已装备部队的85式履带装甲车,火力部分采纳D30型牵引榴弹炮。经过研制单位近一年的努力,该武器总装完成。全炮长6630毫米,宽3068毫米,火线高2850毫米。战斗部为放开式,行军过程中顶部用帆蓬布遮挡。底盘的发动机前置,车门后置,内部配有电台和通话器。武器全重16吨,火炮的方向射界为左右45,凹凸射界为+50+

10、73。该炮因采纳履带式底盘,具有良好的越野性能,行驶速度为60千米小时,可在江河水系浮渡,每小时可行进8千米。该武器射击精度好,可放射榴弹、破甲弹、燃烧弹、烟幕弹等,最大射程可达18千米,直射时可干脆命中1010米内的目标。 这一时期的这些自行火炮底盘都采纳履带式底盘,各方面结构较简洁,底盘、火炮没有进行较大变更,只是一个火炮与底盘的简洁结合,但在操作、性能方面较牵引式火炮有了较大变更,提高了机动性,也满意了当时一些特别部队的运用。 上世纪80年头以来,在我国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我国接连研制并大批量生产了其次代自行火炮,典型代表就是89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这一代自行火炮提高了机动性,增加了简

11、易火控装置。但由于其火力射程满意不了需求,自动化程度低,反应速度慢,难以满意新时期战场对火炮作战的需求。 上世纪90年头,为紧跟世界同类武器装备发展方向,兵工厂起先研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第三代自行火炮。具有代表性的就是PTL02式101毫米轮式自行突击炮,SH2型122毫米车载榴弹炮(题图)等。 建国60多年来,兵工厂先后研制生产了山炮、野炮、迫击炮、无后坐力炮、战防炮、加农炮、榴弹炮、坦克炮、反坦克炮、火箭炮、自行火炮、礼炮等10余大类产品,并相继列装部队,先后参与了历次保家卫国以及反侵略斗争和国庆阅兵仪式,展示了军威国威。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