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实验探究6 .doc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10013365 上传时间:2022-04-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6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6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6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实验探究6 .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实验探究6 模块一 粗盐提纯知识导航粗盐提纯实验步骤:(1)溶解:用托盘天平称取5.0g粗盐,用量筒取10mL水,用药匙将粗盐逐渐加入10mL的 水中,加到不再溶解为止,称量剩下的粗盐并记录数据;(2)过滤:过滤食盐水;(3)蒸发:将澄清的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发,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以防液滴飞溅,待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4)计算产率:用玻璃棒把食盐转移到纸上,称量,将提纯过后的氯化钠与粗盐作比较,并计算精盐的产率。过滤蒸发粗盐提纯中玻璃棒的作用(1)溶解时:玻璃棒搅拌,加快粗盐的溶解。(2)过滤时:玻璃棒起引流作用,防止液体洒落。(3)

2、蒸发时:玻璃棒搅拌液体,为了防止液体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4)转移时:玻璃棒起到了转移固体的作用。实验中注意的细节(1)蒸发皿是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蒸发时,倒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2)加热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3)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决不能将剩余水分完全蒸干后再停止加热。能力提升有关粗盐提纯问题例1. 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粗盐样品中含有氯化镁、氯化钙) 【实验一】提纯NaCl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依次为上图中的(填序号) 。(2)若得到NaCl的产率比实际值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填序号) 。 A. 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 蒸发时有固

3、体溅出 C. 蒸发时,看到晶体析出,立即停止加热 D. 溶解含有泥沙的NaCl时,加入水的量不足(3)用上述实验所得的氯化钠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50 g,不需要的仪器为(填序号) 。A. 量筒 B. 天平 C. 烧杯 D. 漏斗 E. 蒸发皿 F. 玻璃棒 G. 酒精灯(4)若提纯NaCl方案中先除去的是氯化镁,接着除去氯化钙,回答:试剂a的化学式是 ,b的化学式是 。操作过程中加适量稀盐酸时,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若一次过滤后发现滤液仍浑浊,且滤纸未破损,需接着进行的操作是 。(6)若所取粗盐样品中实际含氯化钠的质量为m g,除杂后所得精盐的质量为n g,则m与n的关系是m n

4、(填“”“”“”),原因是 。模块二 酸碱盐性质实验能力提升物质的检验例2.化学实验室有ABCDEF六瓶无色透明溶液,它们分别是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氯化钠、酚酞、盐酸中的一种。为了区别它们,化学小组同学分别进行下列实验(实验步骤略去): A B C D E F将B分别滴入ACDEF中,A有气泡产生,E显红色,C产生白色沉淀,其余均无明显现象。将E分别滴入ABCDF中, BCD均显红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完成下列填空:(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B ,D ,E , F 。(2)写出A与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当E滴入B中显红色后,再将A逐滴滴入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的实验现象是

5、 。(4)假设所取六种无色溶液相互反应后的所得溶液的pH7,则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混合物成分探究例3. 某校化学小组同学从家里带来食盐、水垢、纯碱、淀粉和洗衣粉5种物质。老师从中取出3种物质,研磨混合均匀(如下图所示),让同学们检验其成分。他们在查阅资料后,用5种已知物的性质实验作参照,探究未知粉末的成分。(1)小组同学用5种已知物做性质实验。每次取样方法如下图所示:5种已知物的实验记录:实验过程部分实验现象实验1:加水溶解取样,分别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淀粉、水垢:均有白色浑浊,试管底部有不溶物洗衣粉:溶解,有洗涤剂泡沫浮于液面实验2:加酚酞溶液向实验1所得液体中分别滴入2滴无色酚酞溶液洗衣

6、粉、纯碱:液体呈红色其余物质:均无明显变化实验3:加稀盐酸另取样品,分别加入稀盐酸洗衣粉:有洗涤剂泡沫浮于液面水垢:有大量气体逸出食盐、淀粉:均无气体产生实验4:加碘水另取样品,分别滴入2滴碘水淀粉:变蓝其余物质:均不变蓝根据上述实验记录回答:该洗衣粉溶液(填“”、“”或“”);写出纯碱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小组同学用未知粉末重复上述实验进行成分探究。未知粉末的实验记录:实验1加水溶解实验2加酚酞溶液实验3加稀盐酸实验4加碘水未知粉末实验现象白色浑浊,试管底部有不溶物,有洗涤剂泡沫浮于液面液体呈红色有大量气体逸出变蓝参照5种已知的物质实验,分析未知粉末的成分:未知粉末中一定含有的两

7、种物质是_和_,还含有的第三种物质是_或_,(3)请你设计检验第三种物质的实验方案 。废液缸问题例4. (2013石景山一模)实验课上,同学们用下图所示四种溶液探究与指示剂的作用。实验后进行废液处理,处理过程为:将A和B中液体混合,得到红色溶液E;将C和D中液体混合,得到废液F;将E和F放入烧杯中。(1)向A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后,溶液颜色为 色。(2)A和B混合后,溶液中一定没有 。 aNaCl bHCl cNaOH (3)C和D混合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继续对烧杯中的废液成分进行如下探究。【提出问题】烧杯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呈碱性;CaCl2 溶液呈中性。【

8、初步分析】通过分析上述实验现象,烧杯中的废液除酚酞和水外还一定含有 。【进行实验】请设计实验验证可能含有的物质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5)为实现绿色排放(溶液呈中性),应对废液再进行的操作是 。标签问题例5. (2012昌平二模)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如右下图所示),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小强和小华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交流研讨】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填字母序号)。Na10%A. 酸 B. 碱 C. 盐【查阅资料】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

9、、Na2CO3、NaHCO3。Na2CO3和NaHCO3溶液都呈碱性。测定室温下(20)时,4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表1 物质的溶解度物质NaClNaOHNa2CO3NaHCO3溶解度/g361092159.6【得出结论】小华根据试剂瓶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10%和上表中溶解度的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猜想与实验】可能是_溶液;可能是Na2CO3溶液;可能是NaCl溶液。(1)小强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 7,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2)小强为了确定该溶液的成分,他又进行了如表2所示实验。表2. 实验记录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化学方程式步骤一: 取样品于试管

10、中,滴加_产生大量的气泡猜想正确步骤二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步骤二:把产生的气体通入 _【拓展与应用】请你选择与小强不同的试剂来确定该溶液的成分,你选择_溶液。 满分冲刺(选讲)反应后物质成分分析【冲1】(2013朝阳二模)化学小组用生石灰制取氢氧化钠固体,他们将生石灰放入烧杯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洗涤得到固体A和溶液B。请完成以下探究。【查阅资料】NaOH 、Ca(OH)2的溶解度温度()020406080100NaOH溶解度(g)42109129174314347Ca(OH)2溶解度(g)0.180.160.140.120.090.07(1)固体A中的成分是什么?【猜

11、想与假设】甲同学: 乙同学:CaCO3,Ca(OH)2乙同学猜想可能含有的Ca(OH)2理由是 。【实验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分别进行了实验: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甲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再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自己的猜想正确乙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振荡,过滤,向滤液中滴加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自己的猜想正确【反思与评价】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固体A的成分,理由是 ;结合甲、乙两同学的实验能证明乙同学的猜想正确,因此确定了固体A的成分。(2)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丙同学:NaOH、Na2CO3 丁同学:NaOH、Ca(OH)

12、2 戊同学:NaOH【表达与交流】结合对固体成分的探究,同学们经过讨论确定了丁同学猜想正确,理由是 。同学们欲将溶液B加热浓缩,加热不久,溶液出现浑浊,只好停止加热,请解释加热时溶液出现浑浊的原因 。同学们立即变换方案,向B溶液中加入 ,过滤,将滤液加热浓缩至饱和, 、过滤、洗涤、烘干得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物质的性质探究【冲2】同学们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溶液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如图),溶液变成了红色,但是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为此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猜想】甲:可能是酚酞溶液变质的缘故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丙:可

13、能是氢氧化钠与酚酞混合后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的缘故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有关【查阅资料】酚酞是一种常用酸碱指示剂,遇碱性溶液变红。【讨论分析】(1)甲同学提出猜想后,很快被小组同学否定了,其理由是。(2)经过思考,大家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其理由是 。【实验设计】(3)为验证丙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请完成表中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目的现象结论用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某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先变成红色,一会儿红色又消失。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取少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然后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4)为验证丁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4、请回答有关问题。实验方法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方案一:分别配制不同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各取少量并滴加2滴酚酞溶液。质量分数小的溶液中红色不消失,质量分数大的溶液中红色会消失,则证明 。方案二: 。出现红色且不褪去,结论同上。【知识拓展】若将质量分数为10%和20%的氢氧化钠溶液等质量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10% B15% C20% D30%实战演练【演练1】期末化学实验老师整理药品时,拿出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钙粉末Ca(OH)2,他让小刘和小赵对这瓶氢氧化钙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钙是否已经生成碳酸钙(CaCO3)而变质?(2)进行猜想:A氢氧化钙全部

15、变为碳酸钙;B氢氧化钙部分变为碳酸钙;C氢氧化钙没有变质。(3)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下表是对猜想A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示例: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样,加适量水,搅拌,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盐酸滤液不变色有气泡产生氢氧化钙全部变为碳酸钙请你另选择一种猜想参与探究,完成下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样,加适量水,搅拌,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盐酸_(4)原理与用途:氢氧化钙俗称 ,农业上一般采用氢氧化钙改良 性土壤(选填“酸”或“碱”)。氢氧化钙变质是由于与空气中的 发生反应的缘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因此氢氧化

16、钙应 保存。【演练2】(2012遵义中考)某校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同学们一起参与此次探究之旅资料:氯化银是一种难溶于水难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1)探究一: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是否恰好完全中和?【方案设计】小亮、小丽、小林三位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方案设计者 方案步骤 方案预估现象 方案预估结论 小亮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酚酞试液不变色恰好完全中和 小丽用一根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pH=7恰好完全中和 小林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产盐酸过量,没有完全中和【方案评价】请判断以上设计的三个方案中, _同学的方案是正确的 【方案反思】请分析另外两个方案错误的原因:_;_(2)探究二: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小亮猜想:溶质有NaCl、HCl、NaOH小丽猜想:溶质只有NaCl小林猜想:溶质有NaCl、HCl你的猜想:溶质有 _(填化学式)小丽认为小亮的猜想是错误的,她的理由是_【实验设计及验证】请你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_小林猜想正确_ 有蓝色沉淀生成你的猜想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